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帳內上空響起了一片嗡嗡聲,大家交頭接耳地議論着,一邊頻頻點頭表示支持唐國公的徵兵主張。李淵見此情形,大喜,那張一直緊繃的臉龐上禁不住掠過一絲令人難以覺察的笑意。當他的眼光落到一言不發的副留守高君雅面部時,面色一變,神情冷峻地問道:
“高將軍,你對募兵一事有何高見,請說說吧!”
高君雅與王威同爲隋煬帝的親信,肩負着監視李淵的一舉一動,對李淵自是心存戒備,保持着高度的警惕。這募兵擴軍可是件大事,尤其是這種非常時期,顯得格外敏感。高君雅雖長得五大三粗,貌似魯莽,可心卻細着呢。因此,他對李淵突然提出的徵兵之事,心有疑慮。再加上他的盟友王威堅持反對,他自然不會同意此事。不過,他爲人圓滑,不似王威那般率直,因而當李淵直問他,高君雅便面帶微笑,含糊其辭地回答句:
“在下以爲唐公所言甚是有理,只是……這事不急,過段時間再作商議也不遲。”
“誰說不急!”劉文靜怒視着高君雅,大聲反駁道,“現今劉武周已佔據汾陽宮,若不立即募兵反攻,用不了幾天,劉武周定將長驅直入,攻佔晉陽,乃至整個太原。到時,我們這些做臣子的有何面目去見皇上?所以,募兵是必需的,而且刻不容緩。”
這時候,裴寂領着劉政會、王長諧、竇琮等一班人和着劉文靜一道反擊高君雅的擱置再議,力陳即時徵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由於庭議中絕大多數人都站在唐國公一邊,王威和高君雅見自己身陷孤立之中,也就不好多發異議了。
李淵見形勢大好,心中自是歡快。他捋了捋長及胸襟的髯須,微微一笑,接着又目光犀利地射向一旁的王威和高君雅二人,聲音遲緩而凝重地說道:
“賊將劉武周佔據了汾陽宮,而汾陽宮乃皇上的離宮,倘若我們不能把劉武周從汾陽宮趕出去,在座各位都得受到皇上嚴懲,定當誅滅九族!本公死不足惜,只是不忍害了諸位將軍哪。”說到後面不由動情了。
“唐公一向厚愛我等,實乃情深義重。”裴寂深情地說,“現今唐公身處危難之際,我等豈能袖手旁觀,不爲唐公排憂解難?這不是有負唐公厚愛嗎?再者,這也關係到在座各位大人的身家性命。在這生死存亡之時,唐公處心積慮想辦法救我等,讓我等免受滅門之災,我等有何理由不按唐公說的去做呢?請諸位仔細想想吧!”
在座的將佐們聽李淵和裴寂這麼一說,感到事態嚴重,深爲自家性命擔憂。就連高君雅內心也不由感到一陣害怕,他猛地擡起眼,凝視着李淵,遲遲疑疑地低聲問句:
“那……唐公,我們該如何才能將劉武周趕出汾陽宮呢?請唐公明示!”
“剛纔唐公不是已經說了募兵,你沒聽見!”劉文靜睜眼瞪了下高君雅,沒好氣地說了句,接着又高聲強調道,“爲今之計,就是立馬募兵,以增強我軍實力。這樣,我們就能打敗劉武周,解汾陽宮之急。”
“可這募兵是大事,得向皇上稟報……”高君雅瞟了眼身邊的王威,支吾着說。
“不錯,朝庭用兵行止進退皆需向皇上稟報,受皇上節制。然今賊人在數百里之內,江都在三千里之外,加以道路險要,還有其它盜賊盤踞。如果派人去江都稟報皇上,會不會給盜賊殺掉暫且不說,就算能平安到達江都,來回也需半月。如此,豈不延誤了軍機?到時誰來擔待此罪責,你們說!”李淵臉一沉,一字一頓地回答道。
說罷,李淵微微側過臉龐,目光冷冷地逼視着一旁的王威和高君雅,在他倆面部停留了好長一段時間。高君雅不由自主地垂下了眼瞼,似乎不敢看對方的眼睛。而王威並無懼色,拿眼迅速掃了下正襟危坐於首位的留守,嘴角邊露出絲冷笑。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授。”李世民忽然高聲說句,“況且如今事情緊急,來不及向皇上稟報,一切就由唐公作主吧!”
“是,一切由唐公作主!”段志玄、劉弘基、長孫順德等人紛紛表態,聲如洪鐘,響徹營帳之內。
對此,李淵十分滿意,神情肅穆的面龐上竟掠過一絲笑容。他瞅着忠於自己的將佐們好一會兒,然後把眼光轉向副留守王威和高君雅,沉聲問:
“王將軍,高將軍,你倆可是皇上欽點的副留守呀,我不敢不聽你們的意見哪。對方纔各位所言,你們以爲如何?”
高君雅斜了眼身旁的王威,見他板着張臉不吭聲,思忖了下,纔回答李淵道:
“唐公是這兒的最高統率,又是宗親賢士。倘若真能平定盜賊,爲皇上解憂,那專權獨斷也沒什麼不可以,嘿嘿!”
聽了高君雅這話,李淵的面部肌肉又鬆弛了些。接着,他又側目盯着王威問:
“王將軍,你也該表表態,請說吧!”
王威素來與李淵不和,自然不會贊同他的主張。然而當他環視四周,發覺所有的人對李淵的提毫無異議,連高君雅也不反對。王威明顯感到自己孤立無援,獨木難支。他在心裡沉重地嘆了口氣,然後無奈地答句:
“既然在座諸位都同意唐公的主張,在下也就沒什麼可說的了。一切就照唐公所說的辦好了!”
說完,王威轉身悻悻地離開。緊接着,高君雅也邁開大步跟着王威向北風呼嘯、大雪紛飛的營帳外走去。
李淵眼瞅着王威離去的背影,冷冷一笑。沉默片刻,他鄭重其事地向文武官員們宣佈自己的決定,敞開喉嚨說:
“好,既然在座諸位都無異議,那就馬上募兵吧!”
隨後,李淵命令李世民、劉文靜、長孫順德、劉弘基、段志玄、殷開山等人奔赴太原、西河、雁門等地徵兵。凡年齡在二十歲以上五十歲以下的人皆爲徵兵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