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七章 大勢所趨

房俊正自感慨,卻聽得武媚娘問道:“最近京中氣氛愈發不妥,市裡坊間都在說吐谷渾意欲反叛之事,上上下下憂心忡忡,唯恐吐谷渾起兵攻佔河西,進而威脅關中。朝中除去派崔侍郎前去談和之外,難道就沒有其他的措施防止此事?”

說這話的時候,武媚娘憂心忡忡。

她政治天賦雖未滿級,卻勝過平常人許多,自然明白一旦吐谷渾反叛會帶來何等危機。

可是朝廷上下除去派了崔敦禮前往吐谷渾之外,至今卻並無其他動作,難道就只是將希望押在崔敦禮身上,認爲他能夠搞得定吐谷渾?

這可不是崔敦禮到底有多大能力問題,因爲只要吐谷渾認爲這個時候反叛可以脫離大唐之控制,甚至重現祖先之榮光,那麼他們會不惜一切的起兵反唐,哪怕屍橫遍野也再說不惜。

休說崔敦禮了,就算張儀蘇秦復生,也不可能說服吐谷渾……

房俊喝了口茶水,靠在椅背上,說道:“眼下關中兵力空虛,若能何談自然是上上之選,讓吐谷渾佔些便宜也沒什麼,權衡之計而已。不過殿下已經有了決斷,若是局勢崩壞,便調派左屯衛出京,前往河西屯駐,震懾吐谷渾。”

高陽公主驚詫道:“左屯衛?那太極宮怎麼辦?”

她再是懶得理會朝中事務,卻也知道左右屯衛宿衛玄武門,那是皇宮的保障,一旦左屯衛調離出京,只剩下右屯衛,能不能守得穩太極宮暫且不論,誰能放心讓房俊一個人把守禁宮大門?

都是自家人,雖然事情尚未定奪,卻也沒必要隱瞞,房俊便說道:“太子殿下屆時會搬去興慶宮暫住,由元從禁軍宿衛周全,某麾下的右屯衛會擔負起長安守備之職責。”

高陽公主微微頷首。

如今父皇不在長安,太子若搬去興慶宮,那麼太極宮自然無足輕重,總不會有人衝進去挾持那些個嬪妃和年幼的皇子公主吧?

挾持了也沒用啊……

武媚娘卻蹙眉道:“只怕朝中不會同意。”

“制衡”二字,乃是天下穩固之道。左右屯衛宿衛玄武門,除去兵力雄厚安全無虞之外,更有相互制衡之意,如此才能確保玄武門萬無一失,就算其中之一興兵作亂,亦有另一衛予以鉗制。

可若是將左屯衛調出京師前往河西,只留下右屯衛擔任京師守備,則整個長安城盡落於太子之手,晉王極其擁躉豈能安寢?

勢必會興風作浪,阻撓這個提案。

房俊嘆息一聲,道:“世間之事,本就從無兩全其美之法,成功失敗,都是在鬥爭當中一次一次的較量,直至最終之結果。得與失,成與敗,更不會因爲人的意志而轉移,只要奮力爭取、無愧於心就行了。”

勿怪他心中感慨,自從東征開始,整個大唐帝國便陷入一場波瀾壯闊的歷史長河之中。這其中每一個人的每一個念頭,都有可能左右局勢之發展,沒有人能夠完美掌控。

雄才大略的李二陛下不行,老謀深算的長孫無忌不行,二世爲人的房俊也不行。

再這樣浩浩蕩蕩的大勢之中,每一個人都只是一朵微不足道的浪花,所能做的,也只能是隨波逐流。

然而歷史是有慣性的,一旦局勢不可揣測,前路不可操控,那麼很有可能在某一個點驟然匯入原有歷史之軌跡。到了那個時候,房俊這些年所作所爲縱然不能說是毫無意義,但他的所有努力都將盡付東流。

