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突襲漳南

漳南縣在河北衆多郡縣中,本身並不是什麼戰略重地,僅僅因爲它是竇建德的家鄉,因爲它格外被眷念故土根脈的竇建德所重視,使它成了竇建德的陪都。

漳南縣只能算一座中縣,城內人口大約兩千戶,另外修建了一座行宮和幾十座巨大的倉庫,以及一座軍營,行宮、倉庫和軍營就佔據了城內一半的面積,使得縣城內人口銳減到八百餘戶。

漳南縣有駐軍三萬人,而縣城內只能容納五千駐兵,其餘二萬五千軍隊便駐紮在縣城四周。

隋軍攻打河北的戰爭還在三百餘里之外,沒有波及到漳南縣,這裡的駐軍和居民還是像往常一樣地生活,日子勉強還算平靜,只是樂壽縣爆發的戰局使士兵們的眉頭展不開。

“三郎,你愁個屁啊!你又不是王爺子侄,整天怕這怕那!”

運河邊的一座烽燧內,幾名士兵在聚在一起聊天,往日他們聊的是女人,而這幾天,衆人的話題自然集中在北方的戰役上。

一名年輕的士兵憂心忡忡,那神情就彷彿天要塌下來一般,士兵中的火長在他頭上拍了一巴掌,笑罵道:“河北變了天,你還是回去種田,你還以爲自己的貴族,要押去太原麼?”

“我倒不是愁這個,我是擔心在樂壽的喬五麻子若戰死了,他欠我的兩百吊錢找誰要去?”

“兵荒馬亂,保住性命纔是第一重要,錢只是身外之物,以後再慢慢掙。”另一名老兵慢條斯理道。

“話不能這樣說,有錢賺,當然不能放過。”

火長一邊說,目光一邊向河面上尋索,這是他的下意識,他們從不靠軍隊的錢糧吃飯,忽然。他站起身笑道:“夥計們,買賣上門了。”

運河水面上,一艘三百石的商船正從南面駛來,船上掛有風帆,沒有用縴夫,船頂插着一面皁色三角商旗。

船頭站着一名二十餘歲的年輕男子,頭戴一頂軟襆頭,身着青色長袍。這是一般商人的打扮。此人正是南路軍主將徐世績,他揹着手,目光淡然地注視着遠處岸邊的一座烽燧。

竇建德爲了保護漳南縣。便在漳南縣和樂壽縣之間修建了二十五座烽燧,一旦漳南縣有異常情況發生,漳南縣烽燧就會點三柱煙報警。

而徐世績看到的這一座。便是第一烽燧,修建在緊靠運河邊上,但竇建德卻想不到,運河竟然成了這座烽燧的生財之道。

這時,從烽燧下的一條水道中駛出一條快船,船上站着七八名士兵,每個人的眼睛裡充滿了興奮和渴望,或許是他們很久沒有看到這樣的商船了。

“停下來!”爲首火長揮舞長刀,遠遠地大聲叫喊。

大船放下船帆。又行了一百餘步,緩緩停下來,七八名士兵動作敏捷,一躍翻上大船,徐世績拱拱手笑道:“幾位軍爺有什麼事?”

“什麼事?”

火長上下打量他一眼,見他身材魁梧,膀大腰圓。倒不敢上去一拳打翻,火長綠豆小眼一瞪,鼻子裡噴出一股冷氣,“我們接到暗報,你這艘船上有違禁品。我們要搜查!”

“要搜查麼?”

徐世績微微一笑,擺手道:“請吧!”

火長心中有些驚訝。一揮手,“進去搜!”

幾名士兵都鑽進船內,半天沒有動靜,“你們幾個,發現違禁品沒有?”火長有些焦急地問。

“火長....船裡有黃金!”船內傳來年輕士兵的聲音,但並不是很喜悅。

火長的綠豆小眼驀地瞪得溜圓,竟然有黃金,這年頭黃金和糧食是最值錢的東西,他頭腦一熱,也顧不得分辨手下的語氣,一頭鑽進船內,“給老子留.....”

他的嘴張大了,後面的話說不出來,只見船艙內,所有弟兄都蹲下,手放在頭上,頭上是明晃晃的刀,十幾名大漢正冷冷地看着他。

不等他反應過來,一把刀放在他脖子上,身後傳來那個年輕人的冷笑,“想勒索我?我吃這碗飯的時候,你小子還在吃奶呢!”

