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張兵伐術

武關之內。

關樓殿內,早已靜候月餘的三國大將們,聚集在一起,商議軍機。

周國騎兵軍軍將張任,副將程銀,師帥李敬、段瓊,以及武關校尉韓武。

魏國則是徐榮領軍,副將李催、郭汜,又有將校張濟、樊稠、小將張繡、李式、李利、李暹、李進、胡封、王方、李蒙、伍習等人。

晉國則是由呂布爲主將,還有將校高順、魏續、曹性、郝萌、宋憲幾人。

大殿之內,張任看着程銀遞來的信報,面色一喜,言道:“大王已經下令,着吾等當即出關!”

“好!”

徐榮亦是嘆了一聲,在武關這裡等的身子骨都穌了。接着又說道:“彝凌,本將來前,大王已有所囑,征戰之事,聽候周王之命!”

“布,亦是如此!”

呂布衝着張任拱手言道。

“好,既然如此,任便多言兩句。吾等有精騎四五萬之數,兵力衆多。任年歲尚輕,恐擔不得三國大軍統籌之務。奉先兄,不若吾等請文良兄爲主將,何如?”

呂布皺了一下眉頭,沒有說話,點了下頭,表示同意張任的想法。

張任見呂布表態,當即看向徐榮。

徐榮此刻正苦笑着臉,手指指着張任,說道:“彝凌啊,汝這小子也打了不少仗了,居然還不肯放過老夫這把爛骨頭!”

“文良兄說笑了,論起韜略,任哪能與文良兄比擬。吾等還在孺童之際,文良兄便已經開始征戰沙場了。更何況,文良兄之能,世人皆知,統籌三國精騎,非文良兄莫屬!”

“也罷,既然如此,那榮便不謙虛了。”

徐榮接下要職,當即大喝一聲:“諸將何在?”

嘩啦啦一片甲葉聲響,殿內所有將校齊齊正身,抱拳高應:“末將在!”

“當今天下大亂,漢室失常。吾等不才,爲朝廷效力,以赴國難。兩淮袁術,拒地割土,前有攻伐京畿之大逆,今有伐漢室宗親荊州之無道。如此不忠不孝之徒,天下人人得而誅之。”

“荊州牧劉表遣使往朝廷,請求援軍。晉王、魏王、周王,心念天下不定,特使吾等將兵伐術。榮不才,得籌三軍,諸將務必遵號聽令,不得有誤!”

“諾!”

“張任聽令!”

“末將在!”

“着汝率周國精騎計一萬六千餘,明日卯時出武關道,取丹水,以爲前軍。”

“末將得令!”

“呂布何在!”

“末將在!”

“着汝率晉國精騎計一萬三千餘,以爲周兵之後。”

“諾!”

“魏國八千精騎,由本將親率,充作中軍。此次出關,務必迅速拿下丹水,以爲大軍倚靠!”

“吾等遵命!”

“彝凌,傅燮所部,何時能至?”

安排好出關之事後,徐榮又向張任問及傅燮的動向。

張任想了一下,言道:“唔~信使來武關前,定然有王上軍令下至藍田。傅軍將所部,最多不過十日,便可抵達武關。”

徐榮點了下頭,沉思片刻,由言道:“彝凌,稍後汝安排一下武關都尉。待南容所部抵達武關後,着其直接出兵宛城!”

“行,沒問題。”

“嗯,既然如此,諸位便先下去安排吧!此戰務必勝之,望諸君共勉!”

“諾!”

次日一早。

武關關門大開。

一名名身披赤甲紅襯的騎兵,列隊出關,人嘶馬嚼,絡繹不絕。

張任居於中軍,身邊將校林立,軍旗張舞。望着前後精騎,心中不由冷哼一聲。袁術小兒?當年沒一刀宰了汝,還真是留了個禍害!

一軍精騎出關,延綿數裡之遙,沿途旗幟蔽日,人馬遍地。

緊隨周兵之後的,便是呂布率領的幷州狼騎一萬餘人,以及徵召的三千匈奴部族騎兵。晉國甲衣還是大漢的玄甲赤襯,不過整支軍隊甲衣不齊,尤其是三千部騎的存在,更讓晉軍看起來宛若雜兵。

魏國三千飛熊軍,五千河東精騎,倒還像那麼一回事。皆是黑衣黑甲,在徐榮的要求下,更是井然有序,隊列嚴整。

其後再加上徵募的數千民夫,駕着近兩千輛車馬,攜帶帳篷等物資。整支大軍足有四萬餘人,浩浩蕩蕩,涌出武關道,直奔南陽郡!

……

宛城。

袁術居所。

“主公,武關賊兵出動了!”

楊弘手握一份簡牘,快步走入殿內。

袁術見楊弘作態,也心知此時甚是重要,揮手命侍妾退下。而後問道:“情況如何?”

“斥候所報,周、魏、晉三國發兵,有精騎近五萬,直出武關道,奔丹水而去!”

