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排華案風波(三)

胡楚元定了三間最好的豪華套房,另外有六間高檔客房,供給自己的隨行人員居住。

這天晚上,他也從這裡出發,前往美國共和黨的現任主席約翰-謝爾曼的私人住宅。

此時的全美華人協會是共和黨的一個很重要的政治資金捐獻者,在去年的選舉中,華人協會向約翰-謝爾曼個人的競選組織捐獻了五千美金,在隨後的競選中,他們更再次通過約翰-謝爾曼向詹姆斯-加菲爾德捐獻了六萬美金。

這可是一大筆錢。

即便只出於這個原因,約翰-謝爾曼也必須接受容閎的安排,在住所和胡楚元見上一面。

這只是一個很簡單的家庭宴會,約翰-謝爾曼邀請了一位共和黨籍的參議員迪克斯-謝爾曼,他的堂弟,另外還有他們的妻子。

胡楚元則帶上了容閎和伍淑珍兩人。

約翰-謝爾曼其實並不是一個看起來很有“賣相”的人,五十多歲,矮矮胖胖,有着蘇格蘭人的血統。

和已故的那位可憐的總督詹姆斯-加菲爾德不同,他可是一個很富裕的人,從祖父那裡繼承一大筆的財產。同時和他一起受惠的人就有他的堂弟,迪克斯-謝爾曼。

這筆財富讓他們接受了很好的教育,一起畢業於耶魯大學,並走入了政界。

美國人的傲慢是很有趣的,直到宴會開始前,約翰-謝爾曼才從妻子那裡得知胡楚元究竟是一個什麼人,這一點,《紐約時報》已經報道過——大清國的首富,年收入在兩百萬英鎊以上。

嗎的。

見鬼。

約翰-謝爾曼這時才知道自己多少是有點疏忽,他也總算明白全美華人協會的資金是從何而來。

在自己的位置上坐下來,胡楚元卻沒有急着談起排華風波,而是真的談起來軍艦生意。

可是,他的談法讓約翰-謝爾曼又大吃一驚,他要求美方在舊金山海灣內擁有一家大規模的軍艦製造商,以及配套的鋼鐵和其他產業工廠,美國海軍必須在這家船廠購買幾艘戰艦,隨後,他纔會在這家船廠購買戰艦,並展開後續的長期合作,其中包括向美國派遣技術人員進修學習。

聽完他的話,謝爾曼兄弟都愣住了,連他們的夫人也有點說不出話來。

見過橫的,還沒有見過這麼橫的。

雙方沉默了好一會兒,伍淑珍才露出迷人的微笑,道:“兩位先生,請不用擔心,關於船廠和其他產業的投資方,我們目前都已經有了明確的答案。同時,漢華銀行和胡先生個人會提供充裕的資金擔保,福州船政也願意將我們目前獲取的一部分技術資料轉讓給美國。”

“什麼?”

約翰-謝爾曼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問道:“你們轉讓技術給我們?”

胡楚元很嚴肅的解答道:“確實是這樣,在我和英法兩國的談判中,我們確實得到了大量的技術援助,問題是我們無法消化它們。我們願意將這些技術秘密的和美方共享,條件是美方幫助我們緩慢的消化它們,逐步擺脫我們對英法兩國的傳統依賴。”

“這……?”

約翰-謝爾曼意識到美國很可能涉及一場國際姓的糾紛中,可好處是實實在在的,自從南北戰爭結束後,爲了消化內戰債券的不良影響,美國至今都未再造過一艘戰艦。

美國目前的海軍建設已經大幅度的落後於歐洲的先進水平,衆議院也有意通過新的預算,支持美國海軍重建。

這時候,他們的夫人很聰明起身告辭,將年幼的子女也帶離餐廳。

胡楚元這才詳細的和約翰-謝爾曼說道:“我們的合同中包括了混合鐵甲、三脹式蒸汽機,以及中央堡式戰艦的骨架整體設計等等技術,在火炮系統方面,我們主要吸收了法國的露炮臺技術,以及阿姆斯特朗的套箍式大口徑火炮技術,包括管退式新快炮技術。大約是吃定我們根本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消化掉這些技術,又爲了避免法國的競爭,英國方面的轉讓特別非常慷慨的。”

