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 山西富紳(三)

慶封推,加更另外爲自己的新書《紅旗》再招喊一點人氣。

……和胡楚元巔峰時期持有山東近半數的田地相比,山西地主們持有的土地總數一點都不嚇人,至於喬常渠侯亢這些人家,他們手裡的田地加起來也不會超過30萬畝。

胡楚元現在逼他們,那是要讓整個山西省都看明白,沒有人是政斧動不了的。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用那些小辦法和政斧對抗是不會有好結果的。

胡楚元這一次既然來了,那就要狠狠的敲打一番,拿山西省做一個例子,給後面湖廣、河南、陝西、四川做一個標本。

他是資本家,走的是資本主義道路,“人人有田種”這種事,他管不着。

市場有市場的機制,會種田的……種田不惜力的家庭就能擁有30畝田,不會種田的,種田還惜力氣的家庭……一分田沒有,那也是他自個的事。

政斧只抓着一個基本原則——平均每戶持有田數不足45畝,人均不足7.5畝的家庭享受減免20%的稅款優待。

45畝到120畝是標稅,根據田地的標準分成六等收取一筆地稅,120畝到330畝之間增收20%,330畝之上增收30%。

政斧的農業稅其實並不低,增收30%的話,除非你非常會種地,種的還都是高經濟作物,否則都賺不到錢。

山西地主們立刻借鑑聯營制發明了押田法,田地歸農戶家庭所有,地契抵押在地主手裡,農戶每年還是要繳納地租,同時,農戶自行承擔所有地稅。

這個辦法不是說不行,問題是胡楚元現在的執政目標定的很死,他現在很着急的要求中國農業進入大農業經濟,爲工商業的進一步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所以,他首先得拿山西開刀。

他不是搞純粹的土地革命,地主沒有關係,如果你既是地主,又想撈富農政策的好處,那就有問題了。第二個,全國現在基本沒有鴉片田了,至少沒有成片的鴉片田,唯獨山西還有,數量還非常多。

眼見着這些人都沉默不語,胡楚元也不客氣了,直截了當的說道:“喬老也說了,世上沒有兩全其美的事。我家在上海也有兩百餘畝的田地,種的糧食都是自家吃,可我家是實打實的交稅了,你們呢?”

喬景儼匆忙道:“首輔大人,我等幾家要是將地都賣出去,那也不難,可是……押田法在山西各地都不罕見,朝廷如果非要逐一查辦,恐怕是要危及山西之根本啊。”

胡楚元嗯了一聲,道:“我替你們說說吧,山西省的農業經濟無非就是種高粱、鴉片、春麥和玉米,你們各家都有米行,但凡有個幾百畝,幾千畝的鄉紳都在米行糧社裡入一股,所謂的山西農信社不過是幾千個大地主之間玩弄的把戲。怎麼,你們當政斧是瞎子嗎?”

頓了頓,他又道:“從國家目前的憲法體系來說,押田法是很漂亮的對策,沒有任何觸犯法律條款的地方。但你們不要以爲我就沒有辦法對付這個事。在我來山西之前,已經簽署了一份新的強制補充條款,專門對付你們搞出來的押田法。我的辦法很簡單,農業土地一概不得在私人手中進行抵押,必須在政斧指定的銀行和信用社進行抵押,由地方銀行和信用社根據農戶的抵押申請簽發貸款。諸位……和我鬥,你們真是找錯人了!”

一聽這話,大家都驚出一身冷汗。

胡楚元的辦法非常絕,一次將押田法的所有根基都打垮了。

如果山西地主鄉紳們再想通過山西農信社的抵押資質艹作押田法,政斧就可以立刻取消山西農信社的抵押資質。

這一條,對全國各地都是通用的。

其實,不到萬不得已,胡楚元也不想這麼做。

可他真是沒有辦法啊,隨着中國整個商業資本的擴張,土地交易的公開化,各省都有大規模的土地兼併。

如果說山東、河北、江南六省的土地兼併是在中信社的扶持下,小農戶兼併小農戶、瓜分多餘土地,大量轉變成富農階層,在山西,那就是赤裸裸的地方鄉紳兼併小地主、富農、貧農。

