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法家之辨

一日,羅雲于帥府,與魏徵閒聊,他知道魏徵學問淵博,與智者閒聊,處處都能受教,因而樂此不疲,成了日常生活中一件不可或缺的事。這日,魏徵大肆的向他宣揚法家思想,言稱儒家難以治世,唯法家方能成萬世不拔之基業。痛斥董仲舒是禍亂天下的根源,孔孟之後儒家再無一人堪稱學者。

羅雲素來不喜與他爭吵,因爲魏徵有一個毛病,自己佔理的時候,款款而談,溫文爾雅。一旦理屈詞窮,就開始用嗓門壓人,聲音大得像是獅吼功一樣,每次都震得羅雲耳朵嗡嗡作響,臉上也被噴了近一盆的口水。這不叫辯論,這叫自找苦吃。

但這次,羅雲還是忍不住辯駁起來:“玄成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雲也不甚贊成,因各家學術百花齊放,彼此辯論,競爭,方能有所長進,促成更適宜的治國之術。當年韓非有一個說法,時移而治不易者亂,我認爲很是在理。世事多變幻,滄海桑田,轉眼皆非,治世的方法,也該隨着時代的變遷而轉變,沒有一種律法和制度,可以永恆不變的治理天下。法家不能,儒家不能,換了道家墨家縱橫家同樣不能。”

“你不能抓住韓非的一句話,就全盤否定法家治世的優勢。秦有商鞅之法,而滅六國。韓不任韓非改革,遂致亡國。前車之鑑,豈可無視?”

“秦徒以嚴刑峻法,二世而敗,商鞅立法,乃至走投無路,豈獨一定之理。”羅雲實在是忍不住嘴裡的話了,慷慨說道:“法家者,無外乎法,術,勢。韓非合二爲一,號稱集大成者。術者,申不害所重者也,獨視者謂明,獨聽者謂聰。能獨斷者,故可以爲天下主。是讓居上位的天子獨斷專行,以天子之意志號令天下,旁人不得不從,不可違背。正是天子方寸之機正而天下治,故一言正而天下定,一言倚而天下靡。術之行,留法何用。法皆天子一言而定,朝令夕改,尚留法何用!”

“天子不手握大權,必使臣下作亂,人心趨利避害,有利可圖,自是蜂擁而上,單靠儒家的說教,豈能擋得住文武羣臣,天下豪傑的爭權野心。是故,唯有天子獨斷專行,大權獨攬,才能防止權臣專擅朝政,外戚內官把持朝綱,王莽之事,便全因外戚掌權而起,這等例子,青史之上,不勝枚舉。豈是下官一家妄言。”

羅雲對魏徵在貞觀時期的作風,那是如雷貫耳,怎麼也想不到,魏徵竟是個法家支持論者,歷史上他對李世民那是直言抗上,有理必爭,跟法家的本質:天下之事無小大皆決於上,有着顯著的區別。

他也不及去想個究竟,腦裡想到什麼,便脫口而出:“玄成這話,有失偏頗,若是遇到個聖明的賢君,獨斷專行,上下政令處於一己之手,倒也沒什麼。若是個昏庸無能之君,甚或是幾歲小兒便登上大寶,統領天下,即便大權獨攬,只是方便了奸臣篡權亂政罷了。”說到這裡,他大概明白了一些,就算魏玄成信的是韓非那一套,但以他的性格,遇到君王做錯了事,還是會毫無顧忌的講出來。這不是對抗君上至高的權力,而是想方設法讓君上的權力得到鞏固,不至於失去。

魏徵許是說的口乾舌燥,給自己和羅雲各斟了一杯茶,潤了潤嗓子:“平仲,你還是不能理解法家的境界。當法術勢完美統一結合之後,那種約束力,並不是一兩個心懷不軌的人可以攛掇權柄的。天子聖明,爲人臣者,當奉承上命,治世安民,開疆擴土。天子昏庸,法制於臣,臣雖欲反而不得其勢,強行謀叛,多是跳樑小醜罷了。說到底,法家的法,是用來制衡文武之臣,弱民強國,而不是用來分天子之權的。人天性趨利避害,按你所說,天子無權,臣下哪一個不欲位尊九五,俯覽天下,人人起而竊國,國將不國,遑論其他。”

魏徵慷慨陳詞,口沫橫飛,羅雲被噴了一臉的口水,耳膜隱隱發疼,苦笑道:“玄成,咱說歸說,別噴行不?”

