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節 大明的悲哀

明朝實行保甲制,以一百一十戶爲一里,推丁糧多者爲十戶之長,叫里長。

十里爲一甲,十個里長每年輪流擔任一年,叫甲首。

雖然在明中後期,地方鄉紳勢力興起,地位有所下降。但在地方的管理上,里長、甲首負有重要作用。

例如地方上田地、荒山交易,聘請僱工等,需要里長或甲首從縣衙領來契書作爲交易憑證,並且負責監督,事後出了問題也要他負責。

秦家村的現任里長叫秦老三,如果認真算起來還是秦浩明的表叔。

看見秀才公親自上門造訪,頓覺心有榮焉。吩咐家中婆子端茶倒水,自己回裡屋換身衣服見客。

貴客上門,自己一副農人打扮,倒顯得寒磣,不是待客之道。

“勞您久等,賢侄尚請見諒,不知找三叔何事?”

秦老三換了一件六成新的直裰,腰板也直了一些。可是當了甲長的緣故,平常跟縣衙小史多有接觸,講話不像其他農人那樣直白。

“三叔精神!”

秦浩明先稱讚一句,隨即開口繼續說道:“卻是想勞煩三叔幫忙兩件事情:一,甲字倉庫附近的荒山小侄想買下來。二,最近僱用了幾戶人家作爲佃農。”

秦浩明一點、二點直接說清楚,沒有云霧繚繞,天氣如何之類的話。

“賢侄,三叔說句公道話。這些年,秦家真的對您多有虧欠,甲字倉庫附近的荒山休提買字,三叔燥得慌!當初原本就是秦老爺留下。老夫今日在此表個態,明日就到縣衙找書吏辦戶帖。至於僱傭幾個佃農,到時一併辦理即可。”

秦老三大包大攬把事情包在自己身上,倒也有份魄力。

“那小侄就先行謝過三叔援手之情,銘記在心。”

秦浩明聞言心喜,花錢的地方海了去,能省一分是一分。能夠一分錢不花,白得三十幾畝山地,傻子纔去矯情。所以說人際關係要搞好,才能利人利己。

他主要是想把附近的山場連成一片,變成私人區,今後可以名正言順避免其他人窺探。在目前的情況下,小心謹慎點無大錯。

“當不得秀才公感謝,舉手之勞,理應如此。”

秦老三滿臉的皺紋彷彿全部綻放,人也年輕好幾歲。

與他打交道的多是村野匹夫,便是縣衙的小吏,也多是粗鄙不堪之輩,那如秀才公這般斯斯文文。

原來的秦秀才生人勿近,衆人雖想親近,也唯之奈何。

許是長大成人的緣故,明曉事理,卻也是秦家村之福。

欺老不欺少,此話言之有理!

秦家少爺重陽節在臨浦縣城的表現和對秦向天說的話,早已經傳遍秦家村。

十幾天過去了,號稱臨浦縣城沒有他秦向天辦不成的事,縣衙上下都熟絡,在秦家村一貫牛逼哄哄的秦典吏也拿秀才公無可奈何。

兩人之間的過節,秦家村村民都知曉,也明白其中的門門道道。

鄉下人怕事也惹不起事,要鬥他們鬥,咱們摻和不起。19歲的生員,還是臨浦案首,整個建寧府幾千讀書人才一個,不是文曲星君是什麼?

要是大比高中,那就是舉人老爺,甚至更近一步成爲進士,那就是官老爺。試問,一個無品無階的秦典吏如何跟官家老爺鬥?

