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將閣下,真的不調兵去增援白沙瓦?”
“不,不用擔心西北,我們的敵人就在孟加拉!”威爾.海明斬釘截鐵地道,“白沙瓦的勞倫斯有15000守軍,查謨.克什米爾也是我們的堅定支持者,有他們就足夠抵擋住來自阿富汗的任何進攻。而且希爾.阿里汗並不是那麼容易被打倒的。阿富汗人很難對付,非常難對付!這一點我們都知道!”
三十多年前的1839年,幾乎就在鴉片戰爭的同時,英國人也入侵了阿富汗酋長國,還一度佔領了喀布爾並且扶植起了傀儡政權,在阿富汗全國建立了殖民統治。但是阿富汗人民隨即揭竿而起,展開抗英游擊戰爭。各地游擊隊依託有利地形,靈活機動地打擊敵人,襲擊英軍哨所,切斷敵交通補給線,收復重要城鎮。英軍在阿游擊隊沉重打擊下,士氣低落,惶惶不可終日。
到了1841年11月2日,阿富汗首都喀布爾更是爆發大起義,被宗教狂熱煽動起來的喀布爾市民手執各種原始武器衝向英國人的據點,發揮出了讓人難以置信的戰鬥力,勢不可當,當晚就佔領了喀布爾全城。戰至11月9日,起義軍攻佔了喀布爾至巴拉?喜薩爾要塞間的全部據點,後又擊斃英國公使麥克諾頓,英軍被迫撤退。英軍殘部及隨行人員和家屬1.6萬人在向賈拉拉巴德撤退沿途,多次遭到起義軍的伏擊,最後只有一名身負重傷的軍醫跑回賈拉拉巴德。報告了英軍全軍覆沒的消息。
之後。不甘心失敗的英印當局又發動了第二次入侵。還在1842年9月重佔阿富汗首都喀布爾。不過阿富汗人民的抗英鬥爭卻因此更加高漲。英軍唯恐再遭慘敗,只得在10月20日撤回印度。這場歷時三年半的英阿戰爭讓英國人損失了將近四萬人耗費了超過1500萬英鎊。
相比之下,同時期進行的鴉片戰爭,英國只損失了幾百人(水土不服病死者居多),其中戰死不過六十人……而現在,作爲滿清繼承人的西清居然要出兵阿富汗!也難怪威爾.海明把這事兒當成笑話來看了。
“上將,中國人或許會拉攏阿富汗人和他們一起出兵印度河流域。”伊夫林.伍德有些擔心地提醒。“歷史上他們可不止一次入侵印度!”
威爾.海明一笑:“唔,但是在入侵印度之前他們需要先把自己統一起來。至少要有一個強有力的領袖。這樣才能將各自爲政的阿富汗部族聯合在一起,就像艾哈邁德沙.杜蘭尼(杜蘭尼王朝創始人)和馬哈茂德蘇丹(伽色尼王朝的第二代君主)一樣。但是我不認爲西清的金載復有這樣的才能,而且據我所知,西清已經將佛教奉爲國教!”
