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章 傳詔

塔山西出室韋山脈,往東一直到綿延萬里,是橫亙在松遼平原中部地區的丘陵帶,山勢談不上險峻,但當時進入中州大平原的門戶大燕山被魔族精銳主力佔據,而此地又是松遼平原最爲狹窄的口子,姜寅最終才決定率勤王軍進入塔山組織防線,扼住羅剎魔族繼續往中州大平原挺進的口子。

雖然最初的勤王軍兵馬有限,並不能將松遼平原通過完全堵住,但也成功遏制住大股魔族繼續肆無忌憚的往大崇的腹地挺進。

姜寅的大帳設於塔山中麓的絕天嶺定陶關。

絕天嶺這裡不僅地勢相對險峻,又擁有整個松遼平原都不多見的一座地階靈脈,定陶關經過數千年的發展,也是松遼平原上少有的雄關大城,魔族入侵之後,沒有想到人族會孤軍直插進來,沒有來得及摧毀定陶關,就落入姜寅所率的勤王軍之手。

之後數年,姜寅與秦虎山、吳之洞、餘蒼等人依託定陶關,沿絕天嶺往兩翼延伸兵馬,與東北域柱國將軍奚同光統領殘部依賴室韋山脈東麓的絕仙峰,在北廷、東廷以及東南域諸郡府的支援下,艱難的構築出塔山防線。

塔山防線的建立,令太上天尊秦世民有機會在雍京以烈王秦冉所率的徵魔大軍爲主力,匯聚諸郡援兵,一步步驅逐、清剿已經進入中州大平原的上千萬魔兵。

六年多的時間,不計其數的雜魔被清剿、驅逐,但進入中州大平原的魔兵主力卻極爲狡猾,分成數十股在方圓近二十萬裡的中州大平原上穿插迂迴,始終不與徵魔大軍的主力進行決戰。

魔族的補給來自中州大平原上棲息繁衍的人族與億萬生靈,分成數股,機動速度又是極快,相比較而言,徵魔大軍主力雖然在內線作戰,但後期補給依賴於雍京及諸域柱國將軍府的長程輸送,以及徵魔大軍同等規模的兵馬,野戰能力又弱於魔族,最初兩三年間,戰績實在慘不忍睹。

建興三十五年,太上天尊秦世民以雍京禁營爲核心,又從諸部抽調精銳戰騎,組建擁有五十萬重甲戰騎的玄元天軍,親自率領出雍京加入平魔戰場。

雖說魔族也在中州大平原組建一支極精銳的戰力,與玄元天軍對抗,但秦世民率玄元天軍避強擊弱,避開魔族最精銳的戰力,避免主力間的倉促決戰,而是盯着相對弱小的魔兵追剿,一口口吃掉一支又一支的魔兵,令勝敗的天平一步步往人族這邊傾斜,同時又逼使進入中州大平原的魔兵不得不重新聚集起來,才能對抗玄元天軍的快速追剿。

這時候進入中州大平原的魔兵主力,又重新聚集成兩大股:一股魔兵主力進入雍京南面的洞庭山附近,由烈王秦冉率三百萬徵魔軍負責盯防,令其再難長程迂回奔襲;另一股魔兵主力退到大燕山中麓,但秦世民率領玄元天軍以及四百萬徵魔軍從西面緩緩進逼過來。

建興三十二年底,進入中州大平原的魔兵主力一度達到千萬,之後姜寅與奚同光建立塔山防線,限制大股魔族繼續南下,但大量的南下雜魔以大量的生靈爲血食,不斷的提升到魔卒層次,爲進入中州大平原的魔兵不斷補充兵員。

