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論反王,傳大考

聽了張道人的話,老和尚並未有多少歡喜之色。

因世人多重八字,亦聽過純陽純陰八字的不好。家中但凡有孩子犯了這純陽純陰八字的,多會請道士改八字。除了至親之外,鮮少能有人知曉內情。

不過,張真人既能將這個當成一個化厄的法子說出來,想來也是沒有其他化解之道。

天道推演,哪裡是那麼容易的。

老和尚因同張真人的曾祖父有舊,早年曾幫過張道人父親小忙,與天師道淵源頗深,才厚顏請張真人推演這一回。

要是再囉嗦下去,反而是不知趣。

老和尚謝過張真人,兩人的話題從道癡身上岔開,說起張真人西行青城山之事。

等到中午用了素齋後,張真人便攜弟子隨從下山去了。道癡則是被老和尚叫到禪室,說了“三生劫、三死劫”。

“七九之年”,不用說就是逢七逢九之年。“陰地”,這個範圍就籠統了些,草木爲陰,水位陰,墓地爲陰。“小人”的定義更是不好捉摸。

不知爲何,聽到張真人留下的這幾句話,道癡心裡想起“生死有命、富貴在天”這幾句話。否則的話,真要想着張真人這幾句話,自己也要將自己嚇死了。

至於以純陰女子化厄之說,道癡很是不以爲然。難道找不到這樣的女子,自己就要做和尚?女子本身就是陰,要是真說起陰陽調和方能化厄,那自己就要去做色狼?

只是他心裡腹誹雖腹誹,卻不能不接受老和尚這番關懷:“大師父,我都記下了……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爲,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沒有這樣磨難,說不定我就要碌碌無爲。這樣想來,即便有劫難,又有何懼?”

老和尚聞言,笑着頷首,道:“癡兒心性豁達,今日終成人矣。”

對於十一歲的少年,這可謂是盛讚;可道癡低下頭,眼裡卻有幾分恍然。

少年人,哪個不是神采飛揚,他也曾張狂過,只是……

想到這裡,道癡心裡一痛,眼淚幾乎要洶涌而出……

老和尚招待一上午外客,精神有些不足,道癡便沒有再問功課上的事情,而是與老和尚說起家常。

包括自己進王宅後發生的事情,還有對王容娘與王三郎姐弟兩個的觀感。

老和尚看似不在意,可道癡還是發現,當自己稱讚王三郎時,老和尚的嘴角還是挑了挑。

道癡見狀,不由心下一動,道:“聽說三郎有過目成誦之才,觀其行事亦帶古君子風。不曉得其他王家子弟如何,只是憑宗房七郎能主動相交,想來也是看好三郎。”

老和尚望向道癡,似是看透他的小心思,含笑着:“癡兒並不是熱心腸之人,看來是王三郎的赤子之心打動癡兒了!”

道癡沒有承認,也沒有否認。

有些感覺是說不出來的,他並非被所謂“手足之情”感動,只是瞧着王三郎品性純良,有些擔心而已。

現下小時還罷,這樣純良品性,只會得人稱讚與喜歡;長大以後,還是如此,就要撞得頭破血流,不知被人坑成什麼樣。

王三郎越是出色,道癡這個做兄弟的身上的擔子越輕。想要與家庭的牽繫越輕,就要有人能真正支起撐門戶。

老和尚沉默了一會兒,終是搖了搖頭,道:“老和尚已經老了……有你一個,已經累了老和尚十載,老和尚哪裡還會自討苦吃……你若不放心,隨意指點一二便是……”

這是無意相見了。

道癡不過是隨口一句,既老和尚沒這個意思,便也撂下此事不提,反而開口提及寧藩之事。

“我父親借‘養親’還鄉,張真人攜弟子西行,這其中會不會是因寧藩不穩?”老和尚是他在這世上最近親的人之一,他便沒有遮遮掩掩,直言道。

老和尚面上依舊鎮定,可捻着佛珠的手卻顫了一下,道:“此話怎講?”

