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居正

年三十這一天,天空晦暗,一朵朵黑色的烏雲將天空籠罩着,轎子就停在正東坊的坊門附近,叫遊七的管家已經下馬,伸手打開了轎簾。

一個五十左右的中年男子,意態從容的步出了大轎。

轎中似乎是用白銅火盆生着火,所以這男子穿着的只是夾棉的道袍,頭頂沒有戴帽子,一根玉簪子橫在頭上,束住長髮,黑色的網巾籠罩在頭頂,算是簡單的修飾。

他的身上,沒有什麼值錢的飾物,只有腰上的束帶上垂着一塊碧綠如春水的翡翠,舍此之外,再無他物。

但此人一出來,那種睥睨萬方,天下萬物皆在腳下的氣度神情,卻是比天底下最貴重的飾物還要強過百倍千倍萬倍!

從轎中出來之後,這個中年男子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但在場的人只是看了一眼之後,便又都是不約而同的移開目光。

這個男子,氣場太過強大,太過耀眼,太過叫人無法直視了。

中等稍高的個頭,年近五十,但身材沒有一點發福的地方,眉目疏郎而不失俊秀,這般年紀,仍然有一點美男子的感覺,可想而知,在年輕時,也是一位長相不俗的美男兒。他的身形挺拔,兩手修飾的毫無瑕疵,衣服是用上等材質的羅和絹所製成,裁剪的十分合體。

最叫人印象深刻的,無疑就是他的雙眼。

兩隻眼睛,黑而有神,任何人被這雙眼看上一眼,就會感覺到眼神之中蘊藏着無比深沉的智慧與難以言喻的情感,在此時此刻,在正東坊的坊門附近,在年三十這一天,在這午後的天空之下,所有人都在自家飲酒作樂的時候,這個中年人卻是用飽含悲憫的眼神看向四周,凡塵俗世間的一切,此刻都在他的眼中,而似乎,又都不在他的眼中。

這其中蘊藏的東西,實在是太深沉博大,一般的人,已經無法理解了。

換成普通的俗人,在這一天絕不可能出門,更不可能到南城這種下三濫的地方來。

北京城,東富西貴,南貧北賤。

北邊,是德勝門附近的幾個坊,做騾馬生意的多,駱駝隊多,那些大皇店,官店,沒有一家在北城,東邊則是崇文門,戎政府街一角,燈市口,全在那裡,皇店多,官店多,鉅商多,所以是東富,西貴則是安富坊,小時雍坊,勳舊百官,多住在西城。

至於南貧,則是說的正陽門外的外城了。北京城興建之初是沒有南城的,南邊是出了正陽門就沒有城牆遮蔽,正陽門和崇文門都是外城門。

但立國日久,生齒日多,天下就只有一個京師,每年不知道有多少人往京師遷移,很快的,就在正陽門到天壇之間的廣大地域聚集起了幾十萬百姓,從英宗正統年間也先入寇時,這些百姓的生命安全就受到嚴重威脅,後來嘉靖年間也有蒙古入寇京師戒嚴之事,沿着南邊增築城牆之事,就在嘉靖年間被完成了。

新築的南城,包含正東宣南等諸坊,都是原本依城

而居的百姓,連內城都住不進去,可想而知是什麼樣的身家了,所謂南貧,正是因此。

就在中年男子停住轎子,站在坊門處後不久,一大羣人急速趕了過來。

爲首的,是戴着方翅烏紗,身着青色官袍,胸前的補子說明這是一個七品文官。

在其身後,是幾個戴着烏紗,身上繡着**品補服,官服顏色也是嫩草色的佐雜官員。再之後,則是頭戴吏巾,穿着吏員圓領服的小吏們。

最後,則是頭戴方巾,斜插一根野雞尾羽,身上穿着紅色比甲,腰間束紅色大帶,帶着腰刀的衙役差人。

除了官府中人之外,尚有數十穿戴各異,也是匆忙趕過來的男子們。

所有人衣着各異,但顯著一點,便是都帶着焦慮與惶恐的神色,很多人嘴裡帶有很明顯的酒氣,但明顯的,酒是被嚇醒了。

“下官沈榜,叩見師相大人!”

