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內的馬車全部是雙人馬車,不象城外的長途車是四馬,而且車身要短的多,寬窄也較城外的窄一些。
比起遼陽城原本遍佈在城門口的短途小毛驢,這馬車當然是高大上了。
車頂上有框架,各人的行李全部沿着小梯爬着放上去,坐車的要麼是商人,要麼就是鎮兵,軍戶們到這遼陽來就是閒逛的,他們是斷然不會再坐車了。
李達和杜義坐上車去,也是一樣的格局,幾排座椅,背後有支撐,屁股底下是厚厚的墊子,車子動起來時,感覺到車廂和腳底在顫抖,接着眼前一黑,就是進了城門洞去。
兩人都餓壞了,也管不上別的事情,只顧着開始大吃大嚼,兩人嘴巴不停,將裹的厚厚的牛肉捲餅放在嘴裡大嚼,一邊吃,一邊還拿着粗若兒臂的大蔥就着,整個車裡,都是嘰裡咯嚓的咬蔥的聲音。
“這兩位軍爺吃的真爽快。”
“瞧着就有股痛快勁兒……兩位軍爺,我這裡有些上好貨色,就放在城中寧裕客棧存着,都是自京師販來的好貨色,等閒難得一見……”
“我的貨就存在順字行的南門店,離的近,兩位去看看?”
幾個商人看着先是覺着好笑,接着就是開始奉承起來。
他們有的從廣寧過來,有的是寧遠過來,都是打從關內販了貨物到遼陽這邊來賣,這幾天出脫了一小半貨出去,銷量不佳,又聽說鎮兵有錢,沒準眼前這兩個還是軍官,閒着也是閒着……所以先誇了幾句,接着便是賣力的推銷起來。
“得,得,打住。”
李達和杜義倒還真是軍官,都是隊官,底下十來人,俸祿也比普通營兵要高出很多。
但兩人絲毫沒有買貨的意思,李達更不客氣,直接便是要求這幾個商人住口。
“軍爺何必如此自苦?”一個寧遠商人不死心,苦苦勸道:“咱們的貨就在車頂上,都是上等的好貨,不論是布,還是茶葉,還是油,都是上好貨色。”
“實話實說吧,”李達笑了笑,對這商人道:“我們都買了南貨回來,攢的銀子用的光光,身上只有不到二兩的路費和一兩千哄孩子玩的銅子兒,你們也要?”
“南貨?”
商人眼中露出震驚之色,他們都是薊鎮和廣寧,寧遠一帶的商人,當時的南貨已經以精緻聞名,而且貨物種類繁多,分門別類,光是茶就有數十種,油數十種,布匹松江一府就分成好幾十種,這些常見的大宗貨物就比北方強的多了,另外各種金銀器皿,比如銀燭臺五供,北方製品就遠不如南方,絹,描金的小物件,都是南京爲最佳,刺繡物件,擺件,南方出品遠蓋北方,還有硯,墨,紙,這些後世不怎麼流通的物品,在當時可是響噹噹的硬通貨。
還有書籍、各色香料、胡椒、蘇木等,至於金銀、珍珠、犀牛角、象牙、象腦、玳瑁、沉香、檀香、丁香、綾布、西洋布、細棋子花布
、各色打布、雜布、黃蠟、密蠟這一些奢侈品,更是南方纔有。
當時的海洋貿易,南洋西洋各國的特色貨物源源不斷的進入中國,再由南至北,價格自然是翻了好幾番上去。
兩個普通的軍士,如果是在薊鎮或廣寧一帶,說是買了幾大包裹的南貨,恐怕這幾個商人要把嘴都笑歪,在遼陽這裡,他們卻是知道軍人比外鎮要富裕的多,眼前這兩個氣宇不凡,沒準說的是真的。
但從遼南來,帶南貨到遼陽這樣的大城,這幾個商人卻實在想不明白。
“你們去遼南看看便知,這個月順字行往南邊的大船已經回來兩艘,又有四艘過去了,然後每月都有十幾二十艘船隻來往,過了年,一個月最少一百來艘船隻往還,這南貨還不涮涮的下來!”
