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很快會回來的,寶貝,你在家要聽姑姑和奶奶的話,做個乖寶寶,好嘛。媽媽不在,可不許太淘氣哦。”
白海棠逗女兒玩了一會。
然後來到染坊配劑屋中,她要爲去水濂山做些準備。
水濂山猛虎野獸出沒,白海棠知道自己沒有武松的力氣,也沒有武俠小說中飛檐走壁的功夫,更不會恰巧出現英雄救美,那隻能靠自己掌握的化學知識來自保了。
便於攜帶,又有殺傷力,至少可以趕跑野獸的東西,白海棠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槍,自己的專業是化學,最多能製作簡易子彈,至於槍管這屬於機械領域的專業了。
想到這裡,白海棠決定製作建議火藥。
火藥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鉀,硫磺,木炭。最佳比例則應該爲硝酸鉀74.64%,硫磺11.85%,木炭13.51%以重量爲比例計算,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一硫二硝三木炭”。
這裡無法精確計量百分之,大致比例是1:2:3。
硫磺,已經從礦洞中取出來一些了,足夠了。木炭要靠自己煅燒,只不過這次不能像上次做碳筆那樣隨意煅燒,那樣燒出來的碳心比較軟,用於炸藥不合適。
用於炸藥的碳要硬,不容易折斷,黑,光滑,甚至相互碰擊的時候能發出金屬聲,這纔是上品。
硝石的主要成分是硝酸鉀,是無色透明棱柱晶體,可以搗成粉末。
雖然礦洞是個百寶山,可卻偏偏沒有硝酸鉀。
白海棠想到的是,可以用土硝來代替,土硝一般在牆根,屋角下,跟鹽的樣子差不多。
染坊是新蓋的房子,自然沒有。她記得老房子裝修的時候似乎看到了,於是白海棠在自己家和臘梅家的房子後面背陰的屋檐下一路尋覓起來。
不經意的,真的發現了不少,將這些包好,帶到染坊。
爲了確認這些不是鉀鹽而是硝石,白海棠必須做個小實驗。當然不能用舌頭去嘗有沒有鹹味了,這東西到嘴裡可不是鬧着玩的,除非這輩子不想說話了。
南北朝時的陶弘景“草木經集註”中就說過:“以火燒之,紫青煙起,雲是硝石也。”這和近代用火焰反應鑑別鉀鹽的方法相似。
火燒。
白海棠在爐竈中點火,待火旺盛,撒入一些硝石,一會功夫,紫色的青煙從爐竈中漸漸的升起來了,這是最好的證明,不是鹽,是硝石。
滅火,收好硝石,不用磨粉了,倒是現成的。
硫磺也是現成的,只要搗碎就好了,它的用量最少,一塊足夠做很多了。
用料最多的就是木炭了,也是最花功夫的。
在染坊建造的時候,白海棠特意讓二同和臘梅哥砌了三個小土窯,用來煅燒生石灰什麼的。
要造出適合做火藥的木炭,必須用封閉的土窯進行煅燒。
白海棠從劈好的木柴中精挑細選適合燒炭的木料,然後根據土窯大小,又將木料均勻的劈成十五釐米左右。
木柴像饅頭一樣平整的堆積在土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