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利益就是利益集團的利益,利益集團是爲獲取某種特殊利益而對**施加影響的政治性組織,黴國是利益集團最爲興盛的國家。據統計,1983年黴國有17644個全國性利益集團,60%以上的黴國成年人至少參加一個社團。20世紀70年代以來,超過半數的黴國人認爲“**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只顧自己的少數大利益集團把持的”,在1980年,只有21%的人認爲**還是爲“全體人民的利益辦事的”。
黴國多樣化的經濟結構是利益集團不斷產生的經濟根源。黴國地大物博,氣候多樣,自然資源豐富,有利於各種經濟形式的產生、存在和發展,因此第,黴國在建國初就形成了農業、手工業、商業等國民經濟各部門。獨立戰爭以後,黴國走上資本主義發展軌道,並在三次科學技術革命的推動下,逐漸成爲世界經濟強國。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各種經濟勢力如工商業者、農場主、工人等日益強大起來,對國家政權的要求也越來越多,爲實現自己的要求,他們組成各種經濟利益集團,並不斷擴大規模,由地區性組織發展成爲全國性組織。並且,隨着黴國經濟和工業化的不斷髮展,經濟的多樣性、專業化愈益明顯,國民經濟各部門及各行業分工越來越細,如在農業生產中,棉花、小麥、玉米、水稻、黃豆等種植業,柑橘、胡桃、葡萄、蔬菜、奶類等生產,畜牧業、養豬業、家禽飼養業等都已專業化,國民經濟的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也存在着同樣的情況。這些專門化的行業各有其特殊利益,促成了單一行業利益集團的大量涌現。
黴國也是一個資本主義私有制社會,貧富分化、階級剝削是黴國社會的必然現象。在黴國,資本家、農場主、工人是最基本的階級,資產階級、農場主階級又分爲大、中、小不同的階層,工人階級也分技術工人、非技術工人。此外,黴國還存在大量的諸如管理人員、教師、律師、醫生等中產階級階層。不同的階級、階層具有不同的社會地位,形成不同的利益,並引發相互間的矛盾和衝突。爲實現自己的特殊利益,在鬥爭中壯大自己的力量,各階級、階層的人自然而然地團結起來,結成利益集團。
黴國是典型的多樣性、多元化的國家,除上述經濟、階級利益差別外,還存在形形**的民族、種族、宗教及政治派別。黴國是移民之邦,從殖民地時期開始,世界各地的人民就向北美移民,因此,黴國種族成分相當複雜,民族來源極爲分散。在歷史演進中,以盎格魯—撒克遜民族爲主體的白人種族成爲美國社會的主流,他們對少數民族實行 歧視、壓迫政策。而非洲裔、西班牙語裔、亞裔、猶太裔美國人及印第安人等則爲少數 民族,受到歧視和不公平的待遇。
利益集團的存在和發展是資本主義民主國家的普遍現象,在列顛、法、德等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都存在爲數衆多的利益集團。然而,與黴國相比,這些國家中利益集團的數量和種類要少得多,其活躍程度、影響力也大大遜色於黴國。這種差別主要是由黴國獨特的政治體制造成的。黴國實行中央和州分權的聯邦制,兩級**又實行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權分立。這種權力極爲分散的政治制度爲利益集團提供了極爲有利的政治環境。利益集團可以向各級**施加壓力,也可以向同一級**的立法、行政和司法部門分別施加影響。
一個利益集團在某一級或某一個**部門受挫折,卻可以在另一級或另一個**部門取得成功。而在單一制和非分權國家情況就大不相同了。例如在列顛,政治權利集中在中央**手中,各種勢力只需向中央**的某個部門施加影響就夠了,因此,列顛的利益集團絕大多數都是全國性組織,這就大大減少了利益集團的數量,其活躍程度與黴國相比也就黯然失色了。對此,列顛政治學家維爾指出:黴國利益集團是靠着政 府體制的分散性這個特點興旺起來的。