西清尊佛崇儒是朱濟世的意思,雖然他和真神教的哈里發聯姻,但並不等於他不忌憚真神教日益擴張的影響力。爲此,大明實行的宗教政策一直都是壓制真神教的,比如禁止擁有大明國籍的真神教徒(也包括其他教徒)效忠任何除大明皇帝以外的自然人,禁止在大明國內開始面向青少年的宗教學校等等。這樣的政策一開始只是在大明國內實行,但是很快。五華諸夏體系中的其他國家就開始效仿。而西清和太平國更是遏制真神教向西華和大明西北地區擴張影響的屏障,自然成中亞真神教激進分子的眼中釘。而阿富汗又是真神教勢力特別頑固的地區。
“上將。那麼孟加拉會戰呢?”伊夫林.伍德現在知道威爾.海明在孟加拉會戰分出勝負之前不會採取任何增援印度西北的行動了。“我們是不是要加快決戰的步伐?中國人已經佔領了婆羅門巴里亞和沙赫巴茲布爾,距離梅克那河只有十幾公里了。”
“不,不用加快決戰步伐,我們繼續等待。”威爾.海明走到了地圖臺前,望着一張五萬分之一的東孟加拉軍用地圖。地圖上面,沿着梅克那河、達奴河和加爾尼河,全都是密密麻麻的部隊番號和軍用符號。20萬大軍和超過200公里沿着河道構建的堡壘封鎖線已經構築完畢。
……
雨水嘩啦啦的在朱國衛面前落下,織成了一道雨牆,雨中的世界變得模模糊糊,遠處就看不清楚了。但是蹲在河堤上的大理國王還是舉着望遠鏡,努力的觀察着梅克那河對岸的一切。那裡是英印軍的防禦陣地,但是形制卻非常奇怪,不是連綿的塹壕、鐵絲網和鹿砦拒馬所構成的防禦體系。而是一個個好像墳頭一樣的低矮堡壘。
“英國人構建了一個由堡壘組成的防線?”朱國衛放下望遠鏡,低聲問。
“是的,職部已經帶人過河偵察過,是一個個堡壘組成的環形防禦陣地,堡壘外圍還有壕溝保護,也有塹壕,不過只有一道呈環形佈置。每個環形防禦陣地大約包括十到十五個土木碉堡,查看防禦陣地的面積估計可以駐兵一個營。每兩個環形防禦陣地之間的距離大約是2000米,可以用機關槍加以封鎖。”
一個大理軍的營長就蹲在朱國衛身邊,指着對岸一個個隆起的堡壘介紹道。
“他們的大炮在那裡?環形陣地裡面有大炮嗎?”朱國衛問。
“試探過幾次,他們沒有開炮。”
“守軍的戰鬥力怎麼樣?”
“我們攻擊的時候他們沒有出來過,只是守在那裡,和普通的印軍沒有什麼不同。”那位營長答道。
“士兵都是印度人?”
“是尼泊爾人。”那營長道,“抓到過幾個他們的巡邏兵,經過審問發現他們都是英國人從尼泊爾僱傭來的士兵。”
“廓爾喀僱傭軍?”朱國衛聽說過廓爾喀僱傭軍,那是英國人在尼泊爾招募的傭兵——尼泊爾這個國家一直是在中英之間一腳踏兩船的,現在雖然在私底下向大明稱臣,但是並沒有撕毀和英國簽訂的條約,仍然允許英國在其境內招募士兵。不過大明的皇家陸軍軍官學校的教官們也不認爲英國人的這支外籍僱傭軍是什麼精銳,在打過俄國和美國的大明軍官們眼睛裡,除了明軍和他們的法國老師,這個世界上也沒有什麼軍隊算精銳了。
“英軍的防線縱深有多大?”
“在第一道防線之後約2000米還有另一道相同的防線。”
‘不過是兩道由堡壘工事組成的防線……後面或許還有一些預備隊和炮兵,實在不算什麼堅不可摧的防線。’朱國衛想到這裡,就收起望遠鏡退了下去。這裡可是在河對面印軍炮火的威脅之下,他這個一國之君犯不着在這裡一直冒險。
他們一行人靜默無聲的退了下去,到了一個印度村莊,在一棟被用作前敵指揮部的大屋子裡張開地圖,和隨行的大理軍、第18山地軍的參謀們議論起來。焦點就是要不要集中兵力突破印軍的防線?達卡就在70公里外,梅克那河已經是達卡城外的最後一道險要。如果達卡被華軍佔領,印度的王公一定會立即發動大起義!不過反對的意見也有人提出,現在華軍在孟加拉平原是無後勤作戰,雖然糧食不難籌集,但是彈藥卻越打越少。在這種情況下,應該避免與敵進行陣地戰,可以採取在梅克那河以東進行機動的戰術,只要維持在東孟加拉的存在,印度早晚會亂起來!或者,乾脆揮師南下,向吉大港進軍,同暹羅王合兵打下吉大,然後再北上和威爾.海明決戰。但是這個參謀的意見卻被大多數人所反對,朱國衛也不同意,倒不是因爲達卡近在眼前。而是這一路打過來實在太過順利,誰也不認爲一道碉堡防線就能擋住華軍的腳步。再說了,就算攻擊不利,再南下北上也來得及嘛。(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