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0章 謀劃

見大王與許攸之相,田豐黯然頷首,不再言語。

大王決心既下,怕是多言無益,如此不如更之以期,爲軍民緩。

“大王既已決心伐僞漢,臣等必竭盡全力,以正乾坤。然今天色寒凜,將卒多無冬衣,於戰不利。更兼太行山險,大雪以降,足以塞通徑,三軍難行。不若待至明歲,春耕過後,再將討之!”

田豐言之利害,也讓袁紹放下了剛纔的芥蒂,轉而笑與田豐言:“元皓所言,忠懇之語,孤焉能不受!”

袁紹也知道春耕之重,冀州富庶是不假,可也經不住連續兩三年的征戰。新納幽州,更是殘敗不堪,也急需休養。

只是,天機不可不取。

若非此次周楚大軍相峙,想要取幷州只怕更難。

而且,這幷州還不能不取。王允的實力並不算差,兵卒近十萬。當年僅是區區數萬黑山賊,就把冀州擾的幹寧不休。現有王允在側,威脅腹地,趙軍何以南下並中原,奪兩淮!

“若去幷州,當需結以外援,以制逆周、僞漢。如此,方能事半功倍!”

郭圖在側,亦是言道。

袁紹點了點頭,與其說道:“公則,前些時日細作不是言鮮卑、屠各、匈奴,亦是聚於河南,將欲南下嗎?”

“回大王,確實如此。不過,具體原因,猶未可知,或是應楚國之邀,以圖逆周。”

趙國確實沒有成立專門的情報機構,但不代表人家就沒有情報獲取來源。商賈、細作、使節以及遍及天下各地的士族,或多或少也能得到不少情報。

郭圖如今負責的正是這一部分,同時也開始籌建情報機構。畢竟,大趙的附庸實力曹操都建立了中書典校事來監察諸官、探取情報,大趙豈能落於人後。

袁紹點了下頭,如果真是公路所爲,那高誠還真是要首尾難顧了。不妥不妥,絕對不能讓公路拿下關中,否則大趙南取中原的勢頭,可就被扼制住了。

“周國若敗,楚國是否會成爲吾大趙之勁敵?”

心有所想,袁紹也委婉點明題意。

郭圖輕擰了下眉,轉而嘴角一揚,言道:“此爲必然,周國如今雖吞併魏國,合二國之力,頗爲強勢。但先前河東一場大戰,河南尹又半數爲楚國佔據,周國形勢大爲不利。”

“如果鮮卑、匈奴胡夷,再大舉南下,只怕周國涼州、關中,悉數不寧。大軍聚於前,而後所生事,將卒必無奮戰之心。驟時,只怕楚國將會驅兵千里,直入關中。”

“關中經周國數年之治,甚是膏腴。楚國又有豫州、南陽、兩淮之富庶,不出三年,必勝於吾國!何況,洛陽爲楚軍佔據,吾大趙南下,其等偏居於側,虎視眈眈,尤爲不妥!”

殿內其餘人也無不是點頭附應,即便是沮授、田豐也不例外。

天下之爭,可無兄弟!

更何況大趙、大楚皆已立國,宗廟、社稷旬之以祀。兩國之間,只能決一勝負出來。

袁紹見手底下的人對這種事情都無異議,不過還是扭捏了一番,言道:“唉,孤與楚王根出一源,又身爲長兄,自當照顧幼弟,否則天下人何以道孤。”

“……”

“大王仁厚!”

衆人咋舌兩下,齊齊躬身敬之。

而後,才繼續說起後話。一直未曾發言的沮授站了出來,執禮言道:“凡一宗之族,孝悌禮義俱到。父慈子孝,兄謙弟恭,無有不盛者。大王忠孝之名,揚於四海。又爲長兄,待弟謙厚,聞者盛讚。”

“然大王肅行謙恭,可楚王卻屢屢不受,多有逆叛。如今更不顧天下疾苦,擅動刀兵,爲大王匡扶漢室,振興袁氏作阻,大不智也!臣請大王,秉持公義,安宗訓弟,以江山社稷計,以天下黎民計!”

“臣等附議!”

沮授說完,殿內衆人皆是躬身附和,全無先前朝臣爭權奪利相持之象。

其內者,誰都明白袁術纔是大趙最大的敵人,而別人都算不上。袁術身爲袁氏一族嫡子,在袁氏門第故吏中的威望,比之大王還要強盛。

這是根基的爭奪,必須要極度重視!