這一刻,謝爾曼兄弟忍不住的對望了一眼。

以製造業立國的美國也不屑於花費大量的資金去購買技術,只要給他們五年的時間,他們就可以自己搞出這些技術。

若是免費就能得到,他們更加開心。

約翰-謝爾曼稍加思量,和胡楚元問道:“胡先生,保密起見,我們可否單獨談一會?”

胡楚元也基本不想吃了,說實話,約翰-謝爾曼夫人的手藝確實不值得恭維。

他微微點頭,和約翰-謝爾曼共同起身離開餐廳,一前一後的進入了約翰-謝爾曼的書房裡。

在謝爾曼夫人特別熱情的奉送上一壺泡好的紅茶後,約翰-謝爾曼將門關上後,更加熱情洋溢的邀請胡楚元坐下來,並親自爲胡楚元倒上一杯茶。

稍微喝了一口茶,約翰-謝爾曼才和胡楚元問道:“恕我冒昧的問一句,您打算以什麼樣的方式展開這樣的合作呢?”

胡楚元坐在沙發裡,用手撐着臉頰,喝着茶,在心裡稍作回味。

過了會兒,他答道:“我會尋找到合適的美國投資方在舊金山投資一家鋼鐵廠和造船廠,包括其他的設施和配套廠方,部分不足的地方則選擇從東海岸買入。我將技術秘密的通過第三方轉讓給他們,而美國海軍要做的只是利用這些技術在這家船廠造艦。在此期間,你們要允許我在該船廠培養我的技術人員,以及其他方面的華工。當美國海軍訂購的戰艦製造出三到四艘,我就會說服清朝廷向這家有經驗和聲譽的船廠購買軍艦。”

約翰-謝爾曼默默的喝着茶,過了片刻答道:“這應該沒有什麼問題,我們很願意和貴國長期保持這樣的合作,但恕我冒昧的問您,這是您個人的意思,還是貴國上層王室和宰相的意見?”

胡楚元道:“很顯然是我個人的主見,而且,我可以和你保證,至少是在船政方面,我的主見會很容易的變成國家的政策。另外,我需要美方提供幾個保證,第一,美國的軍校必須向華人開放,至少是向我推薦的人選開放;第二,在我採購其他美[***]火之前,美方同樣也要允許轉讓相關的技術,並提供穩定的技術援助。做爲回報,同時做爲中國最大的商業公司的所有人,我可以保證中美的長期貿易關係是會很穩定的,我們向美國提供你們所需要的茶葉和生絲,而美國向我們出口柴油、機械和化工用品,以及其他的工業品。”

約翰-謝爾曼有點難以承受的呼出一口熱氣。

他必須承認,和胡楚元打交道是很神奇的事情,這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雙贏交易,讓人無法拒絕。

在心裡醞釀了好一會兒,約翰-謝爾曼道:“我暫時還沒有決定這些事情的權力,但我可以向你保證,美國願意進行這樣的一場交易。在歐美各國中,美國是極少數對華沒有利益企圖的國家,我們是中國最好的合作伙伴,這一點,我希望您能轉達給貴國的宰相和王室成員。”

胡楚元微微點頭,道:“我肯定會轉達的,但在此之前,我們是否應該討論一下貴國的排華風波問題?”

“這個……?”

約翰-謝爾曼顯得有些爲難,又道:“您可能不太瞭解美國的政治,事實上,目前雖然是我們共和黨人在執政,可衆議院卻一直處於明煮黨人的控制中。即便是在我們共和黨內部,針對這件事的看法也不統一,有很多黨員支持這一議案。現在,我們唯一能期望的就是總統先生可以動用他的否決權,否決衆議院和國會通過的法案。”

胡楚元嗯嗯了幾聲,道:“那讓我們來說一說這個讓人感到頭疼的立法問題。以我對貴國政治的瞭解,媒體總是擁有奇特的能量,那麼,就讓我們在媒體上打一場戰爭,扭轉這種局面。”

“哦?”

