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九十七章 李勣謀算

英國公李勣派人前來?

廳內諸人先是面面相覷,繼而不約而同緊張起來,心臟瞬間繃緊。

難不成是李勣終於要亮明立場了?

沉默少頃,長孫無忌沉聲道:“將人請進來。”

“喏。”

書吏退去,須臾,一員英姿筆挺的青年武將大步而入,先是朝長孫無忌見禮:“末將李元道,見過趙國公。”

繼而又向在座一衆關隴大佬施禮:“見過諸位尊長。”

衆人齊齊頷首。

長孫無忌擺擺手,溫言道:“毋須多禮,不知英國公派你前來,所爲何事?”

李元道站在廳中,雙腳微微分開,一衆大佬環伺之下面不改色,鎮定自若道:“大帥有令,如今時值春耕,關中卻一片蕭條、烽火連天,故而將會開放潼關,引關外流民入關中,由官府予以疏導、安置,協助關中百姓進行春耕。民以食爲天,若耽擱春耕,致使田園荒廢、餓殍遍地,天下之怨也。”

廳內諸人紛紛精神一振。

春耕?

關李勣屁事!

那廝雖然是宰輔之首,但是自從上位那一日起,根本不理朝政,將一應權力盡皆下發,諸多朝政事務皆由三省六部實質辦理。遇有需請示之事,上報李勣,李勣轉手呈遞李二陛下定奪,再將批奏下發三省六部,一切尊奉皇帝旨意行事。

可以說,古往今來他這個宰輔之首當得最爲輕鬆,說是不攬權,實則不願蹚進李二陛下削弱打壓門閥這趟渾水……

如今統轄數十萬大軍駐留潼關,距離長安近在咫尺卻不肯回京,反倒擔憂起民生來了?

所以,這番話語必定另有深意。

長孫無忌略作沉吟,不答,反問道:“英國公駐留潼關,可以封鎖關隘,只許進、不許出?”

爲何東宮與關隴對於李勣之立場摸不清?

就是因爲李勣引大軍迴歸關中之後,馬上駐守潼關,隔絕內外。偏偏又准許關外各地的門閥軍隊進入關中,看似對關隴暗中支持,卻又不準關內有一人一馬出關……

李元道淡然道:“關中兵變,大戰練練,潰兵無數。大帥之所以封鎖關隘不準一兵一卒出關,是爲了避免亂兵出關之後擄掠地方、危害百姓。既然仗在關中打,那麼潰兵便統統留在關中好了。”

長孫無忌又問:“英國公打算何時回京?”

李元道搖頭:“大帥運籌帷幄,吾等哪裡知曉?”

頓了一頓,又道:“或許明日,或許現在,一切皆取決於大帥之決斷。”

……

待到李元道走後,長孫無忌命人重新沏了新茶,呷了一口,環視衆人道:“諸位如何看法?”

宇文士及婆娑着茶杯,蹙眉道:“准許關外流民入關……是否實在暗示吾等,可以再度從各地門閥手中借兵,他不會阻攔?”

賀蘭淹道:“那就是支持咱們咯?”

“哪會那麼簡單?”獨孤覽搖搖頭,道:“李勣此人看似不爭權、不奪利,實則胸有溝壑、謀略深遠,最是不好相與,即便他明確表態支持咱們關隴,亦要多加小心,謹防其使詐,更何況這等含糊之言?”

茲事體大,攸關關隴之生死,誰也不敢隨意視之。

然而李勣就只是派人送來這麼莫名其妙的一番話語,着實讓人摸不着頭腦……

一直沒怎麼發言的令狐德棻開口道:“依我看,李勣還是輕響於咱們的。”

諸人一齊看向他,賀蘭淹問道:“季馨兄何出此言?”

