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節 心字簡單卻難懂

盧欣榮性格沉穩,老成持重,轉頭朝四周環繞,朝張雲小聲說道。

時下,無論是官場還是士林,儒家思想被大明讀書人奉爲金科玉律,容不得其他雜音。

像秦督這些看似荒謬的言論,雖然是亂世中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但依舊不容於大明朝野。故而,他方有能做不能說之言。

“不錯,伯玉言之有理。今後本督遠離北地,若是遇到猶而不決或緊急之事,概以伯玉之言爲準。”

盧欣榮的沉穩表現,終於讓秦浩明拿定注意,把自己離開北地後的指揮權交給他,初次確定他內部第二人的身份。

“秦督,伯玉惶恐。不若由吾輔助張將軍,或許更加妥當。”

盧欣榮想不到秦浩明居然捨棄張雲,以他爲主。這樣的決定,在感慨秦督心胸寬廣的同時,心裡有些不安。

自從跟張雲接觸以來,他的勤奮刻苦,都落在眼中。可以說,張雲的理想很大,並不甘於平庸。

也正是因爲如此,盧欣榮擔心張雲未必能夠對他服氣,怕今後齷齪不斷,影響二人關係,所以才這樣說。

“盧伯玉,你也太小瞧我張雲了。兄長既然指定你爲負責人,必有他的考教和思量,張雲豈是心胸狹窄之人?

再說,咱們過往合作不錯,你的手段和謀略我也知之甚祥,不必顧慮太多。”

張雲性格耿直,盧欣榮剛說完,他就大聲說道。

“好!雲從龍,風從虎。雲弟心性高潔,少有大志,不如今後字叫嘯龍如何?”

張雲有這樣的覺悟,令秦浩明拍手高聲讚許。加之他歲數已大,作爲統兵一方的將領,按大明慣例,需有自己的字。

“謝兄長賜字!”

張雲顯然很滿意,喜不自禁。

“世人皆道人字好寫卻難做,心字簡單卻難懂。

可要本督說,正是因爲大家計較太多,都以爲自己聰明,太在意個人得失,方纔導致左右爲難,人浮於事。

其實簡單來講,記住一條即可,做人即做事,人心即公心。

所以,今後在本督的隊伍裡,將不會有排資論輩,親疏之別,一切唯纔是舉。希望大家謹記。”

秦浩明目視三人,臉色相當嚴肅,緩緩開口說道。

人心各異,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團隊,都是致命的因素。

若不能把人心整合,一切皆休。

當然,人心叵測,或許並不以意志爲轉移,現在他不過是打預防針而已。

“諾!”

三人心中一稟,抱拳答應。

之後一整天,秦浩明佈置了許多內容,既有現階段的目標,也有長期的規劃,一一交代清楚。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酒已盡興,人亦盡歡,正是趕路的好時刻!”

秦浩明喝完杯中酒,瀟灑的揮了揮衣袖,轉身便向外走去。

德州守備府外,三百親兵早已穿戴整齊,恭候多時。

大明官員赴任,必須在吏部規定的時間內到達。否則,御史言官可以彈劾一個無心國事的罪名。

雖然他不在乎,可也沒必要太過高調。故而,秦浩明準備和親衛先行,走陸路四處看看時局如何。

而其他幕僚則和兩千所屬天雄軍從水路出發,護送兵仗局匠人入閩。

疾行幾日,秦浩明和三百精銳離開河南,過河北,進入江西撫州境內。

一路上,受兵事天災波及,沿途農桑盡廢,滿目蒼夷。但人活在世,衣食總無可避免。

相對於其他郡縣,撫州雖然受災稍輕,但鄉野之中也是難覓人蹤。許多村舍都已經破敗下來,溝渠田壟多被雜草淹沒。

保存尚算完好的,只是中大戶人家那些莊園別業,哪怕是叛賊,也不敢對他們過分欺凌。

同居鄉土之間,這些人家往往也都開放莊園,用以接納那些受災的鄉民,既能與人爲善增加鄉望,也能聚集更多人力更好的保護家園。

但這些人進入莊園後也要吃喝,也有消耗,總不能坐吃山空。

所以這些災民們也都被組織起來,在莊園周遭就近種植一些短收作物、抓緊時間進行一些漁獵耕樵的生產,用以補充莊園內的消耗。

梅雨如期降落下來,這讓飽受兵災天災磨難的鄉人們心情有所好轉。對他們來說,不誤農事也是生死攸關的大事。

因而在淅淅瀝瀝的陰雨中,莊園周圍的田地中不乏有農人除草犁地,準備耕播。

這一天較之以往並沒有什麼出奇,一名逃難時被摔斷了腿的老農偎在田壟上用手拔草。

雖滿身泥濘,但那滄桑渾濁的老眼望着已經被雨水浸透的土地,腦海中已經不由自主泛起幾個月後滿地長滿了農作物的畫面,那如松柏一般粗糙的臉上便露出一絲骨子裡迸出來的笑意。

