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一章 公平競爭

御書房內瞬間寂靜,原本因爲談及唐儉與李靖恩怨糾纏這等趣事而帶來的歡快氣氛,也變得肅然凝重起來。

一般來說,太子冊封之後,只需要跟在皇帝身邊學習處理政務就可以了,一則是爲了有更加充裕的時間向帝師門學習如何當好一個皇帝,另一方面也算是皇帝對於太子的一個控制。

畢竟太子乃是儲君,是以後將要繼任的新皇,身邊總歸會歸攏一些文臣武將倚爲班底,以便將來能夠順利接掌朝政。但與此同時,對於皇位威脅最大的也是太子,因爲滿朝文武唯有太子的個人勢力最龐大,而且太子繼位名正言順,萬一太子嫌棄皇帝活的太久,等不及想要上位,那可就危險了……

只有當皇帝打算逐漸將手裡的權力交付於太子,一邊皇位能夠平穩過渡的時候,纔會讓太子參與到具體政務之中,負責某一方面尤其是錢糧稅賦甚至於軍隊兵事的重任。

難道說,李二陛下已經打算將權力逐漸交予太子了?

且不說李二陛下如今春秋鼎盛,萬一過早移交權力依舊可能重蹈高祖皇帝的覆轍,前兩天還將晉王殿下給安插進了尚書省呢,這怎麼一轉眼的功夫就發生瞭如此天翻地覆的變化?

亦或者,這太極宮裡發生了重大的**,令李二陛下不得不如此?

畢竟這件事情的意義實在是太大,免不得諸位大臣胡思亂想……

當然,提及這個提議的李績是例外。

見到有些冷場,李績乾咳一聲,緩緩說道:“陛下聖明,微臣以爲確實可行。”

長孫無忌眉毛一掀,當即反駁道:“太子直接掌管中樞衙門,且是民部這等匯聚天下錢糧財賦之重地,古往今來,未有先例,老臣還請陛下慎重考慮。”

他是支持晉王的,最不願意見到的便是太子的地位一日穩過一日,這都要開始接手民部了,怕是還未等到晉王展現能力,太子攥緊了大唐的錢袋子就已經穩如泰山了。

這皇帝到底是怎麼想的?

李二陛下依舊面帶輕鬆,一言不發,孫伏伽、馬周算是適逢其會,根本不知前因後果,無論心思如何,自然更不敢貿然開口。

李績今日一反常態,說的話比以往一個月說的都多,接着長孫無忌的話語便說道:“所謂先例,亦是由人所創,後來者按圖索驥、蕭規曹隨而已,焉能一言而爲千秋萬世之法?時局變幻,斗轉星移,這世間之事日新月異,所謂之成法自然亦當日日革新、與時俱進。既然親王能夠如尚書省直接在陛下身邊處理政務,太子又爲何不能檢校民部,更早的學習處理朝政呢?”

長孫無忌張了張嘴,沒有說話。

心底有些懊悔,一時失察,只顧着將晉王安插進尚書省,由此來攫取政績,卻沒有意識到這既是晉王的機會,同時也留給了太子可乘之機。

晉王進入尚書省這本就不合規矩,哪有在太子已經冊封的情況下,又擡出來一個親王與其打擂臺的?這已經不僅僅是對太子的不公平,更埋下了朝政震盪的危機。

這等情況下,還有什麼理由阻止太子扺掌民部呢?

除非先讓晉王離開尚書省……

這當然不行。

長孫無忌以及一衆關隴貴族已經制定了詳細的策略,只等着晉王站穩了尚書省的位置,然後房俊一走便向李二陛下諫言由晉王檢校兵部,暫代兵部尚書之職,若是這個時候讓晉王主動辭職,那便前功盡棄。

心裡衡量一番,長孫無忌覺得如今的民部已經是達到鼎盛之境地,錢糧充裕財賦廣開,即便太子入主民部,也基本不太可能更上一層樓,做出更加耀眼的成績,大抵也只是因爲民部的強大,政績上比較好看,所以太子纔會有此謀算。

最重要的是,就算太子進了民部,李二陛下又豈能坐視太子將民部上下收歸一心、盡歸己用?

那就等着太子搶班奪權吧,發動政變幾乎是必然之事……

所以太子入主民部並不需要太過擔心,他有信心憑藉關隴貴族的力量支持晉王在兵部取得更加耀眼的成績,唯一可慮者,便是李績一反常態、態度鮮明的支持太子,怕是已經與太子達成了某種協定,從此徹徹底底的站到了太子一邊。

不過這幾乎是遲早之事,只要關隴站在晉王的身後,以山東世家爲根基的李績就勢必會是太子的堅定擁躉,山東與關隴互爲死敵,這些年山東世家被關隴貴族壓制得太狠,絕無可能走到一路。

心中權衡再三,長孫無忌終於說道:“陛下英明神武,所生諸子各個人中之傑,才華橫溢精於政務,老臣爲陛下賀!”

這就算是隱晦的同意了太子入主民部之事,並且告訴李績等人,你們往後也別拿着晉王進入尚書省來說事兒了,有什麼能耐咱們就把看家的本事都使出來,見一見真章,論一論高下。

李績聞絃歌而知雅意,當即亦大聲道:“臣爲陛下賀!”

孫伏伽、馬周稀裡糊塗,但是見此情景,也只能翻身拜伏於地,跟着一起大喊:“臣爲陛下賀!”

再是不明就裡,但吹捧一下皇帝陛下的兒子總沒錯吧?

李二陛下捋須大笑,連聲道:“好好好,儲君有爲,晉王有才,魏王有德,吳王亦能夠開疆闢土、擔當大任,朕後繼有人,同賀!”

