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一劍穿心

朝廷內的氣氛驟然緊張起來,讖語本身不是什麼可怕事,祭祀、宴飲也會遇到,但朝堂上的讖語,卻被賦予一種更深的含義,往往會和謀朝篡位聯繫起來,所以極爲忌諱,一般都不會公開談論。

不過既然聖上要在朝會上談讖語,那就說明他並不相信這個讖語,而且也不是關注讖語的內容,而是要朝議讖語這件事。

只聽楊廣嚴厲的聲音在大殿裡迴盪,“之所以朕今天要求朝議這件事,是因爲這是朕登基以來遇到的第一條讖語,朕要表明一個態度,否則,類似的讖語還會接二連三出現,這對朝綱是一種擾亂,朕絕對不能容許!”

大殿內一片寂靜,很多人目光都悄悄地投到了元壽身上,元壽身爲內史令,又是七相之一,他坐在左首三個位子,巧的是,旁邊就是裴矩。

元壽目光望着地下,臉色陰沉,在昨天收到的牒文裡並沒有這個議題,現在突然增加這個議題,令他有些措手不及。

雖然讖語不是他所爲,但昨天中午發生的事情,使他成爲了最大的嫌疑,他心中還是有些不安,他慢慢擡起頭,向對面的張瑾看了一眼,張瑾微微點頭,表示會支持他,元壽一顆心稍稍放下。

讖語的另一個主角楊元慶站在右首後面,他是以玉門道行軍總管的身份參加朝會,屬於外官,雖然他還有一個左驍衛將軍的身份,但實際上他並不過問左驍衛的具體事務,只是掛一個頭銜而已,這在隋唐是極爲普遍之事。

儘管楊廣公開表示,朝議讖語只是爲表明他的態度,但楊元慶還是有一種直覺,楊廣其實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是用讖語之事搭一個臺子,讓關隴貴族和山東士族繼續鬥下去,或者說,讓他們的仇怨更深。

這時,大殿上傳來了楊廣的聲音,“崔愛卿,你是京兆尹,讖語之事是你的職責所在,就由你開始吧!”

崔伯肅昨天寫一份詳細的奏摺給楊廣,發生的事情他都記得,他迅速整理一下思路,從朝班中走出。

“陛下,各位大臣,這條讖語大概是五天前開始流傳,內容很簡單,‘荊襄羊,元日生,走西域,要稱王!’就這十二個字,他所指的對象很明顯是玉門道行軍總管楊元慶將軍,根據我們的調查,這條讖語是由兩條線傳出,一條是乞丐,一條是孩童,我們最初查的是孩童這條線,但由於涉及面太廣,沒有查到傳播者,但楊將軍前天回來後,他也着手查這件事,他是從乞丐這條線來查,最終他查到了一個傳播者,此人叫王吉,是豐都市一帶的乞丐小頭目,據他的交代,這是一個姓元的,長着山羊鬍子的男子教他,年紀三十歲左右.......”

崔伯肅說到這裡,大殿上所有人的目光刷地投向了左監門衛將軍元尚武的身上,姓元,山羊鬍子、三十歲左右,所有的特徵都指向了他。

這時,元壽沉不住氣了,他知道早晚都會落到他的頭上,他站出朝班,向楊廣躬身行一禮,“陛下,能否讓微臣說兩句!”

楊廣看了一眼他,先問崔伯肅,“崔愛卿,此事會涉及到元內史嗎?”

崔伯肅點點頭,“會涉及到元內史,但能否讓臣把話說完。”

“可以,崔愛卿請繼續說。”

楊廣又對元壽笑道:“元內史,請稍安勿躁,朕會給所有人一個公平的機會。”

元壽只得忍下心急,又退回朝班,楊廣深深看了他一眼,便對崔伯肅道:“崔愛卿請繼續說。”

崔伯肅又繼續道:“楊將軍找到這個傳播讖語者,他比較慎重,便想着求證,恰好昨天中午,千牛衛統領元敏領着一羣手下在豐都市大門旁的鴻運酒肆內飲酒,楊元慶便帶着證人先找到了他,結果證明和元敏無關,但意外就在這時候發生,元敏的手下殺死了這名人證,酒肆裡爆發了衝突,最後臣帶領衙役將所有人帶回京兆府衙門!”

崔伯肅說到這裡,大殿內頓時響起一片竊竊私語聲,其實發生在昨天中午的酒肆風波幾乎所有人都知道了,而且遠比崔伯肅說的精彩,細節更加豐富,當然,崔伯肅不可能把那些加工過的內容在朝堂上述說,他說的每一句話都很謹慎。

這時,元壽的臉色已經氣得鐵青,崔伯肅說的話,看似公正,實際上句句指向他們元家,他只說自己兒子殺人,那楊元慶把自己兒子腿打斷,他怎麼又不說了?

