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3章 天子北駕

而在河水對岸的晉陽城內。

躺在病榻上,已經有些入了膏肓的王允,幾乎耗盡了最後一絲力氣擡起身子,凝視着董昭。

“王公....”

董昭想說,想了一下,還是放棄到了喉邊的話語。

王允撐了下身子,搖搖頭言道:“護着陛下先去陰館。待....待呂布擊敗韓猛,再做入燕的打算。另外,還需要王懋制衡呂布,不能撤。至於王柔、王澤,萬不能用。凌兒倒還有幾分將才,權且留下。”

“唉~王公,昭以爲倒不如大用王氏一族。眼下,朝廷諸臣不滿王氏者甚多,若是再放棄二位老臣以及王氏諸英子弟。只怕,日後王氏有失啊!”

董昭長嘆一聲,考慮了一下,還是反駁了一句王允的話。

“不不!”

王允連連擺手,再度躺在榻上。

“陛下乃是賢明之君,王氏之人不可再重用。便是王懋,待把呂布壓下去後,亦要早早去之。如此,方可保王氏一族,還望君深信老夫。”

說完,王允深喘了一口氣,壓下面上紅潤。

董昭無奈,只好順從說道:“王公,天子行架若走的話,留何人守城?”

“趙軍良將甚廣,經梗陽一事,晉陽不足守也。既是死地,老夫留下即可。殘留之軀,尚可爲吾大漢一用,此生足矣!”

“王公萬萬不可!”

“莫要多言,稍後將將印留下,今夜就走。不然,事危矣。”

“嗨~”

董昭望着這位病入膏肓的老者,後退兩步,敬行大禮:“諾!”

“走吧,走吧!”

.......

趙軍在準備最後一擊,迅速回到梗陽的張郃,也在整頓兵馬。

伴隨着夜色落下,晉陽城北的軍卒,悉數換防至他處。而後,宮中禁衛接管了城防。同時,繡衣使嚴密封鎖了北城一帶,更是於城內大肆搜捕內探、奸細。

很快,伴隨着所有人的目光都被城內繡衣使的大動靜吸引了目光後,一行車架自晉陽宮中行出,徑直往北城而去。

北城外,王凌已經在等候天子行架了。

今日被司徒公罵了一頓,現在他也知道自己的行事不慎了。對於身後的王昶,更是沒有一點好臉色。

“昶弟,汝便留在晉陽吧!騎兵部曲,交由大兄統領。”

王昶顯然比王凌知道的更多,點了下頭,沒有說話,自懷中掏出兵符交給了王凌。

伴隨着車架出城,晉陽百官也皆是騎馬而出,默默的朝北面而去。

王凌回視了一眼晉陽城,又看看王昶,不知道該帶着什麼樣的心情來道別。只能苦笑的搖着頭,說道:“昶弟,人各有志,保重!”

“兄長保重!”

王昶執了一禮,注視着城下穿過的隊伍。最終,還是忍不住將目光轉到那離去的背影。

彥雲兄,亂世之下,不得已而爲之。

北城暫且不提,而在東城門樓。

負責鎮守城門的校尉,看着逐漸過來的一行人,不由的眯起眼睛,擡首示意身後的弟兄。

“來者何人!城門重地,不得靠近!”

“乃司徒公大駕,還不快快相迎!”

校尉一愣,闊步上前,走近一觀,正見一老者,坐在乘攆之上。縱是夜色,也依稀能夠看到老人面上流露的病色。

“卑職拜見司徒!”

王允擺了下手,悠悠說道:“來,助本公上城。”

“司徒,門樓風寒,貴軀要緊啊!”

“哎,大敵在前,本公若不能堅守城牆,又有何人敢守?另外,天子行犒,不見諸將士何以賞之?”

“這.....諾!”

校尉應諾後,當即衝着門洞附近的手下招了招手,喚來幾人。

有人幫忙,王允那隻能乘坐一人的架攆,也很快登上三丈有餘的晉陽城牆。最終,停落在門樓正中,在此處可遍觀趙軍營壘。

“去吧,將陛下準備的犒賞,賜予諸將士。”

“諾!”

隨着王允而來的家老,應了一聲,便帶着身旁數名王家僕人,下了城樓。

此時,見四下無人,校尉遲疑了一下,還是問向了眼前的司徒公。

“司徒公,聽說匈奴狗背信棄義,逃到河南地了?”

王允目光一怔,嘴角一揚,笑着看向校尉,問道:“何人如此言?”

“這~”

校尉話語一頓,接着說道:“趙軍兵臨城下已經數日,卻始終不見匈奴狗出現,定是生了變故!”

