第五百一十二節 此生無遺憾

半個時辰後,喧囂聲漸漸停止,只有打掃戰場的將士揮舞着死神的鐮刀,朝着建奴和韃子的漏網之魚補刀。

那兇殘狠辣的模樣,委實讓剛剛投降的朝鮮人和漢奸軍脖子涼颼颼。晚了一刻,他們也是躺着的一員。

尤其是林大友猙獰喊叫不要俘虜的話,更是讓人膽戰心驚。

大明的軍隊,什麼時候開始如此不講仁義道德了?

等到第二天中午,秦浩明率領的水師艦隊入城,意味着旅順已經被佔領,重新回到大明的懷抱。

爲了斷絕投降明軍再反叛的心思,秦浩明在佔領旅順之後,下令將城內建奴韃子的家眷,全部讓這些明軍抓了起來。

然後,讓這些漢奸兵,親手殺掉,不管是男人女人,還是老弱婦孺,全都沒有放過。

戰爭本來就是殘酷、血腥,不擇手段的。那些建奴韃子的家眷殺了就殺了,也沒什麼可值得特別同情的。

在大明內,動不動就對那些罪犯抄家滅族,也沒見有人同情,現在對待敵人這樣做,就該同情了?

再說,建奴韃子屠殺的大明百姓,還少嗎?

遠的不說,就說說這片土地。

十年前,韃子在攻克皮島時,就因爲島上明軍堅持不投降,他們就縱兵屠島。

最後,韃子殺了一萬多個島上明軍,而島上被屠殺的普通民衆,更是多達四五萬人。

最後只剩下了水手三百多,婦孺三千餘口留下。

像韃子這種毫無意義的屠殺,一方面是爲了泄憤,另外一方面何嘗不是爲了震懾明軍,穩定他們剛剛佔領的地盤呢。

有時候,在戰爭中,屠殺也是一種爲了獲勝的手段。

只不過是,有的是屠殺降兵,有的是屠殺百姓。有的是單純的爲了泄憤,有的則是有其他目的。

在戰爭中,只要能獲得勝利,什麼仁義,道德,規矩,都統統排到一邊去。

你只有先贏了人家,纔有資格說這些。

不過,對於那種屠殺百姓,單純只爲了泄憤,甚至只是爲了供部下享樂的,確實就沒必要了。

秦浩明絕不允許手下將領,殺戮自己國家的百姓。

至於說建奴嘛,呵呵……

想想奉行儒家思想的大明,在戰爭中造成的屠殺事件,委實還算少。但對於建奴韃子韃子這種蠻夷來說,屠殺太正常了。

寇可往吾亦可往!

大明此時人口已經過億,說句不好聽的,就讓你們建奴韃子殺,你們又能殺多少?

說得難聽點,秦浩明就打算跟他們拼人口數量。

建奴才多少人,滿打滿算,此時也不過四五十萬人。

所以,此時建奴哪怕按照五抽一的苛刻徵兵要求,全族十六到五十的男子都要出戰,也只能拉出七八萬的軍隊。

對於這種人口稀少的敵人,殺戮,這種最簡單,最直接的方式,反而是最有效的。

要不然,現在皇太極會拉攏蒙古,臣服朝鮮,建立漢八旗,就是因爲他意識到了自身這種最大的缺陷。

可惜,這個時候的華夏人口雖多,但卻像一羣羊羣,而建奴人雖少,確實是一羣虎狼。

羊羣再多,也敵不過虎狼啊!

而秦浩明的做法,就是從這羣羊羣中,篩選出一片能殺狼的“虎”。

對於這些兇殘的狼羣來說,殺死一隻兇狼,並不是最傷的,對他們最傷的,是殺死那些幼狼和母狼,那纔是斷他們根的打法。

今後秦浩明的定南軍,要的就是一羣屠夫,能殺敵人的屠夫,而不是一羣和敵人講仁義道德的君子。

所以,秦浩明對突襲金州的張雲、攻打皮島和獐子島的閻應元、李想等將領,說得最多的就是屠盡建奴,無論是軍隊還是百姓。

後世由於各種原因,對漢人犯下死罪的建奴逃過懲罰,依舊吃香的喝辣的,快活逍遙似神仙。

這一世,秦浩明既然來了,他要此生無遺憾。

此刻,盛京,敵酋皇太極皇宮內。

鄭芝龍對建奴丹東、東港沿海等地的破壞終於開始發酵,被數萬大軍堵住建奴兵前進不得,雙方開始對峙,消息也漸漸傳回來,建奴開始初步清點損失。

范文程展開文書向皇太極哆哆嗦嗦地彙報:“皇上,鄭家軍在我國爲惡大半月,大清勇士死傷二千三百餘人,百姓死傷四萬餘人,合計約五萬人左右。

他們無所不用其極,放火、水攻、投毒,真正戰鬥中傷亡的不多。

八旗傷亡主要是渾河洪水造成的,百姓傷亡主要來自被鄭家軍屠戮的十多個定居點。”

寧完我補充道:“皇上,丹東、東港沿海成片可耕種的田地被焚燬十之五六,山林、原始森林被焚燬六百餘處。

大約七百口水井和一百餘處河水被污染,短時間內不能再飲用。

本溪老城工匠區和民宅盡數被毀,外城城牆塌陷二十餘處,八旗住所、倉庫約十之二三被泡毀。”

范文程頓拜在地,哭喪着臉繼續說道:“奴才請命,願爲皇上分憂。

請皇上任命奴才和寧學士專一負責恢復之職,發動百姓修繕城池,搶救物資,掩埋屍體,恢復水源和村落。”

皇太極陰沉着臉點頭,回頭對多爾袞說道:“寧遠、錦州前線大明軍隊可有異動?”