【零零看書網.】 他也明白了李績的意思,根本就是將晉王擡出來說事兒,若是他不同意太子入主民部,那麼這些太子的班底就一定會揪着晉王進入尚書省的事情沒完沒了,不將這樁事給弄黃了決不罷休。

而且他心底對於太子多少也有歉意,如此一來等於讓兄弟兩個公平競爭、一較高下,到時候晉王做出成績,縱然有朝一日當真易儲,想必太子亦能夠心服口服。

至於太子到底能否在民部折騰出浪花來……李二陛下的想法幾乎與長孫無忌一般無二,如今的民部早已經成爲六部之中的重中之重,天下錢糧賦稅匯聚之處,更進一步談何容易?

即便是有房俊這等鬼主意層出不窮的“奇才”,怕是也沒什麼妙策……

大家一通恭賀,李二陛下龍顏大悅,各人也都心想事成,皆大歡喜。

李二陛下這纔想起孫伏伽,問道:“孫寺卿入宮覲見,可是有要事稟報於朕?”

“陛下英明,正是。”

孫伏伽這才上前,取出那份奏疏,雙手遞給李二陛下。

按照規矩是要由內侍先過手的,但是此間唯有諸位大佬,這個程序也就省下了。

李二陛下接過奏疏,打開來一目十行的看完,便冷笑一聲,將奏疏放在面前的茶几上,道:“諸位都看看吧,咱們這個大唐看似蒸蒸日上、吏治清明,但是這些個退位搪塞、尸位素餐之處,卻也數不勝數。”

這話可就有些嚴重了,往大了說,在場諸位都有可能被牽扯進去,李績身爲宰輔之首,理所當然的第一個拿去奏疏,細細觀看一番,才轉手遞給了身邊的長孫無忌,然後蹙着眉頭,一言不發。

長孫無忌接過奏疏一看,頓時花白的美貌就揚了起來,忿然將奏疏摔在茶几上,怒叱道:“簡直豈有此理!陛下命三法司嚴查關隴子弟於大散關外遇害一案,本就是要集中力量、快速破案,還給受害者一個公道。爾等三法司官員查了這麼長的時間,卻是毫無進展,這且不說,還要再次糾集整個關中的司獄高手勘察現場,收集證據……諸般推諉、百般搪塞,甚至推卸責任、得過且過!你們眼裡還有王法麼?還有陛下麼?吾數十關隴子弟整日裡纏綿牀榻、宛轉哀號、終生殘疾,爾等可曾放在眼裡?”

第九百八十章 褚遂良算計貪功第一千兩百四十一章 早有預謀第三百八十六章 後知後覺第三百二十二章 衝突(上)第二十六章 危機第一千八百三十四章 窮途末路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雪夜暢談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身陷絕境第八百一十章 顧氏大郎【求月票!】第六十八章 抄襲容易,發明太難第4317章 風急雨驟第五十七章 絕望的屠殺第兩千七十八章 時也命也第五百七十四章 談判破裂第二百六十六章 天雷第一百二十六章 誤會第一百八十章 下馬威(上)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有進無退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大雨之下第一千四百一十五章 動機不良第六百九十四章 名將匯聚第一千五百四十五章 都是算計第一千九百二十二章 老子與你有仇?第4302章 內部傾軋第七百六十四章 男人本色第一千零四十章 舉薦之恩第九百三十九章 李二陛下的以退爲進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 丘行恭第4526章 心存怨望第一千四百三十八章 坑了房俊的陽謀第二百二十一章 相談甚歡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 惶恐不安第一千兩百五十一章 錢從哪兒來?第八十八章 貧道李淳風……第一千九百七十一章 到處是坑第三千八十一章 借你人頭第一千八百五十九章 回京無期第一千五百二十九章 疑惑重重第一千八百二十一章 善後不易第九百六十三章 閨女,離房二遠點!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 滑不溜手第八百一十六章 消息靈通第九百七十六章 孔方兄有絕交書第八百九十五章 賣身求榮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戰局叵測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死了也要進諫!第4262章 強渡灞水(上)第4281章 人生如戲第七十四章 這麼容易?第三百五十八章 突厥狼騎第八十五章 鏖戰趙信城(下)第六十章 房俊,國之奸佞也!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 今日浪打我翻身第4319章 僥倖生還第八百五十八章 以正軍法第八章 心狠手辣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 太子的擔憂第一千九百七十三章 重啓和親?賊心不死第九十六章 盛世?(下)第四百一十五章 請聽題第一千七百二十五章 處處青天第二百九十章 還得加錢!第一千八百八十八章 姜穀子弟第九百零五章 借題發揮第一千兩百八十一章 家事難斷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 故意拆臺第兩千三十三章 驚天鉅變第三百八十七章 請君入甕第一千兩百七十六章 本宮要降服房俊第七百六十三章 背後的影子(萬字,求月票!)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家國情懷第七十八章 微服第十五章 朕被一個兔子騙了第二百九十三章 入城不易第一千九百二十章 死士誓死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 通敵叛國?第三百二十八章 差使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 前方有坑第一百零八章 唐朝大地主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 小姨子們第一千兩百九十章 巾幗英豪第一百一十四章 陣前議事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 吏部尚書第一千兩百九十五章 只能保一個?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末路將至第一千八百五十四章 長安大亂第一千八百六十三章 討個人情第九百八十五章 大戰之前第十六章 大度設意氣風發第六十五章 高,實在是高!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 風雨將至第八百九十八章 君臣之間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入關第4654章 大勢所趨第四百五十九章 勸你停手第三百三十五章 追查第兩千二十九章 臨陣脫逃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兵敗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 拉人入夥第九十六章 盛世?(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