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中醫治病,第一件事先看什麼時候發的病,再看在哪發的病,在湘南上火就和在蒙古上火不一樣。現在國內的中醫已經很少有人這麼看問題了,因爲很容易給人一種神棍的感覺。
更神棍的在後面,中醫看病,應該問病人的生辰八字,以判斷病人的稟賦如何,是偶發的疾病,還是八字裡帶的先天不足。
當然,如果是非常簡單單純的症狀,比如偶感風寒,別的沒毛病也不用這麼複雜,直接上麻黃湯即可。
再然後,應該仔細觀察病人的面相和麪色,以確定病人五臟的情況。
中醫分爲神、聖、工、巧四個等級的水平對應望、聞、問、切。
望而知之謂之神。
到這一步如果就已經能準確辨證,知道病在太陽,少陽,陽明,還是太陰,少陰,厥陰,病在哪一經,哪一髒,哪一腑,那就是神醫。
然後如果病人身上味道不對,更要仔細辨別。還有詳細的聽病人說病情,說生活起居的習慣,吃的怎麼樣,睡的怎麼樣,拉的怎麼樣。
接着再根據這時候掌握的信息和自己的推理,問病人一些問題,例如半夜有沒有經常醒,或者睡不着,如果有,是幾點。
身體有沒有哪些地方曾經出現突然性疼痛,有沒有口苦,尿頻,屁多,頭暈等等一般病人講不到的症狀。
如果這時候還沒有十足把握。
那就只好把脈了。
所謂切而知之謂之巧。
現代人很多認爲把脈很神秘,很高端,甚至經常以自己一句話不說,看中醫能否通過把脈瞭解自己病情,來作爲衡量評判醫生水平的標尺。
這個世界上錯的事情很多,但是像這件事一樣從頭到尾都徹底錯的很離譜的事還真不多見。
在中醫界,把脈只不過是望,聞,問,切的最後兜底驗證手段而已,而且脈象如果和前面三種診療手段的結果相違背,是要捨棄脈象論的。
在古代,如果一箇中醫前面
三種手段都不精通,最後全靠把脈,這種醫生叫做巧醫,最下品的,沒有資格給人看病的。”
一番話,說得在場不少人頻頻點頭,紛紛讚歎中醫之神奇。
“至於開方,所有診療手段用完之後,開方子,急病先開三付,如果喝兩付就好,第三付也不要喝了。緩病先開七付,喝完在來看,依據症狀加減,如果發現辨證錯了要及時回頭。
一般一付藥三到七味,也就幾塊錢而已。
可能同樣的症狀開完全不同的方子,也可能完全不同的症狀開完全相同的方子。
這就是我理想中的真正的經方派中醫的看病抓藥的流程。”霍成禮說完抱拳再次朝四方拱了拱手,掌聲經久不息。
林楓撇了撇嘴,霍成禮說的,倒是中醫的一個狀態,只不過,是理想狀態。
這裡面反映的和現實社會相沖突的地方有五點。
第一是在現代的科學輿論環境下,這樣的中醫很容易被當成神棍。
所以幾乎不可能在大型中醫院立足,只能選擇窮鄉僻壤的小醫院坐診,或者自行執業。
第二是,因爲經方的用藥劑量大,但是配伍簡單,所用藥材都是東漢時代就在中國很容易獲得的便宜貨。
就算到現在,恐怕只有阿膠和人蔘兩味屬於比較貴重的藥材,其他大多是一克幾分錢的。
這樣經方派中醫面臨的現實困境就是,根本不可能以藥養醫,這樣的醫生,在醫院就肯定被趕出去了,自己執業就肯定被餓死了,除非,他有足夠的名望和底氣,允許他開出幾百幾千一位的掛號費。
現在僅有的幾位真正的中醫大家,在上京申市爲權貴巨賈服務的,就是這麼做的。
雖然因此就和廣大勞動人民無緣了,但是也是可以理解和沒辦法的事情。
第三,這樣的診療過程,很明顯耗時非常長,也就是說如果認真負責,每天能看的病人數量很有限,太不經濟了。
其實還有更不經濟的。
我們都知道人體有經絡,經絡有穴
位,穴位可以用鍼灸。
但是可能大部分人都不知道這些穴位也有開啓和關閉的日子和時辰,在穴位開啓的時候用針,事半功倍。
可是如果一個鍼灸師跟他的病人說,你三天後半夜兩點左右來扎針,這是一種什麼效果?
倘若對方是女病人,八成是要報警的。
舉這麼個例子,只是爲了說明,現實中影響中醫應用和療效的因素,也很多,理論就放在那,但是很多情況下也是沒有辦法的。
第四,因爲我們的華夏人民共和國藥典對有毒性的中藥材的用量都有一個很保守的,依照西醫邏輯制定的標準,超出這個標準用藥,如果出了問題是要吃不了兜着走的,這就給廣大體制內經方家設定了一個難以逾越的鴻溝。
比如善用附子的火神派,基本上次次開方都是違法的。
其實如果辨證準確,毒不但可以入藥,還能更有效的治病,辨證錯誤呢,就可能危險了。
衛生部有個陳姓衛生部長,就是研究用砒霜治療白血病的。
第五,我們可以明顯感覺到,所說的這樣的中醫,很難培養,成材率極低,有成就極難,而且根本無法以學院方式大規模標準化培養。
雖然有人建議僅僅批量培養中醫學生們使用傷寒雜病論中的仲景方加減,似乎也可以批量,但是以現在他們的平均智商水平和靠譜程度,恐怕真放到社會上,治死人的和治好人的比例也會差不多。
中醫界不是說了麼,三付藥治不好感冒就不要當醫生了,回家養豬去吧。可見以很多人的天賦,治感冒對他們都非常困難。
中醫能夠傳承的唯一方法就是,如同澹臺紅菱所說的,師徒制。
所以,想要讓中醫適應這快速的社會發展,很難。
但林楓卻不想放棄。
不過,治標不治本的中西醫結合,也並不能讓中醫起死回生,反而會讓中醫深陷泥潭,除非以張錫純大醫這樣的方式進行探索。
可這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還得慢慢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