元壽正要出列,張瑾卻先一步走出來,張瑾是旁觀者,他的頭腦要比元壽更清醒,他已經看出楊廣的用意,這不是什麼追查讖語真相,這明擺着就是擺下擂臺,讓關隴貴族和山東士族進行第一場較量,崔伯肅不是什麼京兆尹,他是清河崔家。

由不得他們不參加,如果關隴貴族不應戰,那元壽必然就會以編織讖語之罪而被懲處,要知道,元壽可是關隴貴族在內閣中的唯一代表。

張瑾躬身施禮道:“陛下,此事雖然與臣無關,但鴻運酒肆是臣的家業,臣也無法置身事外。”

這時,裴蘊冷笑了一聲,“誰都知道鴻運酒肆是元家產業,幾時又變成了張大將軍的家業?”

張瑾看了他一眼淡淡道:“元家把酒肆送給我,不可以嗎?而且,裴御史未經聖上同意便擅自發言,這是在藐視聖上!”

裴蘊暗呼一聲厲害,他只得對楊廣躬身道:“臣隨意發言,請陛下恕罪!”

楊廣笑眯眯擺了擺手,“今天不妨視爲朝會辯論,不一定要當事者才能參加,也不用事先請示朕,朕也在洗耳恭聽。”

“那好,臣先說!”

張瑾搶到了先機,他對崔伯肅道:“崔使君,我也只有幾個小疑問,你能否給予回答?”

崔伯肅施一禮,“張大將軍請說!”

“其實也很簡單,第一個問題,崔使君有什麼證據說那個乞丐是讖語傳播者?第二個疑問,元敏爲何要殺乞丐?”

“回稟張大將軍,那個乞丐有證言,他承認自己是讖語的傳播者,也按下手印,證言我昨天已經呈給了聖上。”

這時,一名宦官將託上一隻朱漆木盤,盤子裡便是昨天崔伯肅提交的奏摺和所有證據,崔伯肅從盤子裡找出一份供詞,揚了揚對大殿裡的百官道:“各位大臣,這就是那麼傳播讖語的乞丐的證詞,上面有他的手印,京兆府的仵作也確認過,是此人手印,至於證據,我們在他住處搜到十吊錢,但讖語這種事,不可能再有什麼證據,可是,如果元敏不殺死他,他此時就可以站在各位大臣面前回答任何的疑問,是真是假,相信大家都會明白,但爲什麼元敏要殺他?”

宣政大殿內一片寂靜,只聽見崔伯肅侃侃而談,就彷彿這裡是他的京兆府衙門大堂,在審問案子,可這裡是討論軍國大事的宣政殿,討論這種讖語小事,確實顯得有點滑稽。

但沒有人感到好笑,大隋皇帝臉上陰冷的笑容,關隴貴族的山東士族的爭鋒相對,一切都顯示着這並不是一件可以輕描淡寫的小案,一旦事實確定,這極可能導致一個相國被免職,導致朝廷勢力格局的變化。

這時,工部尚書宇文愷走出朝班道:“我也說兩句,崔使君雖然有各種證詞、口供,一切都是似乎言辭鑿鑿,但這裡面卻有一個最大的問題,當事者死了,那麼我也可以用別的理由來解釋這裡面發生的事情,首先,我們長着山羊鬍子的元將軍。”

宇文愷對元尚武笑道:“請問元將軍,你和乞丐有交情嗎?”

朝堂內鬨地笑了起來,元尚武脹紅着臉道:“決無此事!”

宇文愷也笑道:“看得出大家都明白,山羊鬍子的人很多,未必是元將軍,而且以元將軍的身份,他會親自去做這種事情嗎?還把自己的姓氏告訴乞丐,這合理嗎?這是漏洞!”

裴蘊也走出來道:“宇文尚書,有很多事情,並不是你在這裡想象,我就只問你一句話,如果不是元將軍所爲,那元敏爲何要殺人滅口?他害怕什麼?他爲何不讓官府來審問,證明元家的清白,而把人證殺死呢?這是不是有點做賊心虛?”

雙方的爭論便漸漸交集到了最關鍵的地方,元敏爲什麼要殺那個乞丐?元壽怒道:“我兒殺一個乞丐一定是滅口嗎?他有脾氣,在吃飯時一個乞丐來打擾,他看着不爽,要殺他,是不是理由?他對楊元慶有仇恨,惹不起楊元慶,殺乞丐來泄憤,可不可以?”

裴蘊呵呵冷笑起來,“元相國,我沒記錯的話,元敏今年二十七歲,一個二十七歲的千牛衛統領,明明知道那個乞丐的重要,知道他是對元家不利的人證,元敏卻因爲不爽,因爲想泄憤,便將他殺了,把本來無辜的元家置於死地,元相國,你認爲可能嗎?”