實際上,此時寧王確實早有反跡,例如暗殺欽差與逼迫地方臣子之類。道癡哪裡曉得這些,他之所以篤定寧王必反,不過是因爲曉得歷史上有這麼一段。

老和尚既相問,道癡只能做沉思狀,將想好的說辭說了:“寧藩與朝廷不睦,天下皆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改變這局面,無非兩種法子,一種是朝廷尋故除藩,一種是寧藩奮起反擊。今上性子隨了先皇,御下以寬仁爲主,難以做出除藩之舉。聽聞寧藩當代王爺是庶長子襲爵,出身卑賤,不說旁人,寧藩內部諸王、將軍,襲爵初始,想來未能全部臣服。十數年間,整合寧藩之勢,寧王在封地已經勢成。”

朝廷將宗室王爺拘在封地上,像養豬似的養着,哪裡會允許他們做大?

寧王既然在地方勢力大,朝廷定要想法子削減,寧王捨不得放棄手中權力的話,就只有造反一條。

至於王青洪在前途正好的時候致仕,而張真人率衆弟子西行,則是佐證。

老和尚望向道重的目光,已經不單單是欣慰,還有震驚。

一個十一歲的孩子,能從蛛絲馬跡中,就能分析出天下大勢,如此聰慧異與常人。

“南昌府是行省衙門所在,駐軍數目不菲。若是所料不差,怕是領兵之人早被寧王策反。寧王若是敢動,反軍數量絕對不對少。大明承平許久,地方將士那裡能承受真正戰火,說不得叛亂會成席捲之勢。”說到這裡,道癡不無擔心:“若是寧王有心入住蜀中割據天下,那湖廣亦不能倖免。”

他擔心這點,也是經過深思熟慮。

依照他看,造反是需要“天時地利人和”。

固然朱棣當年以藩王身份造反,搶了侄兒建文帝的江山,也不代表有人可以跟着效仿。

建文帝登上皇位後,先是重用儒生,施行改革,廢除太祖舊例,御下寬仁,出發點是好的,可是成效卻不盡人意。

沒有人會感激建文帝御下寬仁,反而會覺得他行事有悖祖宗家法。

建文帝減免江南重稅,後果是國庫空糜。

他下令限制僧道私田,分了他們多佔的土地,損害了他們的既得利益。

天下承平沒多久,在藩王封土邊疆,手握重兵時,建文帝開始削藩。

明明是名正言順地繼承皇位,卻鬧得“天怒人怨”,而後燕王造反,多少有些順勢而爲的意思。

現下天下承平已久,正德皇帝又不是昏君暴君,沒有什麼天怒人怨之舉,寧王也不是邊藩,手握數十萬大軍,想要推翻朝廷,可謂是癡人說夢。

“天和”既佔不上,剩下的只能靠“地利”。

畢竟蒙古在關外虎視眈眈,朝廷有能力平亂,卻未必能受得了持久戰。

偏生南昌府無險可守,要是想要跳出生天,蜀中就是最好的選擇。

老和尚聞言,思量片刻,搖了搖頭道:“不會取道蜀中,蜀藩開府百五十年,經營蜀中以久,且又是出了名的親善朝廷。寧王若是想要去蜀中,不等朝廷出兵,蜀王振臂一會,說不得就與之展開對峙之勢。當是東進南直隸,欲取南京。名不正則言不順,只有佔了南京,寧王才能擡出寧獻王與成祖皇帝舊約,與朝廷劃江而治。”

道癡聞言,這才放下心。

雖說兵禍起,定會殃及地方百姓,可他又不是救世主。

王道洪與張真人的退避,無一不說明寧王反跡已露,朝廷卻無動靜。這隻能說明,寧王勢大,還有就是朝中有人阻塞視聽。

道癡只是千里之外的小童,哪裡輪得着他操心此事?

辭過老和尚,又吩咐虎頭好生看寺外,道癡從山上下來。

王家的馬車,早已在山下候着……

京中王宅,王三郎回來,直接去了書房尋王青洪。

“宗學七日後要進行大考……”王青洪聞言,不由皺眉。

他原打算明日帶道癡去拜會族長與宗學先生,後日開始便讓道癡跟着三郎去宗學讀書。

在他看來,四郎已經耽擱數年,能早些就學當然是好的。

另外就是讓他早出晚歸,避開王崔氏與王楊氏。

當年的事情,不管是這兩位誰做主,誰推波助瀾,都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已經愧對道癡數年。