世家門閥依舊佔據朝堂掌控資源,邊塞軍陣照樣默默發展秣馬厲兵,朝堂依舊因爲各種各樣的勢力鬥爭陷入無休無止的內耗……

直至帝國崩頹,亂世再現。

五代十國,神舟板蕩羣雄混戰,將華夏男兒之銳氣漸漸耗盡,到得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對於武將之限制無以復加,不僅文官凌駕於武將之上,便是連太監都能成爲監軍。

宋、明之亡,實則與國力並無多大幹系。

當一個國家尚武之風不存,從帝王將相至販夫走卒都將文章推崇至極高至地位,文官高高在上,卻將武功貶斥至淤泥之中,“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之思想根深蒂固,豈能不被異族蹂躪,淪爲奴役?

尚武之風,是一個國家的脊樑。

秦漢隋唐爲何威震域外、橫掃羣夷?自與其尚武之風相關。

故而秦漢隋唐亡於內,而宋明亡於外。

慈禧太后那一句“寧爲友邦,不予家奴”成爲後人唾棄恥笑之緣由,然而細細思之,宋、明兩朝固然從未說過這樣的話,甚至對外態度甚爲強硬,但是其國策之實施,豈不與慈禧太后這句話並無二致?

將武將死死的壓住,固然再無“黃袍加身”之虞,國內軍閥絕無反叛之機會,卻給於了外族崛起壯大之契機,終於社稷斷絕、江山破碎……

房俊不容許大唐走上那條軍閥割據、外族入寇的老路,然而眼下之局勢,卻早已非是人力可以從容干預。

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或許便是如此。

再是狂猛的滔天巨浪,又如何能夠更改江河之流向呢?

*****

清晨。

雨後空氣清爽,驕陽當空。

政事堂前,三三兩兩的宰輔、參政們陸續到來,進了堂內,尋到各自的位置坐好,便有書吏用茶杯沏了一壺香茶放在面前的桌案上。

總體來說,政事堂雖然是眼下大唐帝國最高的行政機關,但是平素的作風卻並不嚴謹,規矩比之六部衙門都還少一些。

房俊正與蕭瑀一起走到門口處,便見到後邊岑文本在兩個書吏的攙扶之下,氣喘吁吁的走來。

他連忙迎上去,取代一個書吏攙扶住岑文本左邊手臂,關心道:“景仁公身體欠佳,不妨在家多多靜養,無需每日裡都要到政事堂來。您乃是帝國元老,有您在,吾等小輩都有了主心骨,若是您有什麼閃失,吾等如何撐得起這朝局?”

岑文本喘了口氣,在政事堂門前站住腳步,佈滿老年斑的臉上掛着微笑,道:“二郎的心意,老夫領受了。只不過眼下陛下御駕親征遠在遼東,又適逢吐谷渾蠢蠢欲動,似有反叛之心,老夫即便是在家,又如何躺得住?還不如過來聽聽局勢,縱然出不得什麼主意,也不必整日裡擔憂,求個心安。”

這話還真不是虛言。

以他這把年紀,早已過了爭權奪利的時候,只想着站好最後一班崗,待到陛下回京之後,即刻乞骸骨告老回鄉。

對於家事,也沒什麼可掛念的。

自己那個兒子文采斐然,可以做好學問,但是爲人處世卻欠缺了一些,能夠繼承自己的爵位富貴一生足矣。侄子岑長倩倒是聰慧伶俐、天資不凡,如今身在書院,受到名家大儒之教導,又有“天子門生”這樣一個身份,假以時日成材自然是不虞的,但是到底能夠走到什麼地步,卻非是他能夠掌控。

