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長孫陰人的權謀

太極宮內,李二陛下將幾位宰輔召集過來開會。

年關將近,以往都是馬放南山刀槍入庫的時候,今年卻是麻煩事一樁接這一樁。先是高句麗遣使請求冊封高藏爲高句麗王,接着郭孝恪在西域兵敗身死導致西域局勢糜爛,再然後堂堂京兆尹、華亭侯、封疆大吏之首的房俊居然在長安城內鬧市遭遇刺殺……

李二陛下的怒火已然瀕臨爆發的邊緣。

三位宰輔亦是一時沉默。

良久,岑文本說道:“陛下,如今首要之事便是西域的策略,倒底是撫是剿,若是安撫爲主,有誰繼任安西都護之職?若是剿滅爲主,又有誰前往西域主持大局?”

西域不靖,則關中難安,兩者看似距離遙遠,實則脣齒相依,半點不可疏忽大意。

現在西域局勢糜爛,焉耆、龜茲等國反叛,大月氏、柔然等國冷眼旁觀立場不定,高昌城已然是獨木難支,隨時隨地都有可能在突厥、焉耆、龜茲的聯軍功績之下淪陷,這對於大唐來說絕對不是不可承受之後果。

房玄齡淡然道:“事情到了這個地步,單純的安撫已然全無用處,必須在西域狠狠的打一仗,將郭孝恪丟掉的軍威和尊嚴都打回來,不然如何震懾羣倫、號令西域三十六國?但是大規模的出兵亦不現實,畢竟現在帝國的軍事力量全部東傾,若是貿然轉而攻略西域必然靡費巨大且喪失士氣。依老臣看來,不若剿撫並用,雙管齊下,一方面聯絡大月氏、柔然等態度曖昧的部族許以條件一個個拉攏,一方面集中兵力強勢攻打焉耆、龜茲等國,務必一戰而定,則西域必可回覆之前的安穩。”

李二陛下緩緩點頭。

這纔是老成謀國之言,取捨之中不偏不倚,面面俱到。

長孫無忌則有些出神。

西域是撫是剿都無所謂,反正房玄齡必然和岑文本站在一起支持李二陛下打壓關隴集團,就算出兵征剿,關隴集團一系的武將也不可能擔當重任。

高句麗王是誰更與他沒有任何關係……

至於房俊被刺殺一事,死掉自然最好,沒死也沒什麼大不了,這場波及整個關中的鬥爭的雙方是關隴集團與李二陛下,房俊只不過是一個馬前卒,是李二陛下手裡的刀,他的死活無關大局,鬥爭還是要繼續。

長孫無忌所擔憂的是政事堂的構成。

一共三個人,房玄齡和岑文本還同氣連枝打壓自己,這日子怎麼過?自己雖然是當朝宰輔,但是實際上在政事堂裡一句話都說不算,完完全全就是個擺設,這簡直就是個笑話……

怎麼進諫才能讓李二陛下答允增加政事堂的人數呢?

頭痛啊……

長孫無忌神遊物外,李二陛下也不理他。

對於長孫無忌的種種作爲,李二陛下心裡憤恨算不上,不滿總是有的。朕器重你親近你,結果你就這麼兩邊和稀泥將家族的榮譽置於國家榮譽之上,難道你心中就不會愧疚?

沒有朕,沒有大唐,你長孫家族會有如今顯赫一時的超然地位?而長孫無忌現在分明是捨本逐末,他在乎的只有家族能不能將輝煌富貴延續下去,卻無視唯有大唐強盛纔有長孫家族的福澤綿長……

聰明人犯起糊塗來,格外令人惱火!

李二陛下問道:“接任安西都護一職者,諸位以爲誰最適合?”

岑文本與房玄齡對視一眼,前者說道:“回陛下,微臣認爲英國公、兵部尚書李績最爲合適。”

房玄齡附和道:“老臣附議。”

長孫無忌回過神來,亦沒有反對:“臣也認爲英國公最合適。”

這句其實是廢話,無論他贊成亦或反對都沒什麼用,三票之中兩票贊成,他反對又有什麼用?

