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節入彀

秦堡內部,除了有執勤、審訊任務的軍士,其他將士都在寬闊的空地相互練習刺殺,讓秦堡的上空瀰漫着蕭殺之氣。

劉宗周一路所行,見秦堡的天雄軍將士雖是刀銃伴身,然使用銃練習寥寥無幾,而練習刀劍者衆多,急忙問明原因。

他原本爲工部侍郎,管理全國工程事務。

凡全國之土木、水利工程,機器製造工程,包括軍器、軍火、軍用器物等,礦冶、紡織等官辦工業無不綜理。

“蕺山先生有所不知,非是天雄軍將士不喜歡用火銃,而是難堪大用!

將士遇敵,惟有火銃一種,人執一件,但成本低廉,做工拙劣。身短體薄,腹中斜曲,口面大小全無定製,不堪擊敵。

而鉛子又不知合口之度,什物不具,裝放無法,徒爲虛器。

故雖敵畏火具,而火具又不足以下敵,惟有自欺欺人而已。

且柄短贅重,將欲兼持戰器,則不能兩負,將只持此器,則近身無可恃者。”

秦浩明雙手一攤,滿臉的無奈。

火器之利,他比任何一個人都清楚,奈何一直以來戰鬥不斷,他又沒有自己的根據地,根本顧不上此事。

“秦將軍的將士真乃百戰之士,怪不得連連克敵競功,委實威武雄壯。”

閻應元雙目灼灼生輝,大聲讚歎!

他從小習武至弱冠,後進入國子監學習,才拜劉宗周爲師。

有戲!

秦浩明心裡一喜,繼而對聽完他的話之後若有所思沉默不語的劉宗周說道:“蕺山先生,破虜有一個建議,不知當說不當說?”

“請儘管明言,老朽洗耳恭聽。”

“蕺山先生學究天人,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先生拳拳報國之心破虜能夠理解,然現今之官場,多爲懷私植黨,罔恤國事之輩。

腦裡更多的是想如何才能更長時間的獨攬大權,爲自己的派別獲取更大的利益,而非替天子、替朝廷、替國家多做一點事情。

既然如此,先生何不沉下心來,醉心學術,解經注典,開辦書院,替天下士子授業解惑,定可名垂千古!

而爲大明驅韃滅虜,剿滅叛賊之事,則讓破虜和麗亨兄爲之!

至於蕺山先生則到小子故里臨浦,組建臨浦書院,豈不快哉?

小子願意竭盡所能,鼎力相助蕺山先生創建大明第一流書院,爲大明輸送大才。”

秦浩明目光誠懇,語之焉焉。

除了夾雜自己的私貨,讓劉宗周幫忙組建臨浦書院,閻應元加入天雄軍,其他的都是劉宗周老先生自己曾經走過的路。

“哦,麗亨看如何?”

聽完秦浩明誠懇的話語,劉宗周頗爲意動,主動出口詢問閻應元的意見。

解官之後,劉宗周的心情反而覺得輕鬆。他早就想潛心學問,擺落世事的纏繞。

況且,秦浩明所說的據是實情,沒有一點虛妄之語。

特別是對朝堂大員的點評,可謂精闢入裡,他正是其中的受害者。

“甚好!

秦將軍所言弟子贊同,臨浦和山陰俱屬於江南,天氣、人文基本相符,想來恩師一定能夠適應。

最重要的是,如此一來,溫體仁餘孽再也不能迫害恩師。”

從劉宗周一開口,閻應元便知道老師已經同意,只是涉及自己的前程,才諮詢他的意見。

“這個奸猾之徒不是已經下位了嗎,究竟還有什麼人想對蕺山先生不利,說來聽聽,破虜看能否幫什麼忙?”

原本聽到閻應元的話,秦浩明心裡喜不自禁,兩位大咖入彀矣!

可聽到後面,敢情劉宗周被革職竟然還有其它原因,出於愛護尊敬,急忙問道。

溫體仁是崇禎年間任期最長的首輔。崇禎帝朱由檢在位的十七年中,內閣大學士像走馬燈一樣的換來換去,前後達五十人次。

但溫體仁卻在頻繁的人事變動中穩居內閣首輔要職達八年之久。

溫體仁官至少師兼太子太師,進吏部尚書、中極殿大學士,階左柱國,兼支尚書體祿,時下沒有人能與他相比。

只不過溫體仁在位時,無論對於遼東抵抗建奴南下,還是對付李自成、張獻忠的農民起義,未嘗建一策。

他向朝廷推薦的人也大多平庸之輩,苟以充位而已。把本來就已是千瘡百孔的明末政局攪得愈發不可收拾。

崇禎十二年,溫體仁在家中病死。他死後,崇禎帝朱由檢還覺得十分可惜,追贈太傅,諡文忠。

“崇禎十年,恩師等人上奏指出溫體仁的十二大罪,最後有賴於曹化淳曹公公向天子告密,稱溫體仁自有黨羽。

天子大驚,最後纔在崇禎十一年免除溫體仁的閣輔之職。可……”