楊弘說完,不作停歇,繼續說道:“主公,弘已命劉勳率丹水之兵,向宛城後撤。五萬精騎,實在過甚,恐怕還得調回圍困襄陽的大軍!”

“這是自然!”

高誠出兵,自己撤去襄陽圍城,從一開始就做好的打算。如此一來,自己雖然征討荊州不利,可也沒丟了面子!

“主公若有此意,那當速速遣使,着張勳大軍退回宛城。不然,賊軍騎兵一旦趁此擊之,弘怕有所失啊!”

“也好,就依卿之所言!”

袁術擺了下手,沒有太過在意,反而問道:“以卿所見,此戰吾有幾分勝算?”

楊弘一怔,看了一眼袁術後,頷首想了數息,言道:“主公放心,此戰賊軍皆是騎兵,不善攻城。吾等三萬大軍守宛城,穩如泰山。只待張勳將軍,率主力歸來,賊騎必然退去!”

“好!如此某便放心了!”

袁術面上當即添了幾分喜色,心中也再無所憂。

可下面的楊弘卻又諫言說道:“主公,大戰將起,宛城必然是賊軍攻之要害。弘斗膽,請主公且歸平輿,居中布籌全局。”

“不行,這不行!”

袁術當即擺手說道:“高誠小兒大軍一出武關,某家便跑回平輿,豈不爲天下笑柄乎?”

“這……主公,君子不立危牆之下。主公身系兩淮山河,百二十萬戶黎民,怎麼孤身犯險哉!”

楊弘又是一句話,讓袁術也有些發愁。說的好像也有道理,只是賊人還沒到宛城,自己就回平輿,面子上是在擱不過去啊!

“主公!”

楊弘又是一聲深呼。

當下局勢,說真的,怎麼都不可能贏。南陽、兩淮皆是一望無際的原野,極其適合騎兵作戰。五萬精騎,足以橫行天下。更兼袁軍多是步卒,騎兵不過區區三五千之數。

追是肯定追不上,也就是說己方只能被動挨打,甚至眼睜睜看着南陽、豫州被劫掠一空!

三國精騎打的什麼心思,楊弘自然能夠看的出來。周國缺糧廣爲天下人知,魏國權利鬥爭日益更甚,晉國距離最遠,打下南陽也不會得到什麼好處。

所以,周魏晉三國,壓根就沒打算跟己方決一死戰。反而盡出精騎,目的不言欲出,劫掠!

第747章 事勢時轉第28章 碧玉年華第188章 再歸長安第206章 廖化第15章 殺俘第761章 辯計第347章 上林苑第618章 大雪紛飛第162章 美陽之戰(2)第837章 驚鴻第484章 逼迫第727章 犍爲之戰(35)第381章 撤退第459章 休養生息第106章 追尋第926章 弱蜀豈難分第204章 傳報第828章 進軍第842章 鮮卑肆虐第776章 冬季攻勢(2)第901章 司馬懿第593章 白災第422章 夕陽亭敘第659章 科舉第488章 無題第658章 二十等爵第442章 是歲,關中大飢第828章 進軍第6章 大權旁落第871章 軍議(下)第155章 陣戰第889章 決議第567章 禮、家、義、存第808章 廟算第927章 深夜第343章 軍制第218章 納錢徵糧第835章 臨陣第262章 孟津會盟第862章 割疆劃界第223章 段煨第887章 江左易幟第450章 尷尬處境第156章 退兵第835章 臨陣第745章 愈演愈烈第466章 投科射策下第423章 韓怋、趙承第295章 關東羣雄第739章 路在何方第563章 謀城第875章 湖中閣第542章 魏王卓,薨!第25章 白衣雪夜襲城第9章 遠赴荊楚第175章 美陽之戰(15)第315章 虢亭會戰(1)第299章 大戰,起!第802章 冬季攻勢(28)第733章 金榜題名(中)第469章 文坊四寶第727章 犍爲之戰(35)第263章 南渡大河第753章 東進高奴第377章 軍第107章 勾搭第725章 犍爲之戰(33)第18章 歸去第724章 犍爲之戰(32)第524章 魏軍北望第177章 美陽之戰(17)第673章 氐兵第771章 制略第342章 兄弟隔仇第781章 冬季攻勢(7)第108章 夜入姜府第288章 藍田大營第769章 亂第154章 掘平陵第602章 重訂盟約第262章 孟津會盟第89章 安西將軍、都鄉候第447章 傳國璽易手第514章 安邑諸公第590章 疲兵之計?反受其害也!第802章 冬季攻勢(28)第737章 廢佃戶除私兵第93章 無題第793章 冬季攻勢(19)第91章 問答第840章 牽招第785章 冬季攻勢(11)第412章 通寶之便第339章 損失慘重第145章 蓋勳蓋元固第519章 換相第918章 宵小之徒第606章 驍騎校尉第546章 陣仗第901章 司馬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