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2章 犍爲之戰(31)

峨嵋秀麗,居益州之首。

邛崍大山南端餘脈,形成了這座名傳後世的風景勝地。

此時的峨嵋地區,人煙稀少,除卻東面山麓下,數百戶人家居住外,謂是深山老林亦不爲過。然其秀色,早已名傳,尤其是益州本地,多神鬼之信徒。覓此神山,自是往向而來。

山麓間,也立起了一座道觀。

這所謂的道觀,自是與後世道觀所相斐然。

金碧輝煌,耀目四方。

是爲峨眉一名處,山中百姓,多畏其名,皆奉之如仙。

仙長道名爲什,無人得知,只曉得其道術高明,妙法淵深,左近益中士族,皆趨之若鶩。

當任岐來到峨嵋山腳下時,帳下諸官吏早已安排十幾萬,于山中四處立下村落。又引領百姓開墾荒地,引水修渠。又以壯勇,南巡北察,堪覓良地,以築堅城。

諾大的峨嵋山,自是不缺少可以墾荒的土地。尤其是東面,方圓數十里,廣爲原野。砍伐樹木,燒林覆田,不消兩歲,必有良田萬頃。

兩歲時間很長,幸運的是義軍並非沒有準備。

囤積在南安城內的糧秣,多數運送到山中儲藏,再加上依山傍水,勉強還能支撐半年。再往後,就只能期望大周並沒有放棄他們,使得他們能夠從荊州或者漢中,獲取一定的糧食。

任岐在下船後,第一時間就來到了這座道觀,見到了居於此間的仙長。

葛玄!

江淮術士,一心向道,喜好遊覽名山。

峨嵋,作爲蜀中名山,葛玄亦是趁機遊歷至此。再加上天師道張魯,亦對這位後進之輩,多有欣贊,資以財富,結以諸士族,成此仙觀。

潛居峨嵋數年,葛玄亦是深深體會到這座益州名山的風采,流連忘返。

“仙長,任府君到了!”

一名道童,素衣麻布,來到正在打坐的葛玄身前,執禮言道。

葛玄深吐一息,這才緩緩張開眉目,嘴角微起,笑言道:“好,玄當自出庭見吾好友。汝且先去燒些山茶,再採些果子。”

“謹遵仙長囑咐!”

小童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禮,折身而退。

葛玄一躍而起,宛若輕羽浮風,閒庭漫步拐入偏室。

不一會,再出現時,身上麻衣換成錦袍,鬆散的束髮,也齊整扎住。又於腰間,掛上佩劍,宛如蜀中名士一般。

出了坐室,來到院中,涼亭之間,正有一人端坐靜候。

“子峻兄,好久不見!”

葛玄相距甚遠,便拱手虛向,喜意連連。

聞聲,任岐亦是起身回首望去,見是葛玄已出,匆忙走出涼亭。

“孝先賢弟!”

任岐闊步至葛玄身前,擡手把住葛玄手腕,慰慰而言:“昔日與賢弟一別,岐自孤意,今終食苦果矣!”

“子峻兄,可曾悔之?”

葛玄心知任岐不過是心有憂愁,心中鬱氣難解,於是問道。

這一問,任岐倒是愣了下,沉索良久,才徐徐說來:“並無悔意。雖一如賢弟所言,戰事不利。然,爲李君等諸賢士,巴蜀之萬民而奔波奮之,岐縱身死無悔!”

葛玄側目相望,頗是有些不理解任岐。被劉焉所害的李權等十餘益州名士,與任岐並無過好的交情,委實不止於此。

最先知曉二人舉事的,莫過於己。那還是在三年前,益州士族的利益,並沒有受到太大的威脅。但是李權的身死,卻讓不少人義憤填膺。

可賈龍與任岐並非沒有選擇,比如向趙韙一般,順服劉璋,未嘗不可。

君不見今時今日,益州士族再度執掌大權,東州士人多爲逃散。

又何必冒着三族夷滅之危,鋌而走險?

“賢兄,吾等且安坐細談!”

葛玄心中雖有疑惑,但事已至此,任岐等人也敗退峨嵋,多言無益。於是,請其回入亭間,端坐詳敘。

二人落座,只有清茶兩盞,薰香一柱。

“兄長,玄觀百姓,皆至峨嵋。不知日後有何打算,畢竟十幾萬生民,糧草不濟,僅靠峨嵋,難以支撐啊!”

葛玄將話題引到遷徙百姓上面,任岐面色轉而凝重,無奈的嘆了一聲,言道:“兄亦無法,楊洪在蜀中聚義兵十餘萬,反爲蜀兵趁機一戰破之。武陽堅城,也是士氣日漸低落,堅持不下。好在,過江之際,送來了四十餘萬石糧秣,撐到年末不成問題。”

葛玄眉頭一緊,撐到年末?

