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天下共逐之

三日後,高誠同董卓各率諸部兵馬,抵達河內郡治,古魏國國都安邑。

在安邑整頓糧草輜重,甲具器械,旌旗羽幟,傳書檄文等。而後,合兵一部,徑直向東,沿王屋山,出箕關。

兩軍合計兵馬七萬之數,其中馬軍五千餘騎,步軍五萬餘,弓弩一萬五千餘。

又徵召民夫高達二十萬,負責運輸大軍糧草輜重,多備刀矛,亦可隨時上陣。

數十萬人,連綿百里而行,旌旗羽幟鋪天蓋地,聲勢浩蕩,震懾三河大地。

其中羽幟之上,多言‘忠義報國’、‘清君側’、“掃蕩妖孽”、‘復振炎漢’等自語,蠱惑百姓。

如此大的陣仗,自然是傳到了洛陽城內。然而,爲時已晚。

清君側,討伐朝堂奸佞的檄文,只比這條消息,晚了半日送到劉宏眼前。

檄文,劉宏看了,一眼就認出了這是高子明的筆跡。畢竟,整個大漢帝國內,能把檄文寫的白話言文摻雜的,也只有朕的鎮西將軍了。

不過,劉宏並不擔心。

雖然沒有料到高子明居然從河東郡而來,但自己只需要將鎮守函谷的大軍,調回來防守孟津即可。

自河東直取洛陽,唯有孟津一途。

時值冬日,大河也即將進入凍期,看來高子明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了。

“可曾探的高逆兵力?”

劉宏神色不變,看向大將軍何進。

何進當即出列,回道:“啓稟陛下,高逆與董賊大軍匯合一處,揚言三十萬精兵南渡。不過,高逆麾下最多五萬之兵,而且關中傳信尚有近兩萬人在與韓遂糾纏。”

“而董賊雖然私自募兵不少,可也最多三萬之衆。餘者二十多萬人,應當只是民夫!”

“嗯,那大將軍可有何安排?”

“陛下,吾等京畿之地,函谷關有兵一萬,洛陽八塞八千兵。城外北軍五校三千精銳,南軍五部五千人。城內羽林軍、虎賁軍、宿衛軍、緹騎、執戟、南宮衛士、北宮衛士、左右都侯、諸宮門司馬、十二門城門校尉部,合計兵力五萬餘,皆是久經沙場,精悍之士!”

“嗯,如何防衛孟津渡口及平津關,大將軍有何建言?”

五萬之衆,更兼洛陽城池高大,擁民百萬,隨時可徵召壯勇十萬人。七萬人想要渡過大河、孟津、平津關,攻打洛陽,簡直癡人說夢。

只要守住洛陽,幷州兵南下斷其歸路,東面駐紮兗州的兩萬北軍及兩萬關東銳士,自虎牢進入洛陽。南方兩萬精銳入洛,高子明唯有敗途。

“啓稟陛下,臣欲以車騎將軍苗爲大將,調度函谷關及南北兩軍,進駐平津關和孟津,兩萬之兵,足夠使逆賊望洛興嘆。”

“洛陽城內各部兵馬,由大將軍府調度,加強洛陽守備,防止有宵小趁機作亂。兗州徵東將軍府四萬精兵,臣已發去文書,着其速速經虎牢進入洛陽。”

“徵南將軍府荊州孫堅所部及駐吳會之兵,也將在三月之內,回到洛陽。徵北將軍府駐冀州鉅鹿的兩萬精兵,亦會即刻南下,經黎陽與徵東軍會合。”

“如此也好,那此戰,便由大將軍指揮,諸卿務必盡力相協,早日平定叛賊!”

“臣等遵命!”

朝會一散,劉宏便回到寢宮,對高誠與董卓的叛亂,絲毫不以爲意。

這天可是大漢的天。

四百年天下,早已深入人心!

清君側?

倒是好名頭,可惜……

真當所有人都是傻子嗎?

然而,事實上,這世間有許多人都是傻子!

有的人是真傻,而有的人則在裝傻!

高誠與董卓大軍一動,冀州也掀起了熱火朝天的清君側,舉大義!

冀州刺史王芬,在第一時間就響應檄文之邀,聚刺史部衆人,聯絡下面各郡國。

中山國相張純當即聚兵,南下冀州州治高邑與冀州刺史王芬會合。清河國內,故黨人之首陳蕃之子陳逸,亦是聯絡清河國、鉅鹿郡、趙國、魏郡、安平郡(國除了)以及豫兗青徐四州郡國黨人勢力。