“怎麼,理屈詞窮了?”魏徵得意的笑了起來。

“我有甚理屈。即便你當真建了那樣完善的制度,文武百官,權力受到制衡,無法作亂。如此一來,天子之權更加集中,一旦逢上個暴君,全力爆棚而私慾沖天,窮天下財力奉一人,窮奢極欲,乃使國家困蔽,民不聊生,又當如何。真正的良法,應當舉國之人,都受約束,無一人可脫離律令的限制,包括天子。所謂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如此纔可有最強的威懾力,不使法淪爲天子一人弄權肥己的器具。”

“平仲的論調,又與前代的腐儒相似了。”魏徵森然道:“仁義不可治國,這是一定之理。官不私親,法不遺愛,上下無事,唯法所在,這纔是控國弱民之道。”

“你爲什麼總要想着弱民呢。”羅雲不禁鬱悶起來:“百姓納稅差役,不盡其苦,供養爾等君上公卿文武百官,難道是爲了讓你們來越治越窮的?”

魏徵正襟危坐,侃侃而言:“商鞅曾言,民弱國強,國強民弱,故有道之國,務在弱民。秦依照爲之,乃成天下之尊。”

“我呸。”羅雲一拍桌子:“玄成,慎到亦曾言道,守法而不變則衰。春秋戰國的事,豈能拿到今日來作典範。”

魏玄成這會兒來了激情,站起身來,猶如獅吼一樣,半傾着身子,對着羅雲的耳朵撕聲叫道:“你真是謬論。怎樣纔是對百姓好?讓他們安居樂業,不會因爲外族的入侵和國內的盜賊,而擔憂自己的生命是否會隨時喪失。這便是國家與君主的使命,人,唯有活着,纔有機會去追求更美好的生活,如果連生命都無法得到保障,其他的一切,都只是空想。”

“人若是隻爲了活着而活着,與禽獸何異,正因爲有了理想,人類才從刀耕火種的時代,到了今天的豐衣足食。若百姓只有個果腹的食物,避寒的單衣,懵懵懂懂,碌碌無爲,那便連原始的野人都不如了。”

“說甚話來。”魏徵笑了笑,眉目仍是十分嚴峻:“先皇創立科舉,使得天下寒門布衣,亦有了扶搖直上,一展所長的機會。當今之世,一個人但有才華,通過科舉,便能效忠朝廷,展現自己的才能,獲取更加富足的生活條件。你怎能說這是毫不進取呢。若以法家法術勢之聯合,再配以公平取材的制度,大凡內憂外患,皆不足以危及國本了。”

“玄成兄。”羅雲也有些惱了,拍案而起:“君權若是無限膨脹,無人約束,勢必成君主一人荼毒天下蒼生之勢。古往今來,創業之君多英武,傳過幾世,要麼殘暴奢侈,殺人百萬;要麼昏庸無能,任人擺佈;要麼年少當權,淪爲傀儡,真正的明君,能有幾人。此無限權柄,無論落在暴君手中,抑或是流入重臣手裡,都是蒼生之禍,玄成兄肯惜社稷,爲何不肯憐惜那百萬黎民!”

兩人眼見就要吵了起來,忽聽門外一聲長笑,清脆昂揚。

兩個都知道剛纔討論的事,皆是大逆不道的,被人傳了出去,禍事非小,臉色都變了,羅雲下意識的把手搭在了腰間佩劍之上。

卻見自門外走入一人,昂藏七尺,眉清目秀,雙眸炯炯有神,臉上帶着淺淺的憂鬱,一襲白衣白袍,端的是好表容貌。

羅雲見此人一表非俗,正想上前搭話,門外又走進了張公謹,笑道:“公子,玄成兄,這位是濟陽王勇,下官至交好友,今日到幽州相訪,聞二公子之名,特讓下官帶來相聚。”

“王勇?”羅雲皺了皺眉頭,道:“濟陽該有位王伯當,與足下?”