閻應元話還沒說完,便被劉宗周打斷。他乃謙謙君子,如今溫體仁下臺,卻是不想背後議論。

“唉!溫體仁進士出身,爲人圓滑、城府深、老謀深算,尤其善於窺測政治風向,所以,光宗、熹宗兩朝爲官。

宦海浮沉三十年,一直左右逢源,官運亨通,魏忠賢當權時他不吃虧,魏忠賢垮臺後他沒倒黴,真可謂混世有術,八面玲瓏。

蕺山先生能夠不顧己身,拉此人下馬,破虜敬佩!不然,大明江山……”

秦浩明搖搖頭,雖然知道大明滅亡並不是溫體仁一個人的原因,但他似一隻蛀蟲,蠶食着大明崇禎朝廷,加速了大明王朝的滅亡。

他同樣爲了個人權力慾的滿足,置國家、民族利益於不顧,以無辜者的鮮血染紅自己的登天之路。

縱觀他的崛起之路,其實只有三招,第一招是找人聯手,個人的力量畢竟有限。

第二招也是主要的,死死抓住目標的弱點往崇禎的傷疤上撞。

最後一招剷除異己,爲自己奪取大權掃平道路。

古往今來,所有的陰謀家與野心家都抱定一個宗旨,那就是奪得大權在握,呼風喚雨,顯示個人的極度權威。

爲了這個目的,他們不惜一切代價,可以玩弄陰謀,可以寡廉鮮恥,可以損人利己,可以六親不認,甚至可以賣國求榮。

在這些人眼中,一切都是手段,只有權勢是目的。

第五百六十四個節 此生無憾第二百二十五節 天災將至第二百九十六節 總督不好當第五百五十六節 度日如年第二百一十二節 所圖甚大第六十三節 形勢第三百零五節 隻身許國第三百零五節 隻身許國第七節 敗家少爺第二百九十三節 潤物細無聲第二百三十三節 勾心鬥角第二百五十九節 集思廣益第五百零九節 萬事俱備,不欠東風第二十六節 牆倒衆人推第二百六十四節 大明海軍威武第八十九節 西山大營第四百九十五節 山雨欲來第六百零四節 人比人氣死人第二百五十節 悔之晚矣第五百八十三節 建奴詭計第三百八十節 大明第一人第一百六十六節 佈局第五百六十九節 太子朱慈烺(感謝書友阿杰阿軒阿心六萬大賞!)第四百九十二節 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第五百六十六節 受降第三百五十七節 實戰演習第五百五十七節 殺人了第四百五十六節 重操舊業第二百五十四節 國之利器第二百三十七節 雛形初成第六百二十四節 秦愛卿壞着呢第一百五十三節 抽絲剝繭第七十一節 驗收首級第一百一十五節 預備禮物第二百五十八節 無敵水師第一百六十一節 曲意奉承第四百四十八節 取捨之間第三百四十節 送禮第五百八十五節 軍心士氣第二十九節 好友來投第一百九十九節 崇禎的步驟第三百七十三節 戰略藍圖第三百五十五節 自投羅網第六百四十四節 國戰無英雄第一百五十五節 無妄之災第四十節 別樣推銷第二百七十七節 敲打第四百二十七節 血腥洗牌第四百三十六節 崇禎也分贓第四百八十七節 開花結果第二百六十四節 大明海軍威武第五百一十七節 長箭當空第五百七十五節 擒拿鰲拜第一百三十節 知音第六百五十三節 遼東漸定第七十四節 焉能不亡第三百五十一節 慘烈屠殺第一百零七節 立功授田第五百零四節 親如兄弟第四百六十四節 銀幣的作用第一百五十一節 刮目相看第四百八十三節 漢人要變成虎第四百八十八節 不服就幹第七十節 籌備第三十五節 秦淮河畔第三百九十八節 不要折騰第二節 表演的最高境界第一百七十節 豐收第三節 文武雙全第四百六十三節 年底總結第二百四十六節 對比第五百六十一節 東廠和錦衣衛第五百九十節 大戰開幕第四十八節 忠義盧象升第二百五十四節 碩果第六百三十五節 什麼人帶什麼兵第一百一十節 狼行千里第二百節 大朝會第五百二十六節 鰲拜的鬱悶第二百三十五節 亂世來臨第五百七十六節 黑心戰術第三百三十二節 衆志成城第六百零六節 來了,就別走第二百一十一節 史上第一利器第六十節 困局第六十節 困局第六百四十二節 鹹魚翻身第一百九十七節 三年之期第九節 無需再忍第三百一十五節 歸家第五百四十五節 海軍大都督第八十節 不妥協不留情第一百九十九節 崇禎的步驟第六百二十八節 不管有主無主之地,微臣替大明取之!第二百八十四節 空話、套話、屁話!第七十三節 碰撞第六十一節 震撼第二百七十五節 試探第五百九十一節 慘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