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八十八章 雨夜拉攏

承天門隆隆的震天雷轟鳴清晰傳來,玄武門上下劍拔弩張、嚴陣以待,有風吹過,豆大的雨點從天而降,夜幕之中升騰起一陣水霧。

悽風冷雨,戰況激烈。

房俊頂盔貫甲策騎佇立在玄武門下風雨之中,任憑冰涼的雨水打溼戰袍,依舊穩穩端坐巍然不動。在他身後,數千親兵、精銳陣列嚴整、殺氣騰騰,雨水打遍全身仍不爲所動,眼神銳利、握緊刀槍。

玄武門一側的角門從內打開,幾騎疾馳而來,到得房俊身前站定,爲首一人頂盔貫甲、兜鍪下雙眉花白、方臉長鬚,坐在馬背上依舊身形魁梧,正是虢國公張士貴。

身後跟隨的幾名兵卒撐起一柄寬大的黑色華蓋,將漫天風雨遮擋。

“華蓋”不僅僅帝王御用之物,大將軍亦可,“將兵爲上將軍,建華蓋,立鬥獻”,“出從華蓋,入侍輦轂”,只不過皇帝御用乃是明黃色,將軍勳貴所用只能裝飾雜色……

房俊於馬背上抱拳,笑道:“風雨如磐,虢國公這是坐不住了,唯恐在下興兵侵犯玄武門,所以這才前來試圖規勸在下回心轉意,懸崖勒馬?”

玄武門乃太極宮門戶,眼下局勢此等危厄,身負守備玄武門之責的張士貴不敢有一絲一毫的懈怠,即便似房俊這等太子心腹,也不敢輕易任其入宮,否則此時便應該是張士貴邀請房俊入玄武門登上城樓品茗聽雨,而不是自己出門與房俊一起站在風雨之下……

張士貴面容冷峻,哼了一聲:“這種事是能拿來說笑的?不成體統。”

他輩份高、資歷深,對房俊又多有照拂,否則若是換了其他開國勳貴,還真沒有幾人能夠以這般語氣同房俊說話。

說到底,今時今日的房俊,早已讓這些從龍勳臣以平輩相待,不敢有絲毫輕慢懈怠。

未等房俊回話,張士貴擡眼看了看漫天風雨,沉聲道:“如此做法,值得麼?”

沒頭沒腦的一句話,但房俊明白其中之意。

略微沉默一下,房俊輕嘆一聲,道:“魚與熊掌,豈能兼得?如此曠世良機正好可以消滅帝國頑疾沉痾,剔除依附於帝國肌體上的毒瘤,爲此擔上一些風險是值得的。”

身入大唐,這些年與整個帝國休慼與共,令他有一種沉重的使命感,願意拼儘自己的努力,使得大唐擺脫最深層的隱患。如此,固然不會使得大唐千秋萬世、永不沉淪,但最起碼不至於重蹈覆轍,走上歷史那一條老路。

唐末亂世,五代十國,將近百年的紛紜戰亂幾乎耗盡了這個民族的最後一絲勇武之氣。後繼之宋雖然終結亂世、天下一統,但除去其“崇文抑武”的國策之外,五代亂世的遺毒卻是最爲深層的影響。

天下人對於武人掌權的後果實在是膽戰心驚、深惡痛絕,絕不願那一幕重演……

終究卻是矯枉過正了,武人掌權的確會帶來天下動盪、殺戮紛紜,但若是一味的崇文抑武,卻等於敲斷了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脊樑,當武人不能獲取相應之地位、權力,後果自然便是戰力傾頹、軍心浮蕩,即便再多的軍隊也難以樹立起“攻必克、戰必勝”的絕對信念。

而後,天下板蕩、帝國崩頹,靖康之恥、神州陸沉……直至洪武皇帝於草芥之中奮殺而起,驅除韃虜復我中華,神州大地已經在蠻族鐵騎之下苟延殘喘了百餘年,天下腥羶、民如豚犬,文化幾近斷絕。