令狐德棻道:“身在廟堂也好,遠在江湖也罷,人生在世,總是難逃一個‘利’字,正所謂‘人爲財死,鳥爲食亡’,古今如是。如若李勣傾向於東宮太子,他能夠得到什麼好處?今時今日,李勣已經是宰輔之首,位極人臣,官職、爵位達到巔峰,他在東宮立下再多的功勞,也不可能再有擢升。而太子登基之後,奉行的還是陛下那一套削弱門閥、扶持寒門的國策,此亦是吾等甘冒奇險施行兵諫之原因所在。關隴如此,李勣身後的山東世家亦是如此。”

說到此處,他頓了一頓,呷了口茶水,或許這兩年幽居府邸潛心著書的確令他眼界洞開,精神境界有所提升,言語之中頗有一種篤定堅信、指點江山之慨:“反過來說,儘管山東世家曾經被咱們排擠出朝堂,但咱們的利益與山東世家的利益是一致的。今日咱們關隴在位,明日或許便是山東世家上位,可一旦太子登基,所有的世家門閥全部完蛋。李勣本身或許無慾無求,可他身後的山東世家豈能眼瞅着陛下駕崩之後太子順利登基?”

子兩漢以降,世家門閥漸趨形成,權勢滔天,時常左右朝局。及至關隴自代北興起,以軍鎮起家,相互聯結、彼此幫扶,將朝政大權盡數攫取,興一國、滅一國,主導着天下大勢。

世家門閥的勢力發展之今日,早已滲透至朝野方方面面,沒有誰是真正能夠脫離門閥從而身居高位。

再是驚才絕豔之人傑,也不可能毫無根基的在門閥壟斷政治資源的情況之下崛起,即便是號稱“門閥乃帝國痼疾”的房俊,若無山東世家、江南士族之默許,又豈能有今日?

李勣亦然。

宇文士及頷首附和:“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咱們於長安起事,猛攻東宮,‘廢黜太子撥亂反正’的口號響徹天下,當時,率軍自遼東回京的李勣卻沿途拖沓,遲遲未能率領大軍回京自持太子……太子心中,豈能沒有芥蒂?今時今日,迫於時局或許忍氣吞聲,一旦太子順利登基,豈能不對李勣予以清算?所以,李勣與其支持東宮,還不如跟咱們一樣另立太子。”

令狐德棻撫掌道:“正是如此!李勣之所以遲遲不歸,引數十萬大軍於潼關坐視長安戰亂,就是想要等着咱們覆亡東宮,另立太子之後,他再率軍回京,一舉定鼎大局!新任太子雖然是咱們扶立,但其心中未必沒有身爲傀儡之牴觸,一旦李勣回京,且表態予以支持,新任太子豈能不欣喜若狂的投奔過去?不僅僅是李勣兵多將廣、實力雄厚,而且李勣是出了名的不攬權,哪個皇帝不想要這樣的宰輔?”

他越說越是亢奮,似乎已經將李勣的心思摸得清清楚楚:“最最重要的是,到那個時候東宮已經覆亡,懸在世家門閥頭頂上的利劍已經不在,李勣以及其身後山東世家的利益得到保障,而覆亡東宮這等惡名卻由咱們關隴門閥揹負,與他全無半點干係!”

經由他這麼一番分析,諸人都連連頷首,覺得大有道理,同時看透了李勣的謀算,紛紛倒吸一口涼氣。

賀蘭淹瞪大眼睛,罵道:“娘咧!這徐懋功也太過陰險了吧?明擺着既想當表子,還要立牌坊啊!”

將覆亡東宮、殘害太子之罪責盡皆推給關隴門閥,讓關隴門閥去承受天下百姓以及後世子孫之罵名,好處卻讓李勣一個人吃得乾乾淨淨。

如果令狐德棻這一番分析便是事實,那麼李勣之陰險已經超出了大家的預料,待到儲君易位、新君登基,便是關隴門閥淡出朝堂、山東世家入主朝堂之時!

也難怪賀蘭淹氣憤填膺,關隴辛辛苦苦損失巨大所攫取之利益,一轉眼的功夫便被李勣兵不血刃的奪走,擱誰也不願意啊!