少數服從多數,這就是政事堂的規矩!

其實長孫無忌哪裡願意讓李績前往西域?李績與山東世家的聯繫千絲萬縷,與關隴集團根本尿不到一個壺裡,雙方敵對的態勢遠遠勝過合作,幾乎凡是他長孫無忌贊成的,李績統統都要反對……

可他若是反對,出了丟損顏面之外又能如何?

改變不了大局。

故此,長孫無忌又續道:“只是西域局勢糜爛,即便以英國公之文韜武略亦無法在一時半刻之內穩定大局,微臣提議在衆皇子之中擇一聰慧之人陪同英國公前往西域,一則可以幫助英國公處理軍務,一則亦可鍛鍊陛下諸位皇子的能力。吾等之輩終究會老去,天下風雲激盪從來亦不會有風平浪靜之時,若是將來朝中人才青黃不接遇事無人可用,豈不煩惱?這天下是陛下的,將來亦是陛下衆位皇子的,何不現在就鍛鍊皇子們的能力,將來方能撐得起這老大帝國?”

李二陛下甚是欣慰。

正如長孫無忌所說,等他百年之後,這錦繡河山皆要傳到自己的兒孫手中。說到底,他李家纔是這諾大帝國君臨天下的真正主人!

現在儲君之位穩固,自己亦不曾再動過易儲之心思,衆位皇子自然也就偃旗息鼓,不再妄想。若是當真能夠如長孫無忌所言將諸位皇子的能力培養起來,未來兄弟齊心治理大唐,豈不是最完美的結局?

哪怕那個時候自己埋入皇陵,怕是亦會心滿意足!

況且知子莫若父,自己的兒子能力如何,他這個做父親的怎會不清楚?令他驕傲的是,他的任何一個兒子拎出來都當得起一句年青俊彥的讚賞,哪怕是最渾不吝的齊王李佑,沉下心辦事的時候亦能有着出色表現,更遑論比他遠遠優秀的多的太子、吳王、魏王。

甚至就連幾個小的諸如蜀王晉王,都展露出超人一等的學識和能力!

的確值得培養……

李二陛下看着房玄齡和岑文本,問道:“二位以爲輔機之提議如何?”

這種事情誰會反對?

爹打江山兒坐殿,這是千古不易的至理,反正整個大唐都是人家的,只要不是瞎折騰動搖國本,何苦妄作惡人?

二人皆道:“臣等附議。”

李二陛下捋須微笑:“那諸位且看看,誰輔佐英國公去西域爲佳?”

房玄齡和岑文本稍作沉吟,長孫無忌已然說道:“依微臣看來,魏王泰最佳。”

李二陛下稍稍點頭,李泰是他最喜愛的兒子,才學能力樣樣出類拔萃。心中滿意,不過並未敲板定論,而是看着房玄齡和岑文本,他尊重宰輔的意見,若是這兩人反對,他心裡不會太舒服,但是不會一意孤行。

房玄齡與岑文本稍做沉思,齊聲道:“臣等附議。”

長孫無忌見到李二陛下喜色顏動,趁熱打鐵道:“帝國現在日新月異繁華昌盛,諸多新生事物見所未見聞所未聞,吾等老臣已然漸漸感到心力交瘁,難以爲繼。陛下,依老臣之間,何必趁着吾等尚未老去之時,對新生代的官員多多培養、多多扶持,使得更多的年青官員可以同衆位皇子一般經受歷練,異日亦可成爲中流砥柱,保扶大唐順利過渡?”

房玄齡與岑文本對視一眼,皆看出雙方眼底的隱憂。

長孫陰人不說話則已,一說話就專挑陛下愛聽的說,定然有所圖謀……

可是這種事情正是每一個政權都必須經歷的更新換代,這個時候培養年青官員能夠更有利未來政權的平穩過渡,否則等到這一茬名臣武將老去,新生代卻因爲缺乏歷練導致青黃不接,豈不是朝政動盪、天下飄搖?