裴蘊不愧是御史臺主官,他知道其他環節都有漏洞,經不起推敲,惟獨元敏殺人對方難以解釋,這是對方的致命之處,他便抓住不放,一旦解釋不了,那就可以推定讖語是元家編制,爲了報私仇,編制讖語來陷害大臣,元壽難逃其疚,他這個相國就當不下去了。

這時,張瑾哼了一聲,問崔伯肅,“請問崔使君,元敏可承認他是爲了殺人滅口?”

崔伯肅搖搖頭,“他雙腿折斷,一直處於昏迷之中,沒有問口供,但殺死人證的侍衛已經承認,是元敏的授意,這裡有他的證詞!”

張瑾呵呵一笑,回頭對楊廣和大殿內百官道:“陛下,各位大臣,我們都有兄弟父母,如果元敏並不知情,他出於對父兄的保護,而殺了這個乞丐,這也是人之常情,我認爲這就是真相,這裡面不排除楊元慶是故意設局,引元敏上當!”

朝堂內一片譁然,無數雙眼睛向楊元慶望去,包括楊廣,其實楊廣已經隱隱猜到了,以楊元慶做事的風格,這極可能是他的佈局。

“楊將軍,你出來對質吧!”楊廣開始由旁觀者,變成主導者,現在整個辯論已經到了最關鍵的時刻。

這也是張瑾的殺手鐗,以其人之道,還其人之身,楊元慶不承認,他們也不承認,雙方都沒有證據,人證死了,又找不到新的人證,最後這件事只能不了了之。

“張尚書,你的結論何其之荒謬也!”

楊元慶走了出來,他對楊廣施一禮,“陛下,按張尚書的話說,果真是臣設計,那如果元敏不殺此人,現在再一對證,豈不是讓我自掘墳墓?”

張瑾冷笑道:“就算元敏不殺他,你也會殺他滅口,你不會留下他來揭穿你的陰謀。”

楊元慶回頭對張瑾道:“照張尚書的意思,一切都是有可能,是這樣嗎?”

“這就是這麼回事!”

張瑾也毫不讓步道:“你沒有證據,沒有新的人證,一切都死無對證,你可以說元敏殺人滅口,但我也可以說是你設的圈套,大家都沒有證據,你怎麼能讓聖上和大臣們信服?”

張瑾上前一步,對楊廣道:“陛下,元家百年來一直是名門貴胄,有自己的操守,臣相信他們不會做編制讖語之事。”

楊廣的目光投向楊元慶,“楊將軍,你還有什麼話說?”

楊元慶搖搖頭道:“陛下,臣確實沒有證據,好容易找到一個人證,卻被人殺人滅口,最後還要反咬一口,說臣是設計害人,明明臣是讖語受害者,最後臣卻成了害人者,黑白顛倒.陛下,臣確實無話可說。”

楊廣點了點頭,心中也感到一絲失望,沒有確鑿證據,他也不能說元壽就是編制讖語之人,這樣不足以服人,就當今天關隴貴族和山東士族打一個平手。

“崔愛卿,這件事你再繼續查,一定要查到新的人證,一旦朕知道是誰編的讖語,朕絕不輕饒!”

裴蘊和裴矩對望一眼,兩人眼中都露出失望之色,這次機會沒抓住,可惜了。

張瑾和元壽則暗暗慶幸,僥倖逃過一劫,這時,楊元慶卻躬身施禮道:“陛下,臣還要彈劾元壽居心叵測,心懷不臣。”

楊元慶此言一出,大殿裡一片譁然,元壽怒喝道:“楊元慶,你一派胡言!”

楊元慶不慌不忙從笏板上撕下一張紙,呈給楊廣道:?“陛下,臣這次有證據。”

一名宦官下來,將紙條呈給楊廣,楊廣看了看紙條,他一愣,一道凌厲的目光向元壽望去。

楊元慶冷冷道:“元內史,當初我奉命平定京城之亂時,京城的米價已經降到了鬥米一百二十錢,但現在又漲到了鬥米三百錢,民怨沸騰,如果哪一天聖上出巡,米價一下子暴漲到鬥米萬錢,甚至鬥米十萬錢,京城人活不下去了,元內史就可以拿出白花花的大米,那時,你會提什麼要求呢?”

楊元慶說得有點莫名其妙,幾乎滿朝文武都聽不懂,包括張瑾,他也是一頭霧水。

但元壽卻聽得懂,幾個月前,獨孤氏將京城的糧鋪以三十萬吊的價格全部賣給了他,那可是一年百萬吊的利益,令他着實歡喜好一陣子,他隨即又吞併了四家小米行,現在整個京城的糧食都被他控制住了。

元壽一下子明白過來,難怪獨孤氏只賣三十萬吊錢,他上了獨孤氏的大當,元壽頓時覺得天旋地轉,幾乎癱倒在地。

“陛下,臣...臣是無心!"

