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 局勢緊張

隨着長孫無忌怒氣外放,偏廳內氣氛壓抑,猶如暴雨降至,連帶着外頭正堂內忙碌的書吏們也覺察到緊張,遂放緩腳步,降低音量,儘量不打擾偏廳內的大佬們……

偏聽內,諸人看着暴怒的長孫無忌,只覺得頭皮發麻。

自隋末開始,長孫無忌便成爲關隴門閥事實上的領袖,一言九鼎、無人不遵,及至大唐初立,關隴門閥在長孫無忌的帶領之下投靠秦王府,而後又發動玄武門之變助李二陛下逆而奪取,登上皇位,使得關隴門閥得到豐厚回報,長孫無忌的威望早已無人撼動。

二十年來形成的威嚴早已根深蒂固,發自內心的敬畏。

更何況,眼下長孫無忌主持發動兵諫,關隴各家的家底盡在其手中掌握,一榮俱榮之同時,也等於被其掌控命脈……

即便是早有決裂之心的令狐德棻、獨孤覽之輩,此刻也感覺頗爲驚懼。與長孫無忌相交了一輩子,深知其城府深沉之性格,此刻卻一反常態怒不可遏,可見其心中怒氣何等熾盛。

令狐德棻勸了一句,緊接着獨孤覽也說道:“值此非常時刻,自當內外一心、團結一致,不能相互猜忌、彼此防備。有些人或許考慮不夠周詳,也或許心中另有他想,但關隴同氣連枝,縱有不諧,亦應予以包容。一切,當以大局爲重。”

再是不願與關隴門閥同流合污,卻也不能眼見聯盟了百餘年的各家陷入內鬥,能否廢黜東宮他不在乎,是否擁立李祐他也不在乎,可一旦長孫無忌發了瘋誓要報復背地裡背叛他的人,則很可能不管不顧破罐子破摔,在關隴內部掀起一陣腥風血雨。

到那個時候,誰也別想置身事外……

長孫無忌面上怒氣漸漸隱去,不過依舊一片陰鬱,緩緩頷首,一字字道:“就是這句話,關隴門閥同氣連枝,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誰若是膽敢做出吃裡扒外甚至背後捅刀之舉,莫怪老夫翻臉無情!”

令狐德棻長嘆一聲,與獨孤覽對視一眼,兩人皆微微搖頭。

此番遠在孟津渡的兵變非但並未成功,反而使得東征大軍之中的關隴兵卒損失無數,尤其是那些關隴出身的將校之損失,更是令關隴門閥痛徹心脾。然而影響不至於東征大軍之中,連帶着關中這邊亦受到牽連,那些人私底下密謀起事,卻將長孫無忌這個關隴領袖排斥於外,不僅徹底激起長孫無忌的怒火,反倒將他們這些不願參預兵諫之門閥裹挾其中。

真真時也命也,萬般不由己……

*****

東宮接到孟津渡兵變之消息,較之長孫無忌晚了一些,畢竟關隴軍隊幾乎完全佔據了由長安直至潼關這片區域,隔絕消息、阻塞交通。不過關隴門閥也並非鐵板一塊,其中預留後手、左右逢源者大有人在,況且眼下河東、河西的門閥軍隊盡皆蝟集於關中,想要隔絕東宮與外界的聯絡愈發不易。

說到底,如今交戰雙方之間牽扯太多,彼此糾葛難解,其間並無生死仇敵。或許眼下這慘烈的一仗打完,大家回家洗洗漱漱換套衣服,依舊摒棄前嫌、同朝爲官……

“這英國公心中到底如何想法?”

