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開墾滿洲諭

“朱逆真的班師回廣州了……還好不是在武昌建都,到了廣州想要再北上就要翻山越嶺了……”

紫禁城養心殿西暖閣內,道光皇帝放下湖北巡撫駱秉章(只有德安一府)差人用八百里加急送來的奏報,長吁了口氣,臉上難得露出了笑容。

在他看來,滿清最大的威脅還是來自於穩紮穩打一步步逼近的大明,而非太平天國這樣的流寇。歷史上的流寇極少有能成大事的,而最有希望一統天下的李自成,也是由流寇變坐寇之後,才攻破北京滅掉前明的。和比較尊重儒家的李自成相比,洪秀全、楊秀清的那一套邪教路子,顯然不合中國的傳統。之前可以橫掃數省,擁衆百萬,其實是沾了朱濟世的光——如果不是朱濟世在廣東打垮了14000八旗新軍,洪楊所謂的太平軍在城前嶺就覆滅了。

“僧格林沁,現在朱逆回廣東去經營地盤了,只是粵匪一股賊寇,你的20萬八旗新軍該能打贏了吧?”

病中的道光皇帝淡淡地望着跪在地上的僧格林沁,這位貝勒爺剛剛從察哈爾草原回來,募集到了一萬馬隊。

“皇上,奴才可以帶兵守開封城,不過……沒有必勝的把握。”僧格林沁遲疑着道。

他從察哈爾帶來的一萬蒙古馬隊是能戰的,另外還有三萬甘陝綠營也是可以戰的。至於京畿周圍的駐防八旗和京營八旗還有陸陸續續趕到北京的“新八旗”,以及直隸、河南、山東等地的綠營兵,總數雖有二十餘萬。但是僧格林沁卻不敢帶着他們出去野戰。生怕被氣勢洶洶的太平軍給嚇得一鬨而散。

“什麼?只能守城?還沒有必勝的把握?僧格林沁。你走了一回廣東,回來後怎麼就膽怯如此?”

道光皇帝沉聲問着,雖然臣下一再建議守北京,但是道光皇帝還是堅持己見,要把戰場擺在黃河兩岸。這北京畢竟是天子居停,要是讓太平軍圈起來打,自己這個皇帝該怎麼辦?走還是不走?要在太平軍圍城之前逃走,城內的清軍還能打嗎?要是呆在北京城裡。呃,崇禎皇帝就是這麼死的!

僧格林沁搖頭:“皇上,奴才非是膽怯,而是爲大清長遠考慮,覺得不能在河南孤注一擲,要是真有個什麼萬一……”

“你又勸朕東狩盛京?”

道光皇帝的臉色陰沉的可怕,這段時間,北京城內已然是人心惶惶。滿朝的清貴都在把家人往關外的盛京送——通往關外的大道上,現在是車水馬龍,好不熱鬧!不過這些清貴倒也不是隻顧安排自己家人逃跑。他們還隔三差五來宮裡面恭請道光皇帝趕緊去關外“狩獵”。

僧格林沁嘆息着點點頭:“皇上,咱們得有兩手準備……守開封有奴才和惠王爺再加上十五萬新軍和曾國藩的三萬湘軍還有集中到河南的綠營兵就足夠了。兵務精不務多。現在咱們八旗新軍也就有十五萬能打,剩下的還是留在北京護着皇上吧。另外,北京城內還有四十多萬旗人老弱婦孺……這些都是咱們八旗的根啊!萬一奴才在開封敗了,這些人急切之間怎麼走得了?所以東遷勢在必行啊!”

