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節 風雨飄零

崇禎臉色複雜,一言不發站起身走到窗邊,推開窗臺。

幾隻覓食的小鳥受到驚嚇,從對面屋頂的琉璃瓦上拍拍翅膀飛走。

冷風呼嘯着穿入溫暖如春的御書房,樹上僅有的幾片樹葉在風中搖曳,終於還是無助地掉落下來,似乎在昭示着朝廷現在悲涼的現狀。

“皇爺,請注意身體,可別不小心着涼。”

今日負責隨侍的是東廠提督、總提督京營戎政的曹化淳,急忙走上前來想把窗戶關上。

同時奇怪的瞥了秦浩明一眼,這小子膽子真大,把皇爺都說傷感了。

“曹大伴,朕沒事,只是想清醒清醒。這裡風大,你年事已高,又有病在身,自己要注意身體。

告假的事不要急,先在宮裡調養好再說。

時間過得真快,一晃眼十幾年過去,連你也要離開朕!”

崇禎側着身體搖搖手,阻止要來關窗的曹化淳,對他感慨的說道。

曹化淳是信王府的老人,辦事得力,深得崇禎皇帝的信任和倚重。

“老了,身子骨愈發不行,不然老奴也想多服侍皇爺幾年。”

曹化淳動情的摸了摸眼角的淚水,邊說邊弓着身體倒退回去。

屋內的秦浩明看着他們主僕情深,終於有些明白崇禎爲什麼對身邊的太監還不錯,只是對大臣多有刻薄。

曹化淳因病乞準告假,向崇禎帝連上三疏。

可直到崇禎十二年二月,他才蒙允告假還鄉,肯定是崇禎多次挽留。

“曹大伴,把楊愛卿叫過來吧!”

崇禎想了想,看着屋內靜靜坐着的秦浩明,向曹化淳說道。

“遮!”

曹化淳雙手行禮轉身離去吩咐宮中小黃門。

“待會和楊愛卿議議軍事,三餉的事情讓朕考慮考慮。

愛卿說的土地有肥沃貧瘠,產量各不相同甚有道理,到時朕讓戶部擬個條陳出來。

只是從大明鄉紳富戶手裡納糧捐輸,今後休得再提,那是大明的根本,朝堂再也經不起動盪了。”

崇禎關上窗戶,緩緩走到秦浩明面前,手做了一個下按的動作,示意他不要起身,自己則繞着寬敞的御書房邊走動邊說。

別看崇禎口頭這樣說,其實秦浩明說的話簡直說到他的心坎裡,奈何實行不了,天家也有難言事!

平日裡撤銷鹽稅、減少礦稅等有利於各級官員富商的政令那是順風順水,可重開海禁加收商稅,帶頭捐輸等不利於官員權貴的聖旨,那便是有違祖制寸步難行。

有心想偷偷越過內閣發中旨,可各地官員有權拒絕奉旨,若是強行下旨也只能是被內閣再三駁回。

崇禎無奈的搖搖頭,這大明的江山,並不是他可以爲所欲爲啊?

秦浩明有些同情的望着滿臉惆悵的崇禎皇帝,大明實在是爛到骨子裡了。

崇禎每天要處理各地如雪花般的奏疏,儘管有司禮監的太監代爲批紅,挑揀出來比較重要的奏章,但是每天仍然有批不完的奏章。

各級官員貪污受賄上下其手,前線的軍餉還未出京城便被漂沒幾成,層層剋扣下去到達前線時已經所剩無幾。

邊關將士數月斷餉數次譁變,將領則是中飽私囊剋扣軍餉私養家丁。

流賊四處劫掠,各地縣令知府隱瞞不報者更是比比皆是……

其實向富商徵收捐輸並不是他獨創,之前就有人提議過。

可內閣大臣的駁斥是:此言乃亂世亂政之言,而敢陳於聖人之前,小人無忌憚一至於此!

州縣的富家,亦貧民衣食之源也。……此議一倡,亡命無賴之徒,相率而與富家爲難,大亂自此始矣。

秦浩明有些奇怪,難道在這些朝廷大臣眼中,現在還不算是亂世嗎?

想到崇禎臨死前發出的感言:君非亡國之君,臣乃亡國之臣!

秦浩明長長的嘆了口氣!

“皇爺,楊學士求見。”

門口的曹化淳開口通稟。

“有請!”

崇禎收拾心情,一臉威嚴的重新坐回龍椅中。

楊嗣昌溫文雅爾的走了進來,輕掃秦浩明一眼,轉身朝龍椅上的崇禎,一絲不苟的按照大明朝禮,行一拜三叩大禮。

頭上漆紗襆頭的兩邊展角,隨着身體的起復輕微的晃動。

崇禎等他禮畢才輕聲說請起,自己說過多少次,讓他無需如此,可楊嗣昌總是一句,禮不可廢,時日久了,也只好隨他去。

對於楊嗣昌,崇禎是真心滿意。

不僅在許多事情上頗和他意,而且聰敏過人勇於任事,不同於一般朝臣。

“宣府指揮僉事秦浩明秦破虜見過楊本兵。”

楊嗣昌是名義上的頂頭上司,秦浩明朝他行軍禮並自報家門,同時仔細打量眼前這位明末大臣。

楊嗣昌長得端莊大方儀表堂堂,白皙的皮膚,頷下留着修剪得十分整齊的長鬚。

檀香精心薰過的緋紅色袍服,兩條形狀優美的眉毛明顯經過修飾,唯一的缺憾是他的眼睛有些狹長,讓人覺得有些陰柔。

“很好。”

楊嗣昌只是淡淡的兩個字,敷衍的拱拱手,便沒有下文。

也不知道是說秦浩明人好,還是趙縣戰役打得好。

熱臉貼了冷屁股!