兗州泰山郡郡守張舉,更是聯絡泰山羣寇,一同舉兵。

長沙大盜區星也聚攏宗族、山民、賊寇,起兵響應。

便是剛剛消匿一陣子的黃巾諸賊,也再度復起。

河東白波軍郭太、青州管承、黑山張燕、汝南劉闢等也哄哄嚷嚷,插上一腳。

當高誠與董卓率領大軍出箕關,剛剛進入河內郡時。不過十餘日功夫,整個北方似乎全都反了。

冀州大地幾乎再無一片炎漢之土,王芬、張純、陳逸及各郡國郡守、國相聚兵高邑,合計兵馬竟不下十萬衆。

原本徵北將軍府駐紮在鉅鹿郡的兩萬精銳,還沒來得及收到朝廷調令,便已土崩瓦解。

無數世家召回軍中子弟,泰半兵馬被拉走,成爲士族私兵。餘下的一萬人,面對高邑逼來的十萬大軍,在冀州刺史王芬的號召下,加入了清君側的大隊伍。

至此,冀州全反。

駐紮在兗州的四萬漢軍精銳,也並非如同劉宏所料想一般。

除了兩萬北軍精銳,家小盡在司隸,接到朝廷調令後,立即發兵東進外。餘下的兩萬人,一樣,被士卒吞併,尤數張邈、張超兄弟。

徵南將軍府,孫堅率領的兩萬大軍,在抵達汝南後,不再北上。吳會一萬精銳,更是連長江都沒見到,就被四大家族召回各郡。

而同時,居於幷州美稷的南匈奴也再度造反,攻殺了幷州刺史張懿。幷州陷入羣龍無首之樣,面對南匈奴的叛亂,手忙腳亂,有心無力。

關中長安的馬騰,也聽宣不聽調,坐擁三萬兵馬,觀察戰局。

這還不是讓劉宏更加生氣的,那些黨人雖然一同叛亂,但他們距離都很遠。

只要兩萬北軍抵達,京畿七萬大軍對陣高子明的七萬兵馬,勝算依舊很高。

可是,朝中的局勢,讓劉宏的心,跌落谷底。

十二常侍背倚皇室,自然是不敢有所動靜。大將軍何進,已經命自己回到老家,說是避亂,可真正的心思,猜的到。

最重要的是袁家,袁隗使羽林中郎將袁術,回到汝南,言是聚攏部曲,發兵勤王。又使袁紹北上冀州,不知做甚。

劉宏想要懲戒袁家,可是袁氏二子盡皆出走,自己得到消息時,爲時已晚。

袁術不用說了,拉攏兵馬部曲已成必然,至於勤王?呵呵……

而袁紹……

怕是去跟黨人陳逸、王芬談條件去了吧~

袁氏積四世之功,終成關東士族首領,心思也開始變成行動了。

朝內,大量的世家子弟,開始返回故鄉。

幾乎,

沒有人看好,

這個垂垂老矣的大漢帝國!

或者說,他們都在等待着高逆與董賊入朝,而後發兵勤王。

成就,屬於他們的大業!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原來,高子明,還算一位忠臣啊~

原來,這朝堂諸公卿,盡入高子明所言~

哈哈……

劉宏跪坐在殿內,眼角佈滿血絲,神情恍惚不定,宛如這大漢一般,毫無生氣。

第564章 入夜第153章 急功近利第424章 才子雲集第544章 暗潮涌動第403章 丁原丁建陽第872章 予兵歸鄉第620章 劉表第41章 悲喜交加第50章 求解黨錮第39章 一漢當五胡第488章 無題第336章 潰敗第237章 將兵拒敵第701章 犍爲之戰(10)第865章 紛亂不休第316章 虢亭會戰(2)第530章 人心向變第472章 子衿第47章 婚後四禮第456章 薊縣內外第330章 虢亭會戰(終)第719章 犍爲之戰(28)第821章 雁門關外第354章 姜紓訓弟第472章 子衿第692章 犍爲之戰(1)第604章 鬱郅第79章 攻滅趙宏,韓忠上位第311章 江東猛虎第331章 逐師孟津第572章 傾國前夕第862章 割疆劃界第742章 事態茲大第705章 犍爲之戰(14)第196章 陣前鬥將第52章 大將軍府第916章 王平子均第836章 雁門關外虓虎逞威第173章 美陽之戰(13)第457章 欲擒故縱?第907章 破勢(6)第435章 夜襲南鄉第751章 調兵遣將第768章 借卒第512章 董魏之喪第348章 三官鑄錢署第568章 一朝豐腴,一朝困苦第849章 相約合謀第96章 出兵第485章 離間計第320章 虢亭會戰(6)第594章 胡騎南下第1章 良家子第391章 救災第363章 大練兵第851章 亂第648章 平城第833章 天子北駕第781章 冬季攻勢(7)第80章 欲納降第618章 大雪紛飛第631章 劫營第12章 坐觀城破第319章 虢亭會戰(5)第890章 巧舌第200章 下駟決上駟第155章 陣戰第262章 孟津會盟第639章 坐視天下第781章 冬季攻勢(7)第124章 去職、削食邑第89章 安西將軍、都鄉候第341章 洛陽羣雄第735章 漩渦第285章 過武關第370章 合縱連橫(3)臆想第611章 張猛、王國第294章 征伐之事第36章 程包諫招安第463章 射策第2章 終有離別第95章 北軍抵洛第41章 悲喜交加第915章 定略(下)第208章 無題第588章 結外第296章 傳國玉璽第345章 紙第925章 行陣入江河,截水斷流!第580章 謀劃第269章 襲營(下)第424章 才子雲集第137章 會軍移營第775章 冬季攻勢(1)第247章 李相如歸降第745章 軍威赫赫第660章 論第133章 閻行之勇第719章 犍爲之戰(28)第269章 襲營(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