約翰-謝爾曼頗爲好奇的問道:“那您打算怎麼辦呢?”

胡楚元想了想,道:“我有我的計劃,我所需要的是一些官方的合作,如果可以的話,我想舉辦一場文物和藝術品展覽,幫助美國人更好的瞭解中國。另外,據我所知,太平洋鐵路在建設過程中導致了很多華工死亡,也沒有給予合同,甚至將部分死亡華工的薪水全部剋扣掉,全美華人協會打算對聯合太平洋鐵路公司起訴,要求賠償,同時也是藉此事喚醒美國人的正義感。”

“哦。”

約翰-謝爾曼道:“我對此也有所瞭解,雖然知道的不是很多,但我支持你們上訴,也很樂意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只不過,在美國起訴這樣的大公司還是比較麻煩的,尤其是你們所涉及的案件屬於集體訴訟,這就更爲複雜,沒有幾年時間的準備是不太可能的。”

胡楚元道:“這一點,我們會加快辦理的。”

約翰-謝爾曼不已爲然,他在加入共和黨之前就在匹茲堡做了六年的律師,按照他的估計,沒有四五年的籌備,光是集體授權就能讓人煩死,想要真正獲得開庭權利還不知道要浪費多少精力。

他只是很大方的預祝胡楚元和全美華人協會能獲得成功。

兩人談完這些就從書房裡走出來,隨後又半公開的談了一些其他的問題,譬如中國藝術品展覽館的選址問題,具體的開辦曰期。

和約翰-謝爾曼的會晤就在這裡暫時告一段落。

回到酒店之後,胡楚元在容閎的聯繫下,會晤了另外一個人——斯蒂爾森-哈金斯,《華盛頓郵報》的創始人兼總編。

通過一些會談後,胡楚元以七萬美金的價格買下這份剛創刊不到四年——至今每曰只有四千份銷量的報紙,並且給予一份爲期十年的長期補助,以確保《華盛頓郵報》能持續以較爲低廉和較大的版面、信息量擊敗周邊地區的其他報紙。

他保留了這家報紙的所有工作人員和編輯,維持斯蒂爾森-哈金斯的原有思想——追蹤報道政治事件,分析每一件有意義的事,同時做一個補充——解讀事件背後的真相。

這只是一個開始,在羅素家族的幫助下,胡楚元已經通過万旗洋行在紐約創辦了美國新聞報業公司,先後以不菲的價格拿下了《紐約時報》、《波士頓先驅報》、《芝加哥論壇報》,總計爲此支付了47萬美金。

在美國新聞報業公司中,胡楚元爲各家報社都提供了一個讀力的發展平臺,統一擁有較爲靈活的股份分紅制度,保留各家報紙原有的經營風格和報道權,原有的總編仍然負責一切。

爲了給美國新聞報業公司找到一位最合適的管理者,胡楚元決定繼續兼併一家報紙。

他選擇了一個不會讓他失望的人——約瑟夫-普利策,《聖路易斯快郵報》的所有者。

“普利策”!!

這個的姓氏就是最好的保證。

爲了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自己的計劃,也是出於對約瑟夫-普利策這位現代新聞之父的尊重,胡楚元親自乘坐火車前往密蘇里州的聖路易斯,陪同他一起前去的有伍淑珍,還有剛抵達華盛頓的羅素家族的第四代成員——阿爾伯特-塞繆爾-羅素。

阿爾伯特-羅素這是一個年僅二十七歲的企業家,被視作羅素這個古老家族的新希望,年輕英俊,有一頭慄褐色的紅髮,像極了他的曾祖父塞繆爾-羅素,眼睛是藍色的,受過良好的教育,談吐得體溫雅。

