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的大食國在這一時期瘋狂擴張,對外戰爭連年不休,強大的水軍與陸軍齊頭並進,把所有人都當做敵人,瘋狂屠殺、恣意掠奪,數以萬計的大軍東征西討根
本無需後勤輜重,打到哪裡都是以戰養戰,破壞一切到付於兵鋒之下的東西。
就像是野獸從山頂俯衝而下,將所有東西都撕成碎片。
然而大唐不同。 “禮儀之邦”聽上去像是嘲諷,但這個千古以來以農耕爲主的文明,始終保留了樸素、善良的本質,如果缺乏什麼東西,首先想起的是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
而不是去鄰居家搶,“悲天憫人”是浸潤在骨子裡的傳統。 即便如今大唐水師以強橫姿態橫行大洋,番邦蠻胡在橫刀之下猶如牲畜不堪一擊,也始終不曾做下屠其民、佔其國的禽獸勾當,即便遭受荼毒最深的倭國,
也只是挑起其本土之上兩大族羣的對峙,進而從中獲利。 幾千年的“禮儀之邦”讓唐人知曉什麼是“禮義廉恥”,明白這是人之所以區分於禽獸的本質,讓他們依仗武力去肆無忌憚的掠奪、屠殺,這很難做到,每個人
都會心生牴觸,認爲那是禽獸行徑。
說到底,唐人懂得什麼叫做“是非對錯”,即便有些事情不得不做,起碼知道那是錯的,會悔過、以後會改。
而不是將掠奪、屠殺、恃強凌弱視爲理所當然。 唐軍不打算強佔呂宋的土地,也不會無緣無故屠殺呂宋的土著,之所以用“購買”“租賃”等等藉口,只不過是以防萬一,要爲了若干年以後不可知的局勢做出
一個備註,留下一個“名正言順”的口實,如此而已。
大唐幅員遼闊,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華服之美謂之華,誰看得上這些野人的土地?
所需者不過是物產而已,完全可以通過商業手段獲取,而不是野蠻的殺戮與掠奪。
…… 不久,“伊洛人”的酋長氣喘吁吁的趕到,大半夜是呂宋最爲清涼的時候,這位酋長卻跑得大汗淋漓,進到中軍帳後戰戰兢兢,小心翼翼的鞠躬施禮,用蹩腳
的漢語問候:“諸位將軍安好,不知將在下召見而來,所謂何故?”
一眼看到勒庫姆這個本應在城池之內安睡的傢伙出現在這裡,就下意識的覺得不會是什麼好事,心中惴惴,很是惶恐。 習君買笑吟吟道:“是勒庫姆酋長想到了一件兩全其美之事,所以將您請到此處,大家一同商議一下看看是否可行,放心,唐人素來講究你情我願、童受無欺
,酋長只需做出決斷,無需擔憂唐人會事後報復,根本沒那個必要。”
擺擺手,讓勒庫姆將他所獻之“策略”親自給“伊洛人”酋長說一遍。
勒庫姆無可奈何,只能硬着頭皮將自己獻給唐人的策略詳細說了……
“伊洛人”酋長怒目圓瞪,若非唐人在場,恨不能一口一口將勒庫姆咬碎了吞下肚!
世間豈能有如此卑鄙惡毒之人?!
“伊洛人”世代種植稻米爲生,在與唐人的交易之中佔了極大好處,隱隱有超越“他加祿人”之趨勢,結果現在被勒庫姆一個毒計便陷害得痛不欲生。
失去了這樣一塊適合種植稻米的土地,“伊洛人”何以爲生?
此消彼長之下,用不了幾年,“伊洛人”就得淪爲“他加祿人”的奴隸……
習君買與楊胄饒有興致的看着兩人,感受到“伊洛人”酋長憤怒的目光,兩人都笑起來。 縱然大唐軍隊天下無敵,可是遠渡重洋抵達呂宋這樣的島嶼需要長時間航行,氣候、地形、水土等等都會制約唐軍的戰鬥力,弄不好就是一場曠日持久的遊
擊戰,得不償失。
只有本土的族羣之間彼此敵視,大唐才能左右逢源、安安穩穩的在這裡經商、種地、採礦,而不是耗費龐大的人力物力與這些土著作戰。
“伊洛人”酋長顯然不是個衝動魯莽之輩,雖然心底恨得要死,卻也知道首要之務是如何答覆唐人,而不是找“他加祿人”算賬。 土著也不都是笨蛋,這位酋長腦子轉了幾圈,忽然做出一個出人意料的舉動,他五體投地匍匐在習君買腳下,言辭懇切:“‘伊洛人’世代農耕,最是嚮往華夏文明,願意舉族上下爲唐人效力,所有耕作所得之糧食,除去留下足夠食用之外,全部無償獻給唐人。而‘伊洛人’的條件唯有一個,希望大唐能夠給與忠誠的‘伊
洛人’一個成爲唐人的機會。”
滿座皆驚。
楊胄吃驚的看着匍匐在地的“伊洛人”酋長,區區呂宋土著,也敢妄想成爲唐人?
不過若是“伊洛人”當真能夠爲大唐在呂宋耕種稻米,區區一個大唐戶籍,倒也不是不行……
習君買撫摸着下頜的胡茬,沉吟不語,顯然也在思慮是否可行。
勒庫姆在震驚錯愕之後,馬上醒悟過來,大聲喝叱道:“混賬!大唐天下之中、錦繡之國,豈是吾等化外番邦、野蠻胡夷人可以覬覦?”