楊廣冷冷淡淡道:“看來很多事情朕都不知道,元壽,你不是無心,你是忠心,你們元家果然對大隋很忠心,對朕很忠心!”

他站起身,一揮袍袖,厲聲喝道:“散朝!”

楊廣轉身便怒氣衝衝地向後殿走去,大殿內一片竊竊私語,誰都不知發生了什麼事,這時,張瑾和元尚武將已經癱軟的元壽架出大殿,元壽雙眼無神,嘴裡念道:“完了,這次真的完了,元家要被抄家滅族了。”

張瑾急道:“元兄,到底出了什麼事?楊元慶給聖上看了什麼?”

元尚武大概知道一點點,他戰戰兢兢道:“世叔,或許是糧鋪之事,京城的糧食都被元家控制了。”

“什麼!”

張瑾大吃一驚,“糧食不是獨孤氏控制的嗎?”

“聽父親說,幾個月前,獨孤家已經全部賣給我們了。”

張瑾額頭上出汗了,元家真是糊塗了,糧食這個東西能控制嗎?這可是犯大忌之事啊!而且是控制京城糧食。

元壽一把抓住他,“蒲臺兄,你說我該怎麼辦?我向聖上解釋,可以嗎?”

張瑾搖搖頭,嘆了口氣道:“元兄,聖上一直在抓我們的把柄,現在被他抓到了,恐怕光憑解釋是過不了這一關。”

“那我該怎麼辦?蒲臺兄,你一定要幫幫我!”

張瑾無可奈何,他們和山東士族鬥讖語,可楊元慶卻再出奇兵,令他只得認輸了。

“元兄,聖上其實也只是找藉口打壓關隴貴族,他心裡很明白,你就辭職告老吧!或許元家能逃過這一劫。”

........

一個時辰後,元壽上書請罪,願將元家在京城的全部糧鋪捐給官府,同時他請求辭去內史令之職,乞骸骨回鄉養老,楊廣接受了他的辭職,準他退仕回鄉,同時任命紫金光祿大夫獨孤整爲內史令,接替元壽相位。

.........

第24章 汾陽宮監第1章 返回太原第41章 意外情況第21章 建德逼反第26章 另有深意第6章 陰山可汗第33章 攻城前夕第28章 馳援代州第16章 識破敵計第23章 都市買禮第19章 勢力擴張第19章 關隴雙貴第39章 雙女初見第37章 一記反抽第33章 攻城前夕第39章 水師新帥第23章 夜襲飛狐第39章 齊府隱憂第8章 怒極生誓第6章 梳理上谷第25章 一劍穿心第19章 心理之戰第34章 微服私訪第2章 冤家路窄第25章 反奪虎牢第5章 元家造反第43章 丹陽公主第81章 隋唐大戰(十一)第36章 各有選擇第15章 黑夜突破第27章 各有心思第18章 少童何人?第31章 船中飛箭第72章 闊綽請客第24章 會寧戰起第8章 天下十猛第38章 微服私訪第59章 獨孤之憂第22章 一生一死第42章 不臣之心第5章 可汗金箭第116章 洛陽淪陷第19章 勢力擴張第3章 水勢漸深(上)第27章 回府風波第18章 調兵遣將第5章 元慶回京第10章 反間之計第21章 內部生變第37章 南郡出事第25章 悲情男人第10章 君廓獻計第69章 殺機四伏第30章 禍福相倚第154章 夫人鄭氏第43章 孰敵孰友第52章 北平船所第82章 收到假錢第4章 入伍斥候第44章 中秋異月第22章 不甘失礦第16章 何罪之有?第35章 爭奪人口第43章 苛刻條件第8章 斬斷後路第26章 商業繁榮第11章 反間之計(下)第1章 上洛隱梟第34章 兩面三刀第33章 拜彌勒教第28章 關鍵小人第35章 夜訪封宅第3章 唐魏結盟第15章 少女遇窘第11章 秘密協議第22章 不甘失礦第60章 趙郡太守第8章 元慶抉擇第122章 被迫求和第1章 出征突厥第44章 西秦使者第123章 獨木難支第3章 南華之會第53章 四子巧郎第69章 道高一丈第12章 引君入甕第13章 逃兵危機第16章 紅影驚現第12章 仁基北歸第12章 裴閥老謀第30章 玄感回京第28章 遷都試探第17章 收網之時第33章 緣定三生第27章 晉陽疑雲第18章 調兵遣將第39章 雙女初見第23章 南華梟雄第56章 雙相辭呈第21章 居安思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