“那也未必就是逃去了河南地啊?放心,老夫還能置自身於險地乎?”

“司徒公所言甚是。”

校尉順了一句,不再說話。可嚴肅的臉上,卻是寫滿了不相信。

他可不是底層的士卒,上面的大官說上兩句話就屁顛屁顛的信了。要知道,前兩日司徒公還重病在榻,聽說都不能自己進食了。

而眼下,居然又上了城門樓?

王允也不再說話,只是靜靜的看着晉陽城外的夜景。

宦海數十載,不能扶將傾,生平所恨也!

去幽州,的確是個不錯的選擇。雖然沒有幷州這四塞險要,但不論口戶、錢糧,都比並州強太多了。而且,幽州毗鄰並冀北部,戰馬繁多。只要以漢室名義,結好諸胡,訓練精騎。

當年光武帝何以輕鬆下冀州,全都是幽州精騎的赫赫威名。

積蓄數載,依着光武帝的步伐走,大漢還有起死回生的機會。

若是繼續困守幷州,早晚都逃不掉。

只是,不知道自己身後,能否如願啊!

佈局、變法、強兵、縱橫.....

腹中萬千想法,苦奈蒼天不予~

就這注視着夜空,靜靜享受着暴風前的寧靜,直到天亮。

伴隨着一聲鼓響,寂靜被打破。

王允也睜開渾濁的老眸,眺望着東方如山如海的趙軍。

自從大周置以赤甲赤衣後,天下諸勢力也開始紛紛更換軍隊色調。趙國奉承辨皇子,雖仍尊漢室,但卻以木生火之說,更兼袁姓屬木。故而軍中皆爲赤甲青衣,寓意非是趙國,漢室焉存。

而南面的楚國,以水克火,欲代漢而立,故爲黑衣黑甲。

眼下一觀,青色如林,其勢如瓊。

一隊隊趙軍逐漸靠近,王允的面色也逐漸出現紅暈,精神倍盛。

相反,城上將士就沒有那麼樂觀了。

第735章 漩渦第30章 輕兵陷陣第787章 冬季攻勢(13)第617章 無題第547章 內亂第756章 禁足安邑第509章 易水之戰(5)第832章 晉陽城下第852章 天子行營第476章 訂盟第886章 關東局勢第672章 明武元年第733章 金榜題名(中)第176章 美陽之戰(16)第377章 軍第551章 臨第481章 周瑜大婚第610章 斬將第590章 疲兵之計?反受其害也!第318章 虢亭會戰(4)第401章 離石相王第568章 一朝豐腴,一朝困苦第157章 倚城保軍第507章 易水之戰(3)第532章 飛熊破營第782章 冬季攻勢(8)第795章 冬季攻勢(21)第146章 邊章統兵第834章 下晉陽第648章 平城第762章 朝會伊始第210章 迴歸冀城第269章 襲營(下)第924章 下江油第366章 子龑二週第380章 危局第248章 天劫第351章 拜訪蔡邕第545章 鹽利第315章 虢亭會戰(1)第905章 破勢(4)第386章 鞠義第797章 冬季攻勢(23)第903章 破勢第823章 善後之事第235章 整兵屯田事第830章 爭城(中)第858章 大漢風骨第612章 攻守第180章 美陽之戰(20)第687章 臨陣倒戈第205章 這天子第414章 蒯越、蔡和第833章 天子北駕第824章 廟堂魍魎第141章 高朋滿座第214章 軍政民務第634章 胡夷之爭第785章 冬季攻勢(11)第437章 奇襲西鄂第650章 忠、義、信、禮第172章 美陽之戰(12)第262章 孟津會盟第663章 援兵第112章 激戰將起第656章 追贈第337章 螳螂捕蟬第766章 朝會 六制第619章 襄陽第441章 南陽攻防第236章 蓄勢待發第102章 將帥不合第234章 迴歸冀城第282章 大丈夫當如是第109章 楊府聚衆第136章 惑敵第1章 良家子第434章 圍剿之勢第277章 望風而降第32章 鳴金退兵第566章 大軍入城第858章 大漢風骨第87章 宮廷奏對第122章 夏育南下第238章 平襄第494章 藺縣之變第620章 劉表第807章 伐蜀之議第396章 子弟軍第167章 美陽之戰(7)第276章 拜訪周府第623章 奇兵第609章 甘泉宮第7章 博弈第79章 攻滅趙宏,韓忠上位第396章 子弟軍第43章 板盾蠻受降第46章 大婚第22章 名揚第293章 刀兵將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