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自負的危險 (4)

當你按照道的時候,你是快樂的、喜悅的、慶祝的。每一刻都是一種快樂、一種欣喜。生活似乎就像詩歌一樣。每一刻你都看見一些東西在開花、在成長;每一刻你都看見你所感激的1000樣東西。你是被祝福的。

如果你按照那個法則的話,生命就是一個祝福。而那個法則就是平衡的法則。如果你違背它,如果你逆着它,你就會突然失去平衡。快樂消失了;你變得不快樂,你變得憂鬱、愁苦。一個地獄被創造了。地獄只是一個徵兆。不要試圖和它鬥爭。你只要設法瞭解你在什麼地方違背了這個法則就可以了——然後退回來,恢復平衡。每當你難過的時候,不要試圖改變難過。不要試圖對它做任何事情;難過是一個徵兆。它只是顯示你在什麼地方違背了這個法則。重新找到那個平衡。也許你需要一次轉換。也許你需要稍微向左或者向右靠一點,這樣就恢復平衡了。你必須不斷地做這種調整。

人們到我這裡來說:“如果我們靜心,如果我們成功了,是不是就會永遠永遠保持寧靜與和平了嗎?”他們在問一個很傻的問題。這樣一來,靜心就變成一個死的東西了——像一塊石頭,而不是像一朵花,但是靜心並不像一塊石頭,甚至也不像一朵塑料花。它是朵真正的蓮花。它會開放,它會變化。太陽出來的時候它開放,晚上的時候它關閉。有一個連續的平衡,而你必須隨時找到這個平衡。靜心不是一件你做了一次就做完的事情。它就像呼吸、就像血液循環一樣。血液循環不是循環一次就結束了,你也不是呼吸一次就再也不需要呼吸了,不。你必須呼吸,你必須繼續靜心;你每時每刻都需要它。

漸漸地,它將變得很自然,那就對了。漸漸地,你將越來越不違背那個法則。當你找到了訣竅,在你正要違背法則的那一刻,你就會看到它的地獄,你就會退回來。你將回到正路上,你不會誤入歧途。

以富貴和榮譽妄自尊大,就是自己播下毀滅的種子。

在工作完成的時候退休下來,那是天的道。

在工作完成的時候退休下來。

當你看到一件工作已經給你帶來平衡了,你已經達到快樂了,不要提出更多的要求;當你感覺好的時候,不要提出更多的要求;當你一切都很順利的時候,不要提出更多的要求。退下來,享受它。在它裡面陶醉,和它一起舞蹈,不要提出要多的要求。

頭腦總是要了再要。

頭腦說:“好,這很好,我感覺到一種安樂,但是還可以更多一些。所以,首先我應該得到更多的東西。”那麼你就錯過了那個本來可能的;那個已經變成現實的,你錯過了。如果你聽命於這個頭腦,它一直要了再要、要了再要、要了再要,它就會把你引到終點、引到極端。然後你突然掉進地獄,然後你開始愁苦、不快樂。

不管你得到什麼,你都要以此爲準則:如果你感覺好,如果你感覺快樂、寧靜、和平,一種欣喜圍繞着你,生命在此刻變成了一首歌——那麼你就唱!不要提出更多的要求!品嚐它,吸收它。

不要提出更多的要求。退下來……那就是退休的意義。現在停止向前努力——夠了!你已經得到了——現在就讓它去,享受它。經驗它!然後你將看到:你的存在出現一個不同的向度。

有兩個向度。一個是水平的……更多、更多、更多——那是水平的向度。你在一條在線運動。你在A點上,而你想在B點上。當你在B點上的時候,你又想在C點上。很快你就會達到X、Y、Z點。而從Z開始就是地獄。Z是地獄之門,但是你停不下來,頭腦繼續前進。頭腦說:“你看,你往C上,D是可能的。所以何必在C上浪費時間呢?到D去。然後E變成可能的,所以再到E去。”沒有時間享受,沒有時間慶祝,沒有時間退休和存在。

做啊、做啊——從來不“存在”…因爲存在意味着C就足夠了,現在就享受它。你掙了今天的麪包——現在可以休息了,但是頭腦說:“銀行裡的保險庫怎麼辦呢?它還只有一半。你必須全部填滿它……”

在印度,他們稱之爲99的惡性循環。他們有一個故事。

有一個窮理髮師,他非常快樂、極其快樂,就像有時候只有窮人才能這麼快樂一樣。他沒有什麼可以擔心的。他是國王的理髮師;他經常給他按摩,修理他的頭髮,每天服侍他。

甚至國王都覺得嫉妒,他總是問他:“你快樂的秘密是什麼?你總是興致勃勃的。你好像不是在地上走,你簡直是在用翅膀飛。到底有什麼秘密?”

