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也,非也!”李淵故作謙虛地答道,“本王才淺德薄,實無高祖之雄略。能有今日,實乃諸位同仁鼎力相助,本王甚爲感激!”
“唐王真乃仁德之主,我等豈能不竭力效命!”裴寂正色道,“自太原舉義以來,天下盜賊紛紛歸附唐王。故而九州漸趨平靜,百姓日漸安生。此乃唐王之功德也!”
說時,裴寂目視一旁的唐儉,像在向他暗示着什麼。
“裴大人所言極是。”唐儉會意,即刻說道,“唐王盡心輔佐皇上,匡扶隋室,其功德極天際地,伊、周莫及也!唐王有如此威德與蓋世偉功,卻屈居王位,這常令我等扼腕嘆息。以唐王之巍巍功德,自不應屈居人臣,當爲一國之主也!”
王珪、蕭瑀等隋朝老臣聽唐儉如此一說,不由大爲震驚。他們轉過眼,目光齊刷刷地對着坐於首席的唐王,神色頗爲異樣。
李淵早有奪取大隋天下之心,只是認爲時機尚未成熟,因而不敢向外人泄露自己的心跡。此時,聽到唐儉向衆人公開提及此事,心中暗喜,卻又故作大驚失色狀,怒斥唐儉道:
“唐儉,你何故當衆胡言亂語,是醉酒了嗎?本王別無他念,只想一心輔佐皇上,匡扶隋室!”
“唐王是無此念想,可天下之人卻已視唐王爲一國之君了。”裴寂慢條斯理地說道,“唐王不想正大位,就怕天下人不肯哪!”
“是啊,唐王德比堯、禹,功勝漢、光,天下之人無不敬服!”溫大雅高聲說,“唐王爲九五至尊,乃天下人心所向!”
李淵見手下這幫人極力進諫自己登皇位,內心頗爲欣悅。不過,他並不飄飄然,忘乎所以。因爲他清楚儘管自己總理朝政,權傾朝野,然朝中仍有一小撮忠於隋室的老臣在暗中盯着自己,千方百計地提防着他篡位,奪取大隋江山。因此,想順利實現自己的夢想,他必須得用時間和智慧把這些絆腳石逐一移開。到時,他方能順順利利地登上皇帝的寶座,建立屬於自己的王朝。李淵是個有智慧又有耐心的政治家,因此在時機不夠成熟的情況下,他是決不會冒險行動,而是採取靜守之勢。
默然抿了口酒,李淵忽然故作生氣地對衆人說:
“你等逼本王做大逆不道之事,是想加害於本王,還是急於加官進爵呢?”
“父王,您誤會了各位大人的好心。”李建成很懂父親的心,知道他是在考驗手下對自己的忠心,便振振有辭地說道,“裴大人和唐儉等諸位大人推父王爲九五至尊,是爲天下黎民百姓着想。今隋室闇弱,皇上年幼且怯懦無能,不爲天下人所敬服,致使生亂。而今父王文有謀士,武有猛將,威震天下。天下羣雄願爲父王馬首是瞻,黎民百姓翹首以待,如久旱望霓雲。父王威震四海,德播天下,爲天下人所景仰所愛戴,何不上應天命,下合民心呢?”
“是啊,殿下所言甚是。唐王,請就應天命登尊位吧!”王珪身爲世子府諮議參軍,聽李建成這麼一說,也趕忙表態道。
緊接着,裴寂、李綱、柴紹等人也齊聲懇請李淵答應他們的請求。李淵心頭一陣暗喜,繃緊的面頰上忽然掠過一絲令人難以覺察的笑意,但他依然沉默不語。良久,他擡眼掃視了圈在座諸位同僚,臉色一沉說句:
“請勿多言,不然就別怪本王不講情面,到皇上跟前參你等一本,哼!”
言畢,李淵又將眼光移向一旁的蕭瑀,眼神別具意味。
蕭瑀聰敏,一眼就看透了李淵的眼色。他清楚自己是隋室重臣,必爲李淵所猜忌,若是不明確表態,極有可能禍及自身。說心裡話,蕭瑀是忠心於隋室,並不願意看到隋祚被他人搶佔。然而,現實告訴他,朝中大權已爲李淵獨攬,隋恭帝楊侑只不過是個有名無實的擺設而已。這個年少無能的傀儡隨時都有可能被唐王從龍椅上拉下來。是啊,大隋氣數已盡,改朝換代已是必然,又何必固執堅守,以卵擊石,自取滅亡呢?蕭瑀在心裡鬥爭了好長時間,方做出了明知的選擇。他突然起身,跪地長拜,高呼道:
“願唐王以天下蒼生爲念,順應天命,早正大位!”
蕭瑀可是隋朝元老,也是朝中極有影響力的人物。如果他能順從李淵,那其他人就不敢興風作浪,阻止他登上帝位。因此,李淵聽到蕭瑀如此一表態,不由大喜,然臉上仍舊裝出慍怒之色,對跪伏在自己跟前的民部尚書沒好氣地說句:
“蕭瑀,本王方纔不是說過了,誰再說這事,將被治罪,你何故明知故犯呀!”
“此乃老臣肺腑之言,不吐不快呀,唐王!”蕭瑀懇切地說,“唐王若治罪,老臣也無怨言。”
裴寂瞭解李淵,明白他見蕭瑀順從於自己,內心必定快活,哪真會治罪呢。於是,他連忙領着唐儉、溫大雅等一班人替蕭瑀求情。李淵假惺惺地責備了蕭瑀幾句,接着又不由自主地欠身將蕭瑀這位朝中重臣攙扶起來,好生撫慰一番。
見朝中大臣都歸順自己,且力推自己爲一國之君,李淵心中自是歡喜。可他還是不想此時就授受衆人的請求,因爲隋恭帝是他一手擁立的,若硬逼他退位,必爲天下人所指。他可不想落下謀逆篡位這個千古罵名,而是希望能光明正大地即位。所以,儘管座中衆僚臣屢勸他廢除楊侑,以便取而代之,但他遲遲不同意。末了,他聲色俱厲地命令他們閉上嘴巴,勿談政事,只管飲酒取樂。於是乎席間觥籌交錯,歡聲笑語,氣氛十分熱鬧。
曲盡人散,堂中只剩下李淵和裴寂這對老朋友。他倆都面色紅潤,處於微醺的狀態,不過心智十分清醒。聊過幾句閒話之後,裴寂又回到方纔席間衆人所議之事。他兩眼含笑地注視着靠在椅背上的唐王,若有所思地說:
“縱觀天下,稱王稱帝者何止幾人,然不論出身,還是威望,都無法與唐王您相提並論。他們尚且能稱帝,唐王又何必謙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