這使得玄元天軍及徵魔軍及諸路勤王軍頻有戰果,累積剿滅的魔兵也有近千萬,但到建興三十八年中,纔將中州的魔兵規模消減到九百萬。

不過,中州的魔兵規模開始減少,這就是一個令人鼓舞的跡象。

***********************

定陶關,原鎮守將軍府此時成爲姜寅的主將大帳。

姜寅站在議事殿當中,正對着當空那不斷旋轉的地圖仔細的推敲。

幾年的時間過去,連年的苦戰並沒有將他的精神消磨的萎靡不堪,相反,數年艱難、慘烈的戰事,將姜寅磨礪得猶如斬天靈劍一般,鋒芒畢露。

姜寅此時已經踏入天位第四境,甚至在踏入天位第四境之後,並沒有遇到一個瓶頸期,修爲還在快速增漲中,再這麼堅持下去幾年,他就能修煉到第四境圓滿,或許再次突破也不是沒有機會。

這一刻,姜寅心情是數年來難得的輕鬆。

太上天尊秦世民已經率大軍進逼到大燕山中麓前五千裡處,用不了一兩個月,就能對退守大燕山的四百多萬魔兵展開攻勢。

到時候哪怕僅僅將這一部羅剎魔兵逐走,收復大燕山,對人魔兩族的攻守之勢,意義也非同小可。

到時候塔山防線就能擁有穩固的後方,從東廷、北廷柱國將軍府支援過來的兵馬、物資,一方面不會受到襲擾,一方面會以更快、更有效的速度增援過來,將令塔山防線變得更堅不可摧。

那之後剿滅魔兵、平息魔劫,就只是時間問題了。

從魔劫暴發到現在,已經有七年多的時間過去了。

雖然各地承受的壓力依舊如山巒一般,但已經初步看到了勝利的曙光,姜寅要比以往輕鬆一些,只是臉上卻沒有絲毫的喜色。

這七年多的時間,整個崇國的各條防線上,四五千萬的將卒葬身魔劫。

而與之相應的,則是數十億平民淪落爲羅剎魔族的血食;此外,逃難途中因病暴斃、饑饉、驚懼而亡的平民更是不計其數。

東北域柱國將軍的轄地下共有人族近三十億,而在古蘭山防線被打潰後,雖然有大量的人族往兩翼的絕地逃難,但此時還存活下來的,姜寅估計可能只有十之二三。

而中州大平原作爲玄元上殿及雍京直接掌控下的區域,作爲崇國最富庶的土地,人口峰值一度曾經達到五十億以上,但是在羅剎魔族跨過大燕山之後,中州大平原遭受到毀滅性的打擊。

魔兵時聚時散,聚散如風,數年時間將整個中州大平原狠狠的蹂躪了一遍,除了雍京等極少數的幾座堅城沒有失陷外,整個中州大平原此時幾乎看不到人族的生存。

除了一息尚存的幾座大城,除了就近逃入其他幾個柱國將軍府轄境的難民外,姜寅估計中州大平原人口損失超過三十億。

這是何等慘烈的魔劫,洶洶之烈,已經遠超四千年的那一次了。

在姜寅的眼前,一幅幅發生過的血腥畫面不停在他的識海里浮現、躍動,他長長嘆了口氣,並不知道太上天尊面對如此慘破的山河作何想,是否還對流陽宮的上古遺寶念念不忘?

正當姜寅準備繼續推演後續形勢發展之時,一道金劍符詔帶着輕鳴聲,破空而出,落入姜寅的手中。

姜寅以神識解讀之後,臉上微微露出了驚詫的神色。

他思忖片晌,便傳念將秦虎山、吳之洞等人召來。

過去五六年間,姜寅守絕天嶺及兩峰數千裡防線,雖然北廷、東北域殘部以及東廷、東南域柱國將軍支援過來的兵馬,有上千萬將卒葬身御魔戰場之上,但他們的犧牲,也令上千萬魔兵堆屍塔山防線之前。

此時,塔山防線六百萬精銳兵馬全部接受姜寅的節制調度,除了秦虎山、吳之洞、餘蒼等人外,其他從東廷、東南域、南廷增援過來的十數位天位真君,甚至從越國、天南國增援過來的三位天位真君,也都聽從姜寅的號令。

在諸多天位真君裡,姜寅雖然修爲以及資歷不是最高,但他最先率部插入絕天嶺,又成功守住塔山防線,在塔山大造天機戰械,彌補人族將卒戰力不足,令此時堆積在塔山防線之前的七百多萬魔兵,不敢越塔山防線一步,這也令他在絕天嶺的權勢一時無兩。

進入大殿之後,秦虎山、吳之洞等人都對姜寅恭敬地行禮道:“真君召見,可有要事?”

