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妥協

今年開年之後,宇文士及大病一場,纏綿病榻,藥石無效,已然時日無多。

岑文本素來與宇文士及交好,此刻舉薦宇文闡提,看來乃是爲了安撫這位好友,令其看到子孫出息,可含笑九泉。

李二陛下與宇文士及亦是交情甚篤,自然願意送這個人情。

然而令他猶豫的是,宇文士及乃是關隴貴族的一份子,若是將單于都護府的職位給他的兒子,便是將關中的北邊屏障交到了關隴貴族的手裡。要知道陰山山麓乃是“北魏六鎮”的起家之地,亦便是關隴貴族的祖庭所在,將大唐京師之北邊門戶交給關隴貴族……

是否妥當?

李二陛下一時間沉吟未決,目光遊移,看向一側一言不發的李績。

李績卻依舊低眉垂眼,仿若置身事外……

李二陛下便有些不滿。

以往你爲兵部尚書,只管份內事,對於朝政不願置喙,這個可以理解。但你現在乃是尚書左僕射,是朕的佐官、助手,這個時候依舊明哲保身不願得罪人,那就有些過分了……

不過想到李績這人本就沒有什麼權力慾望,這個尚書左僕射更多還是自己架着他上來的,也只好忍住這口氣。

環視左右,李二陛下問道:“馬周,你來說說這個人選,是否合適?”

這是他夾帶之中的純臣,是他一手提拔起來的寒門子弟,自然應該能夠了解他的心思……

馬周略一沉吟,擡起頭直視皇帝,道:“郢國公忠貞不貳,早年便追隨陛下左右,勞苦功高。眼下纏綿病榻、藥石無效,怕是回天乏術,時日無多。想當年宇文士及作亂,致使郢國公與南陽公主的幼子慘死於夏王竇建德手中,一直被郢國公銘記於心,無一時或忘,時常痛不欲生、悔不當初。漠北乃是新近開闢之疆土,大唐在當地並無根脈,唯有依靠武力給予震懾維繫統治,這個大都護的人選,首要便是忠心耿耿,否則極易生變。宇文闡提自幼聰慧,能力卓越,又兼具皇室血統,陛下何不體恤老臣,加以提拔重用,一則以盡半生之情誼,再則亦能加以培養,異日定然又是一位忠心耿耿的能臣。”

郢國公,便是宇文士及的爵位。

李二陛下聽着馬周的話,起先有些不滿。

殿上大臣如此之多,朕偏要問你,所爲何故你難道不懂?

非但不陪着說一些反對的話語,反而要提及什麼舊日情誼……國家大事,那是能夠去照顧人情世故的?

亂彈琴!

但是聽着聽着,李二陛下便回過味兒來。

什麼漠北之地唯有依靠武力給予震懾維繫統治,大都護首要之特質便是忠心耿耿……這明顯話裡有話。

現在漠北眼瞅着被房俊一路平推、盡皆佔據,大唐之疆域一下子拓展數千裡,這固然是一件古之未有的盛事,但同時也意味着需要大量的軍隊、官吏去鎮守、管理這片疆域。

右屯衛也好、右武衛也罷,這是大唐軍隊十六衛的序列,是駐守京師的主要武裝力量,不可能常駐漠北,漠南也不行。

尤其是右屯衛。

大唐軍制,全國所有的軍隊分爲南衙府兵、北衙禁軍、邊軍。顧名思義,南衙府兵十二衛四軍府,乃是大唐帝國府兵之主力,北衙禁軍則是由皇帝招募的禁軍,駐守皇宮之北、玄武門之外,這是皇帝親手掌握的力量,作爲“百騎”選拔的基礎部隊,左右屯衛便是其中之二。

這是宿衛皇宮的主要力量,是皇帝的嫡系部隊,豈能常年駐守在外?

