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難以擠進的繅染業

胡楚元還不能算是一個真正的聰明人,他並沒有想到,徐潤那番聽起來很惡毒的話裡,其實暗藏着很深的玄機,只是他自己沒有聽出來。

……

從徐潤手中買下同文書局後,胡楚元就已經初步完成了他對江南西學館的籌備工作。

從愚園離開後,他就直接去同文書局,和書局的總編徐鴻海先生洽談,做一個商議,將同文書局改名爲江南書局,下設江南印書館和江南報業公司。

另一方面,他又給徐壽一筆資金,讓徐壽在格致書院的基礎上擴建江南西學院,並專門設立外語學堂和翻譯社。

……

胡公館的西倉庫原先用來堆放雜物,胡楚元回來之後就將這裡改建一番,成了一個很乾淨的織坊,裡面放着七臺若瓜德法式織機,木造100孔型和200孔型各一臺,鐵造100孔、200孔、300孔、600孔、1200孔各一臺。

柳成祥親自從杭州過來負責這件事,在杭州和蘇州一帶精挑了二十多個技藝精湛的年青織工,在這裡跟着兩個曰本技工學習織法。

潘麗美既擔任譯員,也跟着她們一起學。

另一邊,徐壽、華衡芳和蘇州、杭州最知名的幾位織機木匠都在研究木造的若瓜德。

有人織絲就有人買織機,那也就有人專門造織機,蘇杭一帶,專造織機的高手很多,柳成祥請的都是蘇杭兩府最好的名匠,大家一起合力琢磨。

國內的江南製造局和福州船政雖然都有小鐵廠,甚至連蒸汽機都能造,按照若瓜德的模型翻制模具生產,那也不難,難得是價格未必就比進口的便宜,質量更沒有保障。

所以,胡楚元就決定還是先從木機開始。

徐壽這些人已經研究了十多天,仿製了一臺200孔的木機,目前正在努力仿製300孔的。

胡楚元一進門就匆匆走過去,看蘇州的錢師傅、和杭州的趙師傅正帶着幾個徒弟各做各的,圖紙是徐壽他們繪製的,一模一樣的圖紙,誰能做的好,那就看誰的本事了。

眼見錢師傅的300孔洋織機已經完成了一大半,胡楚元就和他問道:“能仿製成嗎?”

錢師傅笑道:“胡爺,您也小忒小瞧我和趙師傅了,別說是300孔的,我和趙師傅談過,600孔的都能做,關鍵是木料不便宜。要說曰本人做的那架200孔的木織機也夠水平了,可他的木料都是山樺木的,這個料子硬是硬,也便宜,可它烤不透啊,韌度也不足。咱們用黃梨木搭架子,用棗木做擔,有幾個地方得選用軟一點的木料。價格要貴一些,300孔是肯定沒有問題。”

聽到這話,胡楚元也就放心了。

這兩個大師傅少說也做過幾千架織機,具體該怎麼造,他們比他清楚。

徐壽和華衡芳也走了過來,和胡楚元點着頭,打個招呼。

華衡芳道:“胡騎尉,我和徐老都不是很懂織絲這個行當,也就是這幾天纔開始接觸,要說到改進呢,咱們恐怕是不擅長。這些事還是得讓錢師傅他們辦,可我們看了,一旦做出太多的改進,原先法國人的繪紙就沒有意義,不能通用,您得重新設計繪紙。究竟要怎麼設計繪紙,這倒是個難題。”

胡楚元默默點頭,問道:“那你們有沒有辦法,要不然,我們在法國請幾個人來幫忙?”

華衡芳道:“那倒不用,我估計法國肯定有相關的繪紙書籍,我已經託相熟的法國教士去買了。這種繪紙技術關鍵是兩個部分,一個是算數基礎要好,其次要非常精通這種織機的使用,腦袋裡能算,心裡能猜,另外還得會一點西洋繪畫基礎。三者相合,這個人才能設計繪紙。”

胡楚元問道:“那你有沒有合適的人選?”

華衡芳道:“咱們格致學院裡有幾個精通數學的,也有學過西洋繪畫的,也有家裡是織絲的,都沾邊的人卻只有一個叫沈茂才的,算數功底不錯,家裡是蘇州的老織戶,應該對織絲懂一點,可他肯定沒有接觸過這種洋式織機。”

胡楚元道:“沒有關係,請他來,薪水好說,安排他先學着使用這種新織機,熟悉各種繪紙。慢慢的,咱們再讓他考慮設計新繪紙。”

華衡芳道:“那也行,我回去就和他說一說,看他願不願意過來!”

