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羣甲士驟然出現,將楊懿三人團團圍了起來,劍拔弩張。
司馬防站起身來,使護在身前的士兵讓開位置,來到楊懿面前。
看着楊懿神色不動,似乎全然未把這些兵卒放在眼裡。這份鎮定,讓司馬防心中更是不由擔憂起來,莫非此人當真有什麼倚靠?
這一擔心,語氣也頹然便得些和氣了,與楊懿說道:“文德兄,防不欲如此。但周王委實非以誠待吾,防不得不如此行事!”
“嘁!”
楊懿搖頭譏笑,到現在還在假模假樣,司馬建公,魄力不足啊!
“唔,且讓楊某猜測一下。建公既然膽敢以刀兵動之,那必是後有倚仗,來對抗吾大周。王允前些時日剛退,縱是有心納汝,亦不會出兵救汝。建公非凡之輩,應當也會想到此點。袁紹……”
“唔,不不不!”
楊懿說到袁紹,連忙又搖了搖頭,繼續說道:“公孫瓚現在雖然大勢已去,可若是袁本初抽軍南下,與吾大周較量,必與公孫瓚喘息之機。曹孟德此時估摸着也該拿下臨淄了,只是齊王謙大軍北上,曹孟德安敢顧西不顧東。”
說到這,楊懿擡頭盯着司馬防,冷聲說道:“袁術嗎?還真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揚州劉繇已經無力對抗其,只能據江而守。廬江也不過剩下孤城一座,楚軍頓足良久,反倒不如用二三萬兵馬圍之。這樣,袁術便能抽出八萬到十萬之兵。嚯,司馬建公,爾等想的還真是不錯呢!”
司馬防聽着楊懿的一步步猜測,心裡也沉到谷底。楊懿猜出了自己想要做什麼,可仍怡然不懼,究竟爲何?
“文德兄,既然汝已盡數知曉,緣何還輕易入城哉!”
司馬防心中雖有些擔心和疑惑,但也沒有失了方寸。最起碼,楊懿一行周官皆在自己手中,城內還有兩萬兵馬。楚王的大軍,昨日已至新城,想來此刻也該抵達伊闕關了。
樊稠和張濟倒是投了周國,只不過兵馬僅三千餘人,不足爲懼。周國第二軍受阻於箕關,第六軍纔剛到函谷,城內兩萬兵馬,再不濟也能撐到楚軍趕至。
“笑話,河南郡乃吾大周之土,洛陽乃吾大周東都。懿身爲本國御史,更奉王命,焉敢不入洛陽乎!”
楊懿挺直身板,毫無怯意,直視司馬防。
心裡也不禁想起臨行前,賈總參的安排,更加放心了。如果說這大周朝官之內,最讓人足以信任的莫過於賈詡了。其老謀深算,布籌深遠,非常人可比。
更何況,真當大周調查司是白拿俸祿的嗎?
大周與大楚自始自終都是死敵,遠的有自家大王與楚王的私恨,近的還有楚國騙自家大王的傳國璽!
好吧,官方說的便是騙,大言不慚的說原本楚王當初三百萬石軍糧,結果只給了八十萬石。
嗯,各勢力高層都知道這是糊弄普通百姓,但周國百姓就這麼信了。畢竟,當初處在大饑荒下,大王怎麼說,百姓肯定就怎麼認爲。
新仇舊恨下,調查司一直都是嚴密盯着楚國。如今,近十萬兵馬調動,幾十萬民夫押送糧草進入潁川,這麼大動靜調查司怎麼可能察覺不到。
倒是後面具體怎麼安排,楊懿卻不甚知曉,想來賈總參不會拿自己等人的性命開玩笑。
司馬防也在捉摸楊懿的話,卻始終不得其解。自己手握洛陽,便是周軍抵達洛陽城外,也只能望城興嘆!
“哼,既然文德兄執迷不悟,那防也只好將文德兄,交由楚王處置了!”
司馬防正欲擺手,示意兵卒拿下週國諸官。吾屋門外卻是一聲高呼,傳信兵擠開人羣,衝了進來。
“令君,伊闕關來報,昨夜周軍扮作吾軍,持河南尹印信,騙開關門,佔據關隘!”
“什麼?”
司馬防一驚,大怒斥道:“伊闕都尉呢!”
“關內大半兵馬降周,只有寥寥幾人逃了出來!”
司馬防回頭盯着楊懿,問道:“周軍所持河南尹印信,便是周印吧!”
“正是如此!”
楊懿點頭應下,鎮定的繼續說道:“昨日下午,吾大周銳士便已抵達河南縣,某授其璽印,夜而擊之!”
說完,楊懿頓了一下,似乎又想起什麼來,悠然說道:“唔,對了。建公啊,伯達、仲達幾位侄兒,老夫許久未見,略有思念。故,請了傅將軍,帶其來洛陽。”
“嗯?”
司馬防眉目須張,瞪着楊懿,氣憤說道:“楊文德,吾司馬家與汝楊家並無舊怨,何以挾人妻小!”
“哼,某爲大周朝官,爾爲逆賊,懿所行唯忠耿爾!”
楊懿大言不慚,絲毫不以拿人家小脅迫爲恥,頗是神怡面怠。
“建公兄,吾等拿下這廝,以其置換,方爲上策!”
潘勖此刻見司馬防被楊懿拿捏住,匆忙提議說道。
司馬防思慮了片刻,似乎除此法之外,也別無領策了。自己與文茂已經動兵威壓周國諸官,現在就算是放下一切,歸附周國後也討不得好。
“拿下!”
司馬防手一揮,大喝一聲。身後甲士當即上前,欲拿下衆人。
射堅、龐淯掙擰了兩下,拗不過身旁的壯漢,無奈被執住雙臂。餘者衆人,也沒有絲毫反抗能力,盡數被押了出去。
唯獨楊懿,神色自然的甩了兩下袖子,理都不理上前的甲士,徑直向外走去。
臨到門口,又突然折身,向着司馬防言道:“司馬建公,爾莫要高興的太早,楊某都能猜到汝欲反,何況大王乎!哼~”
說完,楊懿便轉身出室,讓司馬防更加的不痛快!
……
關於河南郡發生的事情,高誠當然不知道。在他的眼中,有着張濟、張繡在,河南郡手到擒來。
現在,高誠正在忙着一件更加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安邑城內一羣漢室重臣!
這裡面有着許多天下名士,比如趙謙、趙溫、王絳、周忠,還有許多聲名不顯,卻纔能非凡的人物。
每天拜訪這家,明日再拜訪另一位,這麼些天過去,願意於大周任職的也有不少人。
尤其是周忠和楊衆兩人,高誠剛走個過場,兩人就同意出仕大周。其中,周忠作爲周瑜的伯父,沒有丁點遲疑。畢竟,其子周暉,便是在大周仕事。
楊衆也是一樣,身爲楊彪從弟,到這一地步了,沒什麼好謙虛的。與周忠不同,楊衆在下了決定之後,便打算留在安邑,做一從事。
高誠沒有挽留,有楊衆在安邑,自己無疑更加放心。安邑的條條道道,自己確實沒有其瞭解的多。
除此之外,左靈、樑邵、種輯、韓融、王隆,皆仕之大周。
剩下的基本上都是些忠於漢室之人,使其出仕大周的機會並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