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七章 太子出馬

幾人商議一番,推敲細節,都覺得杜荷這主意的確不錯,非但可是使得晉王不再置身事外,享受“保護”,將其拖入到眼下紛亂朝局這灘泥水之中,不能獨善其身,更會收到李二陛下的允准。即便李二陛下再是信任晉王,再是認爲晉王是比太子更好的儲君人選,可說到底這也是他一廂情願,滿朝文武若是不能認可,他強【零零看書網.】推晉王上位非但阻礙重重,更會被人認定一個“獨斷專行”的不好印象,這對於他一貫“虛心納諫、勵精圖治”人設嚴重不符。

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將晉王放置在衆人面前,一切都清晰可見,只要大家都見識到了晉王的才華,自然衷心敬服,再行易儲之事當然就會事半功倍,阻力大減。

李二陛下若是忌憚太子麾下的文官力量,不肯讓晉王坐到火上炙烤,那易儲之事更是名不正言不順。

總之無論李二陛下如何抉擇,太子都可立於有利之地……

李承乾拊掌讚歎:“此計甚妙!”

張玄素頗爲意外的瞅了一眼洋洋得意的杜荷,搖了搖頭。

此人之背景與房俊不相上下,然而心性、謀略、成就,卻絕不可同日而語。

當年“房謀杜斷”成爲一時之佳話,房玄齡與杜如晦皆爲陛下之肱骨,一時瑜亮,難分軒輊。杜荷娶的城陽公主乃是李二陛下與文德皇后之嫡女,身份較之自幼喪母寄養在楊妃膝下的高陽公主高出一籌。

況且杜荷甫一成親,便被封爲襄陽郡公,授尚乘奉御,從五品上的官階,而房俊成親之時的官職只有一個從五品下的駙馬都尉,雖然這其中有李二陛下緬懷杜如晦,故而格外施恩的緣故,但事實便是杜荷的.asxs.比房俊更好,而且其身後背靠着整個房陵杜氏,妥妥的關中豪族,比之齊州房氏高出何止一籌?

然而時至今日,杜荷依舊只是一個輪值入宮宿衛的尚乘奉御,而房俊卻已經身入中樞,職掌兵部,且可以參豫政事。

這人平素頑劣不堪,好高騖遠心性浮躁,居然能夠想得出這樣一個堂堂正正的“陽謀”,怎能不令人意外?

當然,眼下重要的不是這個,張玄素左右看看,然後問道:“既然大家都覺得杜駙馬的計策可用,那麼由誰去向陛下說項,使得陛下下定主意取消晉王的圈禁之令呢?”

話音一落,幾個人都看向房俊。

這個任務並不是誰都行的,首先要陛下對其有充分的信任,再則亦要保證事後晉王遭受詰難之時,不會使得陛下有遷怒之舉。否則一旦被陛下認定有陷害晉王之嫌疑,那就得吃不了兜着走。

房俊卻搖搖頭,道:“這件事,某不能出面。”

杜荷便有些不悅:“說來說去,豈不就是害怕被陛下事後算賬?往日居然還評斷荊王殿下什麼‘幹大事而惜身’,依我看吶,你房二也不過如此,嘴上說得天花亂墜,實際上也是個明哲保身的奸猾之輩。”

李承乾嚇了一跳,唯恐房俊發怒,連忙說道:“杜二郎不可胡說!”

這要是打起來,兩個杜荷也不是房俊的對手啊……

杜荷撇撇嘴,不以爲然。

他見到房俊就從心裡打怵,因此愈發自卑不忿,今日就是專門要跟房俊對着幹,也讓房俊知道自己不是好惹的的瓜慫。

房俊卻不與他計較,神色平靜的給在座幾人斟茶。

自然是沒有杜荷的份……

于志寧接過茶杯,問道:“二郎不能出面,卻不知誰人能比你更合適?”

房俊飲了口茶,放下茶杯,道:“自然是殿下。”

衆人一愣,張玄素皺眉道:“事關儲君之位,唯一能與殿下競爭的又唯有晉王,讓殿下出面……只怕難免瓜田李下,有所不妥吧?”

李承乾卻未出聲質疑,只是看着房俊,等他分說清楚。

他對房俊之信任遠遠超過任何人,知道既然房俊能夠認爲他這個太子前去比別人合適,那麼自然會有充足的理由。

房俊正色道:“這件事務必要殿下親自出馬,一則殿下身爲兄長,要對幼弟愛護有加,此乃兄友弟恭之道也,哪怕面臨儲位危機亦不能丟棄了手足之情、兄弟之義。再則,也藉機向陛下展示殿下的自信,自信可以處理好所有的政務,絕不擔心有人會在政務之上勝過您。身爲儲君,在溫良恭儉的同時,更要有睥睨天下的霸氣,旁人皆認爲晉王會對您的儲位產生影響,但殿下自己卻要充滿自信,您是儲君,儲君亦是君,任何英雄豪傑皆是您麾下之臣,何況區區一個晉王殿下!若是沒有這份篤定與霸氣,何以承繼大統,治理天下?”

于志寧擊節讚歎:“說得好!”

他神情激動,看着李承乾說道:“殿下自幼聰慧,丰姿峻嶷仁孝純深,朝中羣臣素來仰慕。只是性格之中多了幾分仁厚優柔,缺乏了幾分身爲人君的豪勇之氣,總顯得單薄輕浮,未能彰顯雄渾氣度。您缺的便是這麼一股子自信!”

