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一章 私心作祟

劉仁願並未想過暗中分裂水師,甚至自立門戶,且不說他能不能做到這一點,即便可以,他也不會去做。

正是在水師之中,他才能夠盡展平生所學,立下一樁樁的功績,房俊的簡拔之恩,他無以回報,又豈能背叛?

只不過對於權力之貪慾,令他做出了一個在背叛邊緣遊走的試探——他讓蘇我蝦夷派人前往長安朝賀,然後提出請大唐幫助蘇我家統一倭國。

他知道憑藉房俊的智慧,必然能夠看出這背後是他在操縱一切,也必然看透他想要爭奪水師在倭國之權力,成爲大唐的封疆大吏,更成爲倭國的“太上皇”!

只要得到房俊之允可,他便可出兵協助蘇我家統一倭國,在此過程之中不僅可以開創萬世不朽之功勳,更可以使得整個倭國盡在他的掌控之下,而非是目前區區大和國一隅之地。

他在等房俊的迴應,但是在房俊給予迴應之前,他絕對不會有任何實質性的動作。

心裡想着是一回事,動手去做了又是另外一回事。

他不敢背叛,也不能背叛。

蘇我蝦夷不肯放棄自己的努力,極力蠱惑道:“水師對於倭國之掌控,在於遍及倭國各地的利益,無論是佐渡的礦藏,亦或是淺見的銀山,都是水師在倭國的利益之所在。而如今除去大和國之外,那些個封國表面上聽命於大唐,不過是畏懼大唐之武力稍做權衡而已,誰又肯當真聽從大唐的號令呢?唯有將整個倭國統一,盡皆置於大唐掌控之下,這纔是最附和大唐利益的做法,屆時將軍之功績震古爍今,可謂是開疆闢土,爲何不動心?”

劉仁願慢慢的喝茶,默不作聲。

他豈能不動心?

然而他知道房俊對於倭國的戰略從來都不是佔據多少土地、統御多少倭人,而是不斷的挑撥各個封國之間的關係,使其長期混戰,一點一點的消耗掉這個民族的最後一絲元氣。

用房俊的話來說,土地要來何用?

終有一日大唐會盛極而衰,屆時倭人趁勢而起,所有的土地都會奪回去。

倭人要來何用?

又不能一個個的都給殺了,終究有一日要掀起反唐之浪潮,與唐人決一死戰。

就讓其在彼此攻伐內鬥之中一點一點的消耗掉人口、資源、民心,用不了五十年,大唐將會完全佔據這片土地,讓所有倭人說漢話、寫漢字、入漢籍,從骨子裡認同他們自己是一個唐人。

劉仁願承認,這的確是徹底佔據一個國度的最好辦法,雖然一切都出在潛移默化之中,但是一旦完成,倭國之所有本質都將徹徹底底的消失,這個民族會被完全“漢化”。

可是這一切在劉仁願看來,卻實在是太慢了。

等到五十年、一百年後,就算倭國真正被大唐所吞併,卻又與他房俊何干?

誰會想到當年是他劉仁願坐鎮飛鳥京,死死的壓制着蘇我家,這才使得倭國諸多封國相互攻伐消耗掉了最後一絲元氣?

誰會認爲倭國之歸附,也曾有房俊和他劉仁願一份功勞?

而若是此刻協助蘇我家統一倭國,然後將整個倭國置於大唐掌控之下,使得倭國成爲名副其實的藩屬之國,那房俊的功勳便是開疆拓土,征服一國!

連帶着,他劉仁願也將功勳赫赫,名垂青史!

然而房俊似乎從來都未曾考慮過這等將倭國納入大唐版圖之功勳,他只是在緩緩圖謀着將倭人這個民族完全消弭、漢化……

土地纔是赫赫功勳,那些個愚昧未曾開化的倭人簡直猶如豚犬一般,只能做些最低級最危險的開礦等等活計,大唐百姓有萬萬之數,要這些倭人何用?

