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教學署

伴隨着騎兵軍的趕赴武關,其餘幾支軍鎮也有了小小的變動。

第一軍換防至澠池駐紮,同時開墾荒地,作屯田之舉。第二軍駐紮藍田大營,於南部谷中準備屯田事宜。

第三軍駐紮武功,亦是開始屯田。河西第四軍補滿兵員,繼續駐紮狄道,於此屯田。同時,由第四軍軍將、河西都督蘇則,籌備涼州各郡郡兵整頓工作,組建涼州守備軍。

按照高誠的打算,一般城池不再設立郡國兵。鄉鎮亭裡自然是不需要兵力駐防,而縣邑之中則有當地官府組建衙役,負責城內治安即可,包括一郡郡治。

而守備軍則分兩師分別駐守要地,軍部設立與本州州治。各處要塞險隘,酌情安排守備。逢遇戰事,各縣邑抽調丁壯,向最近守備師靠攏,等待其餘各軍救援。如似匪徒賊寇,衙役不能平定後,報之守備軍,由守備軍處理。

於此同時,各郡縣皆籌建守備所,每逢夏冬閒暇之際,抽調當地適齡青壯,集中訓練戰陣。

涼州守備軍的防務很簡單,一個師負責河西四郡,一個師負責金城、隴西、漢陽、安定以及北地等郡。

其中,主要還是北地郡,這裡毗鄰草原,鮮卑隨時可能有犯,不得不防。

軍事上的一些調動還是比不上現在長安城內的大張旗鼓。

經高誠與鍾繇等人商議數日後,決定使各縣籌備縣學,置學師。郡治則籌建大學,置學官。鄉邑依舊以庠序、家族私學爲主,置學令。

同時,一條政令下達,才使得長安有些風起雲涌。

庠序、私學者,需考校《孝經》、《論語》擇其優異者入縣學。非縣學出身者,不可參與考校《論語》、《大學》、《中庸》、《孟子》四書,不可入大學。非大學出身者,不得考校五經、算術,不可入太學。非太學出身者,不得考校六藝,不可入朝堂。各學考校,皆依設科射策之法。

入學要求很低,根據學子年歲,以用適齡之學。不交學費,僅需予師長以束脩之禮即可。此外,於國相府籌建教學署,設博士祭酒,比兩千石。博士丞、令,比千石,掾屬比八百石。教學署負責全國學校事宜,一應開銷皆出國相府,地方官員不得干涉。

立學一事,困難重重。

這一點高誠很清楚,尤其是師資力量的不足,缺乏大量的地方學官、學師以及學令。甚至連太學的博士,也非常缺少。

但是,早定下來沒有錯。中國最不缺的就是想做官的人,學官、學師、學令,皆是國官,俸祿依次爲比八百石、比六百石、比四百石。

目前只能看看是否可以招斂衆多學子,來充當中底層師資力量。等到日後,再籌建師範學校。

還是那句話,先把架子搭起來,有的是時間來補。反正教育一事,乃百年之業,非是短短數年就能搞定的,慢慢來就是了。

這一通整頓,尤其是入學資格、做官資格的詔告一出,讓世家頓時遍體生寒。

教育的發展,對世家的威脅是最大的,沒有之一。世家之所能夠依靠世代爲官,保證家族的興盛,最關鍵就在於其掌握着知識。

不可否認,世家子弟是這個時代的精英,貧寒子弟很難與其爭鋒。

因爲這個時代,貧窮的人根本接受不到教育。別說那些黔首了,就算是寒門子弟,所受到的教育也大大低於世家子弟。

誰也不知道王上是不是被封王建國的喜悅衝昏了頭腦,誰也不知道這是不是另有籌謀。

但世家肯定不會坐觀事態超控。

涼州世家的代表人物楊衡沒有說話,因爲不論事態如何發展,楊家只要緊隨姜氏,靠攏在王上身邊,那就一定不會出錯。

再者說了,楊衡可不認爲那個一向被人認爲武夫的王上,會沒有腦子。這種招惹世家的舉動,其肯定有後手來防。

所以,楊氏摻合什麼?

