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節 事起德州府

盧象升聽得眉頭一皺,三餉之事也算他的職責範圍,是考覈他總督業績之一,列入年底戶部考評。

只是他心中似乎也有了思量,馬步依然慢慢往前,不多作停留。

盧象升到德州府守備衙門,尚未和董長青、張鬆榮他們說幾句話,德州知府便得到消息,上門拜訪。

“下官德州知府韓悅見過盧督。”

廳堂處,韓悅身穿方心圓領官服,頭戴交腳襆頭向盧象升行禮。

“韓知府有禮,本督路過德州府,多有叨擾。”

韓悅原先有見過幾面,是他的下屬,更何況現在有事諮詢,盧象升自然要客氣一番。

韓悅見盧象升如此有禮,心頭大喜。盧象升這次路過德州府,於他而言,是個機會,若想高升,這是一條特別好的門路。

“秦督客氣,下官已經安排好酒宴和下榻事務,還請秦督移步德州府衙。”

韓知府四五十歲模樣,保養得極好,紅光滿面,乍一看還有一臉的方正,態度不卑不亢,顯得非常有氣度。

“無需客氣,本督明日便走,今日就留在德州守備府。”

盧象升瞟了旁邊老神在在的董長青一眼,看得出二人之間的關係堪憂,根本沒有同僚間的親熱。

“本督想諮詢韓知府,三餉徵收得如何?有沒有什麼具體困難?”

盧象升不動聲色問話韓悅。

“唉!”韓悅蹙着雙眉,搖搖頭嘆息一聲,“實不相瞞秦督,德州府有些百姓已經斷糧,鄉民成羣結隊的在荒野間遊蕩。

草根樹皮,怕都要被啃食乾淨。

下官已經上奏秦督和朝廷,準備拿出府裡的部分糧食賑災,可就算如此,或可解決燃眉之急。若爆發大規模饑荒,也是無濟於事。

但下官一定盡力完成三餉徵收任務,斷不叫盧督爲難。”

哼!

不等盧象升說話,董長青重重的冷哼一聲,幽幽開口說道:“韓大人,若說山東其他州縣如此,不足爲奇。

只是德州有運河之利,且人口不多,怕是不至於到如此地步吧?”

董長青雖然來到德州時間不長,可一些基本的信息已經掌握清楚。

德州府此次沒有遭受韃虜侵害,在不徵收三餉的情況下,絕對沒有韓悅口中所說的這般悲慘。

他出聲的目的,是害怕韓悅欺騙盧象升,好做手腳。畢竟,據他了解,這位韓知府可不是什麼善茬。

“不知董守備此言何意?”

韓悅小心翼翼的看來盧象升一眼,心裡暗自惱怒,對此子他已經多有忍讓,不意居然蹬鼻子上臉,在盧督面前也敢胡言。

若不是顧忌秦督,一個武將還不放在他眼裡。

“盧督,董守備初來乍到,對德州府所知可能不全?

德州雖有運河便利,百姓生活相對山東各府較好,但天災面前,豈容疏忽?

特別是今年又增加練餉,若災年像崇禎五年一樣,我德州定會餓殍盈野,易子而食的慘劇將會重新上演。

下官寧願自己被熬成肉粥,如果可以飽民,吾又何惜此身?”

韓悅不理會董長青,轉身對盧象升誠懇的說道。一番話說得情真意切,親民愛民之心躍然而出。

“如此甚好!德州百姓有韓知府,大幸!

只是三餉暫時停止徵收,本督近日要到京師,看能否規勸朝廷停止徵收?”

韓悅說什麼寧願被熬成肉粥的話,盧象升自然是不信的,那只是官場語言而已。

不過,這個韓悅着實也是個聰明人,遇事沉着,應對手段也極佳。

至於徵收三餉的事情,若是有心,自然是知府受益最大。

下面衙役哪怕有再大的膽子,也不過收取點好處費之類的小錢。

若是一般貪瀆事情,盧象升見得太多,也不想理會。可是,對於三餉的事情,盧象升極爲在意,誠如秦浩明所言,乃是動搖國本的事情。

“諾,謹遵秦督之言!此事若成,實乃德州百姓之福。”

韓悅臉上一喜,彷彿鬆了一口氣,笑意盈盈的說道。

“秦督,末將和張將軍去安排船隻,準備明日的行程。”

董長青初入官場,實在看不了韓悅的表演,若是不說,又如鯁在喉,索性離開。

盧象升揮揮手,讓董長青自行離去。

待董長青和張鬆榮安排好漕船的事情回來時,韓知府已經離開。

只不過,隨着他的離開,盧象升在德州府的消息也便傳開,大官小吏絡繹不絕而來,自然也會帶上不少禮物,留下一句不成敬意之語。

倒是盧象升對於這些人並沒有着重搭理,一來是他實在有些厭煩,二來這些小官小吏也入不了盧象升的眼。

在吩咐門房一律不見客之後,盧象升方有閒暇,認真聽張鬆榮講述宣府的事情。

在聽到秦浩明爲了斂財,居然連訂婚一事也拿來利用時,盧象升不禁哈哈大笑,他委實不知秦浩明還有這麼腹黑的一面。

“唉,本督原來好名聲,以至宣大沒有什麼積蓄,想不到卻苦了破虜。

爲了訓練騎兵和傷殘將士們的撫卹,他可真是煞費苦心!”