簡直令人想不明白……

蘇我蝦夷見到劉仁願低着頭默不作聲,認爲他已經心動,再接再厲道:“越國公乃是帝王之婿,更是太子臂膀,他的爵位已經到了人臣之巔峰,想要再有寸進,何其難也?然而將軍卻不同,區區一個水師偏將,如何能夠彰顯將軍之學識本領?協助倭國統一諸封國,然後倭國舉國依附,成爲大唐之藩屬,這才能夠使得將軍成就一番蓋世功勳!”

人家房俊已經位極人臣,所以對於吞併倭國並不在意,反正就算此刻將整個倭國納入大唐之版圖,他還能因功晉升爲郡王、親王不成?

可是你們不一樣啊!

你們需要功勳來加官晉爵、封妻廕子,豈能跟隨着房俊的步伐呢?

劉仁願將杯中茶水飲盡,擡起頭,冷漠的注視着蘇我蝦夷,冷冷道:“莫要用這等卑劣可笑之手段,試圖挑撥吾與越國公之關係。沒有越國公之簡拔提攜,吾如今也不過是大唐百萬軍中一校尉,如何能夠手握重兵,在番邦異域作威作福?吾只會建議,卻絕對不會違逆越國公之任何決定。”

他當然明白蘇我蝦夷的心思,倭國內戰頻仍、戰火四起,所有的封國都將罪責歸咎於蘇我家弒君,斷絕了天皇血嗣,所以蘇我蝦夷纔會心心念唸的將這些封國統統擊敗,一統倭國,結束內戰。

即便是依附於大唐成爲藩屬之國,他也將會統一倭國內部之口徑,逐漸扭轉輿論,消弭對於蘇我家的不利局面。

千百年後,誰還會記得正是蘇我家的貪慾,才使得倭國陷入混戰?

說不定,還會將蘇我家鼓吹成不甘於天皇殘暴統治,故而奮起抗爭爲所有倭人爭取到和平幸福的功臣……

史書,本就是勝利者書寫,想怎麼寫就怎麼寫。

蘇我蝦夷忙道:“將軍切勿誤會!老朽豈能有這等想法呢?只不過心中仰慕大唐之繁盛,不勝嚮往,急於依附於大唐成爲藩屬之國,爲大唐守護東洋屏障而已!”

劉仁願冷哼一聲,卻也不去與他計較。

正在這時,外頭有急促的腳步聲傳來,一個唐軍兵卒頂盔摜甲由外頭進到禪房,施行軍禮道:“啓稟將軍,蘇都督已然抵達難波津,急召將軍前去相見,說是有緊急軍令。”

劉仁願心中一震,知道終於來了。

只是不知到底是贊同自己的主張,亦或是申飭責罰……

軍令如火,劉仁願不敢怠慢,對蘇我蝦夷頷首致意道:“軍令緊急,吾先行告辭。”

蘇我蝦夷道:“將軍自便,恕老朽不遠送了。”

劉仁願道:“閣下留步。”

起身走到門口,有親兵遞上蓑衣給他披上,又拿來一頂斗笠戴在頭上,便大步除了禪房門口。

院子裡,親兵已經牽來戰馬,劉仁願飛身上馬,一甩馬鞭,戰馬便疾馳而出。斗大的鐵蹄踩踏在寺院裡鋪設的青磚上,嘚嘚作響,積蓄的雨水被馬蹄踩踏飛濺而起,打破了寺院的寧靜。

禪房內,蘇我蝦夷緊蹙眉頭,看着劉仁願前呼後擁之下策騎遠去的背影,深深吸了口氣。

固然劉仁願不肯入彀,但他卻不能放棄。

倭國之所以有今日,皆是蘇我家之私慾所造成,爲了不使蘇我家成爲倭國子民千秋萬代唾罵之奸佞,他只能盡力去平息目前混戰之狀態,使得國家歸於統一,然後依附於大唐羽翼之下,默默發展,積蓄力量。

若是未能強盛起來,那便一直甘做大唐之鷹犬,乖巧恭順,言聽計從,甚至可以在大唐征服高句麗之後,派兵幫助大唐管理廣袤的高句麗之地,畢竟對於年年地龍翻身海嘯肆虐的倭國人來說,早已覬覦那片土地太久。

若是僥倖能夠趁機壯大,再反戈一擊,擊潰唐軍,佔據遼東之地,割據稱王,那麼他蘇我家之功勳,必將被倭國子孫世代歌頌,成爲倭人的英雄之主,不愧於天照大神的子孫!