雖然近些時日李承乾覺得自己修爲大增,固然做不到生死等閒之事,卻也能夠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但是引兵於外的李績便好似他的心魔,每每思之,便肝火鬱結、夜不能寐。

這樣一支數十萬人的軍隊孤懸於外,誰的號令也不聽,誰也不知其究竟有着何等傾向,實在是令人頭痛……

看着有些煩躁的太子殿下,李靖安撫道:“殿下毋須擔憂,雖然英國公之傾向暫且未知,但只看其在軍中關隴兵卒欲起事之前以雷霆手段予以鎮壓,便可知最起碼不是傾向於關隴。如此,壓力便落在關隴一邊,勢必使其深受打擊,軍心不穩。”

一直以來,數十萬東征大軍之動向受到天下矚目,其傾向將會完全左右當下長安局勢之發展。如今李績陡然之間鎮壓軍中關隴兵卒,也算是一個不算明確的傾向,最起碼也是對關隴存在不滿的。

李承乾頷首,想了想,問道:“若是如此,可否再發動一次突襲,趁着叛軍軍心不穩予以打擊?”

一旁的蕭瑀當即搖頭,道:“萬萬不可!東征大軍之中關隴兵卒意欲起事卻最終失敗,幾乎給予叛軍當頭一棒,關隴各家都心驚膽戰,唯恐李績從此徹底倒向咱們。若是此刻再給予叛軍重創,反而會讓叛軍覺得末路將近,促使其不擇手段瘋狂反攻,深知毀掉整座長安城。”

一旦關隴覺得此戰已無勝算,便再不會保持克制,甚至會裹挾整個長安城的居民向太極宮發動猛攻。如今皇城已然遍地瓦礫,太極宮也毀掉一半,若是整個長安城都被戰火毀掉,百萬黎庶遭受戰火荼毒,那將是怎樣的巨大損失?

作爲帝國中心,天下第一大都城若是毀掉,大唐未來三十年都未必能夠恢復元氣。

代價實在是太大了……

李承乾悶聲無語,只覺得心中憋屈。

叛軍一旦陷入絕境可以不管不顧不擇手段,可他李承乾不行!身爲帝國太子,未來國主,豈能將長安黎庶視如豚犬,任其遭受叛軍之屠戮?更別說坐視長安城全部毀於戰火之中,那是萬萬不能的……

正義一方需要考量太多問題,有着太多掣肘,往往坐失良機;而邪惡一方則完全不必顧忌,一切爲了勝利可以不擇手段。

щщщ ¤т tκa n ¤℃o

李靖也道:“李績此次所表現出來的傾向雖然並不明顯,但也有了一絲可能,殿下不妨派人前去聯絡一番,看看李績到底如何說話,再說服一番,也好採取對策。”

李承乾深以爲然:“派誰前去比較合適?”

李績如今幾乎是朝堂第一,在內則爲宰輔之首,在外則掌控着數十萬大軍,地位如日中天,派去說服之人在地位上不能相差太多,更要牽扯深厚,這才能曉之以情、動之以理。

這個人選必須謹慎。

蕭瑀在一旁笑道:“這有何難?人選明擺着,沒人比房二郎更合適。”

李績蹙眉看了蕭瑀一眼,沒作聲。

按說時至今日,房俊已然立下大功數件,於太子心目當中之地位無人能及,堪稱東宮柱石、太子肱骨。爲此,似蕭瑀等人心中未必沒有嫉妒之心,趁機打壓削弱房俊之功勳實爲尋常。眼下卻力薦房俊前去說服李績,難道就不怕房俊當真將李績說服從而站在東宮這一邊,再添一份顯赫功勳?

或者是自己小人之心,低估了蕭瑀這些人的坦蕩胸懷?

李承乾也略作沉吟。此前蕭瑀等人雖然未曾針對房俊,但是聽其話語卻未必沒有針對之意,畢竟若是任由房俊一家獨大無可壓制,對於這些追隨着東宮的臣子必然利益有損。

但是這個時候蕭瑀卻主動推薦房俊前去說服李績,就不怕李績當真徹底投靠東宮?