窮理髮師說:“我不知道。實際上,我以前從來沒有聽說過。秘密這個詞。您說的是什麼意思呢?我只是快樂,我賺我的麪包,如此而已……然後我就休息。”

他肯定是老子那一派的。

然後國王問他的首相——他是一個有學問的人,一個非常非常淵博的人。他問他:“你肯定知道這個理髮師的秘密。我是一個大國王。我還沒有這麼快樂呢,可是這個窮人,一無所有的,就這麼快樂了。”

首相說:“他一點也不瞭解99的惡性循環。”

國王問:“這是什麼?”首相笑了,他說,“您在這個循環裡面,但是您不瞭解它。我們來做一件事情。今天晚上,我們把一個裝有99塊盧比硬幣的袋子扔進理髮師的家裡,然後看看會發生什麼。”

他們把一個裝有99盧比的袋子扔進理髮師的家裡。

第二天,理髮師掉進地獄裡了。他憂心忡忡的來了;事實上,他整個晚上都沒有睡。他一遍又一遍地數袋子裡的錢——99塊。他太興奮了——當你興奮的時候,你怎麼睡得着呢?心在跳,血在流;他的血壓肯定很高,肯定很興奮。他翻來覆去地睡不着。

他會再次起牀,摸摸那些金幣,再數一次……他從來沒有數盧比的經驗,而99是一個麻煩——因爲當你有99的時候,你總希望他們變成100。所以他在計劃第二天怎麼樣弄到一塊盧比。

一塊金幣是一個很難弄到的東西。他只掙幾個派沙叭在當時它們是足夠了。怎麼弄到1盧比呢?——因爲1盧比,一個金盧比意味着近一個月的收入。怎麼辦呢?他想了很多辦法,一個窮人,對錢沒有多少了解,他現在陷入困境了。他只能想到一件事情:他要斷食一天,然後吃一天。這樣,漸漸地,他就可以攢出1盧比。然後有100盧比就好了……

頭腦有一種愚蠢:要把事情完成。頭腦是一個完美主義者。99?它的着迷被引發了:它們必須變成100。

他很憂鬱,第二天他來了——他沒有在天上飛,他深深地在地上……不僅深深地在地上,還有一副沉重的擔子,一個石頭一樣的東西掛在他的脖子上。

國王問:“你怎麼了?你看起來很焦慮。”

他什麼也不說,因爲他不想談論那個錢袋,但是他的情形每況愈下。他不能好好地按摩——他沒有力氣,他在斷食。

於是國王說:“你在幹什麼?你現在好像一點力氣都沒有。你看起來這麼憂鬱、這麼苦悶。到底發生什麼了?”

終於有一天,他不得不告訴國王;國王堅持說:“你告訴我,我可以幫助你。你只要告訴我發生什麼了。”他說:“我現在是99的惡性循環的受害者。”當你有99的時候,就有一個惡性循環——你希望它們變成100。這就是那條水平線。不要以爲當它們變成100的時候。事情就會停止。頭腦不知道要在什麼地方停止。它不知道停止。所以它會掉下來。它一刻不停地走,從A到B,從B到C,就這樣繼續下去,一直到Z,然後掉進地獄。

還有另一種生活方式;垂直的——而不是水平的。你不是從A移到B,從B移到C——不是的。你不是在一條在線、在同一個層面上、在同一個水平上運動——不是的。你是在一條垂直的在線、在深度上,從A移到A1移到A2再移到A3。你進入A的深度。不管那一刻是什麼,你都深入進去——不是從這一刻到下一刻,而是就在這一刻裡儘可能地深入。然後甚至一刻也會變成永恆。你的快樂將成長,無限地成長。你的喜悅將成長,無限地成長。永遠沒有不平衡。你永遠都是平衡的。一個垂直的頭腦總是平衡的,因爲垂直的頭腦再也不是頭腦了。

靜心的整個努力就是要給你一個垂直的頭腦。實際上,垂直的頭腦就意味着無念(nomind)。那麼,你實際上是往深度上或者在高度上從A移到A1.A2.A3。當你碰到B的時候,你又從B1移到B2.B3。你永遠不會從任何地方掉下來,因爲你永遠走在深度上,這就是是退休。你已經掙到今天的麪包了,現在開始退休。

但是你不知道怎麼退休;你繼續賺夢裡面的麪包。你一躺下來就計劃明天,而沒有人知道明天是否會來。事實上,明天永遠不會來,永遠是今天。你在計劃未來,卻不知道死亡將毀滅所有的未來。保持在當下——你要聰明一點。儘可能完全地經驗它,然後你就會知道沒有死亡。因爲一個不擔心明天的人是不知道死亡的——他變成不死的。因爲死亡是明天——生命是今天。

死亡往未來,生命總是在現在——這就是退休的意義。如果你想要我翻譯;“退休”這個詞的話,我可以把它叫做出家。你必須退休,但不是在生命的盡頭;要每天退休,要每時每刻地退休。當你享受了一刻,它就是退休,它就是通過退休享受,它就是出家。