他是真的怕了,如果唐人真的接受“伊洛人”可以成爲唐人,那麼他們就是一家人了,到時候聯起手來,“他加祿人”這個“外人”哪裡還有活路?
都說“伊洛人”勤勞淳樸,簡直都是瞎了眼啊,瞧瞧眼前這個傢伙是何等之奸詐?
習君買沉吟稍許,在“伊洛人”酋長充滿期待的眼神之下緩緩搖頭:“茲事體大,豈是我一個將軍可以決斷?我縱然此刻答允了你,也不過是欺騙你罷了。”
“伊洛人”酋長的眼神快速黯淡下去,難道真的要舉族淪爲奴隸嗎?
勒庫姆卻大大的鬆了口氣,他真的害怕唐人答允下來,那樣一來“他加祿人”就危險了。 然而未等他徹底放心,就聽到習君買續道:“……事關大唐戶籍,需要朝堂之上做出決斷才行,我會將此事寫入文牘,據實上報,等候中樞的決定。不過依我看來,‘伊洛人’舉族加入大唐戶籍是肯定不行的,大唐戶籍之難得普天之下皆有所聞,長安城內數以萬計的胡人哪一個不是做夢都想成爲唐人?不過若是對待那
些對大唐有着特殊貢獻的胡人,或許可以網開一面。” 事實上如今中樞早已有了這方面的討論,大唐如日中天、威服四海,普天之下的胡人對大唐充滿嚮往,殫精竭慮尋找一切方法希望成爲一個真正的唐人、享
受唐人的待遇,這早已成爲一個社會現象,容不得中樞不重視。
但爭論很是激烈。 一方面認爲大唐至高無上,唐人戶籍不可授予胡人,以免亂象紛呈有人從中牟利,另一方面則認爲大唐如今乃天下之中,若能吸引那些才能卓著、或者對大
唐有卓越貢獻之輩加入大唐獲取唐人戶籍,對於吸納普天之下的人才有着極大的促進作用。
將好的人才都吸納過來,別國就少一個人才,此消彼長之下,大唐自然長盛不衰,別國拿什麼與大唐抗衡?
況且也不是沒有胡人成爲唐人的先例,諸如阿史那思摩、阿史那忠、執失思力等等都是胡人,如今各個封爵拜將、地位崇高。 “伊洛人”酋長絕處逢生,歡喜得涕淚橫流,眼珠子都紅了:“請將軍放心,自今而後,每一個‘伊洛人’都將以唐人自居,努力爲大唐做出卓越貢獻,也希望唐
人能夠將‘伊洛人’視爲家人,相親相愛,永不背叛!”
沒有土地又能怎樣?
種植的稻米無償獻給大唐又怎樣?
只要能夠攀上大唐這個盟友,“伊洛人”的子子孫孫就算是有了最爲堅硬的靠山,“他加祿人”也好,“比科爾人”也罷,誰還敢恣意凌虐“伊洛人”?
甚至可以暢想有朝一日,“伊洛人”在唐人的幫助之下統一呂宋,將“他加祿人”“比科爾人”甚至“末羅俞人”踩在腳下,讓他們世世代代爲奴爲婢…… 勒庫姆面如土色,發現大事不妙,原本是來釜底抽薪將“伊洛人”打入萬劫不復之深淵,怎地轉眼之間“伊洛人”卻攀上了唐人這個高枝兒,局勢反而對自己極
爲不利?
這可不行!
他急中生智,連忙問道:“既然‘伊洛人’可以成爲唐人,卻不知‘他加祿人’是否也可以?”
習君買道:“自然一視同仁。” 勒庫姆先是大喜,旋即擔憂,“伊洛人”會種植稻米,這是大唐亟需的東西,可“他加祿人”祖祖輩輩都是好吃懶做,憑藉佔據馬尼拉灣這樣一個天府之地物產
豐富還不事生產,什麼都不會,沒有一技之長啊!
想了想,他拍着胸脯保證道:“大唐在呂宋採伐也好、開礦也罷,‘他加祿人’願效犬馬之勞!” 開礦是一件極其勞苦之事,需要用人命去填的,唐人金貴,豈能從本土運送勞工遠渡重洋而來白白送死?雖然“他加祿人”的人口也不多,可那些低賤的奴隸
若是能將性命用在討好大唐、獲取大唐戶籍之上,也算是死得其所了!
…… 新的協議很快簽署完畢,“伊洛人”受大唐之僱傭種植稻米,“他加祿人”則出人出力幫助大唐採伐巨木、開鑿礦藏,而大唐則要在兩個部落之中對錶現傑出、
貢獻巨大之人予以“大唐戶籍”的之獎勵。
三方各取所需,皆大歡喜。 卻下意識的將呂宋島上另外一個族羣“比科爾人”排除在外,可以想見,等待“比科爾人”的必然是排擠與壓迫,因爲對於大唐來說,在“他加祿人”與“伊洛人”
之間左右逢源、取得平衡已經是最佳策略,多一個“比科爾人”則會使得局面過於混亂,不易掌控。 既然是多餘的,“比科爾人”的下場已經註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