這個時代北京城的人口並不算多,城內只有50萬上下,城外還有30多萬,攏共就80多萬的樣子——當然這是指北京的常住居民,若是看戶籍的話還要多一倍以上,因爲滿洲八旗和漢軍八旗的戶籍都是落在北京的。

而這座天子居停,其實就是旗人之城,80多萬居民中的大多數是旗人,哪怕是漢族在京的官員被革職、解任之後,也必須立即啓程回家!而且還規定官員潛匿京城或私自來京,都是要問罪的。

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減少北京城對江南米糧的需求。而壞處現在就擺在道光和僧格林沁面前,他們無法在北京動員出太多的丁壯用於守城。北京城這裡能打的,大多羅致進了八旗新軍,剩下的不是老弱婦孺就是親貴子弟。所以僧格林沁一旦在河南兵敗,也不能指望再動員北京市民助戰了。而且他也不想北京城裡還有任何一個和平居民存在——可不能把旗人的根基和未來都壓在北京城,萬一不守,城內的幾十萬旗人鐵定給太平軍屠個乾淨,到時候大清朝可真是要吹燈拔蠟了。

“我知道,”道光皇帝沉默半晌,終於點了點頭:“幾十萬不能打的留在北京城裡也忒耗糧食了,而且現在天下大亂,鐵桿莊稼也發不起了。是得盡數撤往關外安置……待平了粵匪之亂再回京不遲。”

謝天謝地,皇上終於鬆口了!僧格林沁擡頭望着道光:“那皇上東狩的事情?”

“東狩的事情不急……”道光擺擺手,他一個人什麼時候都能走的,現在最要緊的是不能亂軍心。

……

二十多萬大軍,憑着開封堅城和粵匪決戰,真是在賭大清的國運啊!要是打敗了,北京城肯定也保不住。所以在道光28年5月末,道光皇帝下了一道名爲《開墾滿洲諭》的上諭。

在《開墾滿洲諭》中,道光聲稱,北京城中的八旗子弟坐吃旗餉200年,致使天下庶黎疲敝,盜賊蜂起。長此以往,將會動搖國本。因此決定開墾滿洲土地,將滿洲之良田分配給八旗子民,令其自耕自食,不必繳納皇糧國稅。自道光29年起,除在八旗新軍或是朝廷任職之八旗兵丁官佐,其餘不得再領旗餉祿米。另外,朝廷再爲京中八旗子民每人發放二十兩銀子的“搬遷安置費用”,全從內帑銀子中支取。限令所有未在軍中、朝中任職的京畿地區的八旗子民在五個月內遷往關外!

一道上諭,就讓大清朝養了200年的八旗子弟丟掉他們的鐵桿莊稼老米樹。這事兒要擱在以往,北京城非給鬧翻過來不可!不過在當下,滿城的八旗子民沒有一個人敢咋呼,全都乖乖回家收拾東西開溜——一百萬“長毛”已經奔着北京城殺過來了,再不走……就不是鐵桿莊稼的問題,而是吃鐵桿莊稼的那顆腦袋還有沒有的問題了!

而且朝堂也不是不給出路,一人二十兩銀子的搬家費不算,還有每人50畝的份地好分,還不用繳稅!不會種地?還不會當地主嗎?直隸四下吃不飽飯想闖關東的漢人可多的是。把地租給他們,然後坐吃就行了,不比原來的鐵桿莊稼差多少。

至於不許漢人出關的禁令。已經變成漢人女子不得出關了,至於男子要是北京城守不住,太平天國的爺們可不會理睬朝堂的禁令就不出關來追殺旗人!因而不到一百萬旗人(關外還有二三十萬旗人)可實在太少了,其中青壯又在當兵打仗,再不招漢人佃戶,這地也沒法種啊!

所以這《開墾滿洲諭》從某種角度來說,倒是解放了滿洲200多萬平方公里的沃野,似乎也緩解了滿清朝廷迫在眉睫的危機。

“這改革果然都是逼出來的!如果不是太平天國的百萬大軍逼近北京,再有五十年滿清也想不起要砍鐵桿莊稼,要開墾滿洲吧?”

