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美陽之戰(2)

五日後,自武都郡內穿出一行人馬。

十幾人穿着布衣,頭纏束帶,牽着戰馬,提着戰刀。披荊斬棘,從山道之內拐到管道中。

人羣中唯有一人,錦衣玉帶,文士衣袍,頭戴進賢冠,溫文儒雅,正是一名士人。

“主君,順着官道,吾等晚間便能抵達漢陽郡西縣境內,明日可至冀城。”

閻忠點了下頭,欣慰說道:“好好,總算是走出這武都郡了。一會,讓大家休息下,附近應該很安全。”

“諾,多謝主君!”

家將行一謝禮,退去與那十幾名同伴說與。

閻忠也尋了一處乾淨石塊,鋪上跪墊,靜坐安歇。

自打從華陰離開北軍後,自己便一路習西行。至長安時,便聽聞隴縣已破,安西將軍高子明生死未知。

前景不明,閻忠也不敢領家將奴僕,徑直進入涼州。在長安呆了幾日後,大震關烽火連天。緊接着,支援大震關的一萬關中兵傳回消息,言大震關已破,退回雍縣。

至此,閻忠便知大事不好。

大震關一失,整個三輔地都將露在羌軍的馬蹄之下,而北軍還在長安以東二三百里呢。

岀了長安,閻忠領家將等人直奔陳倉,繞道散關,進入武都郡。

事實正如閻忠的判斷,羌軍從大震關出發,一路向東,沿途燒殺搶掠,無所不爲。

自己繞道武都,雖然路程遠了些,可總好過遇見羌騎。

就這樣,靠着一句高子明依舊聚兵隴右,牽制羌軍,閻忠在武都苦行半月之餘,現在總算是岀了這連綿大山。

當天晚上,閻忠一行人抵達西縣,在城內宿夜。

西縣城內口戶極少,看樣子尚不足千戶。駐軍倒有整整五百人,守護這個漢陽連接武都的要地。

看着城內淒涼之景,閻忠躺在榻上遲遲未眠,心中思慮良久。

羌亂一起,受害最大的還是黔首。記得數年前,自己離開涼州,前往冀州任職時。這西縣雖非大縣,可亦是有口戶四千餘。

一場戰亂,死去的加上出逃的,好好一座城池,尚不及當日半數。

從西縣的狀況,甚至可以想象到整個涼州的情況。原本擁民二三十萬戶,口數七八十萬的涼州,現在能有一半人都算是好的了。

這還不是最嚴重的,更加糟糕的情況是,整個西縣境內,除了那五百將士,再無一丁壯。

即將到來的春種如何辦?

戰火未熄,青壯皆在前線,靠着這些老弱婦孺,能種幾畝田地。

壞了春耕,涼州又不知要餓死多少人~

罷了罷了,明日且先去冀城,問一下高子明在何處。驟時,再與其商議一番。

次日一早,閻忠就匆忙往冀城而去。

抵達冀城後,徑直入郡守府,求見府君。

時任漢陽郡守的正是冀城楊氏家主楊衡,作爲第一批響應自己的世家,又是姜氏姻親,高誠自然有所厚待。

劉宏賜予的加印空白詔書內,高誠填上楊衡之名,附上漢陽郡守之職。

於是,楊衡一躍成爲府君。

其他幾家家主,只是委任軍職。畢竟軍隊數量一多,能用的將領卻是不足。這些世家家主,雖然不通兵法韜略,可是能夠與自己站在一起,便足夠了。

漢陽郡內各級文職,以及各縣縣令、長、丞,用的皆是冀城世家子弟。便是那刺史府中空缺的文職,也被高誠硬塞了不少進去。

州刺史、別駕從事等一些特別重要、敏感的職位高誠沒有去碰。

“報府君,外面有一人自稱閻忠,前來拜見!”

楊衡正在處理政務,戰亂後的漢陽郡百廢待興,諸事頻發。

剛剛下了一令,楊衡收起筆墨,這才問道:“閻忠?其可言字號?”

“回使君,未曾!”

文吏當即回道。

楊衡眉頭一緊,有些不太確定。涼州確實有一名士喚作閻忠,其字伯義。熟讀先賢之作,德高望重之士。

“罷了,本府君親自迎接!”

楊衡站起身來,徑直朝着郡守府外走去,文吏急忙跟上前去。

一見到閻忠,楊衡心中就定了三分,應當是其。

溫文儒雅,相貌不凡,年歲也與相合。那一身文士傲氣,再華麗的錦衣也遮蓋不住。

“原來是伯義先生前來,衡失禮了!”

楊衡恭敬作揖,給足了閻忠面子。

閻忠心領之下,也笑顏回禮說道:“府君日理萬機,能抽出時間,來見忠,已是幸事!”

“嗨~郡府之內,衡已命僕人準備餐食,先生請!”

“府君請!”