在四川、河南、湖廣、兩廣、陝西,這種情況也很明顯,山西的情況不過是最嚴重的,因爲山西富紳階層的實力也確實是最大的。

粵商、閩商、徽商的實力也很厲害,但他們的資本主要還是向工商業流動,或者是向南洋流動。

胡楚元將話說的非常清楚,他也不羅嗦了,擺擺手就讓大家都退下吧。

總之,在他這裡沒有商量餘地了。

大家一陣驚慌,但也只能退離出花廳。

一羣人忐忑不安的走出來,重新在涼亭裡聚集着,商量對策。

喬致庸還在花廳裡坐着,他有點不聞世事的感覺,起身要給胡楚元斟茶。

他年紀確實比較大了,在山西省……在整個中國的商界也有着顯赫的地位和聲望,胡緘元就起身幫他和胡楚元斟茶。

房間裡就剩下四個人,胡楚元、胡緘元、喬致庸和楊士鑲。

這個時候,喬致庸才和胡楚元唏噓道:“首輔,一晃已經是二十年的光陰度過,如今您已步入壯年,老朽卻是行將就木的人了。”

胡楚元也感嘆道:“歲月催人老,這也無法違背的定律。”

胡喬兩家之間是有聯姻的,胡衛源的長子娶的就是喬致庸的大孫女,所以,胡楚元算是喬致庸的晚輩,對喬致庸也是非常的客氣和敬重。

喬致庸則道:“山西人喜歡經營田地……這也是千年傳統,一時之間就想打破,恐怕是要不容易,搞不好還要出亂子啊。”

胡楚元微微點頭,倒也不隱瞞,道:“我準備的很充分,實在不行,我就派軍隊進入山西維持地方秩序。我這一次既然來了,就一定要將山西的經濟基礎給調整好。山西擁有大規模投資工業的基礎,但如果沒有本省的購買力和基礎市場,山西經濟想要發展的更好,那是非常困難。爲了長遠考慮,短時間亂一點也是可以接受的。”

喬致庸想了好一會兒,道:“首輔大人實在是爲民爲國,思之甚遠,爲了山西的未來,老朽也願意爲首輔大人出點力。不過,正如首輔大人所言,山西的行商們大體都和土地相連,地裡所產,就是咱們所賣的東西。要是將商紳們和田地都劃割開,大家也就斷了賺錢的買賣,這倒是一個大問題。”

胡楚元則道:“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商業模式,這個買賣被斷了,那就要去想着新買賣,地方富紳們的利益終究不如整個山西省,整個國家的利益重要。更何況,他們的利益也遠不如山西老百姓們的利益重要。如果山西再有大饑荒,我會毫不手軟的強制收購山西所有田地,由政斧主導重新再分配一次。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事情,我不希望再在山西看到。”

喬致庸默默點頭,也變得更爲沉默。

他知道胡楚元要做的是一件大好事,可也真的難辦到,幸好是胡楚元要辦,換了別人,誰都說不清局勢。

喝完了這杯茶,喬致庸也起身告辭,去和其他的晉商們商量對策。

等他走了,胡緘元就和胡楚元說道:“大哥,我看這個事情有點玄。”

胡楚元點着頭,說道:“這些人都好說,他們還不會爲了點小錢和政斧過不去,問題是在下面,上書請願的事情肯定是會有的,藉着官員的力量提議反對的也不在少數。不過,這些都不重要,山西的農業改革勢在必行,誰擋路,我們就把誰拿下。”

隨即,他和楊士鑲吩咐道:“你把新政策普及宣傳到位,不等他們想辦法內部解決了,直接讓各地知縣專職查辦此事,先讓中信社、中信銀行和中國通商銀行獲得田地抵押權,主要通過中信社來艹辦。”

楊士鑲微微點頭,道:“首相放心,下官已經準備好了,各府都提前打了招呼,就算是強辦,也要將這件事給辦了。”

胡楚元嗯了一聲,隨即繼續和胡緘元吩咐道:“中信社這裡也要注意分寸,切實根據田地的水準定價,組織好人員,全面介入山西農業,大搞聯營制。扶持地方的小農戶,將他們組織起來聯合經營。我給你一個特殊的優待,山西的中信社可以首先試點集資開辦中小型規模的礦場。”

胡緘元笑道:“那便是更大的好事了。”

胡楚元也笑着,道:“這是遲早的事,只是在山西先做一個試點。中信社那邊準備的怎麼樣?”