須知眼下李績的行爲看上去已經有些反對關隴之傾向,其心內未必沒有投靠東宮之心,房俊若是一把火燒準了地方……

蕭瑀見到李承乾沉吟不語,便知其心中所想,遂苦笑道:“殿下明鑑,老臣固然鼠目寸光,貪戀權勢,卻也非是老糊塗。江南士族盡皆投靠東宮,太子之前途便是吾等之身家性命,關鍵時刻豈能利令智昏,做出昏聵之舉?實在是再也無人比房二更適合前去做這個說客。”

李承乾猜不透這個老狐狸說得是真是假,但他也認爲房俊的確合適,便道:“既然如此,那孤便詔令房俊入宮,叮囑一番,命其前去洛陽說服英國公。衛公以爲如何?”

李靖想了想,覺得並沒有什麼不妥,遂頷首道:“老臣認爲可行。”

第一千九百一十三章 軍權旁落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 各懷心思第三千二十一章 驚變(下)第一千零七十章 不死不休第一千兩百九十八章 局勢危急第一千六百七十九章 疑神疑鬼第一百二十八章 搜查第九十五章 盛世?(上)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 擋箭之牌第一百二十三章 緊迫第八百八十二章 事後收尾第一千四百二十四章 分化第二百八十八章 步步不順第六百二十八章 赴宴第一百六十一章 心懷天下第4295章 格局不足第一千兩百零八章 李二落馬第五十六章 追殺第三千零六章 束手無策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太子,你要當心了(下)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玉佩!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又是孫思邈的鍋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 勸諫第五百零五章 欲語還休第4645章 居心叵測第七百八十五章 猛將(第二更,求月票)第五章 愛意第一千九百四十六章 搞錯了?第六百七十六章 挖個坑(下)第一千八百一十八章 皇宮混戰,唐軍無敵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 前方有坑第一千兩百一十四章 私下密謀第十一章 本王就知道……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以命相博第五百五十一章 闔家(上)第一千八百零八章 各有私心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 會師第4591章 東窗事發第六百六十一章 君臣奏對(上)第九百三十章 我生病了(續)第一千六百六十三章 天不假年第一千九百一十二章 瀕臨絕境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丈量天下第4688章 夫妻嫌隙第九百零五章 借題發揮第九百六十四章 處處掣肘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雨夜(七)(爲盟主“親愛的好嗎”加更)第六十八章 人贓俱獲?第七百二十章 山雨欲來(萬字求月票)第一百一十三章 驛站第一千七百五十九章 海盜來襲 (下)第五百一十八章 杜荷訓妻第三百六十五章 小肚雞腸第一千六百八十六章 收集證據第一百四十三章 坑兒子的爹第四百六十六章 風波將起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 破城第一千五百八十七章 李二是個好演員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 妻妾第一百一十九章 人選第一千四百零三章 留有一線第二十八章 直的還是彎的?(下)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大發雷霆第一千七百八十七章 衣冠優孟第四百八十章 青稞酒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焦頭爛額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 送人頭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 功勞你領了,黑鍋貧道背?第二百五十三章 松贊干布的算盤第一千三百章 挖坑第三千一百十八章 援軍抵達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入宮求情第一千七百四十四章 謀求呂宋第九十七章 入城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 坑起來沒完第4273章 龍顏震怒第七百四十九章 貪婪是罪第六百一十章 藝術,需要想象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勝負將分第八百一十二章 鹽場招標(下)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 利益糾葛第4290章 斷尾求生第一千七百九十五章 內有隱情第五百二十一章 九品中正第一千八百二十七章 商稅施行第九百五十七章 齊心協力第一千六百章 李二的病痛第4662章 像姐夫啊第一千九百八十五章 收買房俊第九百四十章 西域的消息第四百九十三章 滿門喜慶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公報私仇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 買橘子?第一千七百六十三章 各懷機心第二百五十八章 我爲鐵狂第五百九十三章 餘波第三千一百零九章 驚雷陣陣第九十九章 綠帽子不止一頂?第一千兩百三十九章 人命大於天第一百八十七章 孔子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