“下官王安叩見閣老。”

“草民楊士及叩見閣老……”

到了那個中年男子面前,從七品官員,到普通打扮的百姓,再到吏員,衙差,近百人浩浩蕩蕩趕來,卻都是在轎子之前十步左右地方,一起拜倒跪下,以大禮參拜着那個神態奇偉的中年男子。

“罷了,都起來吧。”

中年男子便是當今大明首輔,有天子之師美稱的張居正。他雖然年方五十左右,卻已經在朝爲官近三十年,不論是資歷,人望,還是真正施政的手腕,都已經超凡入聖,最少在現階段的大明,他的意志就是毫無疑問的法律,他的想法,隨時可以轉化爲皇帝的詔旨,天下政務,都是他一言而決!

在高拱去後,張居正爲了擺脫嘉靖末年和隆慶年間內閣紛爭不已,內鬥不絕的內耗局面,不顧人家說自己攬權專擅,在內閣之中,只有呂調陽一個副手,而呂調陽對他向來唯唯諾諾,從不相抗違坳半句,所以在內閣之中,凡事皆由張居正一言而決,對外,總督巡撫之流,六部尚書,現在多半是張居正的私人,凡重要政務,都可以不經正式渠道,由張居正用私信的方式,佈置進行。

所以他執政這幾年來,地方政務進展的十分順暢,中央各部,也是雷厲風行,一掃嘉靖晚年的頹風,科道言官,被他收拾的幾乎沒有一點雜音,隆慶年間用科道官互相攻訐之法,在這幾年是斷然用不上了。

這樣已經是權臣的頂峰,哪怕當年嚴嵩用事,嘉靖皇帝還得用一個徐階來牽制,還得作養敢彈劾嚴閣老的科道官,而張居正已經是一手遮天,論起權勢,已經遠在當年的嚴閣老和徐閣老之上了。

但這還不僅如此,民間傳言,李太后對張居正有異乎尋常的感覺,年幼的小皇帝視張居正爲父,事事聽從這位首輔的教導,內廷之中,包括司禮監和東廠,都是在張居正政治盟友馮保太監的管制之下,所以中外合一,張居正雖不是皇帝,但論起實際的權勢和威望,其實已經是不折不扣的大明皇帝!

自明初洪武年間朱元璋廢丞相制度以來,怕是他自己也想象不到,有鑑於元行省中樞丞相權力太大的弊端,他廢除丞相制度,並規定後世有敢言復立丞相者,一律誅殺。

結果他的子孫可沒有朱元璋那變態的政務能力和精力,到朱棣時就已經首創內閣,那時候的內閣更多的象一個秘書組織,大學士也就是秘書,協助皇帝處理政務,與丞相是兩回事。

到如今,內閣已經是不折不扣的總領政務,內閣首輔,也被人視爲宰相。

張居正的權勢,也是遠遠超過了當年的李善長和胡惟庸,成爲大明歷史上權力最大,威望最高的真宰相!

令衆人起身後,張居正對趕過來的宛平縣知縣沈榜道:“你叫我師相,是我門生麼?”

“是,門生是師相恩科取中,先在吏部學習政務,上個月,分發至宛平縣。”

天底下有兩千餘縣,張居正就是神仙也記不住所有的知縣姓名,不過北京城分宛平和大興兩縣,這兩個縣都是京縣,縣令的品級都是六品,這個沈榜是剛分配過來,品級都還不曾調整,也怪不得張居正對他不大熟悉。

“今天是年三十,驚動你們,有怨氣否?”