所以對於岑文本來說,眼下幾乎到了“無慾無求”之境界,只想着善始善終,便再無遺憾。

這時候剛剛到來的李道宗上前,接過岑文本另一條胳膊,與房俊一起將岑文本攙扶進了政事堂內。

政事堂內諸多宰輔、參政、書吏見到岑文本,都起身問好,就連李承乾都起身,溫言撫慰了幾句。

待到衆人都坐下,蕭瑀環視左右,道:“今日殿下蒞臨,乃是爲了吐谷渾之事。崔敦禮前往吐谷渾王伏順的牙賬多日,卻至今石沉大海,未有一絲消息傳回,恐怕結果堪虞。這等形勢之下,自然不能任由吐谷渾興風作浪,朝廷必須做出抉擇,以應對最壞之局勢。”

說到這裡,他頓了一頓,然後續道:“殿下之意,調左屯衛前往河西,鎮守涼、甘、肅、瓜諸州,諸位以爲如何?”

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胸襟廣闊第兩千八十六章 相互猜忌第六百八十五章 忠君愛國房遺愛!第一千八百二十九章 掉進陷阱第兩千八十章 輿情洶洶第四百七十章 充當說客第五百四十四章 誰比誰紈絝第4686章 權力之爭第一千九百四十章 送你一條財路第九章 出大事了(續)第一千八百四十三章 人治社會第九百九十六章 混戰!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超牛的王玄策第六百八十一章 女王是個賢內助第一千九百零七章 你房玄齡就是個溜鬚拍馬的第一千六百六十章 唐人要駐軍第八百九十九章 郭孝恪的報復(下)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決戰之夜(上)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戰鼓如雷第九百零二章 瀚海迷途【萬字求票】第一千八百三十七章 巧取豪奪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 下馬威?第八百六十八章 透支嚴重第三十六章 天生猛將薛萬徹!第一千兩百七十六章 本宮要降服房俊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黑齒常之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過年第一千兩百五十七章 治國理念第二百五十一章 鋼鐵(下)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吧 威逼脅迫第三千三十章 君臣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驅虎吞狼第一千八百零一章 諸王內亂第三千一百三十九章 撥雲見日?第六十六章 袁天罡的怒火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 今日浪打我翻身第一千七百四十一章 天上掉美妾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你纔是炊餅!第六百二十四章 拉近關係第一千九百六十六章 衆矢之的第九百六十五章 勸諫皇帝第六百五十八章 天作之合第七百六十一章 私心作祟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兵敗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 摧枯拉朽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傾銷第三千二十一章 驚變(下)第4252章 說客登門第三千零九章 危機陡現第一千九百二十二章 網開一面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 晉王破案(下)第三百三十九章 朝中風向第五百七十六章 軟硬兼施第二百章 悔不當初第九百零四章 栽贓構陷第一百二十三章 交易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房俊,我要和你生寶寶!第九十四章 相處第八百八十章 剽悍的臭丫頭第一千八百八十五章 戰火重燃第五十八章 胡人末日?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暗生齷齪第四百二十五章 隔閡第一千兩百五十九章 死到臨頭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雨夜(一)第一千七百三十四章 出其不意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 相互試探第四百七十八章 皇帝偏心第一千八百五十八章 以血還血,以儆效尤第一千六百八十二章 一步之遙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雪夜暢談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決戰之夜(下)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 房俊去哪兒了?第一千九百五十一章 李愔的堅持第三千一百三十八章 心有懷疑第九十六章 追殺第一千八百七十四章 王城鏖戰第一千四百零八章 網開一面第四百三十六章 思想的扼殺者第一千八百二十二章 來晚一步第三百四十一章 勒索第二百九十二章 桔柏渡口第一千八百七十四章 王城鏖戰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瀕臨絕境第三千四十九章 有驚無險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 少府監與狗,不得入內(下)第一千兩百五十七章 火燒平穰第兩千七十九章 以退爲進第二百二十六章 自剪羽翼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兵權之爭第二百五十章 駭人的功勳第八百四十五章 攻城掠地第一千四百三十章 丘行恭的反殺!第兩千零二章 爭權奪利第五百五十六章 入宮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忠孝第一千九百八十二章 不情願的姑爺第五百一十三章 公主出馬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心黑手狠第4650章 討價還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