政黨制是黴國政治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黴國各級**官員是由政黨組織提名選舉和任命的。政黨要想贏得選舉上臺執政,必須贏得儘可能多的人的選票,儘可能反映國家 和公衆的利益,因此,兩大政黨所代表的階級、階層具有廣泛性和模糊性,它迴避了與公衆利益對立的少數集團的特殊利益。另外,黴國政黨制是在選區劃分基礎上,按照地區代表制原則選舉官員的,這也使一些階層、民族、行業的特殊利益得不到體現。在這種情況下,必須由利益集團制度來彌補它們在集中利益和代表性方面的不足。
並且,黴國各政黨內部意見也並不是完全一致。在一黨之內,黨員之間對於某些問題的態度和意見分歧,也許比同另一黨黨員的分歧還要大,黨員並不是完全按照黨派 的意志投票的,在制訂某些法律、政策和進行決策時,他們更多的是考慮自己選區的利 益和與自己有密切關係的利益集團的利益。這種情況鼓勵利益集團同時向兩大黨的議員 或行政官員進行遊說,在兩黨內尋求對其立場和利益的支持,增加了實現其要求的可能性。與組建利益集團密切相關的結社權也得到美國憲法和司法部門的有力支持。
黴國聯邦憲法第一條修正案規定:“國會不得制定關於下列事項的法律:確立國教和禁止信教自由;剝奪言論自由或出版自由;或剝奪人民和平集會和向**請願伸冤的權利。”這一修正案是利益集團得以合法存在和開展活動的法律依據。根據黴國最高法院歷來對這一修正案的解釋,**不得鉗制人們的言論自由,不得對任何出版物進行事先檢查。這樣,利益集團可以自由地公開其主張,可以自由地出版和散發出版物、刊登廣告,以宣傳其主張。
黴國憲法並沒有關於公衆結社權的明確條款,但是,黴國人一直把憲法看做是結社權的根本保障。黴國學者霍恩曾經指出:“結社自由是黴國憲法所保護的公民權利中的最重要的一項。”自黴國建國以來,公衆的結社權一直被看做是 由集會、請願等自由權利引申而來的受憲法保護的權利。這一點,聯邦最高法院是承認 的。這種情況鼓勵了各利益集團在憲法許可的範圍內採取行動,通過各級**實現自己 的願望和要求。
黴國人民對民主、自由、平等的追求促成了各種利益集團的產生和發展。在殖民地時期,北美就不存在傳統的封建特權,沒有等級制度,政治、經濟生活中也存在一些民主的因素,如代議制、地方自制,小有力的經濟、政治勢力組織起來,結成利益集團,對黴國的國內外政策施加了更大的影響。同時,黴國社會一體化的發展,爲利益集團的活動提供了全國性的舞臺,因此,這一時期出現的利益集團大多是全國性的,如農場主聯合會、全國製造商協會、黴國商會、全國獨立企業聯合會、黴國勞工聯合會、產業工人聯合會等。在進步運動的推動下,其他類型的一些利益集團也建立起來。如黑人成立了全國有色人種協進會,反對種族歧視和種族隔離政策,環境保護主義者成立了山嶺俱樂部、全國公園和自然資源保護協會,教育工作者成立了全國教育協會、黴國教員聯合會等。對此,黴國學者奧恩斯坦作了如下總結:在國內戰爭之後的幾十年中,黴國的工業和經濟隨着大批歐洲移民來到美洲一道發展起來。**擴大了,而包括具有廣泛的羣衆運動基礎在內的集團,也開始增加了,農業團體、勞工組織以及更加廣泛得多、面向經濟的集團開始在黴國的社會和政治活動中活躍起來。利益集團和院外活動集團在華盛頓的政治中成爲一種固定的事物,幾乎什麼問題都管。
20世紀尤其是六七十年代黴國社會的巨大變革使利益集團的活動範圍更爲廣闊,手段更加豐富、老練,利益集團的影響已滲透到黴國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旨在克服“大危機”而實施的羅斯福新政加強了行政部門的力量,樹立了聯邦**在黴國社會生活中的權威地位,利益集團對行政部門的遊說活動驟然增多。20世紀中葉以後,隨着國會改革後小組委員會的決策權擴大、政黨政治的“衰落”和基層行政部門權力增大,利益集團的活動範圍空前擴大,從而刺激了利益集團的更大發展。
現在黴國的社會問題更加突出,圍繞着種族歧視、婦女權利、越戰、政治改革、消費者權益等一系列問題,社會上出現了錯綜複雜的矛盾、衝突和鬥爭。在黴國這個高度發達的現代化國家裡,現代化的“後遺症”嚴重地困擾着黴國民衆。難以解決的水土流失、環境污染、自然資源遭破壞等問題,以及吸毒、犯罪、暴力、色情氾濫、道德敗壞等社會醜惡現象,利益集團是根本不可能去關心治理的,他們只顧着發展利益集團本身的利益。黴國利益集團的發展是資本主義民主政治的必然產物,是黴國多元化社會現實的反映,是黴國高度自由體系產生的一個怪胎,是在黴國經濟、政治和社會發展一個重要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