仿製若瓜德是胡楚元眼下最緊迫的事情,爲此,他親自登門纔將華衡芳和徐壽請過來,一起研究這種手動機械。

胡楚元轉念一想,光是一個人搞繪紙肯定不行,他就讓華衡芳多找幾個數學功底好的,現來現學,再找老師訓練他們的西洋畫根基,另外再請兩個法語譯員,幫忙翻譯法文資料。

薪水,絕對不是問題。

有他這話在,什麼人都好請。

華衡芳緊急回格致書院一趟,很快就將那幾個學生帶了過來,都只有十七八歲,總計四個人,裡面只有沈茂才一個人懂織機,可他也是第一次見到這種洋織機。

胡楚元就安排他們先學先練,包吃住,月薪五枚洋圓,學成之後,月薪就可以漲到二十枚洋圓。

除此之外,胡楚元還有更頭疼的事情,那就是繅絲機和染絲機的問題,這兩套設備搞不到手,他就只能用土法繅絲染絲,即便織機的問題解決了,出來的工藝效果也不太好。

如果和洋人買染好的熟絲,價格更是高的離譜,已經沒有多少利潤空間。

如果和洋人買機器,機器價格也高的驚人,染料還必須一直專購某家洋行的,利潤被砍個精光,搞不好就是賠本。

他已經派柳成祥前後和七家洋行談判過,每一家都是抱成團,價格一律高的離譜,根本就不想讓別人有機會賺錢。

繅絲和染絲是洋人在上海灘最成功的產業,也是最賺錢的產業,他們怎麼會輕巧的讓給中國人?

胡楚元此時只有兩個選擇,要麼是不進入這個產業,要麼就是硬着頭皮讓洋人宰一刀,就算擠進來也別指望賺錢。

第一百七十五章 日法俄的新威脅第五十二章 陸三元第六十六章 榮寶齋第一百九章 阿薩姆(一)第六章 落魄進士顏士璋第二百五十二章 山西富紳(一)第一百三十三章 天津,暗殺胡楚元第二百二十一章 西北的叛亂第七十七章 美籍第一百九十三章 日本海軍的最後之力第九章 救援浙江巡撫(中)第一百六十九章 刻意的遠離第八十八章 鈕玉庚和繆荃孫第二百三十二章 消失的光緒第一百四章 投資南洋和軍隊第二百四十三章 中國重工業之崛起第一百七十五章 日法俄的新威脅第四十七章 上海灘不是他的世界第一百七十五章 日法俄的新威脅第一百六十八章 在日本的情報工作第七十三章 霍鴻機的前途第二百九十二章 家國天下第四十一章 強國先強種第一百四十一章 做生意講誠信第二百六十三章 沙暴和颱風第五十七章 密帳第二百三十九章 日本警視廳流之祖第一百五十章 法國人終於來了第二百五十六章 174萬第一百七十九章 日法俄的舉措第一百九十一章 新軍第三十章 中日生絲戰爭的起點第二百五十一章 金蘭灣戰役第二百章 丹東大戰(三)史無前事之重創第二百九十章 柯立芝繁榮第二百八十二章 波斯王朝第五十三章 鹽價風波第二十一章 傳世之寶第二百零五章 改革之策第二百三十四章 新內相瞿鴻機第二百三十五章 戰爭的陰影第十五章 兩個總督和兩個巡撫第二百八十四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百五十八章 李鴻章的結局第一百八十四章 中日海戰(一)第十五章 兩個總督和兩個巡撫第一百九十三章 日本海軍的最後之力第四十八章 新來的四個法語人才第一百二十五章 和滿清賭一局第二百四十四章 君權級的絕唱第五十八章 徐老闆又來了第一百四十章 美洲財團的開局第二百七十六章 向着世界第一而去第二百四十八章 一元救國第二百零三章 勝利凱旋和中日旅順條約第二百零五章 改革之策第二十章 顏士璋推薦的七個人第二百九十五章 副委員長蔡鍔第一百三十八章 李存義的關係網第七十七章 美籍第二百三十二章 消失的光緒第二百六十九章 日本戰敗,又敗了第八十八章 鈕玉庚和繆荃孫第二百一十九章 中英殖民地合作條約第一百四十四章 花旗銀行的作用第一百七十九章 日法俄的舉措第七十二章 梅啓照的政績第二十二章 雌雄龍骨第一百七十五章 日法俄的新威脅第二百一十九章 中英殖民地合作條約第二百一十六章 四十不惑第二百四十五章 琉球島戰役(三)第六十六章 榮寶齋第二百零二章 龍川戰役——大山岩之死第七十八章 一個條件第二百五十八章 李鴻章的結局第一百六十五章 醇親王的大事第四十一章 強國先強種第二章 左宗棠來了第十五章 兩個總督和兩個巡撫第一百九十四章 亞洲終究是中國的第一百六十五章 醇親王的大事第一百五章 尼德蘭的血債第一百四十一章 做生意講誠信第五十八章 徐老闆又來了第三十七章 富紳雲集第六十六章 榮寶齋第三百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一)第八十二章 入股万旗洋行第二百一十三章 臨時立憲第二百三十二章 消失的光緒第八十六章 官不與民爭富第二百一十二章 1896兵變第十六章 婚約和左宗棠的心聲第五十三章 鹽價風波第二百九十八章 最後的復出第二百二十七章 外國人的“清室歸政”第一百章 踏上前往歐洲採購戰艦的道路第二百零四章 直隸總督胡中堂第一百八十九章 要麼不打,要打就打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