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被迫南撤

房玄齡跟隨李世民的時間不是太長,但他比誰都瞭解這位年輕的主帥,房玄齡能理解他心中的那種無奈和憂慮,他知道李世民不願意兩線作戰,想放棄河東,但是李淵卻不肯,這其實就是一種爲將者的痛苦,明知不可爲而被迫爲之。

“你要站在你父親的角度來考慮這個問題,難道他不知道兩線作戰的艱難?他也知道,但是他要謀全局,他的目光是天下,如果失去河東這個屏障,就會使關隴處於一種威脅之中,尤其是楊元慶這樣的強勢梟雄,河東是你父親的起家之地,是帝王的基業,它就像是你父親的孩子,無論如何他都捨不得放棄。”

李世民嘆息一聲,“我知道他捨不得,可是我們爲了這個捨不得而付出了太大的代價,我叔父陣亡,兩萬精兵失去,我估計太原的五萬軍隊也完了,還有我手上的七萬軍隊,最後我還能保住多少?不能爲了一個捨不得就毀了我們的天下之夢。”

“可是你若一戰不打,一點營救兄弟的姿態都沒有,你怎麼向父親交代?”房玄齡一句話點到了根本上。

李世民望着帳外的天空,他慢慢站起身下達了命令:“傳我的命令,命尉遲恭爲主將,率兩萬軍攻打霍邑縣。”

‘咚!咚!咚!’戰鼓聲敲響,號角嗚咽,兩萬唐軍攜帶數十架攻城梯向霍邑城洶涌殺去。

霍邑城高三丈,用巨大的岩石砌成,牆的正面十分光滑,大石塊壘得密密實實,找不到可落腳攀登的接縫,高牆頂部外凸,猶如海浪衝刷而成的懸崖,城牆上十分寬大,足可以並排走三輛馬車。

五千豐州隋軍便部署在兩里長的城牆之上,他們進行了充足的準備。不僅有數十萬支箭矢,也有有幾千桶火油,還有三百架牀弩,可將三尺長的大箭射出數百步之遠,只需三名士兵便可以操縱。

霍邑縣東城緊靠懸崖,無從立足,西城百步外便是滔滔汾水,城下亂石嶙峋。也無法組織攻城。只有正南面和正北面有空曠的地帶。

崔破軍很清楚敵軍不可能從北面殺來,在他北城牆上只部署了三百餘名警戒士兵,其餘五千人都在南城防禦。霍邑縣本身沒有護城河,但爲了保護城門,就在幾天前。隋軍在城牆前挖了一條寬兩丈深一丈的旱溝,裡面佈滿了尖利的槍刺,拉起一座高高的吊橋。

“牀弩準備!”

崔破軍見敵軍前鋒已衝到五百步外,他下達了命令,三百架牀弩同時絞動弓弦,一根根大拇指粗,長達三尺的大箭迅速放進了箭槽,放箭士兵手握懸刀等待着射擊的命令。

牀弩並不是放在城垛上,而是在城牆後端築造了三百座高達六尺的城臺。這實際上是用來安置投石機的預留臺,但投石機來不及從豐州運來,便用來放置三百架牀弩,牀弩長七尺,寬四尺,巨大的弓臂長有八尺,必須用雙絞盤上弦。兩名士兵負責絞弦,一名士兵負責放箭和發射,這種牀弩經過豐州軍器署改良,可以同時射出三支大兵箭,是守城的利器。

崔破軍目光緊緊盯着洶涌殺來的敵軍。密密麻麻的攻城士兵鋪天蓋地,儼如一張巨大的黑色地毯鋪在曠野裡。

這時。敵軍已衝到三百步外,已經進入了牀弩的有效殺傷射程,崔破軍大喝一聲,“發射!”

城頭鼓聲大作,三百架牀弩同時發射,近千支大箭強勁凌厲地向敵軍射去,兵箭強大的穿透力射穿了盾牌和鎧甲,血霧蓬起,慘叫聲響成一片,近千人栽倒在地,很多箭甚至射穿了兩人。

當攻城唐軍衝到兩百步時,牀弩第二輪箭再次發射,大箭射進密集的人羣中,士兵們哀嚎倒。

尉遲恭見城頭兩輪箭便陣亡一千五百餘人,他眼睛都紅了,揮刀大喊:“秦公有令,衝上城頭者官升一級,賞錢千吊!”