因此,當右屯衛與右武衛返回關中,就必須抽調北疆邊軍前往漠南漠北駐守,鎮壓那些胡族,監控所有可能的叛亂。

而北疆之邊軍,被關隴集團所滲透的極其厲害,畢竟這些當年便是他們起家的部隊……

眼下雖然東征高句麗的軍事行動因爲李二陛下病重,以及房俊兵出白道出擊薛延陀而不得不被迫中止,但是幾十萬軍隊依舊屯紮在遼東,幽營二州遍地軍營,這些都是各地之邊軍。

所以抽調別處之邊軍北上駐守漠北漠南,已不可行。

只能重用被關隴集團滲透的北疆邊軍……

然而以關隴貴族這些人的德行,你讓一個不被他們認可的大都護去掌管漠南數千裡疆土,他們豈會認同?

要不了三五天,必定風起雲涌橫生波折,這個大都護的下場必然是黯然返回長安,另擇賢能。

甚至直接出了意外,也不是不可能……

眼下的情形便是如此,要麼放棄漠北,反正是一片苦寒之地,要麼就必須由關隴集團認可的人選前往管理,別人誰也不行。

大殿上一片沉寂。

都聽明白了馬周言中之意,可是誰也不願就此事發表言論。

一個漠北之地,苦寒之所,既不出產糧秣,又不能收繳多少錢稅,何必爲了這個去得罪關隴貴族?

人家關隴集團希望用這個官職來培養自己的後備力量,由着他去好了……

倒是蕭瑀在李二陛下有些不滿的目光掃視過來的時候,出言道:“法理不外乎人情,國家大事亦是如此,何況只是一個單于都護府的大都護?自可由宇文闡提擔任,命吏部嚴加審覈其施政舉措,若是稍有不妥,輕則加以勸導,重則撤換重置,亦無不可。”

李二陛下哼了一聲,不置可否。

這番話語聽上去有些道理,但是由蕭瑀說出來,未免沒有爲了剛剛長孫無忌舉薦蕭銳之事,投桃報李之意。

哼哼,一個瀚海都護府的大都護,一個單于都護府的大都護,你們倒是分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丘之貉、狼狽爲奸!

但是正如馬周所言,只要想將漠南漠北納入大唐之版圖,就不得不依仗關公貴族的根底,畢竟這兩處地域乃是其起家之地,根基深厚影響力巨大,換個人去,成不成事尚在其次,恐怕人身安全都得不到保障。

只是一個皇帝不得不向一些個勢力妥協,想想就憋屈。

愈發堅定了削弱世家、打壓門閥的心思……

只是眼下,妥協卻是必須的。

“大善!諸位愛卿之言,深得吾心。時光荏苒,光陰似箭,這一轉眼的功夫,幾十年都過去了……想當年諸位愛卿陪着朕血裡火裡刀光劍影,腦袋掖在褲腰帶上奮力打拼,這纔有瞭如今的榮華富貴。這個天下是朕的,也是諸位愛卿的,某非是涼薄之人,只要諸位矢志不渝、不忘初心,能夠忠誠於某、忠誠於帝國,某又豈會吝嗇權勢富貴,不與諸君共享?便如諸君愛卿所請,任命宇文闡提爲單于都護府大都護,蕭銳爲瀚海都護府大都護……至於兩個都護府的官吏從屬人員,則有吏部銓選,而後交由政事堂審覈,再交給某過目吧……”

從孩提之時開始,李二陛下便一直在妥協。

他聰慧伶俐,卻不得不像太子李建成妥協,因爲規矩如此,不可僭越,否則招人嫉恨,安危不測。他勇武善戰,卻不得不像李元吉妥協,因爲李元吉從小就跟着李建成,李建成對其百般維護,只要李元吉稍有不快,李建成便會袒護三弟叱責老二,然後父親李淵便會對他大加責罰,理由是性情跳脫,致使兄弟不睦……

哪怕是當了皇帝,他也得向支持他的關隴貴族妥協,向兵臨城下的頡利可汗妥協……

妥協,成爲他這半生之中繞不過去的坎兒。

對於李二陛下這樣一個性情剛烈的君王來說,一忍再忍,豈是那般容易?