兩人以禮相待,攜同入府。

兩張小案,並排列之,其上佈置些許肉食、酒水。

對視下坐後,兩人先是共飲一樽,這才言起要事。

“楊府君,不知安西將軍可在隴縣?”

楊衡一愣,疑惑的問道:“先生莫非不知?”

“怎麼,忠自長安,繞道武都郡,今日方至冀城,可是發生了何事?”

閻忠心中不禁被楊衡一句話拔了起來,有些擔憂。

誰知楊衡苦笑一聲,說道:“非也,只是可惜。十餘日前,君侯率領大軍岀大震關,支援三輔。不成想,正與伯義兄錯過矣。”

聞言,閻忠也無奈的搖了下頭,真的是錯過了。

不過,隨後轉頭一想,高誠出兵大震關,也就是說隴縣已經收復了?

於是,閻忠繼續問道:“那如今楊兄坐鎮冀城,何人守隴縣?”

閻忠一句話,讓楊衡莫名沉默起來。端起酒樽,飲了兩樽,嘆氣連連。

“唉,閻兄不知。先前,君侯引軍民十餘萬,堅守隴縣,着精騎與四方請援。可惜,各路援軍剛至不久,隴縣便被攻破,十餘萬軍民與隴縣共生死。”

“便是君侯,也是仰仗華雄、閻行二將勇猛,這才能突出重圍。兩萬將士,存着不過十人,十二萬百姓,戰死十萬,只有些許孩童弱齡女子存活。而且,蓋使君也爲國盡忠了!”

說完,楊衡再度舉起酒樽自飲。

而閻忠已經被這段話驚住了,十餘萬軍民死傷殆盡,刺史戰死。

這,這隴縣之戰,竟如此慘烈?

惜哉蓋勳~

蓋勳蓋元固之名,閻忠自然有所聽聞。那纔是真正的涼州名士,出身遙遠的敦煌郡,揚名涼州。比起出身漢陽郡的自己,強太多了。

“那隴縣現在如何了?”

“還能如何?君侯自收復隴縣來,一直在葬烈士於故土。直到出關那天才剛剛完成,而後君侯決定不再修復隴縣,打算就讓其保持現狀,使吾大漢軍民,盡觀涼州悍勇!”

閻忠聞言,不禁心氣澎湃。

涼州原本就有共葬墓,使戰死沙場的將士們英魂永存,激勵涼州好男兒。

現如今,以一城之局,更是築涼州百姓之勇氣,當真大者!

第270章 偃師易幟第838章 潰第714章 犍爲之戰(23)第522章 徐榮借糧第674章 劉焉病故第586章 臨陣大忌第141章 高朋滿座第775章 冬季攻勢(1)第369章 合縱連橫(2)第173章 美陽之戰(13)第703章 犍爲之戰(12)第724章 犍爲之戰(32)第770章 千里楚地第543章 並國第899章 震動天下第197章 疲兵第676章 逐利第582章 營城第368章 合縱連橫(1)第730章 長安夜第663章 援兵第313章 欲出關第657章 強弱之勢第72章 凌遲紀靈第927章 深夜第82章 摔樽爲號第71章 轅門射紀靈第915章 定略(下)第495章 胡珍作亂第830章 爭城(中)第892章 楚王術即皇帝位第296章 傳國玉璽第305章 孔伷兵敗第311章 江東猛虎第274章 大業第727章 犍爲之戰(35)第321章 虢亭會戰(7)第160章 周慎兵敗(下)第336章 潰敗第687章 臨陣倒戈第218章 納錢徵糧第831章 爭城(下)第369章 合縱連橫(2)第330章 虢亭會戰(終)第824章 廟堂魍魎第849章 相約合謀第884章 進軍(下)第679章 大軍壓境第68章 憤!第508章 易水之戰(4)第518章 蔡璣第109章 楊府聚衆第567章 禮、家、義、存第721章 犍爲之戰(30)第45章 天下紛擾第586章 臨陣大忌第220章 生恨第53章 兵發關東第556章 殘破舊都第292章 天子!崩!第747章 事勢時轉第506章 易水之戰(2)第358章 大徵兵第18章 歸去第176章 美陽之戰(16)第137章 會軍移營第841章 劫道之徒第397章 韓遂所擇第170章 美陽一戰(10)第876章 貪腐風氣第119章 青石岸之戰(下)第666章 事出意料第130章 血戰隴縣第612章 攻守第770章 千里楚地第937章 荊軍失利第890章 巧舌第24章 八拜之交第470章 無題第24章 八拜之交第621章 諸蔡第899章 震動天下第405章 不行刀兵第280章 幷州牧丁原第672章 明武元年第213章 民情第108章 夜入姜府第52章 大將軍府第683章 頓足第733章 金榜題名(中)第914章 定略(中)第640章 胡兵走河西第464章 長大了自然會認字了第801章 冬季攻勢(27)第832章 晉陽城下第516章 燕國困局第848章 究竟誰在第五層?第283章 絕食流169章 美陽之戰(9)不用想章名真好!第61章 鍾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