一萬八千唐軍終於衝到城牆前,弓箭戰驟然爆發,城上城下密密麻麻的箭矢布成一幕巨大的箭網,將天空的遮蔽了,城上不斷有士兵中箭,慘叫着跌下城頭,城下死屍累累。

一架架攻城梯搭上城頭,成羣士兵向城頭攀爬進攻,兩邊箭如急雨,從兩邊射向梯上敵軍,但攻城梯寬達六尺,三人同時登城,兩邊之人用盾牌護衛側翼,中間一人也用盾牌正面頂住,大石砸下,前面人翻滾着墜下次城頭,後面之人又緊接着衝上。

崔破軍見敵軍攻城頑強,不肯退卻,便下令道:“用火油燒梯!”

命令下達,一桶桶火油迎頭澆下,大火轟地燃燒起來,火舌順着攻城梯迅速向下蔓延,城梯上的士兵身上也燃燒起來,驚恐得大聲慘叫,不顧一切地向城下跳去,很多人都直接摔進旱溝,被尖利的槍頭刺穿......

遠處一座土丘上,李世民帶着數十名戰將在觀戰,望着城牆上和城下一片火海,將領們的眼中都充滿了震驚,他們都是第一次親眼目睹了豐州軍的火戰。

李世民默然無語,心中卻無比痛惜,這都是他的精銳之軍,卻爲了給父親一個交代來送死,攻下霍邑縣又如何,難道他還真要去反攻太原嗎?他終於嘆息一聲,下令道:“傳令收兵!”

‘當!當!當!’

收兵的鐘聲敲響,剩餘一萬六千餘士兵如潮水般地退了下來,尉遲恭滿面羞愧,上前單膝跪下請罪,“卑職損兵折將,攻不下城池,請大帥責罰!”

李世民搖搖頭,“非你之過,收兵回營!”

大軍撤回了大營,僅僅兩個時辰的攻城戰,便死傷四千餘人,這個損失令李世民悶悶不樂,剛到中軍帳,便有親兵來報,“稟報大帥,河東郡緊急快信!”

李世民精神一振,回頭急問:“信在哪裡?”

一名親兵將一封快信送上,李世民打開快信匆匆看了一遍,不由又驚又怒,他的兄弟元吉已經走西面的文城郡逃到了河東郡,太原城三天前便丟了,更令他怒不可遏的是,元吉竟然不派人告訴他一聲,自己還在這裡拼命攻打霍邑郡前去太原救他。

李世民沉思片刻,毅然做出了決定,“傳我的命令,大軍撤回臨汾縣。”

就在李世民率軍南撤臨汾縣的同時,豐州軍也做出了戰略部署,楊元慶命徐世勣爲左軍都督,羅士信爲副將,率軍三萬奪取龍泉郡;又命李靖爲右軍都督,蘇定方爲副將,同樣率軍三萬奪取上黨郡;

楊元慶則親率三萬精兵南下霍邑縣,和李世民軍正面對峙,同時,他又命裴行儼率一萬騎兵殺回關內,重新奪回延安郡。

太原城內,三萬精兵已經集結完畢,等待出發的命令,就在主帥楊元慶即將出發之時,豐州總管府長史杜如晦從豐州趕到了太原城。

“想不到我會這麼快過來吧!”杜如晦大笑道,他身後跟着戶曹參軍事魏徵。

楊元慶給了他肩窩一拳,也笑道:“我昨天才派人去豐州報喜,你今天就跑來了,我還以爲你是長翅膀飛過來,你這麼急着過來做什麼?”

杜如晦嘿嘿一笑,“你們這裡打仗立功發財,卻把我丟在豐州,我可不吃這個虧,有油水要大家均分,再不趕來,恐怕連湯都不剩了。”

衆人大笑起來,楊元慶也發現杜如晦也漸漸變得開朗幽默,不再像從前那樣沉默寡言,這倒是個好的改變。

楊元慶眨眨眼笑道:“既然要分油水,我就帶你去倉庫看看,看你能分點什麼?”