李二陛下沉默一下,看着長孫無忌問道:“輔機有話,當可明言。”

長孫無忌拱手道:“諾!老臣請陛下下詔,將皇子當中如太子、吳王等,將老臣當中如李績、褚遂良等,將年青官員如馬周、房俊等,調入政事堂,賜予其參政之權。”

房玄齡一揪鬍子,心裡大罵:這個老東西,果然陰險!

第一千七百一十四章 淵氏一門第一千兩百八十六章 天下第一“房吹”第一千七百二十三章 猜疑之心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 拖你下水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敲打諂媚第九百六十章 錢?替殿下送人了第六百八十一章 女王是個賢內助第一百二十九章 覆滅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李二的反應第一千五百五十五章 困局未解第一千七百八十七章 圍殲之策第七十二章 通敵叛國第八百零一章 竹海【萬字求月票】第七百五十五章 甕中之鱉(萬字求月票)第一千四百五十章 出其不意第六百六十一章 君臣奏對(上)第二百九十九章 厚顏無恥第4603章 煙花絢爛第一章 無間道?第八百四十七章 各懷心思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 風捲殘雲第八百零一章 帝王之術第一千四百六十章 糧食哪兒去了?(上)第4589章 以利誘之第4532章 兒女雙全第一千九百五十一章 李愔的堅持第三千八十九章 戰略撤退第八百七十三章 兕子婚事第三千零四章 登門罵街第一千零九章 戰力碾壓第五十八章 陽謀第九十一章 見識第二十二章 銜尾追殺第一千九百二十一章 玄武重地第三千二十四章 心生異志第一百一十四章 西域軍情第一千零八章 堅不可摧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公報私仇第一千五百二十章 學子要鬧事!第一千四百一十七章 死志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據理力爭第一千四百一十七章 先禮後兵第五百六十一章 煙花(上)第二百一十七章 釣魚第六百九十八章 恩公吶!第一千兩百九十四章 難產第一千七百五十一章 抵達江南【武器行01盟主加更】第三百七十九章 毒辣計策第九百九十章 剖白心跡第九百三十八章 御前爭論第4498章 軍機人選第九百四十五章 試探底線第一千五百零一章 李二的氣魄!第六百八十四章 暗生嫌隙第一千八百七十八章 公主落水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往日情,今日怨(中)第四百四十九章 魏王委屈第九百二十五章 抽調兵力第七百一十五章 囂張跋扈第四百六十七章 被皇帝打習慣了第九百五十五章 天下第一擋箭牌第一千六百四十七章 你沒資格第4294章 許以重利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絕境死地第一百零四章 放人第4601章 利益立場第一千三百八十章 大勝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 自取其辱第七百一十八章 局勢糜爛(求票)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 金牌打手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門閥之傾頹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 封鎖十里坡第五百五十二章 尋釁滋事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陰差陽錯(盟主“親愛的好嗎”加更,求票!)第一千九百六十四章 撞死人了第一千七百八十九章 唐人兇猛,當避其鋒芒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江湖路遠,各安天命第一百七十一章 全勝第三千一百十一章 登基在即第六百一十章 藝術,需要想象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末路將至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 攻其不備第九十章 阿拉伯數字第二十三章 給你上堂課第4588章 打草驚蛇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往大了搞!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 還有完沒完?第八百九十六章 末路王族第4510章 你解決他第兩千六十九章 門閥落魄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 破城第八百九十九章 郭孝恪的報復(下)第一百九十六章 春行第一千兩百二十八章 反殺第九百六十一章 房俊是個忠臣!【求票】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決戰在即第九百五十一章 遼東戰報第九百九十二章 一個守門卒的野望第二百六十八章 諸女相見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 彌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