火長‘撲通!’一聲雙膝跪倒,“前輩饒命!”

。。。。。。。。

一個時辰後,數百艘大船緩緩出現在烽燧旁,漳南縣位於運河以西十里外,和樂壽縣一樣,也挖掘了一條通往縣中的河渠,但體積龐大的隋軍戰船無法駛進狹窄的河渠。

延綿十幾裡的隋軍船隊在運河邊靠岸了,一隊隊隋軍士兵從船上下來,在後面的一百餘艘大船上,騎兵們牽着戰馬,也迅速走下了大船。

三萬步兵和一萬騎兵迅速在遼闊的原野上整隊,這是從黎陽城開來的南路隋軍,經過近十天的乘船航行,終於抵達了漳南縣。

原野上隊伍整齊,盔甲閃亮,刀矛如林,士兵們精神抖擻,眼中充滿了大戰的渴望。

徐世績騎馬在隊伍前奔馳,他高聲大喊:“這是榮耀的一刻,大隋軍人從來是戰無不勝,舉起你們的橫刀長矛,用你們的勇氣和鬥志,去捍衛大隋軍人的榮譽!”

徐世績猛地抽出戰刀,向漳南縣一刀劈去,“殺啊!”

“殺——”四萬將士同時高喊,聲音響徹天地,四萬大軍出發了,浩浩蕩蕩向漳南縣疾速殺去。

烽燧裡的幾名士兵站在烽燧上,望着聲勢浩大的隋軍隊伍,每個人的腿嚇得直髮抖,他們都知道,漳南縣完蛋了,縣裡那些穿着皮甲布衣,拿着木棍長矛的烏合之衆,怎麼可能是隋軍的對手?

這時,一名軍官騎馬奔至,翻身下馬,衝進烽燧裡對守衛的隋軍士兵令道:“將軍有令,立刻點烽火!”

隋軍士兵踢了爲首火長一腳,“去點烽火!”

火長結結巴巴問:“是要點平安無事的烽火嗎?”

“不!是要點大軍來襲的烽火。”

火長有些糊塗了,既然如此,還抓他們做什麼,船隊來了,他們自然會點烽火報警,但轉念他就明白了,估計看見船隊,大家都撒開腳丫跑掉,誰還管點烽火報警。

“五郎,老平,跟我上去點烽火,點四鍋烽火!”

片刻,四柱烽煙沖天而起,這是表示最危急的警報,至少有十萬以上大軍來襲擊漳南縣,很快,數十里外也出現了四柱烽煙,一座座烽燧向北方延伸而去。

。。。。。。。。。

從運河到漳南縣城並不遙遠,相距只有十里,四萬隋軍在官道上浩浩蕩蕩疾奔,漳南縣城已經亂作一團。

三萬守軍都看到了遠處燃起了四柱烽煙,那是十萬大軍殺來了,刺耳的警報聲在城頭拼命敲響,士兵們嚇得心驚膽戰,一些離中軍大營稍遠的士兵悄悄地逃跑了。

漳南縣對於竇建德來說,屬於後方,爲了應對從北方殺來的十萬隋軍,竇建德並沒有把精兵部署在漳南縣,相反,他部署的是一支弱兵。

除了守城的五千軍隊稍微有點裝備之外,其餘兩萬五千軍隊都是今年才招募的新兵,穿做皮甲,拿着從前亂匪使用過的劣質兵器,很多士兵連皮甲都沒有,用稍微粗糙結實一點的船帆布來做甲冑。

其實裝備並不是太重要,重要的是軍心士氣,時值春耕大忙時節,很多士兵都擔憂家裡的情況,無心參與戰爭,更不想在戰場上被殺死。

城門已經關閉,兩萬五千士兵被組織起來,在城外禦敵,士兵們人心惶惶,恐懼萬分,不斷有士兵丟下長矛戰刀,撒腿跑出隊伍,在曠野裡拼命奔逃。

有一人示範就有兩人跟隨,有兩人逃跑就有十人效仿,臨陣逃兵越來越多,軍官連殺數人,也阻攔不住。

漳南縣的主將叫董康買,也是竇建德的心腹愛將,他站在城頭上注視着遠方一條越來越近的黑線,那是鋪天蓋地的隋軍,已經到五里外了,他心中擔憂到了極點。

“將軍!”

