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回

且說孫喜鸞得了太夫人給她的那些東西,花了幾天功夫列好了嫁妝單子,拿去呈給大老爺過目。她年輕識淺是個好糊弄的,她公公可不是,大老爺一看這嫁妝單子便知道旁的先不說,單就通州那一處田產如今可絕值不到五千多兩銀子,自家這是被他那嫡母給坑了,只是他總不好當着兒媳的面講長輩的不是,且這一說穿了,不是在指責孫喜鸞是個蠢貨,竟沒看出來這裡面的貓膩嗎?

於是大老爺只得板着臉道:“還是有些太簡薄了,沒有陪嫁的宅子不說,連壓箱底的嫁妝銀子都沒有!”

孫喜鸞一聽這話,紅脣一撅,滿心的不樂。覺得她太婆婆真是料事如神,她這公公也太過偏心,不過是把女兒嫁過去給人當填房,還給這麼多嫁妝做什麼?這都已經給她置辦下一萬一千多兩的嫁妝了,還要自己再給她添補?自己雖然嫁妝夠多不差那點子銀錢,可那都是要留給自己將來的孩子的,憑什麼白給了小姑帶到別人家去花用!

只是再一想太夫人後來勸她的那些話,“我知道你心裡覺着委屈,可是你女婿只有芳姐兒這一個妹妹,你待她好了,讓她風光體面的嫁出去,他心裡少不得感念你的情,從此對你更好,你們夫妻之間才能和和美美的過日子。”

這一番話可真是說中了她的心事,想不到自打出了丁香那個賤人那件事後,趙宜鈞竟是徹底和她生分了,這都過了多長時間了,愣是碰都沒碰過她一下。這兩個人總是要過一輩子的,總不成永遠這麼生分下去,便是他能憋得住,她還想早點生個兒子呢!每回她回孃家,她母親總問到這事,不停的跟她說什麼這女人啊就是得生了兒子才能在婆家站得住腳!

爲了生子大計,鈞大奶奶只得咬咬牙,把自己陪嫁過來的一處宅子忍痛給了小姑子,又從自己的嫁妝銀子裡拿了一千兩給她做壓箱銀。滿心覺得自己已經夠委屈求全的了,不想她興沖沖去跟趙宜鈞表功時,因她話裡話外滿滿的驕矜得意、炫耀自誇,趙宜鈞最不待見的就是她這樣一副施捨的口氣,便皮笑肉不笑的來了一句,“奶奶真是賢惠,若早這麼賢良大度,哪兒來那麼多事兒呢?”

把個孫喜鸞氣得攢了一肚子火沒地兒發,哪還有心情去料理宜芳的嫁妝,索性全交給她幾個陪房婆子去料理,便連宜芳處也懶得再去每日探病。

采薇倒是想去探望宜芳,只是大老爺說宜芳的病需要靜養,不宜見客,只得作罷,命香橙送了些東西過去,聊以致意。她也想不到那柳姨娘竟如此能鬧騰,將大房給弄了個人仰馬翻,竟連宜芳也牽扯了進來。當日太夫人雖說不許下人們碎嘴多舌,但縱使大老爺能管束住他大房的下人們,可那四房的柳姨娘豈是個省事兒的,巴不得將他大房的醜事傳得閤府皆知,最好連外頭的人也都能知道。

太夫人對此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等柳姨娘身邊那幾個丫鬟都把話傳得差不多了,才把她叫過去嚴加訓斥了一頓。此時閤府上下都已經知道了大太太是爲什麼突然被關進了小佛堂,儘管當日太夫人和大老爺都給了宜芳一個清白,可是那傳出來的話裡頭卻是影影綽綽的沒少議論二姑娘宜芳。

連她奶孃都忍不住去問采薇,“姑娘,這幾天府裡上下都在議論大房的那些事兒,她們都說不止大太太犯了過錯,就連二姑娘也脫不了干係……”

采薇想起那天在中秋宴上宜芳那蒼白慌張的臉色,心知便是她沒有如柳姨娘所說親手去做了這件事,只怕也是早就知情的。她和宜芳雖相交不深,卻也知道這位表姐並不是個心腸狠毒的女子,或許她是另有什麼苦衷也不一定。便道:“媽媽,這府裡的人說的這些流言閒話,咱們聽到了只當沒聽見就是了,可千萬別再說什麼。畢竟這事關二姐姐的名聲,總不是小事。”

郭嬤嬤忙點頭道:“姑娘便是不囑咐我,我也是曉得的,我這也只是跟姑娘跟前問問罷了,出了咱們這屋子我是再不會提起的。只是我聽芭蕉那丫頭說那柳姨娘捱了太夫人一頓教訓,還不消停,竟還想把這些閒話傳到府外頭去呢?”