“不敢,師相位於首輔閣老,尚且不畏辛勞,弟子身爲親民官,又怎麼敢畏勞而有怨言呢。”

“嗯,很好。”

張居正盯着這個門生看了一眼,對方二十五六年紀,這樣的年紀考中進士,不好也不壞,張居正自己少年時就有神童之稱,十五歲就中舉人,如果不是壓了一榜,二十不到就可以成爲翰林。眼前這年輕的知縣中進士時也算年輕,相貌也不俗,新科進士名次在前的,三鼎甲入翰林院,二甲前二十名可以考選庶吉士,其下的分在六部和都察院,不過不一定先授給實職,給予觀政名義,觀政一年之後,再分到各部或是地方。

這個沈榜,想來是他門生中較爲得力的,吏部尚書張瀚是張居正的好友和私人,挑張居正的門生當京縣知縣,便於使喚,這也是題中應有之意,不足爲怪。

因見沈榜衣着有點單薄,這一身官袍當然是棉布的,但深冬時節,又在坊門外,四周無遮無擋,冷風襲來,沈榜就是一陣顫抖,看的出來,他是臨時匆忙趕來,沒有來的及穿上大毛衣裳。

“唐三,你過來,脫下斗篷。”

張居正回首,令一個隨身護衛脫下自己的斗篷,送給沈榜。

沈榜身上發着抖,又是冷,又是感動,連聲道:“這是護衛師相的虎賁之士,學生怎麼敢隨意取用他的斗篷。”

“這些人,確實是虎狼之士,但武者與你這樣的親民官比起來,誰重誰輕本閣部還是分的清楚的。一百個身手高明的衛士,在吾眼中,也不及一個東華門唱名誇街的進士!”張居正斜眼看向那個衛士,毫不避諱的說着。

“多謝師相!”沈榜渾身顫抖着,再次跪下,深深拜伏在地上。

(本章完)

第四百一十三章 一敬第二百四十七章 指掌第一百八十四章 激辯第七百八十二章 搶風第六十九章 心術第七百六十二章 傳教第四百五十七章 縱隊第六百零六章 撲空第三百八十二章 態度第六百零六章 撲空第八百九十一章 展望第八百五十三章 叔侄第五百八十一章 好做第四百一十三章 一敬第四百零二章 頭緒第三十七章 入門第四百九十一章 獵騎第六百八十九章 報復第六百四十三章 傳旨第八十八章 爆發第七十章 異人第三百四十九章 騎戰第七百九十九章 李家第七百零八章 女人第七百三十四章 難忘第五百八十八章 篤定第八百三十九章 鄭氏第三百四十六章 鎮夷第七百五十五章 福星第七百六十八章 大事第七百一十二章 壓迫第七百八十七章 規劃第七百六十三章 便服第四百七十八章 奔射第八十六章 馬帥第六百二十五章 隸籍第三百一十二章 十萬第一百八十六章 佈局第五百五十章 烽火第六百二十二章 說糧第一百二十三章 苦訓第二百九十五章 三人第三百二十七章 再報第二百五十二章 啞然第六百一十一章 心願第九百零一章 左右第五百一十章 等候第一百九十五章 賜膳第六百六十六章 平推第九百零三章 行動第八十四章 靈機第四百一十一章 總爺第十四章 寶和第一百四十五章 募兵第一百五十五章 熱血第五百三十七章 四海第三百一十九章 基礎第七百二十三章 夥伴第五百三十八章 婚事第三百五十八章 入城第七十四章 大魚第六百八十五章 默禱第三百二十七章 再報第五百七十章 進獻第七百四十章 不足第八百九十八章 詢問第一百八十三章 發誓第六百七十五章 福地第六百二十九章 關城第二百三十六章 僭越第四百二十章 萬世第七十一章 順字行第三百五十二章 侮辱第九百一十二章 歸心第六百一十一章 心願第三百九十五章 反擊第三百零七章 攤牌第十六章 殺人第二百四十二章 美人第二百三十六章 僭越第七百六十六章 銀行第八十三章 威脅第七十八章 榜眼第二百四十三章 精細第七章 入京第七百一十七章 批覆第一百八十六章 佈局第八百五十章 受杖第八十六章 馬帥第三百一十七章 怪話第五百八十章 海上第二百九十六章 軍號第六百章 雪中第一百八十三章 發誓第四十五章 說古第三百三十五章 較量第四百七十一章 閣中第三百七十二章 追逃八百六十一章 盤算第四百六十章 叔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