他越說越激動,上前扯着李承乾的手,大聲道:“殿下您的名字叫做承乾,取的便是‘上承於天’之意,您是陛下的嫡長子,名分大義,天命所歸!即便患有腳疾,有損人君之相,可人無完人,縱有一絲瑕疵,這天下誰又能比您更加尊貴呢?所以無論面對誰,您都應當挺直腰桿,睥睨而視,您纔是真正的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

于志寧雖然出身關隴,但是洛陽於氏卻早已與關隴貴族們形同陌路,在太子冊封之時,他便受命成爲帝師,教授太子學問,與太子相伴多年,亦師亦父,感情深厚,利益牽扯更是割捨不開。

所以他是一心一意想要見到太子成才,希望太子能夠順利登基。

無奈太子的秉性過於柔和,待人和善不爭不搶,便少了幾分少年人應有的銳氣,顯得不夠出類拔萃。再者,當年墜馬摔壞了腿之後留下殘疾,對於太子的影響極大,同爲兄弟的魏王李泰雖然胖了一些,但文采斐然心思敏捷,深得李二陛下之歡心,使得太子或多或少有了幾分自卑之感。

待到晉王漸漸長大,更是鍾靈毓秀出類拔萃,加之文德皇后去世,李二陛下對其鍾愛之餘愈發寵溺,便使得太子更加覺得難以與兩個弟弟相比。

本身就溫潤柔和,再缺了少年人的銳氣,自然是愈發自卑,沒了那等身爲儲君捨我其誰的氣質。

李承乾自然也知道自己的缺陷,可說起來容易,當真想要展示出身爲儲君的氣度,卻又不使得父皇感受到威脅,這其中的尺度把握何其難也?

只是心裡爲難,嘴上卻沒有說出來,握着于志寧的手,感激道:“多謝老師教誨,孤謹記於心,時刻反省。”

當即,幾人又仔細斟酌了李承乾覲見李二陛下之後要如何說話,當真是字斟句酌,唯恐有所疏漏,導致李二陛下不滿,反而弄巧成拙,得不償失。

當然,這時候房俊與杜荷都很少搭話,于志寧與張玄素兩人混跡官場一輩子,歷經隋唐兩朝,早已經修煉成了人精,對於言語之道深諳其理,對陛下的喜惡也深有了解,絕非兩個年輕人能夠比擬。

兩人對李承乾耳提面命,一句一句的教給他,如何措辭如何表態,甚至於猜測李二陛下有可能的問題事先予以解答,務必做到滴水不漏。

當然,誰也不知道李二陛下究竟會是何等態度,說出何等話語,大家現在研究也只是定下基調,把持住一個方向,屆時無論如何回答李二陛下的話語,都應當遵從這個方針,便不至於出錯。

李承乾這人性格軟弱有失人君之相,這是壞處,但同時也是好處,正因爲性格軟弱,所以更能夠虛心納諫,輕易不會自作主張,衝動壞事……

第四百三十章 危機隱現第八百五十一章 有奔頭兒的日子第一百五十三章 不要害我啊!第三千三十六章 政見第一百章 驚慌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 出征第一千五百五十一章 撲朔迷離第一千九百二十六章 反戈一擊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祿東讚的哀愁(中)第一千八百七十五章 食髓知味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 親情與背叛第一百零一章 撈人第一千六百九十一章 定論第一千兩百九十七章 承天之佑(下)第六百二十一章 心生不滿第4543章 天下風物第八百零九章 防線崩潰第一百二十二章 命運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未竟全功第三百一十三章 以金贖罪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 當官抓權第一千九百三十二章 心志動搖第五百八十七章 千鈞一髮第八百七十九章 心生歹意第七百五十六章 討價還價第四章 天天愛找茬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 負荊請罪第五百五十一章 闔家(上)第一千五百零七章 當面發難第三百四十四章 出征第九百一十六章 頓悟第一千兩百一十四章 神欲使之滅亡,必先使之瘋狂(上)第八百八十章 心思歹毒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陌刀逞威第兩千一十三章 臨川夜訪第三千三十六章 政見第二百七十六章 權衡利弊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血戰平穰(續)第一千八百四十二章 加九錫 賜王爵 劍履上殿!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蕭關第一千九百七十八章 人類之饗宴第一千兩百八十章 罵人專揭短第五百五十八章 備受打擊第一千六百四十九章 逼上絕路第一千五百零五章 圖窮匕見第九百五十二章 離情別意第二百一十七章 府中閒暇第4527章 宗室郡王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亡族之危第一百零八章 蠱惑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 潏水決堤第七百四十八章 不留情面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 丘行恭第兩千七十三章 所爲何來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 錯過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兵臨城下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節外生枝第五百二十章 謀逆(四)第九百四十七章 雙方底線第一百四十八章 果然是棒槌(上)第四百三十一章 婕妤徐氏第九百七十六章 建設堡壘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 重創第六百零六章 不與此輩爲伍第一千八百六十九章 討價還價第一千八百五十四章 長安大亂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 要戰就戰第七百一十九章 各方發力第四百一十八章 時也命也第四百八十一章 李二很小氣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 怒不可遏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爹,請聽題!第三百七十五章 牽涉太大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君心難測第八百八十八章 在下有疾(上)第五百四十四章 男兒成就第七百七十八章 何去何從第三百一十九章 強硬出城第七十七章 有人喜,有人憂第五百二十三章 登門拜訪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沆瀣一氣第三千一百三十章 急轉直下第四百一十六章 後宮赴宴第九百九十二章 一個守門卒的野望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 一敗塗地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 雁翎關下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各懷心思第九百三十六章 我無意天下,卻心有猛虎第四百一十章 房俊賣車第三十二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第七百二十四章 民族傳承第4554章 皇室醜聞第一百一十二章 陛下盯上你了第一千兩百七十七章 時代變革第一千九百八十二章 局勢陡變第一百四十四章 安排(續)第一千八百九十三章 王府藏嬌第一千七百五十三章 潛流顯現第一千六百四十章 家國天下第三千八十四章 忠於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