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蘇威被桓法嗣這麼一將軍,氣得渾身顫抖了下,半天沒說出句話來。緩過神後,他才咬着牙說道,“桓法嗣,你這纔是在誤國呢!”
“好了,你倆不用再多言!”王世充見蘇、桓二人準備好好爭鬥一番,以泄往日私怨,就趕緊制止道,“朕知道,在座諸位愛卿都是替大鄭社稷着想,替朕着想。朕在此深表感激,感謝你們這麼多年追隨朕,爲朕開創了這一番大業。今朕身陷困境,還望各位愛卿同心協力,共度時艱!”
“是,皇上!”衆大臣齊聲應道,“臣等願爲皇上盡忠效命,赴湯蹈火,萬死不辭!”
“好,很好!”王世充頗爲感動地含笑道,“朕有你們這些忠心耿耿的大臣,又何愁不能度過時艱,保我大鄭江山社稷萬世永存!”
“皇上乃真命天子,大鄭必將千秋萬代!”桓法嗣緊抱雙拳,振聲對王世充說道,“眼前難關,上天一定會助皇上度過。臣請皇上不必多慮!”
“桓愛卿乃一代宗師,自明天理。有愛卿此言,朕有何憂,哈哈!”笑罷,王世充又掃了眼羣臣,高聲問道,“朕今欲遣人連和,誰敢前往河間?”
“臣願往!”話音未落,桓法嗣拱手應道。
“桓愛卿真是朕之肱股也!”王世充見桓法嗣毛遂自薦,十分高興,大聲讚揚道,“愛卿機智善辯,實乃不二人選。然此去河間關山重重,更有賊寇相阻,險象環生。愛卿乃朕之左膀右臂,稍有閃失,教朕如何是好呀!故而,朕還是另選位大臣替桓愛卿前去金城宮吧!”
“皇上厚愛,臣感激涕零!”桓法嗣撲通一聲,伏地叩拜道,“正因皇上如此垂愛微臣,微臣更當在困難之際爲皇上出力。即便赴湯蹈火,也在所不惜!臣請皇上能體諒臣的一片忠心,容許臣前往河間搬來救兵,以解東都之圍。”說罷,又連磕了三個響頭。
王世充見桓法嗣言之鑿鑿,情之切切,大喜,一揮龍袖,向屈身跪伏於地的寵臣道了聲平身。等桓法嗣挺直了腰身,他便感動地說道:
“愛卿如此肯爲朕捨生忘死,實令朕深爲感動!今若拂愛卿之意,反倒是朕的不是了。好,朕令你出使大夏,連和竇建德!”
“謝皇上成全!”桓法嗣深施一行,語氣堅定地表態道,“臣不敢有負皇上之所託,定當不辱使命,說服竇建德出兵解東都之圍。請皇上放心!”
“朕知愛卿之才,可高枕無憂!”王世充微微一笑,接着又問道,“桓愛卿,你還需要哪位大臣同你前往?請說吧!”
“臣請代王王琬將軍以及長孫安世大人與我同行,請皇上恩准!”桓法嗣回稟道。
“好,朕許奏!”說着,王世充把眼睛轉向一旁的代王王琬和內史令長孫安世,緩聲說道,“朕請代王和長孫安世隨桓愛卿一道前往河間,聽令!”
“遵旨!”王琬、長孫安世一道出列,拱手應命。
“桓愛卿,今事已定,請問你什麼時候出城?”接着,王世充很客氣地問句。
“今夜即啓程!”桓法嗣脫口而出,“今城外敵軍剛到,疏於防範,正是臣等出城的好時機。若延誤時日,等他們嚴加戒備,那出城就難了!”
“言之有理!”王世充輕點下頭說道,“好,退朝之後,你等就出城吧!事情緊急,朕就不爲你們設宴餞行了。等你們凱旋歸來,朕當大擺宴席,爲你們接風洗塵。哈哈!”