王青洪不願意讓母親與妻子再有什麼不當之舉,那樣的話不僅冷了道癡的心,他也沒法面對族中長輩。

可突然出來個宗學大考,要是道癡這個時候入學,成績不堪,豈不是丟了十二房的臉……

甩汗,這一更,還是昨天的。暈倒,前天欠下一更後,想要補足,可每天碼完兩更後,腦子就木了。從奢入儉易,從儉入奢難。有點這個意思。不過握拳,堅持住,腦子會越用越活,人也會越來越勤快的。吼吼。

第146章 驚弓之鳥,飄飄欲仙第129章 三代人,議前程第153章 千里路,今日行第108章 四小披甲出安陸第85章 聞已逝道癡赴西山第101章 柔順娘出閨成大禮第5章 樂羣堂裡接風宴(上)第112章 爲世子道癡二建言第150章 見族親二郎露親近第108章 四小披甲出安陸第17章 小算計,大靠山第111章 設攔卡嚴正以待第31章 峨眉月升夢正酣第4章 同窗少年初聚首(下)第22章 揮揮衣袖作別了第76章 行使令王高巡西城(二)第92章 中秋月下人團圓第104章 送彌勒手足作別第155章 聽新聞,生忌憚第20章 一步一步還一步第113章 如何殺二郎教虎頭第107章 流民將至,世子悲憤第101章 柔順娘出閨成大禮第24章 命硬嫗收命硬孫(上)第122章 青洪起復經安陸第112章 爲世子道癡二建言第18章 紀先生,李御史第69章 旦夕禍福,不測風雲(一)第167章 見姻親,聞良言第10章 人情到底,世子施恩第6章 聞言始知被棄因第7章 論君論尊,蔣郎暴走第86章 手足情重,三王齊聚第91章 分明一個女財神第84章 王府大喪,宗房相邀第66章 借時事興王教子第164章 會同館三郎來訪第90章 回家來預備佳節第157章 千里迢迢抵良鄉第169章 說學監,曉權臣第7章 論君論尊,蔣郎暴走第12章 驚見淚郡主再援手第27章 仗勢欺人,爽中之爽(三)第69章 旦夕禍福,不測風雲(一)第163章 進京入駐會同館第90章 回家來預備佳節第122章 青洪起復經安陸第115章 事已定,平安歸第98章 樂羣院裡添新人第63章 心憂慮二郎歸家第27章 仗勢欺人,爽中之爽(三)第14章 論反王,傳大考第154章 尋良機初談承繼事第17章 小算計,大靠山第12章 驚見淚郡主再援手第64章 議水患士紳雲集(一)第10章 人情到底,世子施恩第70章 旦夕禍福,不測風雲(二)第6章 聞言始知被棄因第99章 大成殿讀史驚心第23章 貴賤兩房說承嗣第173章 起爭議姊弟生嫌隙第156章 讀史料草木皆兵第6章 聞言始知被棄因第105章 週年祭後八方動第91章 分明一個女財神第20章 一步一步還一步第123章 賢婦兩全巧安排第170章 端倪(一)第10章 人情到底,世子施恩第137章 王家窯速戰速決第105章 二郎話裡露留意第129章 三代人,議前程第28章 十分家產獻三分第25章 命硬嫗收命硬孫(下)第95章 柔弱女亦有犯擰時第151章 世子溫言攏伴讀第163章 進京入駐會同館第89章 生奢貪念老實人不老實第67章 牛刀小試,衆小立功第155章 聽新聞,生忌憚第157章 千里迢迢抵良鄉第7章 論君論尊,蔣郎暴走第130章 暗心驚祖母提防第72章 寧藩造反驚天下第15章 挑挑揀揀長命鎖第10章 耦院裡兄弟反目第113章 如何殺二郎教虎頭第20章 抓週宴抓破美人面(五)第91章 分明一個女財神第一百的三十二章 論生論死聞秘辛第96章 因銀錢姐弟起疑意第22章 對與錯,親與疏第72章 寧藩造反驚天下第154章 尋良機初談承繼事第108章 四小披甲出安陸第100章 今朝習得殺人術第137章 王家窯速戰速決第148章 欽差至,遺詔出第6章 樂羣堂裡接風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