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個疑是:趙光義迫不及待第搶班奪權。
趙光義即位後等不到第二年,就改換年號。新君即位,常例是次年改用新年號紀年。可是趙光義把只剩下兩個月的開寶九年,改爲興國元年。這種打破常規的迫不及待,只有一個解釋:搶先爲自已“正名”。
第五疑點是:趙光義心裡太有鬼了,不僅逼殺了趙匡胤的長子德昭(當時已30歲),趙匡胤幼子德芳(僅26歲)也神秘地暴病身亡。
趙匡胤的遺孀死後,趙光義不按皇后禮儀發喪,剝奪了皇后應該具有的母儀。
第六個疑點是:趙光義的子孫後代都相信他的老祖宗“殺兄篡位”的說法,足見“燭光斧影”在太宗門族已經相傳甚久。
以上諸多疑問,在趙鼎城心中雪藏了多年,當時機成熟時他會全盤拋出,爲太祖一脈重新奪回失去的皇位厲兵秣馬,這就是趙鼎城的城府——不見兔子不撒鷹。
城府的趙鼎城是不會輕易顯露真容的,他相信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的說法;也相信太祖一脈定會從太宗一脈手中奪回皇權。
可自古以來都是成者王侯敗者賊,趙光義殺害皇帝哥哥後完成了登基,成了王權神授的一號人物,那個大臣膽敢亂言,亂棍打死還算輕饒,重者滿門抄斬,株連九族,在所不辭。
面對太宗一脈的赫赫威勢,太祖一脈只能忍氣吞聲。
趙匡胤一根杆棒打天下,開趙家基業幾百年,和吳始皇、漢武帝、唐太宗齊名,可當他離世後,子孫們爲躲殺身之禍,也只能遠離京城。
趙鼎城的父母就是在這種形勢下,讓這個太祖的遺骨在鄉間出生的。
爲了重返歷史舞臺,趙鼎城從平民百姓做起,苦度詩書
,謀取功名。和現在的報考公務員如出一轍。
歷朝歷代的公務員似乎都很吃香,公務員是一個特殊階層,手中有諸多權利,翻手爲雲覆手爲雨,因之,是引無數英雄競折腰的職業。
到了二十一世紀,最吃香的職業還是公務員。
君莫見每年的公務員招考,那簡直就是千軍萬馬爭搶闖過獨木橋,這和宋朝考進士沒有什麼區別。
然而二十一世紀的公務員招考,存在諸多弊病,這種制度上的缺失,往往被不良領導利用。
那些手握大權的政府領導,就是利用這些制度上的漏洞,大肆徇私舞弊,爲自己和親戚朋友謀取私利。
官場潛規則知道嗎?就是你給我安排一個子女,我給你解決一個親戚朋友就業。就像賣萵筍搭兩爿蒜那樣進行等價交換,不這樣做,誰也甭想嘮叨好處!
您不相信是不是,那是你閱歷太淺。小子走南闖白經見得多了,身心早已麻木。
小子知道有個勞動局局長,在2012年還將在農村當農民的一個40多歲的青年曲線招錄爲吃皇糧的“公務員”。
這位青年農民的姐夫也就動用手中的權利給局長大人安排幾個親戚子女做政府部門的公務員。
其運作之自如,操作之熟練,老百姓的子女只能望其項背,卻沒有伸張的地方。
二十一世紀和趙鼎城生活的年代如此的雷同,其中自然有他的原因。
可喜的是趙鼎城那個年代朝廷官員還略微有點社會公德,否則,趙鼎城的紹聖進士也得拜拜。
做了紹聖進士的趙鼎城自然不會忘記祖輩所受的憋屈,他信奉惡有惡報善有善報的天理,太宗一脈甚囂塵上一百多年,現在正一步步走下
坡路,正是“燭光斧影”遺留下來惡果,而太祖一脈東山再起的機會已經爲時不遠。
因之,在西夏屢屢犯境,範正文公等一批老將軍相繼離世,邊關吃緊時,趙鼎城放棄文官,來邊關擔當武將,其大義凜然的作派,受到徽宗趙佶的熱捧。
在爲趙鼎城踐行的宴會上,徽宗牽着趙鼎城的手道:“御弟和寡人同祖同宗,有御弟固守西北邊境,寡人一百個放心!”
徽宗口稱御弟之言不脛而走,不知內情的文武大臣,都以爲趙鼎城就是徽宗的親弟弟,那個還敢怠慢?
趙鼎城來到西北邊境,受到將士們的熱烈歡迎。
皇帝的弟弟親來前線,對士氣也是一個鼓舞,什麼糧草、軍需、支度就顯得輕而易舉。
宋朝搞的是募兵制,當兵的能及時領到工資,軍心就會穩定,戰鬥力也會提高。
趙鼎城就是利用這些有利於自己的優勢,弄來不少好名聲。
但此時的西夏人還很強盛,邊關形勢每每吃緊。
爲了抵禦西夏人**,趙鼎城不拘一格降人才,羅天和吳玠就是他選拔的兩個人才。
但前期的羅天太多紈絝,竟然丟掉鎮魂關,這讓趙鼎城十分被動。這一次如果能重新奪回鎮魂關,將是趙鼎城之幸,邊關之幸,大宋朝廷之幸。
對於吳玠,趙鼎城就滿意多了,趙鼎城沒看錯,吳玠是個真正的人才。自從來到他的麾下,功績卓顯。
趙鼎城已經考慮好了,等吳玠追趕橫山步跋子的事情一完結,就在元帥府給他和小女趙玲燕辦婚事。
趙鼎城沒有兒子,如果將姑娘嫁給吳玠生下兒子,就讓他姓趙,說不準這個吳趙結合的兒子就是以後的皇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