楊衡很聰明,當之前王上對涼州世家有微詞的時候,自己就派楊阜到長安爲質。當楊阜迎娶大漢翁主的時候,楊衡便知道王上將先前的事揭過了。

委以自己內史要職的時候,楊衡二話不說,帶着楊氏嫡支,落戶長安。以前不比現在,涼州世家對於王上來說,已經是可有可無了。現在的涼州世家,對於王上來說,更多的是用來平衡朝堂的權利罷了。

楊衡沒動,關中世家代表人物韋端、杜翕來了。

兩人於宣德殿覲見,呆了整整一個下午。

出來後,面帶笑容,彷彿打了一場大勝一般。

高誠看着兩人的背影,也是面帶笑意,自己已經贏了。

將那些大大小小的學官、學師、學令交給關中世家,自己穩賺不賠。現在只有世家,才能拿出這麼多接受良好教育的人,來充當大周國的師資力量。

教育交給世家,高誠不怕。因爲即便是再過個一千年,教育依舊只能由世家來充當先鋒,因爲只有他們擁有如此龐大的教育能力。

即便是科舉制鼎盛時期的明清兩朝,皇室依舊掌握不了大半的教育權利。甚至只能掛個皇家的名頭,搞個天子門生的噱頭,來爭奪人才。

結果嘛,不言而之。

但,先前已經說過,教育的普遍,纔是導致世家基礎崩塌的第一步。

高誠能想象得到這些世家,會如何利用教育權利,來將那些優秀才子納爲己有,爲家族鼎盛添光添彩。

可是,這些人,最終還是要步入朝堂,不然世家要他們何用?

只要進了大周的朝廷,當了大周的官,得利的不還是大周嘛。

皇權受到壓制?

不,以常理言之,皇權在朝堂擁有更大的權利。只要君主手腕夠硬,皇權就不會成爲弱勢一方。

再說了,就算不搞教育這嗎事,朝堂不還是照樣爭權奪利嘛!

甚至,教育的普遍,只會導致世家的力量,漸漸被人數更多的寒門子弟取代,從而漸漸轉變爲黨爭,進一步縮小世家的影響力。

何況,對付世家,一個普遍教育怎麼能夠,以後還有大招等着呢!

第255章 養病第233章 調查司第258章 東進第346章 佈置第65章 蟻附第34章 神醫華佗第906章 破勢(5)第80章 欲納降第295章 關東羣雄第908章 破勢(7)第406章 瞻之舊事第643章 休整第776章 冬季攻勢(2)第361章 被打慘了第55章 波纔將兵第763章 朝會 謬論!第178章 美陽之戰(18)第408章 陽謀第824章 廟堂魍魎第501章 晉王死訊第615章 無題第545章 鹽利第215章 祭奠第693章 犍爲之戰(2)第513章 撤還長安第3章 舉將第147章,羌騎走三輔第922章 摩天嶺第30章 輕兵陷陣第251章 狡兔三窟第341章 洛陽羣雄第2章 終有離別第45章 天下紛擾第883章 進軍(中)第874章 官衙自查第281章 請才第414章 蒯越、蔡和第730章 長安夜第412章 通寶之便第489章 王子師第676章 逐利第607章 失鬱郅第116章 夜襲第249章 逃!第873章 拼人才第866章 鄉里第499章 失五阮關第623章 奇兵第219章 涼州刺史第597章 發!第31章 危局第143章 出城第164章 美陽之戰(4)169章 美陽之戰(9)不用想章名真好!第748章 地龍翻身第622章 牆式衝鋒第177章 美陽之戰(17)第490章 狼騎南下第98章 殺胡令、招賢令第416章 大肆封賞第224章 帛書第123章 皇甫嵩第933章 夜泅潛水第885章 夷狄而華夏者則華夏之第765章 朝會 武備學堂!第250章 調查司相助第468章 長安城內第577章 調查司署第355章 籌謀第266章 民心士氣第215章 祭奠第910章 破勢(9)第308章 困虎之掙第593章 白災第548章 釋嫌第243章 會師第430章 張兵伐術第704章 犍爲之戰(13)第570章 兵臨城下第689章 天變第414章 蒯越、蔡和第629章 谷口寨破第96章 出兵第571章 動靜第880章 駐軍弘農第370章 合縱連橫(3)臆想第204章 傳報第224章 帛書第124章 去職、削食邑第829章 爭城(上)第477章 聯姻第237章 將兵拒敵第121章 薄落谷東羌亡第806章 回師第692章 犍爲之戰(1)第244章 使者爲謀第827章 大戟士第237章 將兵拒敵第817章 借道第801章 冬季攻勢(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