廣州大明王府中,剛剛從武昌返回的朱濟世這般對左宗棠說着。

“滿清的昏招也出到頭了,這段時間,道光皇帝已經任命了好幾個手握軍政大權的漢人督撫,還準他們自辦團練。接下去仗,怕是要難打一些了。”

左宗棠搖頭,滿清王朝顯然已經意識到之前的錯誤,正大刀闊斧在改正,而朱明雖然打下了三個省的地盤,但畢竟只佔了一小部分國土。對上滿清,仍然是一隅抗全國!如果滿清不斷犯錯,朱明有很大機會可以得天下。

現在的情況似乎稍有些不樂觀啊!(未完待續……)

第81章 造反是很有前途的(上)第574章 田土申報制 票票第1545章 一回首已是百年後第94章 鴨脷子爵第1286章 關鍵第618章 CEO,恩格斯 狂第529章 天王兵到第90章 鴉煙流毒 下第1138章 漏洞百出的資本主義第446章 北方來使第1465章 天選之國,勝者爲王(十五)第807章 老兵油子第688章 軍國之民第501章 淮北急報第1509章 內需纔是根本第531章 今日楊秀清,來日洪秀全第783章 天兵天將來相助 狂第960章 識時務的女人 狂第632章 無產階級們 狂第1183章 他們要來了 加更,搶月票!第1520章 社會主義強盛大國的開始(下)第18章 19世紀的民主逗士第232章 八旗,有多少血可流?第160章 法蘭西匯豐銀行第317章 聯合施壓第1023章 少女和新日本(上)第387章 八旗的血性 八 慘!第1386章 福將無敵第742章 女公方 狂第1220章 海軍之春要來了第958章 我想捲入美國內戰 狂第341章 立憲會議第144章 還是要籤不平等條約(上)第307章 末日臨頭?第1489章 選上去的會是民意黨?第195章 下馬威第169章 助敵爲快樂之本 下 了第990章 中央帝國的規劃第767章 在暴風雪之夜 狂第350章 點紙成金第637章 拔苗保苗 狂第490章 規矩第218章 旗人皆好漢?第1151章 殺招,真正的殺招第737章 戰琉球:你追我攔 狂第898章 窮工業、富農業和殖民體系狂第1348章 突擊前夜第875章 地獄的閻王 狂第1267章 愛好和平的繼承人們第1530章 馬蒂爾德之死第214章 有種的大清水師 四第1519章 社會主義強盛大國的開始(上)第1250章 培養革命的精粹第567章 以儒學教化南蠻? 票票第1416章 浩瀚大洋是戰場(十六)第369章 百萬衆,一路向北第584章 變思路,先開眼界第1337章 在橋頭堡第512章 該打哪一路? 兩章連發第1445章 紅色攪屎棍第917章 數學題 狂第1315章 炮灰第1252章 誰要吃苦頭?第878章 工人運動的萌芽第663章 還可以學耶律大石 狂第1505章 英國國王威廉五世第1487章 大難臨頭,資本先逃第648章 苗家還是沐家?狂第472章 大捷,戰寧錦 八 踏屍而進第1193章 忽悠雷斯 了,月票還有嗎?第959章 兒子的利用價值 狂第1495章 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英國(上)第640章 戰俄國,時機未到第545章 和平的保證是威懾第1433章 羅馬真能復興?第535章 王朝社會主義第129章 奉清討明第405章 北京,是英雄冢第47章 古柯鹼 、第191章 一定是反清復明!第820章 在朝鮮王國 狂第420章 道光在哪裡?第1341章 皇帝駕到第1298章 老白胖子第282章 一敗三得第1485章 再捅英國一刀第291章 世道亂,人心更亂第370章 安陽?還是德州?第231章 該八旗上了吧?第383章 八旗的血性 四 戰第292章 試深淺,牛刀殺雞 上第1220章 海軍之春要來了第1020章 滿人投漢(上)第410章 宗教戰爭第1490章 強大的羅馬第249章 排隊丟炸彈的時代第184章 用拜上帝會之勇?第659章 觀察者,涅維爾斯科伊 狂第1405章 浩瀚大洋是戰場(五)第426章 清徽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