雖然很年輕,但在父母的支持下,二十一歲的他就在紐約創辦了一家屬於自己的酒瓶工廠,向周邊的酒廠供應玻璃瓶,因此賺了一大筆錢。

(未完待續)

第一百五十二章 騰衝案之後第一百三章 新民黨太招搖第七十六章 万旗洋行第一百五章 尼德蘭的血債第一百九十章 督戰天下第一百八章 劉步蟾的決定第一百四十九章 又做官了第一百九十一章 新軍第八十八章 鈕玉庚和繆荃孫第七十六章 万旗洋行第一百五十二章 騰衝案之後第三十三章 日本的古董生意第七十五章 美國來的客人第二百六十六章 從始至終都是屠殺(一更)第五十二章 陸三元第六章 落魄進士顏士璋第二百一十九章 中英殖民地合作條約第四十八章 新來的四個法語人才第二百八十一章 壟斷主義的精髓第十八章 三郎的聘禮第二百一十九章 中英殖民地合作條約第二百零三章 勝利凱旋和中日旅順條約第一百八十九章 要麼不打,要打就打三年第三百零一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二)第一百一十四章 留學生的未來第三十七章 富紳雲集第九十二章 若無此能,焉可高居此位?第一百一十六章 天上掉下來的餡餅第六十四章 見利不忘義第一百二十九章 排華案風波(三)第七十五章 美國來的客人第九十章 任職福州船政提調第七十四章 說曹操,曹操到第一百九十九章 丹東大戰(二)陰險的劉銘傳第一百四十八章 新租界和兩億清圓的地產生意第十六章 婚約和左宗棠的心聲第二百五十九章 段祺瑞的反撲第七十九章 抄底上海地產的機會第二百六十八章 國家的利益,我的利益第七十一章 福州船政局的事終於來了第五十九章 挖走徐潤第一百四章 投資南洋和軍隊第一百七十二章 看破天下羣英第二百一十二章 1896兵變第九十六章 有的就是錢第八十四章 梅譚之別第三十四章 西陣會社和若瓜德第二百二十章 一個恐怖的中國第八十八章 鈕玉庚和繆荃孫第七章 下棋和棋子第五十六章 南潯商幫第一百一十章 阿薩姆(二)第三十八章 註定失敗的那些人第一百一十二章 英國威脅論第二百一十二章 1896兵變第二百八十七章 中美海軍爭霸第二百五十七章 東北大撤退和兄弟聚會第二百六十二章 遠東的焦灼和國民教育計劃第一百二十八章 排華案風波(二)第五十一章 梅啓照的配合第一百七十章 推翻慈禧的日子裡第三十三章 日本的古董生意第一百三十四章 生與死第二百一十三章 臨時立憲第三十五章 來自法國的若瓜德第一百三十八章 李存義的關係網第一百二十五章 和滿清賭一局第十四章 江淮鹽案第五十七章 密帳第四十八章 新來的四個法語人才第三十三章 日本的古董生意第十六章 婚約和左宗棠的心聲第一百一十三章 金登乾的恐嚇第二百六十一章 有關係就是好第十三章 江南商行第一百一十章 阿薩姆(二)第一百九章 阿薩姆(一)第一百三十一章 排華案大爆發第一百一十九章 商者詭道也第一百九十八章 丹東大戰(一)第四十章 中村正直第三十七章 富紳雲集第二百零八章 無功不受祿第六十章 抄別人的家,發自己的財(一)第一百二十一章 聯營制和徽商第四十五章 容閎來了第二百七十九章 倫敦會議第二十二章 雌雄龍骨第二百零五章 改革之策第七十四章 說曹操,曹操到第二百章 丹東大戰(三)史無前事之重創第四十五章 容閎來了第二百九十四章 瘋狂的中國第五十四 瘋狂的鹽價第二十八章 赴日第一百七十四章 張之洞的投靠第八十四章 梅譚之別第三十三章 日本的古董生意第一百八十二章 朝鮮這個小國很重要第一百八十二章 朝鮮這個小國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