城下一名將領騎馬飛奔而至,高聲大喊:“士兵們逃亡越來越多,已經控制不住了。”

“誰敢逃跑就宰了誰,不準逃亡,一定給我頂住!”董康買惡狠狠下令。

雖然他下了嚴令,但他還是看見將領們根本制止不住逃兵,不斷有一羣羣逃兵從隊伍中奔出,向遠方的田野裡逃去。

董康買已經意識到漳南縣肯定守不住了,城牆低矮,城門單薄,很容易被攻破,他轉身喝令道:“命令弟兄們列隊集中。”

董康買催馬向行宮奔去,竇建德的王妃曹氏和幾十名外戚族人都住在行宮內,本來以爲這裡安全,不料這裡卻是最不安全。

董康買心裡明白,城池和倉庫丟了,竇建德不會怪他,軍隊敗亡,竇建德心裡也有數,但王妃絕不能被隋軍俘虜,他必須護送王妃和族人離開。

很快,北城門開了,董康買率領三千士兵護衛着曹王妃的馬車迅速離開了縣城,他知道大勢已去,丟下先逃了。

四萬隋軍一路疾行,已經抵達了漳南縣城外,望着一里外的兩個敵軍方陣,約二萬軍隊,敵軍衣甲不整,武器參差不齊,皆惶惶不安,徐世績冷笑一聲,戰刀一揮,厲聲大喊:“殺啊!”

“殺啊!”

一萬騎兵齊聲怒吼,驟然發動,揮舞戰刀,如疾風暴雨般向敵軍席捲而去,三萬步兵緊隨其後,鋪天蓋地,聲勢浩大。

。。。。。。。

第3章 烽燧血戰第5章 公主請客第41章 意外情況第36章 駕臨江夏第52章 軒然大波第92章 隋唐大戰(二十二)第5章 深藏不露第十一章 痛下狠手第61章 南陽事件第37章 一記反抽第51章 連夜清洗第15章 楊家喜憂第80章 長孫之策第23章 殺機暗伏第142章 再布一局第4章 突厥異變第42章 局勢複雜第18章 諫臣之死第23章 楊家禍根第42章 捉虎不易第52章 軒然大波第46章 王庭之變第25章 海底之針第119章 引蛇入套第21章 誰爲主將第32章 致命疏忽第22章 北突求援第67章 慷人之慨第17章 東山再起第22章 不甘失礦第15章 強攻榆關第2章 家法伺候第24章 酒樓告別第37章 回京前夕第83章 隋唐大戰(十三)第9章 兵臨洛陽第56章 遲到樑使第55章 兩萬誘餌第106章 雪夜踏關第28章 遷都試探第28章 暗箭難防第51章 一葉知秋第42章 不臣之心第10章 通風報信第20章 月夜之戰第16章 資源危機第106章 雪夜踏關第52章 南遷定襄第29章 出爾反爾第21章 內部生變第33章 跨境剿匪第1章 江南隱憂第50章 平定幽州第33章 收買人心第18章 調兵遣將第2章 水火楊家第90章 大戰悄至第37章 秦王求援第19章 贖買條件第29章 陌刀之秘第42章 局勢複雜第17章 仁壽宮變(九)第79章 退讓一步第70章 漢中內訌第22章 獨孤暗線第44章 西秦使者第7章 秋風至楊第38章 兩個時辰第17章 被迫決戰第37章 內廷獻策(下)第48章 東線突破第30章 禍福相倚第83章 隋唐大戰(十三)第35章 越境事件第21章 長孫又至第18章 百戰之功第41章 不惹小人第24章 草原天鵝第43章 無妄之災第20章 絕戶之計第23章 夜襲飛狐第77章 楊氏希望第42章 捉虎不易第19章 邙山遇故第14章 內部奸細第58章 蕭後心思第10章 一路追殺第34章 泊舟九江第24章 血戰大利(中)第6章 秘密武器第6章 瓦崗分家第18章 追根究底第21章 藉口送禮第37章 被迫南撤第122章 被迫求和第56章 士信之擇第46章 糧價危機第30章 巡視考場第40章 軒然大波第21章 幽州平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