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達摩而後,二祖至六祖都只承襲了佛法衣鉢,論武功可比達摩祖師相差甚遠。相傳中原只有一位唐朝高僧,修煉成十三門少林七十二絕技,號稱十三絕神僧。但玄空適才施展豈止十三門,至少有二十門。巴仁喀心想:“此人竟修煉出如此多的絕技,莫非達摩在世?”又想:“當此時局,須得提振己方士氣!”他心念一動,便道:“諸位,此人已然入了魔道,實爲自取滅亡,根本不足爲懼!”說話間,使出密教掌法。
玄空還擊之餘,笑道:“大喇嘛休要胡說八道!我哪裡入了魔道?你方纔那番言語,說殺我一人是慈悲之事,豈非魔道之言?”
巴仁喀有心亂他心神,便道:“枉你在少林寺學藝,竟然如此粗淺的道理也不懂得。佛門武學以強身健體爲先,第一要旨絕非殺傷人命。修煉武功須以仁善慈悲之念爲基,每學一門絕技,就需增進佛法,以化解武學貪念,與殺生嗔念。如今你強練數十門絕技,難道自認佛法堪比達摩?本座雖是佛門密宗,與禪宗不盡相同,卻也深知此中事理。你現是捨本逐末,已大難臨頭!”
玄空嗤之以鼻,笑着反駁道:“大喇嘛危言聳聽!少林七十二絕技於旁人是武學貪念,多學有害,於我玄空卻是多多益善!”
這五年來他在家務農,閒暇時則鑽研武功,倒也非因貪多之念。只因少林寺突逢禍變,寺中高僧多數圓寂,玄字輩只有他與玄苦二人。佛法傳承自有玄苦承擔,而武學傳承的擔子就只能落在他的肩上。少林寺現有僧人多半武功低微,研習不了七十二絕技。他只好一一學會,免得絕技失傳,再點撥給衆人。現如今他已身聚二十三門絕藝。
巴仁喀道:“大言不慚!”
玄空激戰正酣,拳掌並出,化解敵人攻勢。忽見五道白光由天而降,他凝神一瞧竟是五團蒼白色的火焰,那拜火教教主烏恆神色凝重,雙手掌心相對,不停橫移擺動,似乎在隔空控火。
五團火焰盤旋跳耀,飛到玄空頭頂,彼此撞到一起,融合出一朵白色火蓮花,徑直落下。這門控火絕技是拜火教不傳秘術,烏恆輕易都不肯施展。此刻面對玄空,讓他感到遇見了平生未見的強敵,其餘招式傷不了對手,不得已纔將此術顯露在衆人面前。
玄空眼見火光刺眼,連忙雙手架開周圍敵人,氣沉丹田,仰頭對着那枚妖異的火蓮大吼一聲,使的卻是金剛禪獅子吼神功。那火蓮頓時散開,一道道白色火星射向四周。衆人心知此火定然非比尋常,向後躲閃。火星落在地上,瞬間點燃了灌木與雜草,火勢蔓延極快,轉眼的功夫,這片山坡都着起了蒼白色的大火。
玄空躍出火圈,一口氣奔到相鄰的山頭。九大高手相繼又追趕上來。段先生道:“衆位不要分散,小心別被此人逐個擊破,我等同進退,一齊出招,他一人武功再高,也必輸無疑。”巴仁喀嘰裡咕嚕向異國高手說了一串話,其意相差不多。
衆人均覺有理,齊聲應和。起初他們也是聯手出擊,但彼此之間頗有芥蒂,配合不算默契,你上前我退後,我進攻你防守。剛剛酣戰一場,均以爲敵人實在太強,若不齊心協力,說不定敗於敵手,一世英名就毀於今日。
九人齊步上前,將玄空團團圍住,不分先後同時出手。玄空眼神一掃,見四面八方都是拳影掌影,將他頭頂、左右前後盡數覆蓋。玄空縱有金鐘不滅身,也不敢輕易應對,自己一人內力再高,也高不過合這九人之力,若讓九人一起打在身上,金鐘怕是也得被打爛。當此之時,他知萬萬不可退縮,奮起神力,霎時間彷彿化爲三頭六臂,在十人的圍攻下左右招架,前後穿梭。
他以一敵九,雙拳亂舞,忽拳、忽掌、忽抓、忽指,手腳齊用,絕招、怪招層出不窮,直讓人眼花繚亂。但每招每式都不能使老,招式變化慢上一瞬,便要一敗塗地。他此刻出手更比原來快上數倍,如此一來,招式力勁就不能發揮圓滿。
一會兒時間,千招即過。玄空心想畢竟不能克敵,便心生退意。他此番也並不想和這些人拼個死活,只是數年不曾動武,存意與這些高手較量一二,現已弄清是燕王在背後搗鬼,這場拼鬥也就更沒意義了。只要抓到燕王通敵的證據,告知朝廷。那時皇帝自會傳令退兵,此間危局自解。就算趙頊昏庸,不信自己,那燕王一點武功也不會,自己要制服他不是很容易?不過燕王若是薄揚親父,如何處置還需待定。他想到此處,出手如狂,掌力拳風大盛,方圓十餘丈勁氣縱橫、暗勁飛舞。
十大高手皆是身經百戰之人,一見便知對手要退走。趙公子大喊:“狗賊要退,別讓跑了!”
玄空一怒,身子左晃右晃,避過掌擊,一低頭躲過飛來火焰,伸手一帶推開銀盾,兩袖灌風,高高鼓起,雙拳打將而去。拳風呼嘯撲出,有回山倒海之勢,趙公子、司馬軍師、蕭、兀顏四人齊出掌相迎。
玄空身子向左飄去,巴仁喀、段先生、穆赫三人立時飛身阻攔。玄空靈機一動,由腰後抽出護身匕首,左右比劃兩下。
三人皆驚,一齊想到:“此人五年前憑匕首偷襲殺了熊劍唯,現又要故技重施?”更怕他有什麼厲害怪招,心中戒心大起,身形自然而然向後退。
玄空趁勢身子一晃,由巴仁喀旁邊鑽了過去,向靈州方向急速狂奔。趙公子怒道:“怎能讓狗賊脫身?”司馬軍師道:“公子休惱,多說無益,追便是了。”十人緊忙追趕。這時嵬名謨內傷調息好了,邊追邊道:“衆位別急,等此人趕回靈州,就會知道宋軍早已大敗特敗。”他與巴仁喀相視一笑,顯得把握十足。原來西夏人早有謀劃,今晨兩路廂軍與靈州城守軍已向宋軍大營發起反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