袁術奪取了關中,那對於趙國境內的袁氏附庸的影響力就太大了。造成一定的動盪都是輕的,怕就怕那些人認爲袁術有着定鼎江山的能力,轉而投之。

其次,自家大王與袁術的恩怨就不用提了。一旦沒爭過楚國,殿堂內所有人都沒有機會再行走於仕途了。

所以,必須要阻止袁術的勢力擴張!

袁紹心中比手下人更明白這一點,略作謙虛後,也說道:“既然如此,那諸位可有何良策應之?”

“回大王,臣以爲吾大趙當遣使者,許之步度根、軻比能以厚禮,使其等反助吾大趙取幷州。如此,楚國無步度根相助,必然頓兵堅城險關之下,寸步不得入關中。而吾大趙,取幷州也易如反掌也!”

郭圖不假思索的便答了上來,方纔袁紹一點明其意的時候,自己明白大王想要做什麼。思忖了片刻後,也唯獨此法最妙,一舉三得啊。

不僅使得楚國難入關中,還可使大趙取幷州再易三分,更是能讓大王保全兄謙的名聲。畢竟,此計一成,背叛楚國的是鮮卑!

袁紹頷首沉吟了兩句,心中感覺非常不錯。但還是轉頭看向了田豐。

不是郭圖不行,而是田豐代表着冀州士族,自己不能顧其不顧彼。

田豐點了下頭,示意袁紹此計可行。

如此,袁紹便知冀州士族的態度,拍案而言:“好,此計甚合孤之心意。公則,這件事便交由汝來辦,務必不得有失!另外,劉備和劉和那邊也要盯緊!”

“大王放心,臣必不辱命!”

郭圖拜禮接令。

隨後,袁紹又看向田豐,言道:“元皓,聽聞那太原郭縕,甚是不服王允,或可有番作爲。不知冀州士林,可有與其勸言者?”

“回大王,博陵崔氏子弟崔烈,正仕於僞漢,其與郭全相交甚密,多有怨允也。其子崔均,時年方正,多才善智,脣齒厚利,可爲密使!”

田豐想了一想,發現與太原郭氏一族有交連的還真只有博陵崔氏一族。而崔烈的名聲,確實沒好到哪裡去。

不過,也只能將就着了。

“博陵崔氏,唔,也可。那便加崔均大鴻臚大行令,使其密出雁門。”

“諾!”

第425章 上林文苑第20章 漢中戰事第684章 宋建出兵第117章 羌騎踏陣第232章 煮酒論天下第875章 湖中閣第472章 子衿第598章 乘火打劫第557章 勢氣第801章 冬季攻勢(27)第117章 羌騎踏陣第825章 兵臨城下第791章 冬季攻勢(17)第430章 張兵伐術第227章 人不爲己?第748章 地龍翻身第427章 緣起第362章 議陣第72章 凌遲紀靈第797章 冬季攻勢(23)第604章 鬱郅第815章 晉陽蒼首第30章 輕兵陷陣第193章 變局,兵動第296章 傳國玉璽第180章 美陽之戰(20)第25章 白衣雪夜襲城第620章 劉表第688章 馬超第907章 破勢(6)第402章 至離石第450章 尷尬處境第802章 冬季攻勢(28)第207章 雄中雄第131章 清剿第921章 成都交鋒第635章 舉城大慶第194章 陣前贈酒第905章 破勢(4)第373章 合縱連橫(6)第612章 攻守第700章 犍爲之戰(9)第525章 大陽、下陽第290章 蓄勢待發第243章 會師第718章 犍爲之戰(27)第899章 震動天下第11章 殺人第361章 被打慘了第93章 無題第611章 張猛、王國第832章 晉陽城下第667章 朱儁之反第402章 至離石第54章 百里無人煙第647章 制強第501章 晉王死訊第530章 人心向變第338章 首陽山慘敗第104章 削髮代首示衆第203章 豐鎬大捷第356章 軍改開始第97章 涼州現狀第748章 地龍翻身第277章 望風而降第487章 複議第545章 鹽利第457章 欲擒故縱?第466章 投科射策下第623章 奇兵第850章 所言甚是第326章 虢亭會戰(12)第108章 夜入姜府第865章 紛亂不休第257章 清君側第393章 博弈第652章 絕地第482章 紛爭再起第710章 犍爲之戰(19)第330章 虢亭會戰(終)第184章 美陽之戰 (24)第822章 角力第185章 美陽之戰(25)第157章 倚城保軍第144章 歸營第121章 薄落谷東羌亡第156章 退兵第522章 徐榮借糧第768章 借卒第471章 話馨語第902章 破勢第826章 張郃、高覽第899章 震動天下第929章 嚴、律、密、令第673章 氐兵第913章 定略(上)第661章 三爵制第186章 美陽之戰(26)第557章 勢氣第115章 蓄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