所以趁此機會結個善緣,是秦老三秦甲長和秦家村村民內心最樸實的想法。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在這個年代頗爲平常。作爲秦家村村民,存在這樣的想法再正常不過,這也是秦老三之所以敢大包大攬的原因。

“賢侄,爲叔倚老賣老問一句,既然有閒錢買荒山,何不買點水田和旱田?剩下的再讓鄉親們投獻,免些稅賦,總是肥水不流外人田,您不也多少有點收成?總不至於白白浪費不是。”

秦老三趁熱打鐵,提出秦家村村民藏在心裡的話。

秦家自從秦老爺過世,再無秦家子弟出仕,家族早已衰弱許久。

唯有秦浩明高中秀才,卻因爲過往瓜葛,白白讓80畝免稅田賦浪費,這如何讓土裡刨食的村民不感到痛惜。

“現在民田少,都是官田,所以小侄目前沒有打算買田。倒是這80畝投獻……”

秦浩明說到這裡,沉吟片刻,斟酌言辭。

“三叔瞭解,現在除了自己開荒,官田已經沒有多少人種。”

秦老三接過秦浩明的話說道。

大明民田稅輕,而民田絕大多數爲地主官僚所兼併佔有,所以於大地主有利。而官田稅重,則於佃種官田的農民不利。

“您看可否這樣,三叔來安排,四六分成。左右是費些勞力而已,於雙方都有利。”

秦老三倒是實誠,沒有按照現實的傳統三七開,看見秦浩明說道投獻就沒有下文,以爲秀才公臉薄,不屑言利,主動加了一成給對方。

“不,三叔誤會。小侄是想不要銀兩,能否以穀物代替,何況80畝稅賦也沒有多少銀兩。”

秦浩明急忙開口分辨。

英宗正統元年規定:全國稅糧實行折銀繳納,糧四石折銀一兩解京,稱爲金花銀,以爲永例,開始了田賦以銀繳納的變革。

“賢侄切莫小瞧這些稅賦銀兩呢,這裡面門道可多了,爲叔給您略說一二。”

秦老三既然存了結交之心,怕秦浩明年少,不懂其中關節之處,自然是知無不言。

明代仕宦和縉紳之家享有免役特權,無優免特權的地主和農民常將自己的田地寄在這些人家的名下,以逃避賦役,稱“詭寄”。

一些大地主還將田產零星分附於親鄰、佃僕等戶名下,以逃避差徭,稱“花分”。

將田產請託縉紳冒認他們名下,以減輕賦役,稱“投獻”。

……

現在的秦浩明就屬於縉紳,按秦老三的說法,找些關係上下打點一番,裡裡外外可以把糧賦優免幾近三倍。

秦浩明聽完目瞪口呆瞠目結舌,他實在不知道說些什麼好。

腦海裡盤旋的卻是崇禎在最後一次召見閣臣時悲嘆:吾非亡國之君,汝皆亡國之臣。吾待士亦不薄,今日至此,羣臣何無一人相從?

最後崇禎帝登上煤山自縊殉國而死,忠於“社稷亡,君王死”。

當然,崇禎待大臣不薄秦浩明相信或許有些疑義,畢竟這位老兄也不是省油的燈。

崇禎做了十七年皇帝,一共殺了兩個首輔大臣,撤換了五十個內閣大學士。

另外還撤換了十四個兵部尚書,而且這被撤掉的十四位,還都是正經八百的兵部尚書,僅僅只加兵部尚書銜的還沒計算在內。

這十四人裡,其中有九個被治了重罪:斬首者一人,治死者一人,自殺三人,下獄兩人,革職查辦兩人。

刑部尚書,前後撤換了十七人。處死或被逼自殺的督師、總督,包括袁崇煥在內合計有十一人,如薊遼總督劉策,漕運總督楊一鵬,督師熊文燦……

可以說崇禎和朝臣早已經離心離德,但是大明王朝真的對文人不薄啊!

自己只是一個生員,連官員都不是,卻可以享受如此待遇。那麼舉人、進士、朝中袞袞諸公,又將如何呢?

人心不足蛇吞象,正是文人和官僚階級,壟斷了社會財富,導致底層老百姓赤貧,國家財政赤字。

所以說,是他們聯手將明朝漢人的江山送給了開歷史倒車的韃子。

這種行爲無疑是直接斷送了明朝的江山,說什麼藏富於民,但是卻把財富都塞進了自己的腰包。

“賢侄,賢侄……不行就算了。”

秦老三看見秀才公聽了自己的話,彷彿失神落魄般,以爲年輕士子多半看不慣此等醜惡現象,等年紀大了,自然會明白生活的不易。

“不好意思,剛剛走神了。”

秦浩明朝秦甲長歉然一笑,“非常感謝三叔的指點,浩明受教。具體的事情你和小云談就好,告辭!”