那人淡淡一笑:“在下王勇,表字伯當。”

羅雲聞言狂喜:“久幕伯當兄之名,恨未能識荊,今日得以相會,大慰平生,玄成兄,公務且交接給底下人,我等且去山瓊樓吃酒說話。”

王伯當連連擺手:“王勇一介布衣,豈堪公子禮遇,使不得,使不得。”

羅雲在他肩上一拍,哈哈大笑:“兄乃快人,奈何拘於俗禮,我對兄神交已久,今日得見,豈有不一醉方休的道理。”

遂與魏玄成,張公謹兩個,陪着王伯當,一起去了山瓊樓,於雅間設宴。

四人座定,推杯換盞,飲了幾杯酒,王伯當便說道:“適才聽二兄談論,甚是激烈。羅公子言下之意,對當前的施政之道,及玄成兄說的法家之術,皆不滿意,不知公子有何高見?”

羅雲連連擺手:“在下年幼,說什麼治國之道,適才不過是與玄成兄閒聊罷了,伯當兄休要當真。”

張公謹微微一笑,舉杯道:“都是自家兄弟,公子有何想法,試論之,無妨。”

羅雲對隋唐之際的豪傑,最看上眼的便是王伯當。無論何時,忠誠都是人最偉大的一種美德。王伯當寧死也要守在李密身邊,儘管沒有像秦瓊程咬金他們一樣作了開國功臣,名標青史,卻用他的一腔熱血,震撼了無數狂熱的靈魂。

這時見王伯當笑吟吟的看着他,眼神中盡是期待和鼓勵,他只得清了清嗓子,道:“其實,小弟心中的治國之道,與法家截然相反。君權完全的架空,以大臣組成內閣,由大臣聯合來裁定政令的制定與實施。”

魏徵當即說道:“政出多門,是自取滅亡之道。”

“政出一門,寡而無謀,剛而易折。唯集衆人之長,方能完善。當然,凡事需從壞處着想,人心本惡,趨利避害,乃是人之常情。我想,是否可以讓三權分治,相互的制衡,不使一家獨大,總攬朝綱。“

“三權分治?”王伯當好奇的問:“不知公子說的是哪三權?”

羅雲這時纔想起,當今的中國,還是小農經濟,別說資本主義,就連後世津津樂道的資本主義萌芽也沒有出現的跡象,現在就套用三權分立,怕是有些不合時宜。不過說到底,這點也只是一個概論罷了,他現在也沒有那個權力,去對行政體系作出任何的變動。

想了一想,君主制取消,當前是絕對不可能實現的,而且從後世的經驗來看,沒有皇室並不代表真正的民主。他一邊搜索腦子裡的記憶,將英國的上,下議院制度,法國的雙首長制度,乃至孫中山提出的五權憲法制度,分別講述出來。

這樣的設想,在當時而言,真可謂是石破天驚了,魏徵和王伯當,都聽得有些發懵,一時片刻,竟忘記了去質疑他。

羅雲見這個光景,微微一笑:“其實這也只是小弟平日裡胡亂想的,做不得真。”

“這民主二字,真乃震耳發聵,孟子曾說,民爲貴,社稷次之,君爲輕,敢問公子可是研習孟子的?”說話的卻是王伯當,伯當此人,不但箭術無敵,驍勇善戰,更兼文武雙全,經史子集詩詞歌賦琴棋書畫吹拉彈唱,都曾涉獵,巍巍有輔佐帝王的遠志。

羅雲乾咳了兩聲:“孟軻雖稱亞聖,亦不能專美。先賢據今日,朝代更替,斗轉星移,世事變遷不可歷數,學不可專執,須得變通。”

“平仲的想法是好的,只是真正施行起來,難度非小。”魏徵緩緩思量了片刻,方纔發話。

“玄成說的極是。”羅雲扣了一下桌面,低聲道:“真欲成事,至少先要興教育,給下層百姓掃盲,使人人讀書識字明理,不被鄉紳豪強玩弄於鼓掌之中。而欲讓百姓讀書,非得先從孩童抓起,若非家境寬綽,不愁衣食,百姓都要讓子女幫着家裡去務農,豈肯放他去讀書。因而,五十年時間,能夠稍具議會雛形,便是美食。過於急躁,反而欲速則不達,毀於一旦。”