胡緘元道:“中信社在山西經營了七八年,成績一直是不錯的,問題就是地方富紳對土地控制的太嚴,各地都有小規模的農社,不過,這些農社的經營狀態都不如咱們。這一次,我是要和山西農信社對着幹了,人才和資金都不是問題,早就準備好了。只要田契抵押權的問題一清楚,我就立刻在各縣各鎮開辦中信社的分社,和農信社比一個高低。”

胡楚元挺滿意的嗯了一聲。

中信社的經營方式非常獨特,每個省都有一個單獨的財政體系,總社位於上海,只是對分支各社擁有一定的持股權。

基本上,中信社的最低分支單位是縣一級的中信社分社,分社在各鎮入股投資聯營,各鎮再組建一個糧社、合作社。

通常來說,中信社剛開始入股的時候,持有的股份總是非常高的,慢慢隨着田地開發的水準、基礎設施的完善,資本就會逐步抽出離開,在各鎮的糧社僅保留一成左右的聯營股,甚至連一成都沒有。

發展幾年後,中信社就會重新集資,由各鎮糧社合資,中信社佔主要股份的基礎上一起興辦地方的糧食加工廠、米麪廠、榨油廠。

基本的邏輯是大家出資,中信社負責經營,年終統一分紅。

全國各省都有人在照抄中信社的模式,實際經營起來卻完全是兩回事,特別是在辦廠的問題上,很多商人基本就是借農戶的錢辦廠,廉價收購原料,不願意將股份讓出來給農戶。

晉商自己創辦的山西農信社規模雖然大,其實更加落後,完全就是地主鄉紳們自己合起來與中信社、其他小糧社抗衡。

說到底,中信社對胡家來說……這只是一個讓全國老百姓變富裕的工具,他們真正賺錢的地方是金融業和工商業。

這一點恰恰決定了別人很難和中信社抗爭。

胡楚元既然來了山西,他就不會輕易離開,而且就在山西巡撫衙門裡住了下來。

他說是來指導山西重工業發展的,山西富紳本來還挺激動,現在才知道,在胡楚元腦袋裡,要想發展重工業,首先得把富農經濟的政策推行到位。

總之是麻煩大了。

楊士鑲這段時間的手腕變得異常強硬,首先從太原府開始抓,限期一個月內,原有地契抵押如不結清……一概作廢。

這就逼迫太原府大大小小的地主富紳們將土地“賣”給原有持有地契的農戶,否則,他們一旦收回去,那就要交一筆重稅,更加不划算。

農戶如果買不起,那就將地契抵押到中信社、中信銀行和中國通商銀行,換取貸款將土地真正的“買”下來。

押田法宣告破產的大幕正式拉開,胡楚元一心想要建立的中農經濟、富農經濟、大農業經濟也終於掃除了最後的障礙。

有了這個基礎,胡楚元纔有心思搞工業。

他的思路很簡單,亞洲富國已經不考慮再增設新的大型集團,主要是由富國、長城、中鋼聯、中冶四大集團在山西投資,採取晉商集資的形式創辦神華公司,開發本地煤礦、鐵礦和發電廠。

現代、江南兩大集團和上海英華電氣公司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投資計劃、需求介入山西開發。

政斧要做的只是引導政策,限制投資規模,使得經濟保持在穩步發展的軌道上,同時在山西更大規模的扶持現代教育,爲山西培養長遠發展所需要的人才。

這裡面比較特別的是中鋼聯,也就是中國鋼鐵聯合生產總公司,它是中國最大的鋼鐵產生供應商,除了湖北大冶鋼鐵公司之外,它並沒有完全屬於自己的讀力鋼鐵公司,包括馬鞍山、上海寶淞、福州鋼鐵、萊蕪鋼鐵總廠……都是它和四大重工集團的合資企業。

山西大開發恰好給中鋼聯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機會,讓中鋼聯在四大集團之外找到一個屬於自己的地盤。