他又對魏徵道:“魏參軍來得正好,以後看管家財就是你份內之事,一起去吧!”

楊元慶也暫時延後出發,帶着杜如晦等人向太原城倉城而去。

太原城也和榆林城一樣,專門修建了一座倉城,倉城就在太原城內,位於城區東北角,佔地數百畝,有大大小小上百座庫房,也修建一座水門,一條人工槽渠通往汾河,所有的物資都是用船來運輸。

倉城內堆放的物資大多是從晉陽宮轉移而來,當時劉武周十五萬大軍大舉進攻太原,李淵急令李元吉將晉陽宮所有物資轉移進太原城。

此時倉城由三千軍隊駐守,戒備森嚴,路上,楊元慶簡單給杜如晦介紹了攻打太原城的情況,一行人走進了倉城,衆人的注意力從攻打太原城轉到了倉庫物資上。

這時,杜如晦忽然想起一事,從馬袋裡取出一封信遞給楊元慶,歉然道:“我都忘記了,這是裴夫人託我帶給你的家信。”

楊元慶接過看了一眼,是妻子給他的家信,他不着急看,將信揣進了懷中,杜如晦又拱手笑道:“我還要恭喜你。”

楊元慶知道他是指次妻出塵生了一個兒子之事,這件事他早就知道了,就在他東征後不久,出塵便誕下一子,是他的第三個兒子,取名致,不僅如此,不久前,小妾綠茶也生下一女,取名楊馨,至此,他已經有三子三女,有了一個大家庭。

“我們先看看倉庫,你知道李淵留給我們多少兵甲嗎?一定會給你一個驚喜!”

第49章 重甲破術第40章 敏秋賑災第10章 備戰高麗第3章 意外相遇第29章 危機漸至第1章 意外相逢第17章 爭奪鐵礦第33章 官場暗鬥第36章 千里改錯第26章 另有深意第35章 爭奪人口第15章 有失有得第5章 重返大利第32章 有喜有憂第11章 風險悄至第24章 河邊誤認第93章 待君入甕第149章 爭奪棋子第31章 淵突之盟第16章 三股勢力第27章 李思楊慮第13章 戰爭來臨第56章 王妃煩惱第33章 官場暗鬥第38章 微服私訪第84章 隋唐大戰(十四)第133章 危險之物第36章 太原之變第58章 李淵出事第19章 壯士秦瓊第63章 一支冷箭第28章 捉姦在牀第57章 藥到病除第55章 陰差陽錯第17章 雄信之災第15章 史蜀之毒第41章 李密之思第35章 佳人同舟第116章 洛陽淪陷第19章 李氏父子第32章 威震突厥(上)第13章 河底練刀第3章 烽燧血戰第36章 鬥智鬥狠第27章 義成公主第43章 階下之囚第24章 河邊誤認第17章 接受密旨第32章 致命疏忽第25章 搶人事件第14章 引而不發第53章 窮途末路第29章 請君入套第47章 獨孤家將第48章 家族之弊第34章 卿卿我我第36章 三策選一第42章 要何封賞第70章 北方消息第68章 突襲漳南第69章 殺機四伏第38章 微服私訪第15章 史蜀之毒第6章 秘密武器第113章 長安城破第19章 心理之戰第1章 返回太原第33章 收買人心第58章 蕭後心思第56章 漁翁李密第35章 衛南漁翁第13章 走私線索第21章 公主夜宴(中)第33章 官場暗鬥第12章 仁基北歸第21章 長孫又至第11章 瀚海奇兵第21章 建德逼反第10章 誰是刺客?第21章 居安思危第56章 下婿催妝第54章 兵臨城下第42章 是功是過第26章 另有深意第23章 楊家禍根第23章 南華梟雄第30章 驕將爭功第93章 待君入甕第17章 收網之時第43章 無妄之災第13章 李密特使第42章 暗流洶涌第34章 京城來信第42章 被迫求援第34章 枕戈以待第36章 連夜撤軍第5章 元慶回京第27章 義成公主第44章 拖延三天第148章 難過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