采薇聽了皺眉道:“這柳姨娘也做得太過了些!二姐姐她十月裡就要出閣了,難不成她是想毀了二姐姐這門親事不成?”

雖說宜芳這門親事於伯府嫡支而言自不是什麼好事,可若是宜芳真被傳出去個謀害父妾子嗣的名聲,那還有哪家敢娶她?

只是那大老爺也不是個好相與的,對二姐姐這門親事又是看得極重的,柳姨娘先是將他大房鬧成這樣,如今又想壞了二姐姐的名聲,只怕大老爺那邊定會給她來個以牙還牙,用個厲害手段再報復回去。

采薇正在思量,就聽杜嬤嬤笑道:“姑娘先別想這些糟心事兒了,橫豎目下是不打緊的,倒是先想想您自個近在眼前的一件大事纔好,這再有十幾天,可就是您的及笄禮了!”

郭嬤嬤一聽,也是滿面帶笑道:“可不是嗎?這姑娘家的成人禮可是件大事,這回連太夫人都早早吩咐下來要給姑娘好生操辦這上頭禮呢?姑娘這回可定要做幾身上好的衣裳,好讓那些夫人小姐們看看,咱們姑娘是何等樣兒的標緻人材!”

采薇知道她奶孃這是仍對去年在鈞大奶奶的壽宴上她穿了一身又舊又醜的衣裳而耿耿於懷。便笑道:“媽媽只管放心就好,這一回外祖母早早就給我備下了幾匹上好的料子,都是蘇錦記裡新到的綢緞花樣,讓我做衣裳呢!”

杜嬤嬤便拿了一匹料子出來道:“確實都是些上好的料子,這如今料子針線樣樣都是齊全的,可就等着姑娘動手裁衣裳了!”

采薇一聽這話便苦了臉,這裁衣裳她倒是不怕,可一想到要一氣兒連縫三套衣裙,頓時覺得不僅頭痛,更是手痛,便可憐巴巴的看向杜嬤嬤。

杜嬤嬤完全無視她眼中的央求,將料子推到她面前,“姑娘還是別磨蹭了,這幾千年傳下來的規矩,凡女兒家及笄時所穿的采衣、襦裙、曲裾深衣可都是要自己親手縫製的,我們幾個便是想幫幫姑娘也是不能的!眼見這沒幾天功夫了,姑娘還是快些動手吧,先把這幾套衣裳做好,回頭還有好些事兒要忙呢!”

哪知她們這裡正興興頭頭的準備着,忽然又是被一盆冷水給潑了個透心涼。原來太夫人忽然把采薇叫去,雖神情慈愛無比,可說出來的話卻讓采薇失望已極。

眼見還有十日便是她的及笄禮了,可是她外祖母卻在此時跟她說不能主持她的笄禮,換成她二姨媽趙明香替她主持。

其實太夫人這一回實是有心要給采薇這個外孫女好生辦一回及笄禮的,可哪知四老爺忽然跑過來跟她說是宜菲也要在九月初三這一天辦及笄禮。

太夫人起先自然是不答應的,這宜菲要比采薇小上一歲,今年才十四歲,還沒到成人的年歲,辦得哪門子及笄禮啊?

哪知四老爺卻把定西候擡出來說道:“這菲姐兒的年歲兒子能不清楚嗎?只是前兒定西候太夫人說了,要趁着今年過年的時候她兒子正好回京述職,就趁便給定西候爺把這門親事辦了,說是今年不辦這喜事,往後三年按定西候的命格都是不宜婚配的。這候爺都老大的年歲了,哪能再等上三年,便是他能等,咱們菲姐兒也等不起!”

