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望海臺簡略收拾出來的府衙之內。
朱由校面色難堪的拿着手中的《經略復國要編》,仔細翻閱。
而在朱由校身前,袁崇煥黃得功等人,卻是坐立不安。
這本經略復國要編,是陳柳秋提供的。
而在桌面上,還擺放着諸如武備志,諸如武經總要以及俞大猷所著的劍經和續武經總要,籌海圖編等等書籍。
這些書籍,都是陳柳秋這些年裡,在遼地經營山海寨諸多事務的時候,從明國遊商們手中買到的。
本意是通過這些書籍,來訓練山海寨的新生代。
可是說到底,山海寨當中識字能夠說文解字的先生還是不多,最終沒能得行。
如今在天啓帝的要求之下,陳柳秋將這些收藏一股腦送了過來,可是卻沒想到天啓帝如今會是這樣一副樣子。
面色嚴肅,面容鐵青。
甚至握着這些書籍的手,都有些扭曲,有些壓抑。
自打朱由校翻開了這些書籍之後,朱由校的心中被點燃的,就是純純的怒火。
好傢伙!
朱由校直呼好傢伙!
如果大明朝少了那些掣肘,少了那些爲了私利不顧一切的高官。
大明朝能輸?
火器輪得到在西夷的手中發光發熱?
不能夠啊!
武經總要是北宋的,趙宋弱的一批,已經算是共識。
可是武經總要裡記載的諸如火球、引火球、蒺藜火球、霹靂火球、煙球、毒藥煙球、鐵嘴火鷂、竹火鷂、火箭等等火器,可都是能幹事的啊!
雖然限制於火藥的不成熟,導致這些火器爆炸威力不足,大部分時候只能放放毒煙嚇嚇戰馬,可是這些玩意一旦火藥成熟了,可都能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說白了,還是老趙家以文制武重文輕武搞出來的禍害。
治軍方針拉胯到了極致的同時,還不願意革新軍隊裝備,加上官方勸學,鼓吹學問就是一切,多方協作下來,武備徹底荒廢。
根本沒人去深入研究。
於是就是金蒙戰場上,金兵的震天雷炸的蒙古人嗷嗷叫。
蒙古人不甘示弱,一手銅火銃(火炮),打的金人宋人哭爹喊娘,一口氣將大蒙古帝國的陰影覆蓋在了亞歐大陸的上空。
而到了元末明初,漢兒再度玩上火器,唱着凱歌將蒙古帝國的最後餘暉與自詡正統的北元揍回了部落。
成祖朱棣更是親自上手,給火器的使用方式規劃了一整套的戰法,更是設置了專攻火器的部隊!
神機營!
一營五千人,步兵三千六百人全副火器,騎兵一千,炮兵四百。
這四百炮兵玩的是重炮和大連珠炮。
在建國初期四面樹敵的環境之下,在“有精兵而無精器以助之,是謂徒強!”的口號之下,大明大力發展火器,將火器推到了一個鼎盛的時期。
哪怕是到了朱由校如今所在的這個時間點上,大明軍中還有着不少大炸比。
就比如說孫承宗手底下幹活的茅元儀,就比如說袁崇煥手底下幹活的孫元化。
甚至包括孫承宗,朝着朝廷開口要軍資的時候,也是火炮當先。
當然,朱由校是不知道被自己無意中噴過的茅元儀就在孫承宗的手底下幹活,也不知道教會了孔有德用火炮轟自己同胞的孫元化此時就在寧遠城。
可是朱由校卻着實爲大明惋惜。
這麼重視火炮的大明朝,卻沒能夠將火藥發展起來,將火器發展起來。
甚至於仔細翻閱了一下這些書籍之後,朱由校都只能爲之惋惜。
在朝堂上的“君子”們眼中。
君子當不立圍牆之下。
火藥有就行了,威力要那麼大幹甚?威力大了我們這些君子還怎麼去檢閱?還怎麼去拿火藥展示給天子看?給我們撈政績功勞?
火器有就完了,製作那麼精良需要花多少人手力氣,需要花多少精鐵黃銅?那些額外花掉的開銷,讓我們補貼家用多好?
