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 士族

“雍涼之地,自光武中興,遷都洛陽後,便一直萎靡不振。尤其是涼州,毗鄰羌胡、鮮卑之地,多爲其所掠。二百年時間,至始至終都未恢復到昭帝時期的口戶,反而愈加貧乏。”

“如今吾大周方立,涼州上下口戶更是不足五萬。故此涼州士族、豪強基本無人收納佃戶。反倒是幫助不少困苦百姓,以便面對胡騎侵略,共同衛戍地方。”

“這還只是其一,其二便是涼州多悍勇。旦有徵戰,必擇其丁。久而久之,涼州口數更無增添。而關中,吞併佃戶的也不在少數,約莫士餘萬口吧。比之關東,自是不如。”

“其中關鍵所在,便是關東世家,一直視關中世家爲大敵,防範甚深。光武以來,京兆的人口從未超過四十萬。而河南與河內二郡人口便堪比餘下數郡之和。”

說到這裡,楊懿不由苦笑了幾下,繼續說道:“口戶數目限制了關中世家的發展擴大,自然也是足了關東世家的心思。羌亂嚴重時,關中地區也是一度飽受侵掠。各家也一如涼州,盡力幫助那些百姓,保證在羌騎之下,不至於家破宗滅。”

“再有,就是每逢戰亂、荒年,歷任京兆尹也會分予百姓上林苑之耕田。其次就是逃去河南尹、荊州、益州,而這些逃難的百姓,基本上都成了世家的佃戶。當然,也有不少百姓,依附大族。”

楊懿說了這麼多,射堅也明白了其中重要的一點。那就是雍涼百姓,是在互相依靠。百姓需要在荒年之際依靠大族救濟,而大族則是需要百姓在戰爭到來時,能夠徵召足夠的兵力,來保護家園。

所以,雍涼大族根本不敢使用過激的手段,去侵吞佃戶。畢竟,人口總共就那麼多,都成了佃戶。戰爭一來,誰家也不願意自己家族的實力受損嚴重。驟時必是內部統籌不一,戰時徑相畏戰。

“楊兄,那關東世家侵吞佃戶的情況,有多嚴重?”

射堅問了一個很敏感的問題,類似這種問題,基本上所以世家子弟都會閉口不言。心知肚明即可,說出來就犯了忌諱。

楊懿也是遲疑了一下,才嘆聲說道:“文固不可傳於他人之耳,明白嗎?”

射堅眉頭一緊,問道:“大王也不行嗎?”

“嘁~”

楊懿搖了下頭,口中慎重言道:“文固,爾可莫要小看大王,更莫要小看調查司。大王的心裡,比吾等皆清楚。只是啊,他現在沒有什麼拿出手的利益,來向大族收回那些佃戶。”

射堅沒有立即說話,並不打算牽連到調查司這個官署。

倒是楊懿,不問自答的說道:“關東士族,何止萬計。一郡之中,望族三四者,平平如常,八九者亦非無有。便說當今天下第一望族袁氏吧,其家嫡子袁術回到汝南郡後,兩月時間拉起十萬銳士。文固以爲,如何?”

“嘶~這其中有不少郡兵吧!十萬銳士,那可就是十萬戶,幾十萬口!”

射堅不敢置信,懷疑說道。

“這自不是袁氏一族的佃戶,而是袁氏門生故吏、姻親宗族等等,整個汝南世家甚至豫州半數世家。”

聽楊懿這麼一說,射堅倒是鬆了一口氣。就說嘛,如果袁氏一族便有十萬戶,那整個豫州,豈不是書錄在官府的戶數豈不是少之又少。

“怎麼,開始小看起關東世家了?”

楊懿見射堅面色松下,一聲質問,再度勾起射堅的好奇心。

“袁家的勢力可不僅僅是在汝南一郡,樑國、沛國、陳國皆是其勢力密集之處。只看袁術輕鬆收下豫州大半,便足以觀之。而荊州,袁氏也是插足甚深。孫堅奪取南陽之事,文固知曉吧?”

“知曉,也正是孫堅奪取南陽,獻於袁術,纔有今日楚國之盛。”

射堅立即回了一句。

“孫堅奪取南陽後,徑直北上,然後整個南陽便歸了袁術。劉表數次擊之,皆不能破!爲何?”

楊懿又問道。

射堅思忖片刻,不確定的說道:“楊兄的意思是,南陽大族,皆是袁氏附庸?”

“正是,孫堅殺一郡守,渾然無事。南陽諸縣邑,更無拒之者,其中關鍵便在此。沒有孫堅,袁術也能輕而易舉的拿下南陽。倒是劉表,南下荊州後,居然全力扶持蔡、蒯二氏,又迅速鎮壓各荊南宗賊。再加上吾大週日盛,讓蔡瑁看到了對抗袁氏的希望。否則,荊州恐怕早就被袁術拿下了。”

“而在冀州,袁紹單騎收納王芬十萬之衆,十餘郡國降服,靠的便是袁氏遍佈天下的門生故吏。單看袁氏二子,據有冀州、兗州、青州、豫州、兩淮、南陽,這便是袁氏之盛啊!關東士族之首,可不是口中亂語!”

射堅肯定的點了下頭,拋開袁氏二子齷蹉之事。整個中原,皆在袁氏的掌控之下。

至於陶謙?