然而再是不易,也必須忍下去。

每個人都有着各自的追求,李二陛下的追求,便是青史之上、千古之後,他的名字能夠被世代傳頌,成爲超越秦皇漢武的千古一帝!

爲了這個成就,他能夠忍受所有帝王不能忍受之事。

區區妥協算得了什麼?

再難也能忍!

第一千兩百九十四章 難產第一千五百六十章 女婿?不,親兒子!第4595章 時代變遷第八百一十一章 鹽場招標(上)第七十五章 毒藥第三十六章 天生猛將薛萬徹!第七百四十二章 情之所繫(第二更)第九百三十一章 破鼓萬人捶第4619章 律法公正第一千兩百八十八章 生擒活捉第三百一十七章 針鋒相對第二百一十二章 怒火勃發第五百一十五章 初戰告捷(下)第七十九章 真假難辨第四百三十一章 解救第五百二十一章 謀逆(五)第三百八十五章 皇帝異常第一千八百五十五章 步步緊逼第九百八十四章 棒槌不講理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威望卓著第一千七百三十四章 出其不意第七百零一章 風波惡(上)第六百五十六章 家和萬事興第一千七百二十章 天下第一鎮第九百三十章 我生病了(續)第一千九百四十七章 父子和睦第九百四十七章 情烈似火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 質問第一千六百二十九章 身後之名第四十八章 居然詛咒朕?第三千五十二章 後繼無人第四百九十四章 農莊日常第一千六百八十五章 壞水兒第六百九十九章 牛渚磯第4293章 死戰不退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狗拉爬犁第三百六十七章 前途坎坷第一千七百四十七章 謀求呂宋(續)第一千兩百一十八章 老謀深算第一千八百四十三章 卻之不恭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穿越時空的城管!第兩千零六章 殺俘不詳第九百七十九章 西域陰雲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 親情與背叛第五十七章 失手,失手,又失手……第九百五十六章 怒氣難消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一箭雙鵰第4685章 爲官之道第五百五十四章 父子(下)第二百七十章 震天雷第兩千九十章 演技一流第一千九百零九章 使功不如使過第七百六十三章 家國情懷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噶爾崛起第一千七百一十三章 自薦第六百八十五章 冰凍三尺第八百九十章 良心與哲學第三千三十九章 霹靂第一千四百零八章 怒氣第一千零一十章 各懷機心【求票】第一千五百四十四章 劉洎崛起第一千五百零五章 利益權衡第一千六百二十八章 識人不明第六百七十七章 搞大發了!第一千八百四十三章 房玄齡是個好同志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以死相搏第4608章 鹽務策略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 摧枯拉朽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 不拋棄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 披靡第一千七百七十二章 厚顏無恥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決戰在即第一千八百八十九章 鐵口神斷第九百二十五章 抽調兵力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 絕境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儘早決戰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 生死之間第一千九百一十章 魂不附體第一千零二章 戰果斐然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 軍民一體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二之怒第一百一十章 跟着我,有肉吃第二百五十五章 交易第一百零三章 千古絕對大批發第一千兩百零七章 陛下驍勇!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誰在釣魚(續)第兩千五十六章 局勢僵持第二百一十九章 妖言蠱惑第一千六百九十四章 言語交鋒第一千八百八十二章 少年慕艾第一千八百八十章 雪夜密謀第4300章 心有所動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大獲全勝第一千九百一十七章 反戈一擊第二百六十一章 悠閒第九百八十三章 奸臣的野望第一百九十九章 威壓滿門第五百二十章 謀逆(四)第六百六十一章 君臣奏對(上)第二百三十二章 打錯人了?不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