然而即便是號稱“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大明,其崇文抑武之決絕,比之兩宋亦是不遑多讓。

唐亡之遺毒,爲害甚遠……

大唐不是不可以亡,封建集權統治之下,沒有任何一個王朝會擺脫興旺死絕之命運。帝國崛起、經濟發展、文化鼎盛、土地兼併、民不聊生、政權動盪、民怨沸騰、轟然倒塌、另一個王朝於廢墟之中拔地而起……神州大地、華夏文明便是在這樣一個無法擺脫的宿命之中動盪更迭、循環往復。

但大唐不能在強枝弱幹、軍閥遍地的時候亡國,一旦集權轟然倒塌,各地軍閥割據天下,亂世降臨,很難有一個人挺身而出掃蕩各路豪雄,將天下重歸一統。

張士貴只是一個武將,沒有那麼深遠的戰略目光,他想的是比較表層的隱患:“或許你的想法是爲國爲民、爲了李唐江山,但太子未必這麼想。”

人都是自私的,沒人例外。

對於太子來說,再是宏大之志向、再是輝煌之未來,也不如眼前穩穩當當擊潰叛軍、順利登基來的重要。

因爲如果不能擊潰叛軍、登基爲帝,所有的一切都會立即煙消雲散、轟然崩塌……命都沒了,你還跟我說什麼理想跟未來呢?

房俊看着張士貴,脣角一挑,意味深長道:“虢國公到底站在哪一邊?”

張士貴將目光從雨幕之中收回,看了房俊一眼,與其四目相對,緩緩道:“老夫追隨陛下半生,在陛下麾下出生入死、建功立業,自然永遠站在陛下一邊,皇命所在,死不旋踵。”

眼下,李二陛下駕崩的消息仍未發佈,儘管所有人都在猜測陛下已經殯天,但一日未能得到朝廷之認可,便一日不能將其宣之於口。所以此等情形之下,李二陛下依舊是大唐之主,張士貴這番話語半點瑕疵也無。

然而事實卻是,誰都知道陛下已經殯天……那麼張士貴這番話的真實含義,便頗爲耐人尋味。

房俊換了一個角度,重新提問:“虢國公征戰半生、經驗豐富,認爲當下之局勢,東宮可有勝算?”

或許是夜幕之中風雨之下,也或許是左近無人不虞話題外泄,張士貴坦然道:“勝敗之重點,在於駐守潼關之李勣,東宮說了不算,關隴說了更不算。因爲雙方如論那一個最終勝出,都要仰望李勣的臉色李勣若想‘匡扶濟世’,關隴便是謀逆篡位,李勣若想‘撥亂反正’,東宮便是死有餘辜……所以,此刻東宮與關隴打生打死,又有什麼意義呢?”

一臉唏噓之色,好似認爲唯有“和談”纔是消弭兵災的最好辦法,如今放棄和談生死相搏,何其蠢也……

房俊卻不會被他的表情所誤導,耳畔雨聲如驟,大風漫卷雨滴揮舞潑灑,頭頂的華蓋也在風雨之中搖搖欲墜,沉聲道:“虢國公何必欺我?即便是李勣,也是說了不算的。”

“轟!”

一聲春雷在九天之外炸響,餘威震震,一道樹杈一般的閃電劃開夜幕連接天地,一瞬間照亮四野。

張士貴瞪大雙眼,難掩震駭之色,失聲道:“你說什麼?”

房俊面帶淺笑,似乎一切盡在掌握:“我說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虢國公要謹記自己的職責與本分,你效忠的不是某一個人,而是這李唐江山、是這億兆黎庶!太子之所在,乃是江山穩固之根基,若東宮覆亡、太子身隕,意味着大唐之正統傳承不在,其後患之嚴重極甚,有唐一朝,帝位傳承將會伴隨着腥風血雨,直至每一次的帝位更迭耗盡了這個帝國的最後一分元氣,於殘垣斷瓦之中轟然倒塌,天下黎民陷於水深火熱……虢國公是要將這天下推入這般生靈塗炭之境地,還是力挽狂瀾、扭轉乾坤?”