不論二子何人勝出,佔據中原,陶謙只有拱手納降的份!

楊懿仍接着上面的話,繼續說道:“這便是袁氏,從討董聯盟組建的那一天起,其便代表了關東士族。真要細數起來,關東士族所據佃戶,當不下三百萬口。具體,楊氏也不甚清楚,只知袁氏錯綜複雜,吾楊氏也能在袁氏面前不語。”

同爲四世三公,差距就是這麼大!

說到這裡,連楊懿自己都不禁咋舌感慨,苦笑連連。

“楊兄,那益州和揚州呢?”

射堅繼續問道,幽州、幷州不必問,跟涼州都是一個樣子,真正的大族沒幾家。或者說涼、幽、並三州的大族加起來,可能還沒有豫州的一半。

“益州天府之國,四塞之要,大族倒是不少。只可惜忙於內鬥,根本不成氣候。反倒是近些年來,老夫聽聞益南不少大族收納蠻人,實力漸漸趕上益北諸族。”

提起益州,楊懿都忍不住嘲諷一番。這益北、益南,巴地、蜀地的內爭,可謂是遠近聞名。

益北、益南是因爲北部大族佔據最富庶的資源,壓制南部大族。南部大族沒辦法,就去和蠻人摻合在一起,然後死懟益北。

這也是地域差距的原因,以長江爲界,江北爲武帝之前便久爲漢地。再加上高祖龍起之地,自是出了不少的豪族。而大江以南數郡,皆是武帝時期大軍南下奪取的蠻夷小國納之。其中居住漢民,多是遷徙過去。時間久了,益南豪族自然想要進入益北,然後益北嚴防死守,又時不時敲打幾下。

說起來,當年板楯蠻之亂的背後,未必沒有益南士族的影子。

之後是益北的內部衝突,巴地、蜀地,最好的代表就是漢中張魯與益州劉焉。巴、蜀之別,秦時即有,純屬歷史遺留問題,而後總是被拿來說事。

“那揚州呢?”

“揚州啊,倒是比益州強上不少。江左張陸顧朱四家爲揚州大族之首,餘者皆莫與其當之。揚州富庶,士林不茂,四家之間少有衝突。反倒是揚州山越、山民、宗帥橫行,亦是使得四家聯合的更加緊密。而其等山高地遠,侵吞官戶,尤有勝之。”

楊懿說完,盯着射堅,問道:“老夫所言甚多,文固可明否?”

射堅點了下頭,拱手謝道:“多謝楊兄教誨,只是如今河南尹……還請楊兄多多指教!”

“談不上指教,衛尉卿不是將衆士族,皆押往長安了嗎?這留在河南尹地界的佃戶,還不是任由文固安排!”

楊懿說完,射堅便是眼前一亮,驚訝說道:“莫非當年陵邑之制,便是爲此?”

“不然呢?光武以來,陵邑之制荒廢。大漢亦是興也士族,亡也士族。”

“多謝楊兄指點!”

第224章 帛書第499章 失五阮關第306章 圍堵孫堅第104章 削髮代首示衆第247章 李相如歸降第729章 科舉射策第474章 會見魏使第732章 金榜題名(上)第407章 使蜀第473章 意會第296章 傳國玉璽第738章 落子第307章 困虎第635章 舉城大慶第769章 亂第527章 虞城生變第282章 大丈夫當如是第860章 顏面盡失第711章 犍爲之戰(20)第365章 送禮賠罪第575章 漢中王璽第931章 兵無常形第920章 勢、力!勢力!第913章 定略(上)第214章 軍政民務第916章 王平子均第484章 逼迫第205章 這天子第671章 夜市第569章 士族第926章 弱蜀豈難分第807章 伐蜀之議第158章 周慎慘敗(上)第420章 教學署第636章 獻俘闕下第722章 犍爲之戰(31)第355章 籌謀第431章 丹水降第335章 席捲第480章 納采禮第191章 獨掌軍權第330章 虢亭會戰(終)第63章 攻城軍械第598章 乘火打劫第806章 回師第625章 甘泉宮破第523章 復漢庭第206章 廖化第868章 占卜第660章 論第22章 名揚第491章 安邑之變第379章 杜畿第298章 天將二日第268章 襲營(中)第451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872章 予兵歸鄉第358章 大徵兵第801章 冬季攻勢(27)第865章 紛亂不休第290章 蓄勢待發第584章 戰起第338章 黃雀在後第245章 破衆第858章 大漢風骨第560章 臨洛第20章 漢中戰事第207章 雄中雄第677章 蓄勢第813章 計議第124章 去職、削食邑第504章 趙大大的第一次獨自作戰(下)第197章 疲兵第171章 美陽之戰(11)第717章 犍爲之戰(26)第738章 落子第751章 調兵遣將第201章 驅虎破敵第302章 攻關第577章 調查司署第411章 焉知幾人稱王幾人稱帝第622章 牆式衝鋒第195章 激勵軍心第934章 進略第148章 羌軍棄隴縣第338章 黃雀在後第748章 地龍翻身第740章 聚私成軍第505章 易水之戰(1)第344章 甲乙種軍第332章 冰層第303章 兩難第399章 虛張聲勢第576章 許以厚利第230章 臨洮第665章 伏兵第200章 下駟決上駟第64章 試探攻城第383章 千里澤國第258章 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