然而再是氣憤也無用,如今李勣手握數十萬大軍陳兵潼關,但凡關隴敢露出一絲半點不與其合作的態度,李勣便會倒向東宮,甚至乾脆殺回長安,另立太子,扶爲新皇……

說到底,李勣手裡的軍隊足以支撐他的任何野心,只要他想幹,誰也阻攔不了。

宇文士及發現長孫無忌面色陰沉,良久未發一言,好奇問道:“輔機是否認可這等猜測?”

第4671章 當仁不讓第九百九十八章 攻城大戰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 少府監與狗,不得入內(下)第五百七十三章 上官儀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 會師第三千九十九章 門閥私軍第六百七十二章 世襲刺史第一千八百九十九章 做錯事要認,捱打要立正!第一千四百零七章 權力集中第一千五百五十一章 撲朔迷離第三千一百三十一章 勾心鬥角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不許碰你媳婦兒!第五百零九章 爲官之道第八百二十四章 熱鍋螞蟻第七百七十四章 心有所憂第4535章 關中風雪第四十三章 出城(上)第九百七十七章 貓崽子第四百五十章 父子之間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脅迫人質第一千八百八十五章 觀念之爭第一千兩百三十五章 你不吃,我吃第一千九百二十二章 網開一面第一千七百八十章 阿倍比羅夫第一千六百四十四章 少年志氣第六百一十五章 閒情逸致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 沆瀣一氣第一千八百八十五章 箭在弦上第三千一百四十章 萬事俱備第四百六十三章 御前對質(上)第五百五十五章 欲加之罪第4570章 以退爲進第十一章 野心勃勃第八百二十六章 共富貴【求月票】第一千兩百六十九章 一隻出頭鳥第八百三十章 倒黴的侯賽因第一千八百九十三章 王府藏嬌第一千八百五十五章 步步緊逼第三千一百三十八章 岌岌可危第九百四十七章 情烈似火第4623章 水師渡河第四百五十二章 心有疑慮第一千七百一十七章 敗家敗出新境界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 逼迫第一百三十一章 打劫(上)第兩千一十九章 左右逢源第六百七十四章 飲鴆止渴第一千兩百九十二章 張亮投誠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 竹槓敲響,黃金萬兩(下)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 岳母見女婿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 自取其辱第兩千九十二章 社會變革第兩千零四章 蘇氏疑惑第七百九十七章 賊人蹤跡第六十四章 萌動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 涇陽第三百五十七章 未來科技第一千三百七十章 敲打第一千八百八十六章 藥效發作第一千八百四十六章 捅了簍子第一千九百三十一章 南榜北榜第一千兩百八十七章 吃貨與詩(上)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 兩個神童第一千六百章 李二的病痛第一千八百六十章 薛大傻子第一千九百一十二章 君權危機第七十七章 有人喜,有人憂第三百二十八章 差使第九十六章 轟動長安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生擒活捉第一千八百七十五章 表露心聲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炮擊第一千兩百七十八章 你是驢麼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 疾風驟雨(續)第4292章 崔氏私兵第一千六百九十一章 暴卒而亡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 勝敗人心第兩千零六章 殺俘不詳第八十三章 誠意第一千八百二十七章 安氏自救第一千九百四十四章 誰彈劾我,誰就該死第九百六十八章 君臣,父子(上)第三百六十四章 增設道學第一千五百八十六章 弔唁第三百三十章 據理力爭第三百五十五章 典禮見聞第4268章 開成獻降第一千六百六十五章 末日將至第九百零八章 事態嚴重第五百九十六章 交流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心存戒備第一百三十二章 消弭第七百四十八章 引蛇出洞第四百二十章 不速之客第三千一十九章 局勢緊迫第四百七十八章 給你挖個坑(下)第六百一十六章 長安來人第七百七十七章 揚帆出海第八百零五章 貌合神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