姜寅揹負着雙手,淡淡地道:“方纔我接到太上天尊的傳詔,攻打大燕山已經近在眉睫,太上天尊召我過去問策,我可能要暫時離開數日,此時防務,暫時由虎山兄居中調度……”

姜寅也沒有多做準備,甚至都沒有帶扈騎,隻身一人上路,往太上天尊此時所在的路臨城飛去——姜寅臻至天位第四境巔峰的修爲,又參悟天地山河劍意,兩三千里方圓的天地氣機皆在他的掌握之下,此時魔族之中,能留在他的未必能有十魔。

從定陶關到路臨城,帶着姜沛、盧少商他們,跑得慢不說,還容易被魔族強者發現目標,還真不如他孤身一人,快去快回……

第八百零九章 拜師(二)第四章 殘碎的記憶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戰起(一)第四百零四章 遺蹟第四百零六章 驚蟄第六百八十七章 回馬槍第五百六十六章 謀計第一百五十五章 莫爭功第八百九十二章 守城(三)第五百九十五章 血霧魔淵(五)第四百四十八章 爲何而死第四百七十九章 驚局第八百五十章 勢變第九百九十九章 伏殺(五)第一百四十五章 世子手書第十五章 異世也有古玩第三百二十一章 自立門戶第三百七十五章 向背第一百九十三章 救人第九百一十六章 伏兵(四)第八百一十八章 比試(二)第五百一十七章 刺客(五)第七十三章 觀劍第八百四十二章 出戰(五)第九百三十二章 謊言第九百三十一章 自絕第一百八十八章 湖泥砂礦第八百零四章 罪證第二十八章 瘦脫形第二百三十四章 噬魂丹第八百三十八章 出戰(一)第四百九十八章 留下法寶第五百九十三章 血霧魔淵(三)第五百六十九章 續命真法第八百六十章 異變第七百三十章 驅魔第九百零一章 效力(二)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戰起(三)第六百九十五章 文執事第八百三十三章 約鬥第五百四十一章 入京第七百七十六章 黑風島第一百三十章 修煉之地第六百二十一章 役魔(七)第四百三十八章 血煉大陣第三百二十八章 分割第六百七十八章 再入明竅第一百八十九章 玄胎鐵弓第五百六十章 引蛇出洞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戰起(三)第一百零二章 戰功第八百六十一章 將戰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震懾戰略第九百二十六章 相見第一百一十一章 梅塢堡第六百八十章 天機之術第六百二十一章 借兵之議(三)第八百八十四章 補魂第七百四十八章 不作不休第九百四十六章 惡戰(三)第九百二十三章 築道第六百三十七章 北陵谷(七)第七百七十七章 勸留第五百一十章 謀刺第一章 陳海與蘇倩第二百四十五章 石槲蜜第五百四十七章 與天下爲敵第二百八十五章 妖神殿第五十四章 真意初成第四百三十二章 雷霆第三百八十八章 中流砥柱第一百五十八章 神秘人第四百五十三章 銀鯊妖第六百四十三章 魔戰甲第九百四十二章 噩耗(二)第四百八十八章 南歸第六百五十七章 是人非魔第七百三十一章 伏殺第七百八十九章 周師姐第九百五十一章 秘議第五百三十二章 獻策第七百三十九章 伏兵第九百八十三章 枯月嶺第三百二十五章 天機學宮第九百一十三章 伏兵(一)第三百三十七章 天師弟子第九百七十一章 暗渡陳倉第三百四十九章 燒營第五百四十三章 玄龍戰輦第七百五十九章 黃雀在後(三)第二百零七章 說客第七百一十二章 交戰(二)第一百五十八章 神秘人第六百零九章 死間第二百二十章 機關連弩第一千零八章 秘約(四)第五百九十五章 血霧魔淵(五)第五百九十二章 血霧魔淵(二)第七百一十八章 交易第五百五十章 歸寧軍