“所以兒子便想了這個主意,索性給菲姐兒虛報一歲,先把這及笄禮辦了,等十一月她三姐嫁去了興安伯府,十二月就辦她這件喜事。”

太夫人默了半晌,她雖不喜歡宜菲,可到底是她親孫女,且嫁的人家也算是京中數一數二的高門貴族,便點了點頭,“既如此,虛報一歲給她行了這及笄禮也是使得的,只是菲姐兒不是九月初四的生日嗎?爲何要定在九月初三這日,和薇丫頭的及笄禮撞在一起。”

“這——,”四老爺撓了撓腦袋,想起柳姨娘跟他說的那些話,便道:“是因爲翻了《玉匣記》,又請人看過了,初四那天日子不好,諸事不宜,初三倒是個極好的日子,諸事大吉,便定在了初三日。雖和外甥女的及笄禮撞到了一處,也不打緊,分開兩處辦不就成了。”

太夫人眉頭一皺,“爲何要分開兩處辦,不如索性一道給她們姊妹行了三加之禮,也就是了。”

四老爺頓時面有難色,“母親,左相夫人早答應了菲姐兒,等她及笄之日,是要來給她做正賓的,這已是天大的情面了。若是再加進去一個薇丫頭,恐怕於左相夫人處實難開了這個口,況且到時候定西候太夫人還有好些這京中的高門貴眷都會前來觀禮,同時給她姐妹兩個行及笄禮恐於菲姐兒面上也不好看。”

於是太夫人一番權衡之下,只得又一次對不住采薇這個外孫女了,讓她二女兒趙明香來替采薇主持笄禮。

采薇心中極是失望,垂着頭聽太夫人細細說完,知道自己到底只是個“外孫女”,如何比得過人家伯府裡的正經親孫女呢?至於那趙宜菲是不是故意選在這一天好給她添堵,她已經懶得去多想了。

待回去將此事告訴了身邊從人,她雖面上倒還平靜,可是她這幾個忠僕卻是個個神情激動。她奶孃甚至說道:“這,這太夫人怎麼能說話不算數呢?不是說好了她要親自爲姑娘主持,還要請了府上向來交好的太太小姐都來觀禮,要熱熱鬧鬧的給姑娘辦一個及笄禮嗎?”

只有杜嬤嬤神色不變,淡淡道:“世上之事大都如此,不如意者十之□□,且親疏有別,咱們姑娘和五姑娘同時辦及笄禮,太夫人身爲五姑娘的親祖母肯定是要先緊着那頭。至於來觀禮的親眷們……”

“怕是沒什麼人會來觀禮的了。”采薇低聲道:“我在這府裡這幾年,除了年節見過幾位太太小姐,只去過大姨母和黃伯母府上走動過,大姨母明日多半也是去菲妹妹那邊,至於旁的太太小姐,更是不會過來咱們這裡了。人少些我倒不覺得有什麼,橫豎我和那些太太小姐們都是不大相熟的,便是隻有你們幾個在旁觀禮也儘夠了,我只是怕特請了黃伯母來做正賓,到時候這及笄禮太過冷清,傷了黃伯母的面子。”

她奶孃道:“這個姑娘大可放心,當初黃夫人和你母親最是要好,她若見了那等光景,只會可憐你,必不會怪你的。要怪也只會怪這府上太冷落了姑娘。姑娘在這府裡待了三年多,先前從沒正經過過一個像樣兒的生日,好容易到了這十五歲,及笄之年的生日,竟還是被他們這般冷待!”

“我倒並不是在乎這個,我只是……”在她心裡,實是盼着外祖母能親自爲她主持這一成人嘉禮的,只可惜卻到底還是空歡喜一場。

杜嬤嬤知道她的心思,安慰她道:“我知道姑娘心中遺憾,可這世上的事就是如此,總不會事事都遂心稱願。無論那日是誰爲姑娘主持,誰爲姑娘加笄,其實都並不怎麼打緊,要緊的只在姑娘自己。”

采薇聞言細想了想,便明白了杜嬤嬤話中之意,擡頭笑道:“嬤嬤說得不錯,便是那一日只有咱們幾個,難道我的及笄禮便辦不起來了不成?不管這府裡頭怎麼替咱們安排,咱們只做好咱們該做的就是了。”

郭嬤嬤見了她臉上的笑,心中更是又憐又愛,恨不得早早到了九月初三,等自家姑娘一行過了及笄禮,那曾家便趕緊來上門提親,將姑娘娶過去再不在這府裡受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