笑過之後,盧象升方纔緩緩嘆息。

和秦浩明相比,自己不如他多也。

此子手段多變,不說什麼水泥廠這些斂財的方法,單是福壽膏真有如此效用,能夠控制草原頭人,解決馬源問題,大明將快速崛起,再無騎兵之憂。

不過,有些東西張鬆榮也不太清楚,或者不方面說,倒是明日見面當面問他纔好。

是夜,董長青備下酒宴,和盧象升、張鬆榮、洪迪新、殷雨昂五人齊聚一堂,聽着他們細細訴說宣大邊鎮的一些變化和改革。

董長青的心裡委實快活無比,他覺得,秦督的勢力已經初現端倪。

“長青,交易之道,剛者易折。惟有至陰至柔,方可縱橫天下。天下柔弱者莫如水,然上善若水。

如今你一人獨自留在德州,切莫一味剛硬,交惡同僚。

韓悅此人便是你不說,本督也知道其脾性。

他是薛國觀的同鄉,性格隱忍狡詐,今後你要多加註意,切莫着了他道。”

想起下午的情形,盧象升轉過頭對暗自興奮的董長青說道。

第四百零五節 要狠第九十節 梟雄淚第五百八十六節 人心向背定成敗第二百六十九節 自力更生第四百零四節 天下之大第二十一節 衛所軍制崩壞第五百八十五節 軍心士氣第四百二十二節 都不是什麼善茬第五百八十九節 聞之心酸第六百四十二節 鹹魚翻身第四百零二節 端的好手段第二百六十節 男大當婚第三百三十六節 鄭芝龍的根基第五百八十三節 建奴詭計第四百八十五節 事情做在明處第五百五十九節 對比第三百五十八節 還施彼身第二百五十九節 集思廣益第二百五十一節 所獲頗豐第二百二十二節 漢蒙一家親第九十四節 君臣相宜第七十九節 劫殺韃虜第四百九十六節 以退爲進第二節 表演的最高境界第三百一十三節 邵武路第四百六十七節 公司和軍功第二百五十七節 舉賢不避親第三百三十節 志存高遠第一百三十四節 憤懣第四百二十七節 血腥洗牌第二百五十九節 集思廣益第五百二十四節 搞一個無人區第二百五十四節 碩果第三百九十六節 寧德府第九十節 梟雄淚第四百零六節 妾身不在乎第八十一節 官職在身第四百三十七節 崇禎的感觸第一百一十二節 第二誓第三百七十八節 雷霆雨露皆君恩第五百九十二節 總攻之前第十四節 葉家的惦記第五百四十七節 先利其器第一百零五節 秦家村第三百一十六節 佳人風情第四百零二節 端的好手段第四百六十九節 手面太大第二百零四節 秦浩明的第一把火第六百四十三節 點化孫傳庭第一百三十一節 挑釁第六百二十三節 算計東林(二合一)第四百九十四節 挽起袖子,大幹一場第一百二十二節 戰法第八十八節 進京獻俘第二百七十二節 事起德州府第五百五十六節 度日如年第二百七十四節 分贓我做主第六百三十九節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第四百九十四節 挽起袖子,大幹一場第四百二十四節 忍一時風平浪靜第二十二節 考察謀劃第五百零七節 抵近偵查第三百七十六節 什麼夫人?第一百九十一節 周皇后的智慧第三百九十五節 第一步第一百四十八節 傷殘將士第一百零八節 黑暗第一百九十節 樂極生悲第四百四十九節 囂張第二百八十九節 教崇禎用人第七十四節 焉能不亡第九十六節 欺軟怕硬第二百三十九節 招攬工匠第一百五十節 機關算盡第二百四十七節 招募私兵第五百一十四節 這一切都值得第一百七十八節 心懷不軌第二百九十二節 臨別前夕第六十九節 防禦部署第六百三十一節 彼其娘之第二百六十九節 自力更生第五百七十三節 奴才無能第六百二十節 撤退事宜第三百九十一節 高手在民間第二百六十九節 自力更生第六十九節 防禦部署第四節 悔不當初第五百六十三節 軍中計策第五百三十五節 不禁折騰第六百一十四節 建奴白甲第五百二十二節 兵不血刃第三百八十七節 他們算個屁第四百四十三節 突發事件第五百三十節 衝突第三百七十一節 圍三闕一第一百零二節 風雨飄零第六百五十四節 葡萄牙人第五百七十四節 以命相拼第四百二十九節 部隊變革第一百四十八節 傷殘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