胡楚元說過,他不會虧待富國集團。

山西的發展空間就是他給富國集團提供的一個補償。

對於晉商,他也留了一些空間,讓他們自己集資創辦神華公司,因爲不屬於亞洲富國系,亞洲富國肯定是不會給予技術支援,所以,這些技術扶持工作就只能由中國信託融資公司和工業部來承擔。

(未完待續)

第一百四十五章 飄在南洋第一百六十七章 新四大總掌櫃第二百二十三章 西北之問第一百九十九章 丹東大戰(二)陰險的劉銘傳第九十四章 商人就是商人第一百四十章 美洲財團的開局第一百六十七章 新四大總掌櫃第六十九章 錢向哪裡去?第二百五十六章 174萬第七十七章 美籍第二百三十七章 中國開始備戰第七十章 江南鹽禍案的終結第二百四十七章 繼續沉睡吧,日本第二百七十五章 胡委員長第一百一章 南洋商行第三章 胡雪巖的喪事和最賺錢的買賣第一百四十九章 又做官了第一百四十五章 飄在南洋第一百七十七章 福州造船廠和海軍的新未來(下)第二百七十八章 蘇曼西亞共和國總統第十九章 胡家大院是奢華第一第一百五十九章 江南船政事務全權督辦大臣第九十八章 控股太古洋行第二百七十三章 人人有錢第一百九十四章 亞洲終究是中國的第一百五十六章 雲貴總督和滇軍第六十七章 張靈普也是個人才第二百零一章 黎明前的黑暗第二百七十一章 白銀戰爭第一百一章 南洋商行第八十三章 胡楚元的真相第十二章 丁戊奇荒第二百五十二章 山西富紳(一)第九十章 任職福州船政提調第一百九十二章 湖廣營第二十五章 甲骨文的由來第一百二十二章 捷達洋行和銀行夢第二百一十八章 中英結盟的基礎第三十六章 在日本的投資第二百五十五章 戰爭與發展第四十六章 留美幼童的事第四十九章 拙政園的密會第二百八十一章 壟斷主義的精髓第二百二十三章 西北之問第五十七章 密帳第二章 左宗棠來了第二百二十九章 楊宗礪第二百七十章 英國人的協調第一百四十八章 新租界和兩億清圓的地產生意第二百五十九章 段祺瑞的反撲第八十一章 這樣的結果第二百四十四章 君權級的絕唱第二百九十一章 大公黨和工黨第一百二十三章 去北京第二百零六章 誰在明,誰在暗第七十四章 說曹操,曹操到第五十七章 密帳第十八章 三郎的聘禮第一百五十二章 騰衝案之後第一百一十二章 英國威脅論第二百一十九章 中英殖民地合作條約第一百二十一章 聯營制和徽商第二百八十四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百二十九章 楊宗礪第一百八十六章 中日海戰(三)第五十七章 密帳第二百七十六章 向着世界第一而去第一百九十五章 慈禧復出的陰影第一百六十八章 在日本的情報工作第八十七章 江南國學館的附帶屬性第一百五十三章 北越第一百八章 劉步蟾的決定第六十四章 顧家的二爺第二百三十二章 消失的光緒第七十六章 万旗洋行第一百五十五章 胡梅一黨第一百七十二章 看破天下羣英第一百二十一章 聯營制和徽商第二百七十三章 人人有錢第十五章 兩個總督和兩個巡撫第一百六十八章 在日本的情報工作第二百六十一章 有關係就是好第二百五十四章 山西富紳(三)第二百三十六章 山縣有朋的戰略觀第二百五十一章 金蘭灣戰役第一百九十四章 亞洲終究是中國的第九十九章 何璟回來了第二百八十二章 波斯王朝第二百六十六章 從始至終都是屠殺(一更)第二百四十九章 開發山西第一百八十五章 中日海戰(二)第一百二章 蘭芳共和國第六十二章 徐潤是個人精第一百二十四章 一百萬兩銀子的賄賂第一百五十九章 江南船政事務全權督辦大臣第二十一章 傳世之寶第二百五十二章 山西富紳(一)第三百零一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二)第一百九十三章 日本海軍的最後之力第四十六章 留美幼童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