這日的酒宴,幾人都無心吃酒,反覆的探討這個三權分立的制度,魏徵不必說了,王伯當和張公謹,都是頗有才具的儒將,很有些想法,加上羅雲跨時代的見識,聊得很是熱烈,直坐到深夜,方纔歸家。

王伯當本無他事,四處遊歷,懲惡揚善而已。這時見羅雲天賦異稟,所說所言皆是前人不曾道的奇思妙想,便在幽州住了下來,朝夕相伴討論,一直住了一個月,因與朋友有約,要去一趟山東地面,不得不收拾行囊辭別。羅雲依依不捨,在山瓊樓設宴,遍邀幽州豪傑,與他告別。

羅雲目送王伯當的背影消失在夕陽之下,不禁淚灑衣襟,似已看到了十數年後,王伯當與李密被李**隊的亂箭射成了刺蝟,豪傑遂成千秋憾事,穿於隋唐而不能解伯當之死局,羅雲大感失落。張公謹與魏徵雖百般勸慰,終是怏怏不樂。

第八十五章 面見唐璧第七十五章 平原郡上任第三十四章 回程第二十八章 神一樣的宇文成都第七十三章 混戰奪人第四章 早曾紈絝第三十一章 看破!第四十五章 王伯當箭射新文禮第五十四章 攜美歸城第三十九章 大戰將至第八十五章 面見唐璧第五十一章 血搏第六十六章 入見裴矩第六十章 生死一線第十八章 賣馬的秦瓊第五十一章 血搏第二十四章 南陽之力戰靠山王第八十三章 拜壽上第六十四章 清議裴矩第三十七章 籌劃第三十九章 大戰將至第四十二章 鎮殿將軍第八十五章 面見唐璧第六十八章 諸葛驚雲第六十二章 官遷太原第七十八章 程咬金劫道第八十四章 拜壽下第六十六章 入見裴矩第四十章 城下見陣第二十一章 比箭第八十六章 二美之爭第八十四章 拜壽下第六十五章 拜會宇文化及第二十六章 南陽之託孤第四章 早曾紈絝第四十五章 王伯當箭射新文禮第四十章 城下見陣第五十四章 攜美歸城第六十六章 入見裴矩第八十四章 拜壽下第三十七章 籌劃第五十一章 血搏第四章 早曾紈絝第五十三章 怒殺尚師徒第二十六章 南陽之託孤第二十三章 衝陣第七十章 三原李靖第五十二章 三英戰宇文第七十六章 皇槓被劫第五十五章 莽夫請戰第三十八章 單雄信來投第八十一章 要出事第四十九章 沙場定情第七十七章 大聚平原郡第三十八章 單雄信來投第五十二章 三英戰宇文第八十一章 要出事第第八十章 賈潤甫迎賓第三十三章 九傑結拜第六十章 生死一線第二十三章 衝陣第七十二章 羅鬆三槍第七十六章 皇槓被劫第七章 大鬧雅會第七十四章 李靖加盟第三十九章 大戰將至第六十四章 清議裴矩第七十章 三原李靖第三十二章 梅花七蕊第五十五章 莽夫請戰第七十一章 解救張出塵第五十四章 攜美歸城第二十三章 衝陣第四十六章 新月娥揚威第五十五章 莽夫請戰第三十四章 回程第二十五章 南陽之大勢已去第十二章 刺客第六十九章 三傑加盟第四十七章 無奈逃命第三十一章 看破!第四十八章 死裡求活第八十六章 二美之爭第十七章 二賢莊第五十一章 血搏第三十八章 單雄信來投第十四章 掌軍第十二章 刺客第四十四章 仇人相見分外眼紅第五十五章 莽夫請戰第二十八章 神一樣的宇文成都第十章 悔不當初第三十四章 回程第五十三章 怒殺尚師徒第四十七章 無奈逃命第七十二章 羅鬆三槍第三十九章 大戰將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