更何況,實在不行不是能夠從西夷手裡買麼?
買了之後仿造不就好了?
你們非要弄?那就是奇淫巧技!要踩上一萬隻腳!
畢竟這個時代,哪怕是朱由校身爲皇帝,在後宮中朝會後,做做木匠活都能被噴成狗。
更何況民間工匠以及本就不被“主流”接受的那些武將羣體?
在這些人的慫恿下和封殺下,哪怕是基層一線的文武官員都極度重視火器,可是中央不重視,朝廷不提供人力物力去推進火器研發,推進科技樹。
最終導致的就是,火器種類被玩出了花(新種類可以獲得朝廷嘉獎),火藥也被玩出了毒藥,煙藥等延伸(花哨,能撈錢),而實際上的威力,卻是幾乎原地踏步。
甚至於到了朱由校之前檢閱京營的時候,發現京營裡邊最多的火器,還是萬曆三大徵時期鑄造的劣質鳥銃和少量的三眼銃!
而朱由校記得很清楚的一個事情,是原本歷史上的遼地火器普及,恰好是在明末時期,可就算是這個普及的時期裡,大同巡撫張宗衡上疏讓崇禎皇帝下摺子,開口說的也就是“請鳥銃五千杆,又臣新造三眼槍五千杆!”
合計八千杆!
這是啥產量?
朱由校估計着朱棣手底下的神機營一波訓練報廢的就不止這數,畢竟明朝火器報廢實在是太常見了。
更何況就發生在原主手中,朱由校還記憶猶新的一件事情,更是血淋淋的在提醒朱由校。
甭管書籍記錄上說的多麼天花亂墜,大明的火器多麼多麼普及。
可是實際上,大明朝廷內部的火器研發,已經停擺了!
這件事就是天啓四年孫承宗要軍資的事情。
最後撥給孫承宗的火器佛朗機二十副,內提炮八十個、三眼鐵銃五百杆!
這可是天啓四年發生的事情,孫承宗以帝師,以遼東督師的身份,向朝廷裡索要軍資,發給他的卻只有這點可憐的裝備。
甚至到了如今,若是沒有朱由校的穿越,大明朝威力最大的火器,甚至還是紅夷大炮這個舶來品!
孫承宗所寫的《車營扣答合編》中記載的孫承宗所用的三眼槍作戰隊形裡邊,更是離譜的出現了需要弓箭手來配合的事情。
什麼叫做需要冷熱武器連環疊用,發揮最大威力?
如果朝廷提供出來的火器足夠孫承宗裝備全軍,孫承宗哪會去玩什麼弓箭刀子?
舉個例子,也就是:
刻板印象中的建奴:馬上得天下,騎射立國!
實際上的建奴:戰馬不過運輸工具,大明搶的火器真好用!
說白了火器停擺,還是建立在宋明兩國文官集團們的輕視之上,到了韃清時期,韃清雖然重視火炮,然而在多年的奴化愚民政策以及野蠻統治之下,火器的發展就越發緩慢了起來。
越想,朱由校就越氣,甚至氣的將手中的書籍重重一摔。
“袁卿!給朕拿紙筆來!這些火器雖然新穎,但是製作流程和製作方式以及它們的火藥配比都有問題,朕來改進!”
“按朕改進的圖紙,設計新式的火器,先製作出來試驗品,如果好用,通通量產!”
雖然說朱由校不是太瞧得上黑火藥時代的火器,可是這並不代表朱由校不知道如何將黑火藥的威力發揮到最大的配比,也並不代表着,有了超出時代幾百年閱歷知識的朱由校無法對這個時代的軍器進行改良。
別的不說,就說臼炮這玩意,是時候給他祭出來了!
休說大明早就有了臼炮,洪武十年的洪武鐵炮那玩意是能量產的?是能拖着到處跑的?
朱由校要做,就要折騰出來能單兵帶着走的臼炮!
哪怕工業水平不夠,折騰不出來專業的迫擊炮。
沒良心炮,瞭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