當你從辦公室回到家裡的時候,把辦公室留在辦公室裡。不要把它留在你的腦子裡,否則你就會頭痛——肯定會頭痛!那麼大的一個東西,一個辦公室,你居然把它留在腦子裡!它太重了!整個市場都在你的腦子裡——它太重了!法利赫(Falibhai)到集市上去。他是知道的。你可以把集市留在你的腦子裡;那麼它就是瘋狂,但是他從來不保留它;他已經學會怎麼在它裡面退休了。

每天退休,每時每刻退休……“退休”這個詞在我們看來不好;它給人老年的、無能的感覺。在超過65歲的什麼時候,當死亡走近的時候一個人就退休了。不,“退休”這個詞是非常美的。它是出家的意思。退休意味着休息;工作完成了,現在退休,開始享受它。不要推遲享受,那就是“退休”這個詞的意義。享受此時此地。

當你的工作完成時,你就退休,這就是上天之道。

那就是道,永遠不要走極端,工作永遠完成在限度之內。保持在限度之內,被包圍在限度之內。那就是紀律、桑雅生的紀律——永遠保持在中間,永遠保持在限度之內,永遠保持滿足,不渴望更多、更多、更多。

放棄水平線;進入垂直線。退休,然後你將得到滿足;你將知道生命所能給你的最大的滿足。那是完全平衡、完全寧靜的深深的一刻。我們稱之爲開悟、解放、解脫、涅槃——或者你給它起一個名字。

第12章 道的特性 (3)第11章 道的特性 (2)第11章 道的特性 (2)第33章 聰明的老人 (3)第20章 自負的危險 (3)第23章 沒有意義 (2)第35章 智慧和了解 (1)第1章 代序:大道之源:老子《道德經》第7章 甘於平凡 (2)第30章 達到絕對的漠不關心 (3)第22章 沒有意義 (1)第28章 達到絕對的漠不關心 (1)第4章 絕對的道 (3)第14章 空的境界 (1)第6章 甘於平凡 (1)第11章 道的特性 (2)第12章 道的特性 (3)第17章 空的境界 (4)第14章 空的境界 (1)第4章 絕對的道 (3)第7章 甘於平凡 (2)第19章 自負的危險 (2)第23章 沒有意義 (2)第22章 沒有意義 (1)第22章 沒有意義 (1)第18章 自負的危險 (1)第19章 自負的危險 (2)第11章 道的特性 (2)第33章 聰明的老人 (3)第17章 空的境界 (4)第32章 聰明的老人 (2)第5章 絕對的道 (4)第17章 空的境界 (4)第23章 沒有意義 (2)第33章 聰明的老人 (3)第23章 沒有意義 (2)第20章 自負的危險 (3)第28章 達到絕對的漠不關心 (1)第28章 達到絕對的漠不關心 (1)第2章 絕對的道 (1)第5章 絕對的道 (4)第14章 空的境界 (1)第2章 絕對的道 (1)第6章 甘於平凡 (1)第9章 甘於平凡 (4)第15章 空的境界 (2)第14章 空的境界 (1)第20章 自負的危險 (3)第23章 沒有意義 (2)第3章 絕對的道 (2)第10章 道的特性 (1)第28章 達到絕對的漠不關心 (1)第16章 空的境界 (3)第7章 甘於平凡 (2)第22章 沒有意義 (1)第1章 代序:大道之源:老子《道德經》第34章 聰明的老人 (4)第36章 智慧和了解 (2)第19章 自負的危險 (2)第28章 達到絕對的漠不關心 (1)第7章 甘於平凡 (2)第27章 “不存在”的效用 (3)第4章 絕對的道 (3)第24章 沒有意義 (3)第7章 甘於平凡 (2)第38章 智慧和了解 (4)第21章 自負的危險 (4)第27章 “不存在”的效用 (3)第26章 “不存在”的效用 (2)第6章 甘於平凡 (1)第2章 絕對的道 (1)第17章 空的境界 (4)第38章 智慧和了解 (4)第20章 自負的危險 (3)第6章 甘於平凡 (1)第26章 “不存在”的效用 (2)第29章 達到絕對的漠不關心 (2)第35章 智慧和了解 (1)第12章 道的特性 (3)第2章 絕對的道 (1)第8章 甘於平凡 (3)第2章 絕對的道 (1)第17章 空的境界 (4)第19章 自負的危險 (2)第27章 “不存在”的效用 (3)第19章 自負的危險 (2)第29章 達到絕對的漠不關心 (2)第28章 達到絕對的漠不關心 (1)第3章 絕對的道 (2)第3章 絕對的道 (2)第7章 甘於平凡 (2)第22章 沒有意義 (1)第17章 空的境界 (4)第16章 空的境界 (3)第27章 “不存在”的效用 (3)第4章 絕對的道 (3)第23章 沒有意義 (2)第1章 代序:大道之源:老子《道德經》第21章 自負的危險 (4)第17章 空的境界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