那也就是幾個月的時間,而現在剛剛進入八月份,距離明歲秋收尚有一十三月呢。這麼長的時間,區區四十萬石糧草,怎麼都不足夠。

再看向任岐,果見其面色有異,似乎欲言不發。

“賢兄,十幾萬百姓,爲重中之重,但有用的到玄者,大可言來!”

任岐回首端望,感概言道:“賢弟甚至吾心,過江以來,岐日夜操勞糧秣之事。然不論入山狩獵,下江捕捉,皆不足需。而今,犍爲四周,敵軍雲集,凡輩不能輕易出之。聞賢弟與漢中王、荊州牧皆交情不淺~”

“兄長放心,舉足之事,玄必盡心竭力。”

任岐話音一落,葛玄就明白其意。以犍爲義軍的能力,想要突破蜀軍重圍,搶奪糧食根本沒那個實力。剩下的唯一一條路,就是求援了。

去漢中,必是請周軍南下,以緩解壓力。去荊州,即是爲打開糧道。

“賢兄,自荊州發糧,一走水路,一走牂牁。水路有魚復、江州扼守,荊州水軍實力雖盛,未必能進。只能走陸路牂牁郡,牂牁朱氏,玄有交結,其是否放行,猶未可知。”

葛玄略帶擔心的說道,畢竟現在圍攻犍爲的也有牂牁朱氏兵馬。且南中以雍氏爲大,朱氏敢冒此不韙,必然索以厚利。

這一點任岐倒是不擔心,面色一緩,言道:“無妨,賢弟盡力即可。且牂牁朱氏,久居雍氏之下。賢弟可於其,只要朱氏暗中相助,待他日周王平定蜀地,必以其氏居南中之首。”

許下大話,還不簡單。

任岐不知道周王會如何處理牂牁朱氏,但想來最多就是遷居長安,弱南中大族。可南中地勢複雜,蠻夷衆多,若無厚望者居之,必無法撫諸部民心,安南中之局面。

如此,最好的辦法就是,以其他大族,代替雍氏的位置,來穩定南中局面。日後,民心一定,再遷豪族入中原,方爲上策。

而朱氏,擋不住這般誘惑。因爲,誰都看的明白,只要大周全力以赴,蜀中根本擋不住。

第772章 天子氣第389章 界橋之戰(下)第64章 試探攻城第49章 論兵第736章第745章 愈演愈烈第211章 耀武揚威第60章 長社大勝第605章 統戰部第819章 籌備第229章 攻略隴西第35章 慘淡之狀第400章 相約王事第848章 究竟誰在第五層?第527章 虞城生變第386章 鞠義第349章 宣帝五銖錢第511章 易水之戰(7)第404章 三將相王第446章 交易第698章 犍爲之戰(7)第881章 長安行第704章 犍爲之戰(13)第579章 趙盛第357章 軍第919章 抵關第907章 破勢(6)第73章 敗彭脫於西華第700章 犍爲之戰(9)第352章 太學博士第794章 冬季攻勢(20)第19章 家第611章 張猛、王國第693章 犍爲之戰(2)第117章 羌騎踏陣第530章 人心向變第426章 周瑜入蔡府第384章 數千裡之災第46章 大婚第800章 冬季攻勢(26)第922章 摩天嶺第48章 覲見第374章 雨勢連連第287章 失敗的指揮體系構想第225章 牧馬童第102章 將帥不合第667章 朱儁之反第888章 江左之要第62章 千金買馬骨第132章 受困第857章 交易第390章 界橋之戰(終)第809章 效事周寺第62章 千金買馬骨第802章 冬季攻勢(28)第555章 王允退兵第696章 犍爲之戰(5)第753章 東進高奴第28章 碧玉年華第441章 南陽攻防第476章 訂盟第77章 天下局勢第389章 界橋之戰(下)第334章 流凌殺到第189章 韓遂出逃第188章 再歸長安第158章 周慎慘敗(上)第423章 韓怋、趙承第428章 授學第26章 破城潰敵第437章 奇襲西鄂第158章 周慎慘敗(上)第31章 危局第352章 太學博士第218章 納錢徵糧第29章 御兵驅蠻第520章 封駁之制第577章 調查司署第308章 困虎之掙第58章 圍城第682章 墊江城外第630章 漫漫長夜第884章 進軍(下)第536章 兩敗俱傷第747章 事勢時轉第541章 定議第144章 歸營第675章 益州劉氏第245章 破衆第809章 效事周寺第239章 聲東擊西第571章 動靜第497章 劉和起兵第890章 巧舌第641章 劉焉出兵第604章 鬱郅第74章 分兵南下第315章 虢亭會戰(1)第417章 春耕第184章 美陽之戰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