張士貴面容冷硬,心中卻早已洪水滔天!

他到底是怎麼知道的?

他還知道些什麼?

但是這話問不出口,只要問出來,就意味着自己承認了房俊的所有猜測……畢竟,房俊也只能將這些當作猜測。

張士貴目露精光,整個人猶如獵豹一般在馬背上氣勢全開,緊緊盯着房俊,一字字問道:“越國公此番言語,到底想要說什麼?”

第4296章 再次加價第4560章 斷然拒絕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 敲山震虎第一百二十七章 提親第兩千七十三章 所爲何來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兵分兩路第三百七十八章 消除危機第六百六十八章 帝國經濟體系第二百三十章 公主第七百五十一章 險被識破第七百四十九章 貪婪是罪第二百二十七章 廷議(下)第九百五十章 危機潛伏第一百五十二章 這是房俊的佈局?第八百八十三章 出海第一千六百八十五章 壞水兒第四百五十五章 言外之意第七百七十六章 忠臣第二百三十五章 蝦夷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踏破長安!第一千兩百七十章 畫風不對第一千九百六十章 戰局焦灼第一千兩百五十四章 得罪人多了才安全第一千五百零四章 眼線內應第一千兩百一十八章 老謀深算第一千四百六十章 糧食哪兒去了?(上)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入城覆命第一千兩百四十四章 聯合抵制第4301章 家國天下第一百八十七章 孔子曰第三千一百四十章 萬事俱備第五百一十四章 初戰告捷(上)第一千兩百八十章 罵人專揭短第二百一十八章 賞賜第一千七百四十七章 謀求呂宋(續)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 挑撥離間第九百三十六章 局勢明朗第4542章 年前履任第八十章 品鑑會(上)第六百九十六章 撞碎它!第五百九十六章 交流第一千八百一十八章 人質齊王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厚顏無恥第三十七章 喪家之犬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 人才匱乏第六百九十六章 東宮班底第一百六十四章 君子藏器於身第二百零四章 監工第四百二十五章 隔閡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 利益紛爭第三千三十六章 政見第一千四百零八章 網開一面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春耕第一千七百七十二章 栽贓嫁禍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 一觸即發第六百四十章 青樓詛咒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孤之驃騎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 今日浪打我翻身第一千一百七十四 識時務者第八百五十章 你的上帝管不到我【求月票】第一千六百九十七章 李靖覲見第五十二章 二哥有些不同了第一千兩百零四章 轉機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恣意殺戮第一千九百六十八章 權力分配第九百五十八章 狂攻不止第二百六十四章 挖坑第一千七百七十六章 隋兵俘虜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冷嘲熱諷第九百六十三章 閨女,離房二遠點!第七百零三章 面授機宜第一百二十五章 房俊的刀(中)第八百一十五章 驚弓之鳥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 親情第二百九十四章 局勢不明第七百五十七章 尉遲二少第一千七百七十章 王氏之憤怒第一千七百六十四章 紫山要塞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 做得好!第九百六十一章 身臨險地第一千八百五十三章 有恃無恐第一千七百二十八章 貼身之物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房俊,我要和你生寶寶!第三百八十六章 安西都護(下)第三千一百三十八章 心有懷疑第一百四十三章 劉洎的機會第二百八十章 太子的變化(上)第六百五十章 隔岸觀火第九百九十三章 左右權衡第五十九章 聯合抵制第4672章 皇帝信用第4625章 接管鹽場第一千七百八十七章 當世大儒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溫情第一百二十九章 父子綢繆第一千兩百一十四章 私下密謀第4581章 出爾反爾第九百九十五章 攻敵之必救第三千二十一章 驚變(下)第4280章 爲君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