不過老子也不靠你吃飯,反正已經算是盧象升的人了,二人也鳥不到一塊去,擺什麼譜?

楊嗣昌高傲的舉動激起秦浩明心中怒火,吔了他一眼,嘴角向上一揚,蹭蹭坐回太師椅上,眼睛看都不看楊嗣昌。

這一幕暗戰,居高臨下的崇禎清清楚楚的看在眼裡,卻有些無可奈何。

大明朝堂派別衆多,彼此間水火不容,相互構陷、污衊,他們纔剛剛開始呢,他早已習慣。

“秦愛卿,還是由你向楊學士介紹一下戰場具體的態勢。”

崇禎朝秦浩明淡淡地吩咐。

雖然有些不情願,可這是關係到天雄軍將士生死攸關的大事,秦浩明還是打起精神,認真的把敵我雙方態勢向楊嗣昌詳細複述一遍。

“皇上,聖人舉事,動則必萬全,必先本後末!家國大事,牽一髮而動全身,更是理應如此!

萬萬不可朝夕令改,令下面大臣無所從事。

微臣只想問一句,從長遠計,皇上是想和還是想戰?”

楊嗣昌聽完秦浩明的介紹,不置可否,只是雙手作揖朝崇禎問道。

第九十節 梟雄淚第五百五十節 憂心第四百四十一節 見好就收第一百七十節 豐收第三百五十六節 絞殺建奴第二百八十六節 男兒功名馬上取第六百四十三節 點化孫傳庭第五百七十八節 似曾相識第四百五十一節 鐵血柔情第一百一十二節 第二誓第一百零七節 立功授田第八十一節 官職在身第六百四十一節 搞臭東林,提高軍人地位第六百二十九節 漢人至上第四十九節 男兒殺人行第十五節 前期準備第七十八節 秦浩明的殺手鐗第三百零四節 試點第一百九十四節 被激將的崇禎第五百一十節 突襲第三百五十三節 修羅地獄第六百零八節 下輩子投好胎,不要再做建奴第五十三節 對策第六百二十二節 罪名第四節 悔不當初第一百一十四節 戰雲密佈第五百七十二節 豫親王多鐸第二百九十一節 陰招第六百四十四節 國戰無英雄第四百九十六節 以退爲進第三百二十節 負荊請罪第一百二十節 趁勢出擊,捨我其誰第二百四十七節 招募私兵第六百四十七節 離京之際第一節 再回首恍然如夢第三百六十四節 水軍出擊第六十七節 楊嗣昌三計第一節 再回首恍然如夢第三百零九節 殺是爲了不殺第三百零四節 試點第一百七十八節 心懷不軌第五百九十六節 多鐸的眼淚第一百七十七節 奪權用人第七十六節 崇禎心思第七十九節 劫殺韃虜第五百五十八節 碾壓韃虜第四十五節 臨行之際第三百二十二節 護衛隊第五十一節 無奈的英雄第五節 大明的骨氣第二百零八節 術業有專攻第四百一十節 定南軍第四百一十三節 大婚第五百七十三節 奴才無能第三百二十三節 軍事第一百一十三節 有女婉如第四百五十四節 崇禎有點變壞了第四百四十一節 見好就收第三百六十九節 慘烈廝殺第三百六十一節 都不簡單第一百五十一節 刮目相看第一百六十五節 基礎第六百一十一節 大戰前奏第二百一十九節 班底心思第三百零二節 刀砍首輔(感謝書友家裡窩囊家外雄萬賞,敏感盛情!)第五百五十六節 度日如年第六百五十七節 揚帆出海第二百四十九節 收網第四百四十六節 一家哭總好過萬家哭第四百二十節 軍工民用第二百九十四節 與民爭利第四百二十二節 都不是什麼善茬第四百八十九節 三件大事第四百七十六節 不惹事,但也不怕事第一百八十節 速度制敵第六百一十九節 說出去誰信呢第四百五十二節 賊寇初現第五百三十二節 得意門生第八十七節 告捷塘報第四百三十節 吳鋒的家書第四百七十九節 說漏嘴了第五百五十三節 還有什麼依靠第一百三十六節 遼東漢人第一百一十六節 亂戰第八節 忍無可忍第一百二十二節 戰法第六百四十一節 搞臭東林,提高軍人地位第四百零七節 私鹽氾濫第一百六十五節 基礎第三百二十六節 去登州,那裡有吃的第五十三節 對策第四百五十三節 各執一詞第二百四十四節 改變第五百零七節 抵近偵查第四百五十節 心思各異第七十四節 焉能不亡第一百二十節 趁勢出擊,捨我其誰第五百一十節 突襲第四百三十七節 崇禎的感觸第四百二十節 軍工民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