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李靖何罪之有?”李靖冷笑了聲,昂然反問道,“今皇上健在,何勞唐國公自立新君?您如此做,豈敢說無謀逆之心,只是時候未到而已。”
“你……”此話正中下懷,李淵不禁惱羞成怒,拍案吼道,“一派胡言,竟敢當衆誣衊本王!來人,把這個大膽狂徒拉出去斬了!”
話音剛落,立在一旁的刀斧手就奉命將李靖死死按住,令他跪拜於地。李靖拒不下跪,面無懼色地衝着李淵哈哈大笑道:
“死則死矣,有何可懼!然公舉兵起義,本爲天下清除暴亂,以成霸業,今卻以私怨而誅殺壯士,豈不爲天下人恥笑!”
在旁的李世民聽李靖這麼一說,意識到他有歸順之意。同時,李世民也欽佩李靖的人品和才幹,就站出來替他求情:
“李將軍乃忠義之士,且有王佐之才,實爲難得的英才。今父王興義兵平天下,正是用人之際,請勿殺這等俊傑!”
“是啊,唐王,李將軍當初那樣做,足見他爲人忠誠。這等人才若肯爲唐王效命,豈非好事?”說着,裴寂又將眼睛轉向神態自若的李靖,高聲問道,“李將軍,肯爲唐王效力否?”
“唐王仁義布天下,爲萬人景仰,若能爲唐王盡心效力,實爲李靖三生有幸!”言畢,李靖朝李淵揖首深拜。
“父王,李將軍確有白起、穰苴之將才,殺之可惜。”說着,李世民撲通一聲跪地請求道,“在下願以頸上之頭擔保,請父王留下李將軍!”
接着,裴寂、李綱、王珪、房玄齡等人也跟着李世民力保李靖。李淵也很賞識李靖卓越的軍事才幹,現又見他肯屈從自己,再加上裴寂的力諫和李世民的苦苦相求,這使他慢慢地回心轉意了。默然思量半晌,李淵終於決定留用李靖,於是沉着臉對李世民說道:
“好吧,既然你肯用腦袋擔保李靖無異心,那就讓他隨你好了!”
“謝父王!”李世民欣喜異常,拜過唐王后,他就衝着身旁的李淵笑了笑。
李靖從李淵手中逃得一命,卻並沒有流露出那份死裡逃生的驚喜之情。他面色平靜地拂了拂了衣袖,跪地拜謝道:
“李靖深感唐王不殺之恩,當以死相報!”
李世民親自上前將李靖扶起,隨後一同走出了武德殿。不久,李靖就被李世民任命爲三衛,成了他幕府中的重要成員。
幾天後,屈突通率軍冒着風雪來到了河東,與劉文靜會合。劉文靜看見屈突通,顯得格外高興。兩位將軍于軍營中一邊烤火取暖,一邊討論着攻取河東的對策。劉文靜當然清楚李淵派屈突通前來的真實意圖,那就是勸降堯君素,以達到兵不血刃就拿下河東的目的。這當然是上上策,可是劉文靜對此興趣不大,他跟堯君素不只一次交過手,瞭解此人像茅坑裡的石頭又臭又硬,想要勸他開城納降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因此,他主張強攻蒲阪城。然而,屈突通此行的目的是奉命來說服堯君素投降,儘管他心裡也明白這項任務很難以完成,但還是堅持先勸降後強攻的主張。劉文靜理解屈突通是奉命行事,也就不想爲難他,最後同意對方的決定。
次日早晨,太陽從東方冉冉升起,萬丈光芒照耀着銀裝素裹的大地,也把蒲阪城牆上那面迎風獵獵飄揚的大隋旗幟映照得分外醒目。劉文靜率軍出營,頂着刺骨的寒風列陣於城門之下。屈突通縱馬走出陣中,向城頭上的守軍喊話。披甲執銳立於城上的守軍曾是屈突通的部下,他們聽到了原主帥的聲音都感到十分親切和激動。然而現在他們與自己前任將領已是敵我對立雙方,自當各自爲主。因此,他們聽到屈突通的喊聲,並不熱烈響應,只派小校向主將堯君素稟報。
一會兒過後,大將堯君素身披銀甲,高高站在城門之上。他瞧見敵軍佈陣於城牆之下,嘴角不由露出一絲不屑的冷笑。他清楚敵軍實力較強,可也堅信自己一定能保住城池不失。他目光堅定地望了眼城下的敵軍,當看到屈突通時,他的內心不由涌出一股複雜的情緒。他很珍惜與屈突通那份戰友加兄弟般的情誼,可現在又對他充滿了憎恨,打心裡就瞧不起他這種背主求榮的敗類。堯君素是個一臣不事二主的忠臣良將,十分看重忠君之節。因此,不管先前劉文靜怎麼威逼利誘,他都心如磐石,毫不動搖效忠隋室的決心,誓死不降。
屈突通仰頭看見了堯君素,頗爲興奮,揚聲請他出門搭話。堯君素怕屈突通使詐,騙他出城,然後乘機攻城,因而遲遲不肯答應。直到劉文靜向他作出決不借機攻城的保證,他方纔領着支小分隊跑出城門。
不一會兒,堯君素策馬來到屈突通的面前,兩眼緊盯着自己昔日的上司和老戰友,心裡突然涌起一陣說不出的傷感來。真的,他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有一天會以這種方式同故交會面,曾經並肩作戰的戰友會有一天變成水火不容的仇敵。爲此,他感慨萬端,唏噓不已。此刻他什麼也不想說,只是默默地注視着對方的眼睛,眼神中流露出那種愛恨交織的複雜神情。
屈突通見堯君素不言語,便深深向他施了一禮,極富感情地問候了他一聲。他聽到對方飽含真情的問候時,淚水竟忍不住在眼眶裡打着轉兒。此時此刻,一陣悲傷與感慨涌上了他的心頭,他努力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然後跟老友傾心相談。
說過一陣之後,屈突通以爲已經調動了老部下的感情,可以切入正是了。於是,他話鋒一轉,語氣誠懇地說:
“君素,我軍已敗,唐王的義軍氣勢旺盛,義旗所到之處,沒有不熱烈響應的。事勢既然已經到了這種地步,你也就快快歸順唐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