“尚無異動,但前線的兵馬抽調不得。否則,如果這是大明布得局,咱們的防線可就處處是漏洞了。

十五弟多鐸已經率領數萬大軍在青城子佈防,尚可喜、孔友德已經從旅順馳援,應該可以對付鄭家軍。”

值此危機時刻,大家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多爾袞也不敢有任何私心。

皇太極憂心忡忡,坐臥不安問道:“旅順可有消息傳來?”

寧完我俯身稟告,“奴才尚未接到軍情。”

“不能等了。”皇太極站起身,對多爾袞說道:“十四弟,你親自率領兩萬精騎,立馬趕赴旅順,希望時間還來得及。”

代善搖頭,急忙勸阻,“不可,大清八旗將士都在邊關,蒙古八旗只有常備軍,沒有集結,盛京現在只剩皇上的護衛隊。

若是一旦有變故,恐怕悔之晚矣!”

第一百零五節 秦家村第五百八十一節 血染遼東(感謝書友家裡窩囊家外雄成爲本書第一位盟主!)第十二節 性格大變第五百六十八節 軍魂第三百零一節 朝堂鬧劇第六百二十節 撤退事宜第五百五十九節 對比第四百二十九節 部隊變革第三百二十四節 招募浙兵第四百六十四節 銀幣的作用第六十七節 楊嗣昌三計第二百六十四節 大明海軍威武第一百七十六節 別有他用第一百九十一節 周皇后的智慧第六百一十三節 決戰關頭第三百六十七節 一觸即發第一百七十七節 奪權用人第四百四十節 海關總署第六百四十節 還沒殺夠(諸君元宵節快樂!)第六百一十二節 決戰開始第三百三十四節 全套班子第一百二十一節 較量第六百二十五節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第三百二十二節 護衛隊第三百五十四節 難忘今宵第四百八十一節 無所不能說點什麼第四百五十七節 構建精銳(二合一)第三百七十九節 寒磣天子第二百四十八節 一舉兩得第一百九十四節 被激將的崇禎第五百四十節 關寧之事第六百一十九節 說出去誰信呢第四百三十三節 規矩第一百四十二節 蓄勢待發第六百零五節 這是輔兵嗎第三百四十七節 蓄勢待發第三百三十二節 衆志成城第一百八十節 速度制敵第二百四十四節 改變第二百一十一節 史上第一利器第二百一十九節 班底心思第三百七十二節 首戰告捷第五百六十三節 軍中計策第一百一十九節 殺兄弟一,他日屠百!第二百一十二節 所圖甚大第一百零五節 秦家村第五百六十九節 太子朱慈烺(感謝書友阿杰阿軒阿心六萬大賞!)第二百三十三節 勾心鬥角第二百九十五節 大公無私第六百二十一節 怎地一個了得第六百三十一節 彼其娘之第一百一十八節 殺韃滅虜,唯我漢人!第五百八十一節 血染遼東(感謝書友家裡窩囊家外雄成爲本書第一位盟主!)第五百一十四節 這一切都值得第四百九十一節 背水一戰第六十四節 論戰第六百零八節 下輩子投好胎,不要再做建奴第二百六十八節 逃脫第三百二十九節 有容乃大第一百一十九節 殺兄弟一,他日屠百!第一百四十五節 拳拳維護第一百一十八節 殺韃滅虜,唯我漢人!第五百零五節 本督管不了第三百三十一節 大明無敵第五百四十三節 遼東貓膩第六百四十五節 齊心戮力,共振大明第五十八節 善後第一百六十二節 敲詐勒索第一百五十二節 口腹蜜劍第一百零六節 爭鋒第二百一十七節 官商勾結第二百八十二節 振聾發聵第二百二十五節 天災將至第四百節 不堪用第三百七十節 纏鬥第一百三十八節 形勢突變第三百六十三節 多爾袞的才能第三百六十七節 一觸即發第四百三十四節 形勢大好第九十二節 君前拔刀第三百七十三節 戰略藍圖第五百一十八節 磅礴如海第一百九十二節 膽大包天第三百七十三節 戰略藍圖第四百四十三節 突發事件第五百九十二節 總攻之前第二百六十二節 衝突來臨第五百三十節 衝突第一百五十四節 怒火中燒第五百七十一節 父子對談第六百五十節 其樂融融(新書《崇禎大帝國》已發,求諸君支持!)第二百三十節 莫欺少年窮第四百七十一節 男人最怕有心無力第一百零九節 崛起第五百三十九節 一力降十會第五百八十六節 人心向背定成敗第三百七十一節 圍三闕一第六百二十節 撤退事宜第二百八十八節 首輔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