笑罷,王世充又心情舒暢地掃了眼殿中羣臣,然後起身退朝。
當晚三更時分,將軍王琬護送桓法嗣和長孫安世兩人偷偷出城。正如桓法嗣所料,那夜唐軍在戒備方面的確做得不夠好,才讓他們順利出了城。
翌日早晨,李世民又命李世勣引兵向鄭軍挑戰。然城內守軍依舊不肯開門出戰,只一個個立在城牆之上,張弓搭箭射向城下唐軍。李世勣擡眼見空中箭如雨下,不敢令軍前行,只好勒馬立住,命部下將士罵陣。他想以此來激怒鄭將,好讓他們失去理智開門出戰,掉入秦王佈置好的陷阱。可惜的是,此時段達、楊公卿等守將十分冷靜,不論城下唐兵怎麼謾罵,他們都一笑了之,壓根兒就不把那難聽的話放在心上。如此一來,唐兵從早上罵到晌午也不見一個鄭兵出城,聽到的只是隨風飄來的哈哈大笑聲,似在嘲弄他們這一招早就被識破,起不到任何作用。
這時,陰沉沉的天空中忽然飄起冷絲絲的細雨。雨絲斜斜地打在臉上,不禁令人感到一種切入骨髓的寒意,一些唐兵被寒風冷雨吹打得忍不住打起了寒戰。李世勣見鄭兵遲遲不肯出城應戰,又見自己手下正忍飢挨餓,皺眉想了想就決定撤回營中。接着,幾千人馬就尾隨着李世勣,向不遠處的新建唐營策馬跑去。此時,天空中的雨越下越大,夾着冰雹打在地面,發出一陣陣咔嚓咔嚓的響聲。雖說已是二月了,可這兒仍然被嚴寒包裹着。
回到營地,李世勣立馬就跑到秦王的營帳中,向正在跟杜如晦、屈突通議事的李世民回報出戰情況。李世民聽說鄭軍只放箭不出兵,那兩道又濃又黑的劍眉不由得微微皺了起來。他知道,王世充這是在跟自己玩堅守不戰的把戲。也是,洛陽城池堅固,且糧草充足,他根本用不着急於求戰。可李世民這一回卻不像往日那樣沉得住氣,他很想即刻引鄭軍出城,在城外與他們決一死戰。
李世民之所以如此迫切,是因爲他心裡清楚洛陽之戰拖得越久對自己越不利。這不利因素有兩個方面,一是時間過長,即便軍中不缺糧少草,將士也會因疲憊不堪和思歸情緒而漸失鬥志,有損士氣;二是若不能儘快攻取洛陽城,就必定會受到竇建德援軍的威脅。儘管他明白自己與竇建德之間必有一戰,但他還是希望能夠先將王世充拿下,然後再集中兵力幹掉了竇建德。這樣,唐軍便可以避免兩線作戰的艱難,獲勝也就更有把握了。
然而現在看來,李世民的最佳計劃很可能要因王世充的堅守不戰之計泡湯了。爲此,李世民忍不住當着杜如晦的面輕嘆了聲。不用問,杜如晦也明白秦王在爲何事而煩憂。他明白,李世民是在爲王世充不肯率軍出城與自己決戰而發愁。其實,他又何嘗不是這樣。不同的是,他採取了一種比較淡然的方式來面對這個頗爲棘手的問題。他知道王世充肯定是不會輕易出動,這一者是因爲對方想憑藉城池堅固糧草充足這一有利條件與城外唐軍相抗衡,二者是王世充想利用竇建德的援軍裡應外合,一戰而全殲唐軍。正因這樣,他可以斷定王世充一定不會棄城應戰,當固守城池,以待生變。既然對戰局看得如此透徹,他當然就不會像李世民那樣焦慮不安了。所以,當聽到李世勣的彙報時,他一臉平靜,如同跟什麼也沒發生一樣。
李世民瞅見杜如晦如此淡定,頭腦也突然莫名其妙地冷靜下來了。低眉沉思了會兒,他便令李世勣回營休息,且按兵不動。李世勣應命而去,他也認爲想引敵軍出城是不可能的事,要想盡快攻取洛陽,那隻能是採取強攻這一直截了當的計策。不過在秦王沒有開口之前,他不敢向他提出這個建議。也是,李世勣此人智謀超羣,且爲人十分謹慎,不到關鍵之時,他是不會輕易向秦王提任何建議。
李世勣走後,李世民接着又跟杜如晦和屈突通談論軍務。主題自然是關於引蛇出洞之計,因爲只要王世充肯命軍出城作戰,李世民認爲就一定能夠將他徹底擊敗,奪取洛陽,平定鄭國。因此,他不可能會輕易放棄這個自認爲的上上策,決定明日繼續遣軍前去罵陣。屈突通生性耿直,他認爲這回秦王有些失策了,就直言此路不通,當另尋出路。這令李世民有些不高興,立即沉下了臉。
杜如晦爲人比較活泛,他知道秦王個性中有固執的一面,認定的事別人很難改變,也就不想就此事直截了當地提出反對意見,以便得罪李世民。因此,他對李世民的決定採取了模糊的策略,既不否定,也不贊同。李世民見杜如晦如此笑而不語,以爲他是默認。當下,他便把這事定下來,並決定由程知節來執行。他認爲程知節此莽漢罵陣倒是有一套,定當不會讓他失望的。
然而,這一回李世民又失算了。儘管程知節領着部下人馬站在城門之下把王世充的祖宗十八代都罵了個遍,那巨大的聲音幾乎都要把天頂掀翻了,但王世充依然是充耳不聞,臉上始終掛着一絲得意的笑,而且他還遣黃門侍郎薛德音一次又一次地敦促段達、楊公卿、張績和郭什柱四門統領無論如何都必須堅守城池,不得出戰。這樣一來,程知節冒着呼呼寒風,有失身份地大罵了半日,也不見湊效。末了,他突然靈機一動,就命部下解甲棄械,盤坐於潮溼冰冷的地上,儘量擺出副無比懈怠的樣子,以誘敵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