大明已經爛到骨髓,自己沒有必要矯情。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其實這樣也不錯,修修補補不如打破重建。只是大明有點悲哀,優待天下士子文人,卻遭到他們的拋棄!

————

感謝阿杰阿軒阿心的打賞,不勝感激!感謝書友們的大力支持,晚六點前還有一章。故土難離敬上!

第一百一十三節 有女婉如第五十七節 大捷第四百八十七節 開花結果第四百九十三節 就看你們願不願意第三百二十一節 承包到戶第一百零八節 黑暗第三百四十二節 入彀矣第一百七十一節 明魂第一百四十九節 亡羊補牢第三百四十九節 與狼共舞第四百九十六節 以退爲進第六百五十二節 將士退役第三百三十三節 赴任第一百三十三節 諜影第一百四十七節 血腥暗衛第四百五十二節 賊寇初現第五百四十四節 鳥槍換大炮第一百九十八節 顏繼祖的作用第六百三十二節 改造朝臣第二百一十八節 你擋路了第二百八十四節 空話、套話、屁話!第四百零二節 端的好手段第五十節 天雄軍第六百三十節 王師何在第二百六十六節 靠海吃海第五百一十五節 戰前第一百六十五節 基礎第七十七節 阿巴泰的渴望第二百三十四節 借刀殺人第四百五十六節 重操舊業第三百八十四節 明月中秋第三十三節 海陵伯玉第一百七十一節 明魂第六百三十八節 有他們在,就無大清(新年快樂!)第三百四十節 送禮第二百一十八節 你擋路了第六百五十九節 初臨臺灣第一百八十七節 逃之夭夭第五百五十一節 雄軍風采第二百節 大朝會第一百三十三節 諜影第三百八十四節 明月中秋第四百一十三節 大婚第二百四十五節 雞飛狗跳第六百零三節 政客心思第二百零四節 秦浩明的第一把火第二百三十四節 借刀殺人第七十七節 阿巴泰的渴望第五百九十七節 活捉多鐸第五十五節 改變第六十二節 考察第七十八節 秦浩明的殺手鐗第四百八十五節 事情做在明處第二十二節 考察謀劃第五百五十八節 碾壓韃虜第二百零二節 底氣第五百六十九節 太子朱慈烺(感謝書友阿杰阿軒阿心六萬大賞!)第三百零二節 刀砍首輔(感謝書友家裡窩囊家外雄萬賞,敏感盛情!)第九十四節 君臣相宜第四百六十一節 令出一人第一百六十五節 基礎第一百零二節 風雨飄零第一百五十七節 耐心不好第三十二節 客棧偶遇第十四節 葉家的惦記第二百五十八節 無敵水師第六百三十五節 什麼人帶什麼兵第五百五十六節 度日如年第二百零九節 挖牆腳第一百四十五節 拳拳維護第五百九十三節 伏擊圈第五百三十八節 蛇鼠一窩第二百四十四節 改變第四百八十三節 漢人要變成虎第五百九十四節 多鐸危矣第三百八十五節 還是不是男人第四百五十七節 構建精銳(二合一)第三百八十節 大明第一人第六百一十九節 說出去誰信呢第二百九十節 朕不相信第二十六節 牆倒衆人推第四百七十六節 不惹事,但也不怕事第六百三十二節 改造朝臣第四百七十節 視察慰問第三百六十一節 都不簡單第六十四節 論戰第一百零六節 爭鋒第三百五十二節 速戰速決第五百七十二節 豫親王多鐸第四百一十二節 天譴計劃第二百四十八節 一舉兩得第一百一十二節 第二誓第一百二十五節 又是這套第一百二十七節 天意第四百五十六節 重操舊業第三百六十七節 一觸即發第二百五十四節 碩果第一百七十四節 豺狼餓虎新書《崇 禎 大 帝 國》前三章請諸君賞鑑一番,歡迎點評第一百四十六節 組建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