莊園內丁壯不多,女人是耕種的主力,年輕力壯的婦人們手把着犁,趁着土壤潮溼翻耕起來。

深植在土層裡的草根紛紛被犁斷翻出了土面,等到放晴時烈日曝曬幾日,曬乾了草根、曬死了蟲卵,再幾番平整,就能引渠灌溉播種下去。

那緊繃的臉龐雖然不甚嬌美白皙,但卻有一種帶着泥土氣息的勃勃生機,自是別樣美態。

更年老一些的人包括一些孩子在內,或是肩背或是腰挎着竹簍,往翻耕過的土地裡拋灑着牲畜糞便與草木灰攪拌成綠肥,一方面增加地力,一方面燒死草籽。

這一切看起來是這麼的和諧美滿,雖然辛苦些。

“山匪來襲,山匪來襲!速速回莊!”

驀然,淒厲的叫嚷聲從遠處傳來,打破了祥和畫面。

負責在四方警戒哨望的丁壯們一邊敲着鑼鼓示警,一邊拖着竹槍從高崗上飛奔下來!

而在他們身後,已經不乏有雀鳥被驚擾後頂着雨水沖天飛起,在低空上徘徊不定。

聽到示警聲,田中耕作之人臉色已是幡然一變,婦人們抹一把臉上雨水,轉頭扛起犁來往後飛奔。

許多人將嚎哭的孩童夾在腋下,邁開腳步便向莊園跑去。那些老老少少也都抓起手邊田間的工具,一個個放開腳步狂奔起來。

ps;感謝書友家裡窩囊家外雄打賞,感謝諸君每日投票支持,八月起每天兩更,故土難離敬上!

第一百六十六節 佈局第一百零三節 塵埃落定第七十九節 劫殺韃虜第一百二十四節 漢奸悲哀第七十四節 焉能不亡第十六節 別樣苦練第二百四十四節 改變第七十一節 驗收首級第四百零九節 居安思危第四百二十四節 忍一時風平浪靜第二百九十九節 兩手準備第三百二十節 負荊請罪第三百五十八節 還施彼身第四百一十二節 天譴計劃第五百九十七節 活捉多鐸第五百四十六節 鼓舞士氣第二百二十六節 心思難測第七十七節 阿巴泰的渴望第六百零一節 算計深遠第五百三十七節 渾水摸魚第二百零六節 何處撈錢第三百七十三節 戰略藍圖第一百二十二節 戰法第六百五十六節 徐徐圖謀第六百五十四節 葡萄牙人第五百三十節 衝突第一百一十六節 亂戰第三十三節 海陵伯玉第五百八十九節 聞之心酸第六百五十七節 揚帆出海第五百四十七節 先利其器第四百九十二節 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第十七節 大明的悲哀第六百四十二節 鹹魚翻身第四百四十三節 突發事件第六百四十二節 鹹魚翻身第三百二十二節 護衛隊第四百六十一節 令出一人第四百四十六節 一家哭總好過萬家哭說說感謝和感言第三百六十九節 慘烈廝殺第二十節 劫富濟貧第二百七十八節 琉球事件第四百九十九節 前因後果第二百二十四節 國無界,界無疆第二百七十一節 公道自在人心第一百七十四節 豺狼餓虎第四十節 別樣推銷第三百七十二節 首戰告捷第五百八十九節 聞之心酸第三百一十三節 邵武路第二百八十八節 首輔之言第三百七十四節 那就聽你們的第三百七十七節 崇禎召見第三百七十七節 崇禎召見第六百二十七節 野心(感謝書友abcd4869萬賞)第五百九十八節 十五弟,糊塗第一百六十四節 坑人第一百四十二節 蓄勢待發第十六節 別樣苦練第四十四節 發酵第五百七十二節 豫親王多鐸第四百零四節 天下之大第四百七十五節 行動第二百七十八節 琉球事件第三百一十節 能做不能說第五百五十六節 度日如年第三百六十節 誰的孩子第六百三十六節 成事必在人,人定則勝天第五百八十二節 左右爲難第三百九十三節 組建侍從室第四百九十九節 前因後果第二百五十四節 國之利器第六百零四節 人比人氣死人第四百一十八節 南洋局第六百六十八節 復仇第二百一十六節 生產建設第三百二十五節 紅袖添香第六百三十八節 有他們在,就無大清(新年快樂!)第一百四十四節 萌生去意第三百九十八節 不要折騰第五十九節 斥候遭遇戰第八十一節 官職在身第三百節 暗潮涌動第三百七十八節 雷霆雨露皆君恩第二百四十六節 對比第三百一十七節 不負婉如不負卿第三百六十八節 利劍出鞘第一百三十二節 威望第一百六十節 成人之美第三百七十二節 首戰告捷第二百四十五節 雞飛狗跳第二百八十二節 振聾發聵第六百一十三節 決戰關頭第六百六十八節 復仇第一百節 君臣奏對第二百四十四節 改變第三百零一節 朝堂鬧劇第一百一十一節 將士歸心第四百五十八節 華夏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