李達面露得色,剛說的這羣商人面無人色,車身一震,卻是停了下來。
“好了,俺們到了。”
李家和杜家都沒有住屯堡,兩家都是在城中尋了住處,杜家因爲杜禮的關係,住在城南地界,尋了一個靠近儒學的小院,杜家家底原本不差,加上拆遷補償的銀子,買這院子並不吃力。遼陽的房屋價格,較京城和江南一帶原本就低廉的多。
李家是五六家本家也在城南一起買屋,李佑和李達這兩個堂兄弟家就買在一起,兩家當時缺銀子,沒買的起獨院,就是一家一半,一幢十來間房的院落,買了下來對半劈開,隔了院牆留了門,白天開門走動,晚上關了門自成格局,倒也省心省事。
到了城南地界,兩人叫停了馬車,自車頂將自己的東西搬了下來。
過程之中那幾個商人都下了車,看着這兩人搬東西下來,有商人還上前摸摸包裹,李達和杜義倒也不惱,只是哈哈一笑。
等兩人將貨物全卸下來,那幾個商人中才有人嘆道:“我們算是走南闖北有見識的人了,這樣的事,還真是頭一回見到。”
“想必貨物是從海上過來的,自然是先到遼南。”
“這裡頭的關節之處小弟倒懂一些……從關門到寧遠,廣寧一帶,都掐了順字行的商路,如果不開闢海上道路,遼陽這裡就和關內失了聯絡了。這樣一來,寧遠伯等人算是做了無用之功,人家自海上來,他們能有什麼辦法了?”
“怪不得人家早說了英少國公是勳貴中腦子最好使,也是最會做生意的主……果不其然啊。”
“難得的是公平買賣,不以勢欺人。諸位,我看我們去遼南看看怎麼樣?若是一年幾百艘船的南貨過來,以後我等要調整一下經營的策略纔跟的上這變化了。”
“言之有理,好在到遼南也是方便的很,我們交點車費,到城門上車走人就是。”
這幾個商人,原本就是自城外而來,一心想到城中發賣貨物。怎料遇到杜義和李達這一對主,賣貨不成,反而要往遼南跑一趟了。
不過對他們來說,遼南
之行是必然之事……遼陽鎮從修港口,造船,建設造船廠,這已經是一個整體配套的大工程,花費的錢在天文數字。
順字行在京師和天津一帶,還有登州一帶,甚至江南,苦尋有造船經驗的高手匠人,在寬甸一直不停的砍伐大木,在遼陽往寬甸和往遼南兩條主官道上消耗了大量的銀糧,從萬曆十年的元春到現在六月,半年時間加派了過萬民工,每日不停的修理,終於道路主體基本上完工,這個效率,讓大明官員一隻手再給他們加兩年時間,也是未必做的下來。
這已經是兩個體系之下的工作效率的比拼了,完全不是一回事。
所以在這幾個商人眼裡,簡直就是難以想象的神蹟,他們立刻決定前往遼南,這就是必然之事,南貨大舉前來,不提前做準備的商人,在未來幾個月後,絕對會遭遇滅頂之災。
……
……
“這……這還是遼陽?”
“俺日他先人……俺日他先人……俺日他先人!”
李達的高亢的日先人的感慨簡直聲動九重,驚動了四周不少的過客和居民。一看到是兩個風塵僕僕的軍人模樣的人,四周圍過來的人臉上露出了會意的微笑,然後就是各人忙各人的,沒有人再來關注了。
李達和杜義下來的這是個車站的下客點,長達百步象有錢人家花園裡的走廊一樣,修的高大齊楚,可以遮風躲雨,人和貨下來後,附近還有小型的單馬貨車,可以幫人短人送行李貨物……如果是家人來接,當然也就無此必要了。
原本城中的牽着毛驢和走騾拉客送貨的驢幫已經不見蹤影了,老成的可以留下來加入順字行之中,那些刁頑的自是被淘汰了去,至於堅決反抗的,現在可能在某個地方繼續服着苦役。
遼陽和遼南地界相當於後世遼寧省的近半個省了,地廣人稀,可修的工程可是有的是,夠這些苦役人員修到服刑期結束爲止了。
這車站已經夠叫人驚奇,而展現在李達等人眼中的世界,幾乎是他們做夢也沒有想過的。
這個時代的人們,在信息的接受上是不能和後世相比的,不要說影視作品能叫後世人不出家門知道天底下一切的新鮮事,就是圖畫,書籍的充實程度,幾百年前的明代也是不能比擬的。李達等人,除了在過年時的年畫上看過所謂的虛無飄渺的“仙宮”算是腦海之中最美的圖案,除此之外,就是想象一下,最多也就是遼陽城中幾戶大將門世家的宅邸就是最好看的模板了。可這種大宅邸,一般人自是進不去,縱進去了也就是在外圍看看,內裡的花園精舍一類的建築,外人肯定無緣得見,最多是在這樣人家打雜當小廝丫鬟的,能進內宅,並且將所見所聞,繪聲繪色的敘述出來。
而此時呈現在李達和杜義眼前的一切,卻是將圖畫之中的仙境給搬了下來的感覺!
這樣一來,給他們的衝擊和震撼,也就可想而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