只是不知這一次唐軍水師都督蘇定方親至難波津,帶來的是否是自己所期盼的消息呢?

第九百一十章 沒好處的事情誰幹?【萬字,可求票否?】第三百二十九章 措手不及第六百一十一章 乘勝追擊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架空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來自吐蕃的威脅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 剛愎自負第一千九百零八章 餘從不問第一千六百零三章 略懂,略懂第六百九十一章 泊秦淮!第4287章 信在哪裡第4542章 年前履任第兩千四十一章 拉人下水第三千一百零八章 風雨如晦第一千零三十章 時不我與第九百五十五章 天下第一擋箭牌第一千兩百一十五章 又拿我當槍使……第二百六十五章 意外發現第五百八十八章 反擊(上)第八百零三章 產業第4285章 如何自救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 事情大發了!第二百五十一章 鋼鐵(下)第4288章 送信之人第四百零三章 冤家對頭第八百九十五章 賣身求榮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戰略壓制第四百一十八章 時也命也第一百章 驚慌第一百四十二章 有功則賞第三百五十二章 遊方道士第二百三十九章 大朝會(上)第三百八十章 畏罪潛逃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 錢幣本質第一千八百六十八章 窮途末路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推卸責任第八十六章 鏖戰趙信城(續)第八百零二章 撲朔迷離第一千九百零二章 爭寵對手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又見釣魚執法(下)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意見相左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蕭關第兩千七十二章 犯言直諫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實力懸殊第一百五十三章 過年第九百七十九章 西域陰雲第一千五百零四章 大難臨頭第三百七十三章 波濤將至第一千兩百七十四章 穩如山嶽第九百九十章 剖白心跡第七百四十九章 貪婪是罪第九百五十五章 艱難抉擇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 我們要成爲文化的先驅第一千八百四十一章 太子護短第4640章 廢黜“罰贖”第八百零五章 避暑【第四更求月票】第七百八十八章 敬天法祖第一百六十四章 君子藏器於身第一千八百四十七章 裝瘋賣傻第一千兩百八十六章 天下第一“房吹”第一百二十六章 房俊的刀(下)第六百二十六章 反戈一擊第4488章 美好願景第九百五十二章 房俊的隆中對第兩千一十六章 痛陳利弊第二百九十一章 神機營(上)第一千四百零九章 患得患失第一千六百二十六章 右金吾衛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 關隴落幕第八百三十三章 新時代的怒吼!【求月票】第4577章 推卸責任第4293章 死戰不退第一千九百三十九章 泄露軍機第七百二十二章 國之棟樑?第一千七百六十五章 戰略要地第二百二十七章 廷議(下)第一千六百三十四章 隱患重重第五百八十三章 朝會第三百一十三章 以金贖罪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 文官反擊第一千八百六十二章 生存智慧第七百七十二章 堅守底線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 說實話,你到底行不行【求票】第二百九十二章 神機營(下)第三十三章 道門危亡之秋第一千九百九十章 立場不明第一千四百零一章 有功就搶第八百六十章 戰略之爭第七百一十四章 無雙國士第一千八百四十五章 長樂的怨氣第六百七十章 決議第一千八百零七章 投鼠忌器第二百二十五章 偃旗息鼓第六百三十四章 酒宴第五百五十二章 尋釁滋事第二百五十七章 七月初七第七百六十八章 發配去哪兒?第兩千七十五章 退出競爭第兩千三十八章 牽機之毒第九百一十章 宮門深深第一千六百四十三章 儒學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